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推拿艾灸 >> 健康综合

居髎的准确有哪些作用,针对哪些疾病_居髎穴位有哪些作用,针对哪些疾病

健康生活 2023-09-21 00:07:43

居髎穴位位置

居髎穴位于臀区,当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最凸点连线的中点处。侧卧,伸下腿,屈上腿取穴。

居髎穴在髂前上棘与大转子最高联线中点。另说“在章门下同身寸之八寸三分,骼骨上”《黄帝内经素问·气府论》王冰注;“从维道下行三寸,监骨上陷中”《医宗金鉴》;“维道下二寸,后开五分,环跳前,横直环跳,相去三寸微高些”《针灸集成》。

居髎穴的准确位置图

居髎穴位怎么找

侧卧位,居髎穴位于人体的髋部,当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最凸点连线的中点处。

居髎穴位于臀区,当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最凸点连线的中点处。侧卧,伸下腿,屈上腿取穴。

生理解剖

有臀中肌,臀小肌;有臀上动、静脉下支;布有臀上皮神经及臀上神经。

居髎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阔筋膜、阔筋膜张肌、臀中肌。有旋髂浅动、静脉分支及旋股外侧动、静脉升支。当股外侧皮神经分布处。皮肤由股外侧皮神经分布。阔筋膜张肌以短腱起于髂前上棘,约在股骨中上三分之一处移行于髂胫束,束的下端止于胫骨外髁,该被阔筋膜包裹。阔筋膜张肌和臀中肌均由臀上神经和血管支配与供应。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阔筋膜→臀中肌→臀小肌。

布有股外侧皮神经;并有旋髂浅动、静脉分支及旋股外侧动、静脉升支通过。

居髎穴的作用

特异性:阳跷、阳维、足少阳之交会穴。

居髎穴意义:胆经气血在此屯居并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注入地之地部。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和天部阳气。

运行规律:经水大部分循本穴的地部孔隙流入地之地部,小部分经水下传环跳穴,天部阳气则汇入中跷脉所在的天部层次。

功效作用:利湿化气、舒筋活络,益肾强健、舒筋络、强腰膝、利膀胱。

主治疾病

居髎穴主治腰腿、下肢等疾患:如腰痛引腹、肩痛引胸、臂重不举、瘫痪痿弱、疝气、脚腿诸疾等。

现代又多用居髎穴治疗髋关节功能障碍、下肢瘫痪、膀胱炎、子宫内膜炎等。

居髎穴主治腰腿痹痛,月经不调,带下,疝气;以及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等。

消化系统疾病:阑尾炎,胃痛,下腹痛;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睾丸炎,肾炎,膀胱炎;

妇产科系统疾病:月经不调,子宫内膜炎,白带多;

运动系统疾病:腰痛,腿痛,髋关节及周围软组织诸疾患等。

穴位配伍

居髎穴配环跳穴、委中穴治腿风湿痛。

居髎穴配腰夹脊穴、环跳穴、风市穴、阳陵泉穴、条口穴、悬钟穴治中风下肢瘫痪、根性坐骨神经痛、腓总神经麻痹。

居髎穴配环跳穴、肾俞穴、委中穴,有舒筋活络,宣痹止痛的作用,主治腰腿痹痛。

居髎穴配大敦穴,中极穴,有疏肝理气止痛的作用,主治疝气。

刺灸法

治法:寒则通之补之灸之,热则水针或泻针出气。

针刺法

直刺或斜刺1.5~2寸,局部酸胀可扩散至整个髋关节、臀部和腹外侧。

艾灸法

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

居髎穴解析

1、居髎。居,住所、居室也,此为停下之意。髎,孔隙也。该穴名意指胆经气血在此屯居并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注入地之地部。本穴物质为维道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屯居穴周并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流入地之地部,故名。

