登录
首页 >> 推拿艾灸 >> 健康综合

伏兔的准确有哪些作用,针对哪些疾病_伏兔穴位有哪些作用,针对哪些疾病

健康生活 2023-09-21 00:35:25

伏兔穴位位置

标准定位:伏兔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6寸。

伏兔位于大腿前外侧,髂前上棘与髌骨外缘连线上,距髌底外侧端6寸处《针灸甲乙经》。或术者以手腕横纹抵患者膝盖上缘,当中指到达处是穴。一说在膝盖上七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伏兔穴的准确位置图

取穴方法

伏兔穴位于人体的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6寸,大腿外侧膝盖上方,肌肉绷紧时像一只兔子伏在那里,刺激这个穴位能加强气血运行。

简便取穴,以手掌掌后第一横纹中点,按在髌底中点处,手指并拢向上直押在大腿上,中指尖到处是穴。

正坐屈膝或仰卧位,医者以手掌后第1腕横纹置于膝盖上缘压于大腿上,当中指尖处取穴。

生理解剖

在股直肌的肌腹中有旋股外侧动、静脉分支;布有股前皮神经,股外侧皮神经。

伏兔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股直肌、股中间肌。有旋股外侧动、静脉分支。为股前皮神经及股外侧皮神经分布处。皮肤由腰丛的肌神经前支分布。在股直肌和股中间肌之间,有旋股外侧动、静脉,两肌由股神经支配。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股直肌→股中间肌。

皮肤→皮下组织→阔筋膜→股直肌→股中间肌。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股前皮神经(股神经分支)和股外侧皮神经分布;深层有股神经肌支和旋股外侧动脉经过并分布。

布有股前皮神经及股外侧皮神经;并有旋股外侧动、静脉分支通过。

伏兔穴的作用

伏兔穴意义:胃经中的脾土微粒在此沉降堆积。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脾土微粒。

运行规律:地部经水由脾土中渗出后下行阴市穴,脾土微粒则固化于穴周内外。

功能作用:排渗脾土中水湿,固化脾土微粒、散寒化湿,疏通经络、伏兔有散寒除湿、舒筋活络。

主治疾病

腰痛膝冷,下肢麻痹,疝气,脚气。

伏兔穴主治腿痛,下肢不遂,下肢萎痹,下肢麻痹,瘫痪,下肢痉挛,股膝冷痛,寒湿脚气,寒疝,瘾疹,下肢瘫痪,股外侧皮神经炎,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疾患,腰腿痛,腰痛,膝冷,风湿性关节炎,荨麻疹,腹股沟淋巴腺炎,疝气,腹胀,狂邪妄语等。

伏兔穴主治腿痛、下肢不遂、脚气、疝气、腹胀。

伏兔主治股、膝等部疾患:如下肢萎痹、股膝冷痛、寒湿脚气、寒疝、瘾疹、狂邪妄语等。

现代又多用伏兔治疗下肢瘫痪、股外侧皮神经炎、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疾患等。

主治腰腿痛,膝冷,下肢麻痹或瘫痪,脚气;以及股外侧皮神经炎等。

伏兔穴主治下肢麻痹,腰痛膝冷,脚气;疝气。

运动系统疾病:风湿性关节炎,股外侧皮神经炎,下肢瘫痪,下肢痉挛;

其它:荨麻疹,脚气,腹股沟淋巴腺炎。

穴位配伍

伏兔穴配髀关穴、阳陵泉穴治下肢痿痹。

伏兔穴配髀关穴、犊鼻穴,有疏通经络的作用,治腿膝疼痛。

伏兔穴配梁丘穴、阳陵泉穴、昆仑穴,治腿膝屈伸不利。

刺灸法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针刺法

直刺:1.5~2.5寸,局部酸胀,可下传至膝部。

注意:不能刺激过强,以免损伤肌肉、筋膜。

艾灸法

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

伏兔穴解析

伏兔为经穴名(Fútù ST32)。代号:ST32。出《黄帝内经灵枢·经脉》。别名外勾、外丘。属足阳明胃经。伏即俯伏,兔即兔子,穴位局部肌肉隆起,在特定体位下形如伏兔,故名伏兔。主治腿痛,下肢不遂,下肢萎痹,下肢麻痹,瘫痪,下肢痉挛,股膝冷痛,寒湿脚气,寒疝,瘾疹,下肢瘫痪,股外侧皮神经炎,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疾患,腰腿痛,腰痛,膝冷,风湿性关节炎,荨麻疹,腹股沟淋巴腺炎,疝气,腹胀,狂邪妄语等。

