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骨穴在下腹部,当前正中线上,耻骨联合上缘的中点处。
曲骨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下5寸,耻骨联合上缘上方凹陷处。
曲骨穴的准确位置图
仰卧,于腹部中线,耻骨联合上缘凹陷处取穴。
曲骨穴位于下腹部,当前正中线上,耻骨联合上缘。仰卧取穴。
在腹白线上;有腹壁下动脉及闭孔动脉的分支;布有髂腹下神经分支。
曲骨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浅层主要布有髂腹下神经前皮支和腹壁浅静脉的属支。深层主要有髂腹下神经的分支。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
布有髂腹下神经的分支,腹壁下动脉及闭孔动脉的分支。
特异性:曲骨穴为任脉、足厥阴之会
曲骨穴意义:任脉的水湿在此云集于天之下部。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
运行规律:散热冷降后传于中极穴。
功效作用:收降浊气,通利小便、调经止痛,有清热利尿、补肾调经的作用。
曲骨穴主治小腹疼痛,月经不调,带下,遗精,阳痿,疝气,遗尿,尿闭等。
曲骨穴主治小腹、泌尿及生殖系统等疾患:如小腹胀满疼痛、疝气、小便淋沥、遗精、阳痿、早泄、月经不调、痛经等。
现代多用曲骨穴治疗膀胱炎、尿失禁、尿潴留、睾丸炎、前列腺炎、阴囊湿疹、子宫内膜炎、宫颈糜烂、产后宫缩不全、子宫脱垂等。
治赤白带下,小便淋沥,遗尿,遗精,阳痿,阴囊湿疹,五脏虚弱,虚乏冷极,膀胱炎,产后子宫收缩不全,子宫内膜炎。
曲骨穴配归来穴、三阴交穴洽遗尿。
曲骨穴配三阴交穴、膀胱俞穴治膀胱炎。
曲骨穴配血海穴、风市穴治外阴湿痒。
曲骨配三阴交穴,有强阴醒神的作用,主治产后暴厥。
曲骨配鱼际穴,有养阴泻热的作用,主治阴汗如水流。
曲骨配中极穴、肩井穴,有行气通络,强阴壮阳的作用,主治难产,胞衣不下,宫缩无力,产门不开等。
曲骨穴配肾俞穴、志室穴、大赫穴、关元穴、命门穴治阳痿、遗精(肾气虚型);
曲骨穴配膀胱俞穴、肾俞穴、次髎穴、阴陵泉穴、蠡沟穴治阳痿、遗精、癃闭、淋症、阴痒、湿疹、带下(湿热下注);
曲骨穴配中极穴、关元穴、肾俞穴治肾虚、遗尿、小便不利;
曲骨穴配关元穴、命门穴、阴交穴(针补法或灸)治宫寒不孕、痛经。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留针多灸,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一般直刺0.5~1.0寸,排尿后针剌。孕妇慎用。
直刺0.5~1寸,穴位内为膀胱,故应在排尿后进行针刺;孕妇禁针。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每天按摩曲骨穴50~100次,可以很好地缓解前列腺的压力,解决尿频尿急等小便问题。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这个穴离膀胱很近,所以,最好排空小便再来按摩,力度可以相对大一点,刺激到位。
身体方面:缓解治疗阴部瘙痒、下腹坠胀、月经不调、痛经、少腹胀满、小便淋沥、遗尿、疝气、遗精、前列腺、阳萎、赤白带下等;
皮肤方面:缓解治疗妊娠斑、子宫性肝斑、处女性肝斑、暗疮等;
曲骨穴的功能作用为通利小便、调经止痛、收降浊气等;