2、足少阳阳跷脉之会。本穴位处髋部肌肉丰满之处,穴内的地部经水流入地之地部后气化出大量阳气,穴内气血既的天部的阳气又有地部的经水,气血物质同合阳穴于阳跷脉的气血之性,故为足少阳阳跷脉之会。

附注:阳跷脉、足少阳之会。

3、居髎为经穴名(Jūliáo GB29)。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阳胆经。居髎是足少阳胆经、阳蹻脉的交会穴。居即居处,髎即骨隙,此穴居髋部陷处,故名居髎。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阳蹻、足少阳之会。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腰引少腹痛,肩引胸臂挛急,手臂不得举而至肩。

《类经图翼》:主治肩引胸臂挛急不得举,腰引小腹痛。

道医培训

按摩穴位功效有哪些?按摩穴位的手法?

穴位是中医中提到的,穴位按摩是现在治病和养生的常见方法,其实现在很多人没事的时候都会去按摩,但是一般的人都不知道这么按摩最好,下面我们会为大家介绍一些穴位按摩的方法,能治疗一些常见的疾病,那按摩穴位功效有哪些?按摩穴位的手法?
1、穴位功效
1对击十宣穴
【取穴方法】仰掌,十指微屈微,十宣穴在手十指尖端,左右共10个穴位
【功效】清热开窍。辅助治疗:急救:昏迷、休克、中暑、癔病、惊厥等。可缓解各种热证:急性咽喉炎、急性胃肠炎、高血压、手指麻木。
2对击八邪穴
【取穴方法】八邪穴的准确位置位于手指背面,微握拳,第1~5指间,各个手指的分叉处,共有8个穴位。
【功效】可缓解各种烦热,目痛,头痛,项强,咽痛,牙痛,手指麻木,毒蛇咬伤,手臂红肿等。
3撞击虎口穴(合谷)
【取穴方法】原穴。在手背,第1、2掌骨间。
【功效】辅助治疗发热,头痛,目赤肿痛,鼻衄(nǜ),血渊,咽喉肿痛,齿痛,耳聋,面肿,口眼斜,中风口噤,热病无汗,多汗,消渴,黄疸,痛经,经闭,滞产等。
合谷为全身反应的最大刺激点,可以降低血压、镇静神经,常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压此穴,每次1~3分钟,还有健脾胃的作用,对头痛、耳聋、视力模糊、失眠、神经衰弱等症都有很好的调理保健功能。
4撞击大鱼际、小鱼际
对击大鱼际、对击小鱼际
【取穴方法】手掌内、外侧缘由一组肌群构成稍隆起的部位,大拇指一侧称「大鱼际」,另一侧称「小鱼际」。
【功效】大鱼际与呼吸器官关系密切,对防治感冒大有益处,而且对咽痛、
打喷嚏、流清涕、鼻塞、咳嗽等症状,也有缓解作用。有「保命穴」
之称。
小鱼际可辅助治疗咳嗽,咯血,咽喉肿痛,发热,及扁桃体炎,小儿营养不良等。
5敲打后溪穴(换手)
【取穴方法】把手握成拳,在第5掌指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处即是(即把手握拳,掌指关节后横纹的尽头就是该穴)
【功效】辅助治疗头项强痛、腰背痛、手指及肘臂挛痛等痛证;耳聋,目赤;癫狂痫;疟疾。
针灸是比较专业的治病手段,如果大家只作养生保健时,则只需用按揉后溪穴的方法就可以,一般按揉几分钟后就可振奋全身的阳气,身体就会像熊熊燃烧的火炉一样,暖彻心扉。
点揉此穴,对小肠经有热、腿疼有很好的缓解症状功效。
6手背对拍中诸穴(换手)
【取穴方法】缓解头痛、目赤、耳聋、耳鸣、咽喉肿痛、手臂红肿疼痛等症状。
【功效】缓解治疗头痛、目赤、耳聋、耳鸣、咽喉肿痛、手臂红肿疼痛等。
7拍击尺泽穴(换臂)
【取穴方法】尺泽穴位于人体的手臂肘部,取穴时先将手臂上举,在手臂内侧中央处有粗腱,腱的外侧外即是此穴(或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桡侧凹陷处)。
【功效】清宣肺气,泻火降逆。对感冒、咽喉肿痛、扁桃体炎、喉炎、咽炎、支气管炎、百日咳、肺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丹毒、胎位不正、麻疹、高血压、肺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急性胃肠炎、肘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起到辅助治疗作用。
8内劳拍少海
【取穴方法】
少海穴:在肘前区,横平肘横纹,肱骨内上髁前缘。