1、伏兔。伏,停伏、降伏也。兔,卯木也,风也。该穴名意指胃经气血物质中的脾土微粒在此沉降堆积。本穴物质为气冲穴、髀关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及水湿风气,至本穴后风停气息,随风气飘扬和随经水冲涮的脾土微粒沉降堆积,如停伏之状,故名。

2、外沟、外丘。外,外部也。丘,丘陵、土丘也。外沟、外丘穴名意指胃经气血物质中的脾土微粒在此沉降堆积且沉降在胃经经脉之外。本穴物质为气冲穴、髀关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及水湿风气,至本穴后风停气息,脾土微粒沉降堆积于胃经之外,故名。

伏兔穴别名

外丘穴:《东医宝鉴》,外勾穴:《针灸资生经》。

穴位出处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以下髀关,抵伏兔。

穴位名解

伏即俯伏,兔即兔子,穴位局部肌肉隆起,在特定体位下形如伏兔,故名伏兔。

伏,有覆义,面向下卧。兔,动物名。《针灸大成》谓:“膝上六寸起肉处,正跪坐而取之,以左右各三指按捺,上有肉起如兔之状。”人当跪坐之时则腿足之气,冲至两膝以上,则两腿股直肌,肌肉绷急,推捏不动,犹兔之牢伏也故穴名伏兔。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寒疝下至腹腠,膝腰痛如清水,大腹诸疝,按之至膝上,伏兔主之。

《针灸大成》:主膝冷不得温,风劳痹逆,狂邪,手挛缩,身瘾疹,腹胀,少气,头重,脚气,妇人下部诸疾。

《备急千金要方》:狂邪鬼语,灸伏兔百壮。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风劳气逆,膝冷不得温。

道医培训

捶打伏兔作用

捶打伏兔穴可以起到通经活络的作用,如果出现了中风现象也是可以通过按揉伏兔穴这个穴位来进行调理的。除此以外,伏兔穴也有很不错的散寒止痛的功效,腿疼、下肢麻痹等症状,也是可以通过按揉伏兔穴来进行解决的。

推荐按摩伏兔穴能治疗下肢疾病

伏兔穴是我们腿部的一个穴位,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穴位,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就可以通过按摩伏兔穴来进行养生,特别是能够帮助我们改善腿部的一些不适情况,对于腿部容易出现的疾病,也完全可以通过按摩伏兔穴来改善,一起看看伏兔穴的情况吧。

想要了解伏兔穴,那么我们首先就应该对伏兔穴以及伏兔穴的位置清楚才行,首先伏兔这个名字,顾名思义,趴伏着的兔子。大腿外侧前方的肌肉丰厚,并且隆起,其上有一个穴位,叫做伏兔。这个穴位名,因其所在之处的形状而得名。如果我们想要找到伏兔穴的位置,那么就要选择正坐屈膝,以手掌第一横纹正中按在膝盖上缘中点处,手指并拢押在大腱上,当中指指尖所指处是穴;或仰卧,下肢伸直,可见膝上股前有一肌肉隆起,这一肌肉的中间点就是伏兔穴的位置。同时由于伏兔穴是足阳明胃经上的穴点,由于足阳明胃经为多气多血之经,气血充足时,局部抵抗力增强,对疾病的反应也比较敏感,所以通过按摩伏兔穴能够很好的改善身体的一些不适情况。

而且同时对伏兔穴来说,我们还要注意,由于伏兔穴对于一切下肢的疾病,既是一个敏感反应点,又是非常有用的治疗点。尤其对于下肢冷痹、腰痛、膝冷等腰以及下肢疾病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而且此穴位还可以用来治疗脚气,所以说在平时的生活中就可以坚持按摩伏兔穴,能够很好的改善多种不适情况的出现。伏兔穴归足阳明胃经,有壮腰膝、补气血、祛风寒、通经络、止痹痛之功。现代医学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股外侧皮神经炎、下肢瘫痪、下肢痉挛、荨麻疹等疾病,所以想要改善和缓解腿部的一些不适情况,那么大家完全可以通过按摩伏兔穴进行养生。

伏兔穴是非常不错的一个穴位,大家在平时的生活中就可以按摩伏兔穴来保护身体健康,特别是可以帮助我们缓解腿部的一些疾病以及疼痛的情况,这样对我们健康也有很大帮助,所以在平时就要经常的按摩伏兔穴,对健康很有帮助。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4304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