治疗前列腺时点按曲骨穴,有时阴茎会自动勃起,不要理会,这说明气血贯通了,效果很好。
曲骨为经穴名(Qūgǔ CV2)。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回骨。属任脉。曲骨是足厥阴肝经、任脉的交会穴。曲骨指耻骨,此穴在耻骨联合上缘,故名曲骨。
曲骨。曲,隐秘也。骨,肾主之水也。该穴名意指任脉的水湿在此云集于天之下部。本穴物质为会阴穴提供的阴湿水气,至本穴后,水湿之气聚集于天之下部,如隐藏于天部的肾水一般,故名。
尿胞穴。尿胞,膀胱腑也。尿胞名意指本穴为膀胱腑水液的聚集之地。本穴与膀胱募穴中极穴相邻,中极穴募集的膀胱尿液主要由本穴提供,故名尿胞。
骨端穴。骨,水也。端,顶端也。骨端名意指任脉的天部水湿吸热上行后在本穴达到了天部的最高点。本穴物质为会阴穴传来的水湿之气,在运行至本穴的过程中是吸热而上行,至本穴后则达到了其所能上行的天部最高点,故名骨端。屈骨端名意与骨端同,屈为亏缺之意,指任脉经气由此开始冷缩下行。
回骨穴。回,回来也。骨,水也。回骨名意指任脉下行至会阴穴的经水气化后又回流而上。
耳骨穴。耳,肾之主也。骨,水也。耳骨名意指穴内气血为天之下部的寒湿水气。
任脉足厥阴之会。本穴气血不光有任脉吸热上行的水湿之气,同时亦有厥阴肝经飘散而至的水湿风气,故为任脉足厥阴之会。
附注:任脉、足厥阴之会。
《针灸甲乙经》:任脉别络,侠督脉、冲脉之会。
《针灸聚英》:卒死者,针一寸,补之。溺死者,令人倒驮出水,针补,尿屎出则活。余不可针。
《普济》:女子经不通,男子阴端寒冲心。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会阴、谷道瘙痒。
外阴白斑:据报道配曲骨穴,平刺或斜刺,进针1.5~2.0cm后接DRI-1型电热针机,电流强度为50~90mA,针感以温热,胀为度。留针30~4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亦可在病变局部选取1~2对阿是穴,针30次为1疗程,经期停针,疗效较好。
遗尿:会阴留针加灸,每日1次。
道医培训找曲骨的的简单方法:
曲骨穴在人体的任脉上,有三种确认具体位置的方法:
1、在前正中线上人体的肚脐下五寸,五寸相当于五个中指的宽度,自身的一个中指宽度就是一寸。这样五寸的位置,用手按压时,会有明显的酸麻、胀痛感。
2、通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并拢在一起,它的宽度是三寸,大约五寸的位置,也可以能够确定曲骨穴的位置。
3、触摸耻骨联合上缘中点位置,用手沿小腹位置逐渐往下触摸,当摸到明显的骨性结构,比较坚硬时就是耻骨联合上缘,用手进行按压时,也会有明显的酸麻、胀痛感。
曲骨的作用:
1、曲骨为任脉,足厥阴肝经之会,虽然曲骨名和水五官,但它和膀胱泌尿系统的关联最大,所以刺激这个穴位所治的疾病都与水液有关,如通利小便,调理月经等,可以说它是治理下焦疾病的一个重要腧穴,具有调理冲任脉气,补肾培元,调理湿热,固冲止带的功效。
2、曲骨主治疾病:赤白带下,月经不调及小便淋沥,遗精,遗尿,阴囊湿疹,五脏虚弱,膀胱炎,产后之功收缩不全,子宫内膜炎等。
怎么按摩曲骨:
1、将中指按压曲骨穴30秒后放开,重复几次,或手握空拳敲打该穴数分钟,可以起到调经止带的作用。
2、将双手搓热,用一只手盖住肚脐,另一只手在穴位上进行按摩,两手可以交替进行按摩,每次2分钟,每天2次,可调经止带,治疗女性白带异常。
曲骨的准确位置图:
曲骨为任脉,足厥阴肝经之会,位置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耻骨联合上缘中点处。