劳宫穴:在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一说在握拳屈指时无名指尖处。
【功效】
少海:辅助治疗心痛、癔病等心与神志病;肘臂挛痛,臂麻手颤;头项痛,腋肋痛;瘰疬
劳宫穴:劳宫穴可清心热,泻肝火。故由肝阳上亢、化生风和上挠心所造成的中风,或心神志病症均可起辅助治疗。劳宫穴对风火牙痛疗效甚捷。劳宫穴有凋血润燥,安神和胃,通经祛湿,熄风凉血之功效。
劳宫穴五行属火,具有清心火,安心神的作用,辅助治疗治疗失眠、神经衰弱等症。劳宫还对手掌多汗症有缓解作用。
9揉按,轻敲中府穴
云门穴(换肩)
【取穴方法】位于胸部,锁骨下窝凹陷中,肩胛骨喙突内缘,前正中线旁开6寸,有胸大肌。
【功效】咳嗽、气短、喘不得息、胸满、胸中烦热、胸痛、引缺盆痛、伤寒四肢热不已、瘿气、疝气上冲心、暴心腹痛、胁痛引背、肩痛不举、四肢逆冷、脉代不至。
10拍打肩井穴(换肩)
【取穴方法】位于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前直对乳中。
【功效】对肩背痹痛、上肢不遂、颈项强痛等肩颈上肢部病证起到很好的缓解症状的作用。
11叩击风池穴、百会穴
风池穴:足少阳胆经刺激的是风池穴,属足少阳胆经,循胆经输向头之各部及外走阳维脉。胆经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阳热风气。
【取穴方法】颈部,当枕骨之下,头额后面大筋的两旁与耳垂平行处,与风府穴相平。
【功效】壮阳益气。辅助治疗头痛、头重脚轻、眼睛疲劳、颈部酸痛、落枕、失眠、宿醉。
叩击百会穴:这个动作刺激的是我们头顶的百会穴,属督脉,有安神助睡眠、降压、治头痛等作用。
【取穴方法】后发际正中上7寸,当两耳尖直上,头顶正中
【功效】开窍醒脑、回阳固脱。辅助治疗头痛、目眩、鼻塞、耳鸣、中风、失语、脱肛、阴挺、久泻久痢。
12揉拍打腹部
【取穴及功效】神阙,人体穴位名,位于脐正中,属于任脉的穴位。有治腹痛、久泄、脱肛、痢疾、水肿、
虚脱。禁刺,宜灸。
气海在下腹部。当脐中下1.5寸。辅助治疗虚脱,厥逆,腹痛,泄泻,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遗精,阳痿,遗尿,疝气及尿潴留,尿路感染,肠梗阻等,具有强壮作用。
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处,主要是通过调节内分泌,从而达到辅助治疗生殖系统疾病的目的。
13擦胆经
这个动作是刺激头部胆经,包括头维、颔厌、率谷、悬颅、天冲、目窗、正营、承灵、浮白、角孙等穴,能够起到降压、预防偏头疼的效果。
【取穴方法】循行部位起于目外眦(瞳子_穴),上至头角(颌厌穴),下行到耳后(完骨穴),再折回上行,经额部至眉上(阳白穴),又向后折至风池穴。
【功效】缓解治疗侧头、眼、耳、鼻、喉、胸胁等部位病症,肝胆、神经系统疾病,发热病,以及本经所过部位的病证。
14拍击肾俞穴
肾俞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刺激我们后腰的肾俞、三焦俞等膀胱经穴位,这些穴位适合泌尿系疾病的预防和缓解治疗,能强肾固本。
【取穴方法】肾俞穴位于人体的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
【功效】缓解治疗疾病为:腰痛、肾脏病、高血压、低血压、耳鸣、精力减退等。
15脚跟踢然谷
【取穴方法】位于在内踝前下方,足舟骨粗隆下方凹陷中
【功效】辅助治疗:1月经不调,带下,阴挺;2遗精,阳痿,小便不利;3咯血,咽喉肿痛;4消渴;5小儿脐风,口噤不开;6下肢痿痹,足足跗痛。
2、中医按摩养秀发
1、十指合拢,指尖先轻按在太阳穴上,以顺时针方向打圈6次;以逆时针方向打圈10次。
2、将双手并放在额头上,以指腹从眉心中线开始按压。从额头中线开始,至头顶中线。
3、护发按摩手法是什么呢?双手指腹,从眉心中线开始轻轻地往两侧按压,一直到达太阳穴为止。重复10次。
4、双手盖住两耳,手指放在脑后,左右两手的手指要尽量靠拢,接着用四指轻轻弹打后脑勺,心里默数49下。
5、手指插入头发,用力将手掌紧闭握拳,轻拉头发。持续动作至整个头皮都拉撑过为止。
6、十指微屈做徒手梳头的动作。双手由前额发际将头发梳往脑后,这个动作至少做20次。
提醒大家,外出前抹上抗紫外线的发乳或护发素,并以指腹轻轻揉2分钟,再在发端涂一些修护液。这样可以滋养头发,减轻外界环境对头发的伤害,还能让秀发看上去更亮泽。

