臑会穴在臂外侧,当肘尖与肩髎的连线上,肩髎下3寸,三角肌的后下缘。
臑会穴位于肩髎与肘尖(尺骨鹰咀)连线上,肩髎直下3寸,当三角肌后缘处。
臑会穴的准确位置图
前臂旋前,臑会穴位于人体的臂外侧,当肘尖与肩髎穴的连线上,肩髎穴下3寸,三角肌的后下缘。
在肱三头肌长头与外侧头之间;有中侧副动、静脉;布有臂背侧皮神经,桡神经肌支,深层为桡神经。
臑会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肱三头肌。有中侧副动、静脉。分布着臂背侧皮神经,桡神经肌支,深层为桡神经。皮肤由桡神经的臂后皮神经分布。深层有桡神经,肱深动、静脉。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肱三头肌长头及外侧头→桡神经→肱三头肌内侧头。
布有臂背侧皮神经、桡神经肌支,深层为桡神经,并有中侧副动、静脉通过。
特异性:《素问.气府论》王注作手阳明、少阳二络气之会。《针灸聚英》作手少阳、阳维之会。
穴位意义:手阳明、手少阳的天部阳气同会于本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阳气。
运行规律:由天部冷降后归于地部。
功效作用:降浊除湿、臑会穴有舒筋活血、消肿散结、化痰散结,通络止痛的作用。
臑会穴主要用于颈项、肩臂疾患等:如瘿气、瘰疬、肩胛肿痛、肩周炎、肘臂屈伸困难、上肢神经麻痹及癫疾、目疾等。
臑会穴主治肩臂痛、瘿气、瘰疬、上肢麻痹等。
瘰疬瘿气,目疾,肩胛疼痛,腋下痛等。
臑会穴配肩俞穴、肩贞穴治肩周炎;
臑会穴配肘髎穴、外关穴治肘臂挛痛。
臑会穴配天窗穴、扶突穴治甲状腺肿大。
臑会穴配天宗穴、肩髎穴治肩周炎。
臑会穴配肩髃穴、臂臑穴,有行气通经活络的作用,主治肩臂痛。
臑会穴配天宗穴,有通络止痛的作用,主治肩胛痛。
臑会穴配天突穴、水突穴,有散结通络的作用,主治甲状腺肿。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直刺1.0~1.5寸,局部酸胀,可扩散至肩部,或有麻电感向下放散。
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
·臑会。臑,动物的前肢也,此指穴内物质为天部的阳气。会,会合也。该穴名意指手少阳、手阳明的天部阳气同会于本穴。本穴物质为消泺穴传来的天部阳气,性干燥,量弱小,在本穴的变化为散热冷缩。由于穴内气血的变化是冷降收引,多气多血的手阳明经天部阳气因而汇入穴内,而本穴又位于手臂,故名。臑交名意与臑会同。
·臑窌。臑,动物的前肢也,此指穴内物质为天部的阳气。窌,地窖也。臑窌名意指汇入穴天部阳气在此冷降为地部经水。理同臑会名解。
·手阳明少阳之络会。理同臑会名解。
臑会为经穴名(Nàohuì TE13)。出《针灸甲乙经》。别名臑髎、臑交。属手少阳三焦经。臑会是手少阳三焦经、阳维脉的交会穴。臑即上臂,会即交会,此穴在上臂经脉之交会之处,故名臑会。
别名:Nào huì(臑窌穴,臑交穴)。
《备急千金要方》:臑会、支沟、曲池、腕骨、肘髎,主肘节痹臂痠重,腋急痛,肘难屈伸。
《外台秘要》:主项瘿,气瘤,臂痛,气肿腠理气。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项瘿气痛瘤,臂痛不能举,气肿痛。
道医培训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4289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剧烈运动后如何放松:按摩放松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