曲骨的简便取穴方法:
在小腹部,由肚脐从上往下推,会触摸到一个拱形的骨头,这块骨头就是耻骨,在这个拱形边缘中点的位置就是曲骨穴。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横骨穴的别名·屈骨 3.1横骨穴的别名3.2出处3.3穴名解3.4特异性3.5所属部位3.6屈骨穴的定位3.7屈骨穴的取法3.8屈骨穴穴位解剖 3.8.1层次解剖3.8.2穴区神经、血管 3.9屈骨穴的功效与作用3.10屈骨穴主治病证3.11刺灸法 3.11.1刺法3.11.2灸法 3.12屈骨穴的配伍3.13文献摘要3.14屈骨穴研究进展 3.14.1对膀胱的调节作用3.14.2用于针麻3.14.3对逼尿肌、 *** 括约肌的影响4曲骨穴的别名·屈骨 4.1曲骨穴的别名4.2出处4.3穴名解4.4特异性4.5所属部位4.6曲骨穴的定位4.7曲骨穴的取法4.8曲骨穴穴位解剖 4.8.1层次解剖4.8.2穴区神经、血管 4.9曲骨穴的功效与作用4.10曲骨穴主治病证4.11刺灸法 4.11.1刺法4.11.2灸法 4.12曲骨穴的配伍4.13文献摘要4.14曲骨穴研究进展 4.14.1对膀胱张力有双向调节作用4.14.2对宫缩的影响4.14.3治疗外阴白斑4.14.4治疗遗尿5参考资料附:1古籍中的屈骨 1拼音 qū gǔ
2英文参考 Hénggǔ KI11 [中国针灸学词典]
3横骨穴的别名·屈骨 屈骨为经穴别名,即横骨(穴)[1]。出《备急千金要方》。
穴位 横骨 汉语拼音 Henggu 罗马拼音 Hengku 美国英译名 Horizontal Bone 各
国
代
号 中国 KI11 日本 11 法
国 莫兰特氏 R11 富耶氏 R11 德国 N11 英国 K11 美国 Ki11
横骨为经穴名(Hénggǔ KI11)[2]。出《脉经》。别名下极[3]。属足少阴肾经[2]。横骨是冲脉、足少阴肾经的交会穴[2][3]。横骨为耻骨之古称,此穴在横骨上缘,故名横骨[2]。横骨穴主治前阴,肝肾及少腹等疾患:如小便淋沥,遗精,阳痿,疝气偏坠,遗尿,癃闭,经闭,少腹痛,脱肛,腰痛,少腹胀痛,小便不利,疝气,阴痛,少腹胀,尿闭,睾丸肿痛,尿失禁,现代又多用横骨穴治疗肠疝痛,膀胱痉挛,膀胱麻痹,尿道炎,性功能减退,尿道炎,尿潴留,睾丸炎,盆腔炎,附件炎,闭经,月经不调,角膜炎等。
横骨穴位于下腹部,脐中下5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仰卧取穴[2]。
横骨穴位于耻骨联合上缘旁开0.5寸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3]。另说在脐下4.5寸,旁开0.5寸(《针灸甲乙经》);脐下5寸,旁开1寸(《针灸大成》);脐下5寸,旁开1.5寸(《针灸资生经》)。
横骨穴在足少阴肾经的位置
横骨穴在下腹的位置
横骨穴在下腹的位置(肌肉)
横骨穴在下腹的位置(内脏)
横骨穴在下腹的位置
仰卧位,当耻骨联合上缘中点旁开中线0.5寸处取穴[6]。
3.8.1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壁→锥状肌→腹直肌[2]。
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壁→腹直肌[7]。
3.8.2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髂腹下神经皮支和腹壁浅动脉分支分布;深层有肋下神经肌支和腹壁下动脉分支分布[7]。