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气穴所发,各有处名。 ”说明在内经成书以前,经穴已经开始从以痛为输到定位定名,孙思邈 《千金翼方》载:“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 说明穴位的命名不是信手拈来,而是古代医家根据对宇宙对自然的认识,从各个方面总结而成,所以穴名之间也许存在某些联系,可以利于我们掌握穴位的定位、临床应用。

穴位 根据气象分类 ,含“风”的经穴有风池、风市、风府、风门、秉风、翳风。风为阳邪,其性开泄:风邪善动不居,具有升发、向上、向外的特点,故为阳邪。风邪致病,发病速、变化快、病位游走不定。故《素问·风论》说:“风者,善行而变”,所以又有“ 风为百病之长 ”的说法。

风池 ,头项之上,唯风可到,为风所入之池;风市,为风所聚之处; 风府 ,风邪所入之府; 风门 ,是太阳主一身之表,为风邪入侵之藩篱; 秉风 ,秉,柄也,治疗背风邪之权柄所在。这些含“风”的穴位在主治病症中大都与风邪相关,例如 风池主治头痛、眩晕、中风、不寐、癫痫、颈项强痛 等等。

由此可以得出, 含“风”穴位是治风的要穴, 凡在临床看到属于风的症状,可以考虑到运用穴名中带“风”的穴位,也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治疗效果 根据气象命名的还有很多,例如其中的列缺。列缺,天隙电照也,又列缺指闪电,闪电的形状类似天上的裂缝,就好像天上的门一样,古人取名很形象。

列缺 是属于手太阴肺经,肺在上,藏之盖,至高为天,列缺为手太阴之络,至此别走阳明,脉气由此别裂而去,好似天上的裂缝。列缺穴在腕的 桡侧两筋间的裂缝处 ,在扎针的过程中要注意扎到两筋的间隙中。

针感常窜到头面,就如闪电一样。即为天门,我想列缺对头面部的病症治疗效果好,闪电快而亮,说明这个穴用好以后,对于疾病立竿见影,有奇效。

根据地理分类 ,例如含“溪”的穴位有阳溪、后溪、侠溪、解溪。 阳溪 在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上翘起时,当拇短伸肌健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后溪 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五掌指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侠溪 在第4、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解溪 在足背踝关节横纹中央凹陷处,当 拇长伸肌踺与趾长伸肌腱 之间。溪,山洼流水之沟,又筋膜连接之处,溪流都是在河流的上游,和山谷一带,湍流和不平坦的河床亦较常见到。由此可以联想到带有“溪”的穴位在身体不平的地方的小类似山谷后的凹陷处,没有池、海大。

还有以山名命名的承山、昆仑, 承山 在丰肉分叉之下,可为承上丰肉之山而得名; 昆仑 ,高山名,穴在高大外踝的后方。山高大稳重,有承担重量的意思,能起到支柱的作用。一旦山倒,那么所依附它的就倒了,下肢支撑人体,一旦脚出问题人就不能行走如常。所以这两穴主治 腰背疼痛,脚重战栗不能立,脚肿 等等症状。

根据活动场所分类 ,例如风市和阴市,市,集结之处为市。 阴市 是足阳明胃经的腧穴,穴在辅骨后,大筋下,小筋上,内属阴,所以 阴市是阴气聚集的地方 ,那么针刺阴市穴可以达到 温经散寒 的疗效,主治寒疝、膝冷等。

风市 是足少阳胆经的腧穴,穴在膝外两筋之间,手垂直时中指头凹陷处,是风气聚集之处,所以是治风要穴,主治中风偏枯,祛风。

根据建筑分类 ,例如穴名含“窗”的穴位目窗、膺窗、天窗。窗的本义是在墙和屋顶上开个洞口,让光线和空气进入室内。 目窗 ,顾名思义也就是通目气的孔穴。

由此可见,目窗有 善治眼疾,明目 的功效。

膺窗 ,膺是肩臂连胸之膺,所以它释义为 胸膺所通气的孔穴处 ,根据穴义可以理解为膺窗对于胸部疾病,如胸满短气,乳痈等有帮助,根据它的意思是胸上的窗子,针刺它,打开窗子,迎进阳光,有开窍的作用,那么膺窗对与妇女通乳是否好的效果呢?

天窗 ,穴在颈部,位于天位,义为天部通气的孔穴。这穴在曲颊下,与耳近,窗的引申义有通的意思,所以天窗有开耳治疗耳聋的疗效。

根据解剖分类 ,例如穴名中含“髎”的穴位瞳子髎、巨髎、肘髎、颧髎、居髎、八髎。髎,空穴也,窟也,深空之貌。

根据对“髎”的理解,我们就能准确掌握含“髎”字的穴位取穴定位,要在空阔孔隙凹陷处取,在针刺的过程中,因为是深空之貌,所以进针应该深一点,且进针时应该没有大的阻碍,倘若进针不顺,就应该考虑到进针的位置、方向是否错误,要善于掌握手下的感觉及时调整进针的方向达到得气的效果。

根据取穴的方法分类 ,例如侠白、箕门、居髎。 侠白 取穴时,需令两手直伸夹之,夹通侠,肺色白,故为侠白。 箕门 取穴时应需展其足,状如箕舌,脾气所出之门故为箕门,这里的箕就是类似簸箕,一般在农村用来装东西的器物,箕门就是它的形状类似簸箕的前口。

居髎 取穴时要蹲着,居,踞也,蹲也。了解穴的释义可以推测古代医家对于穴的理解,从而可以准确定位。

对于腧穴的命名,不是空穴来风,古人是很有讲究的,我们可从了解当时的文化背景,站在古人的角度去理解腧穴名的含义,也从穴位的释义中去窥探古人的思想与智慧,更重要的是对于我们掌握腧穴,准确取穴定位,在临床上灵活运用腧穴有很大的帮助。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4298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