布有髂腹下神经的分支,并有腹壁下动脉及 *** 外动脉通过[3]。
横骨穴具有益肾助阳,调理下焦的功效。
横骨穴系肾经与冲脉之会穴,有调补肝肾之功,与任脉之曲骨平,其所治症,为小腹满、目赤、小便不通、阴器下纵引痛、五脏虚竭等症[8]。
横骨穴主治前阴、肝肾及少腹等疾患,如小便淋沥、遗精、阳痿、疝气偏坠、遗尿、癃闭、经闭、少腹痛、脱肛、腰痛等[2]。
横骨穴主治少腹胀痛、遗精、阳痿、遗尿、小便不利、疝气[7]。
横骨穴主治阳痿,遗精;疝气,阴痛,遗尿,小便不利;少腹痛[6]。
横骨穴主治少腹胀,小便不利,遗尿,尿闭,阳痿,遗精,疝气,睾丸肿痛,尿失禁等[3]。
现代又多用横骨穴治疗肠疝痛、膀胱痉挛或麻痹、尿道炎、性功能减退等[2]。
1.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尿道炎,尿潴留,遗尿,遗精,阳痿,睾丸炎;
2. 妇产科系统疾病:盆腔炎,附件炎,闭经,月经不调;
3. 其它:角膜炎。
直刺1~1.5寸[7][6],局部有酸胀感[6],可扩散至小腹及外生殖器部[6]。
注意:横骨穴针刺前排空小便,并缓慢下针,以免刺伤膀胱[6]。
3.11.2灸法 可灸[2][7][6]。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3]。
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横骨配肾俞、关元,有温肾壮阳的作用,主治遗精,阳痿。
横骨配关元、气海、肾俞、三阴交,治闭经[6]。
横骨配中极、三阴交,治遗尿[6]。
横骨配支沟、足三里、命门,治大便难[6]。
《外台秘要》:阴下纵,卵中痛。
《备急千金要方》:脱肛历年不愈,灸横骨百壮。
《针灸大成》:主五淋,小便不通,阴器下纵引痛,小腹满,目赤痛从内眦始,五脏虚竭,失精。
《席弘赋》:气滞腰痛不能立,横骨大都宜救急。
以泻法针刺中极、横骨穴,既可使紧张性膀胱张力降低,又可使弛缓性张力增高[2]。
3.14.2用于针麻 用于腹股沟斜疝修补术针麻,可减轻切皮时的疼痛反应[2]。
3.14.3对逼尿肌、 *** 括约肌的影响 针刺横骨穴,能使逼尿肌、 *** 括约肌的收缩能力增强,有助于恢复大小便的随意控制能力[2]。
4曲骨穴的别名·屈骨 屈骨为经穴别名,即曲骨[9]。《备急千金要方》曲骨作屈骨[9]。
穴位 曲骨 汉语拼音 Qugu 罗马拼音 Chuku 美国英译名 Crooked Bone 各
国
代
号 中国 CV2 日本 2 法
国 莫兰特氏 VC2 富耶氏 VC2 德国 KG2 英国 Cv2 美国 Co2
曲骨为经穴名(Qūgǔ CV2,RN2)[10]。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尿胞(《备急千金要方》),回骨(《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屈骨(《备急千金要方》),屈骨端(《备急千金要方》)。属任脉[11][10]。曲骨是足厥阴肝经、任脉的交会穴[11][10]。曲骨指耻骨,此穴在耻骨联合上缘,故名曲骨[10]。曲骨穴主治小腹、泌尿及生殖系统等疾患:如小腹胀满疼痛,疝气,小便淋沥,遗精,阳痿,早泄,月经不调,痛经,小腹疼痛,带下,遗尿,尿闭,赤白带下,不孕,小便不利,癃闭,阴痒,少腹胀满,水肿,癫疾,五脏虚弱,虚乏冷极,现代又用曲骨穴治疗膀胱炎,尿失禁,尿潴留,睾丸炎,前列腺炎,阴囊湿疹,子宫内膜炎,宫颈糜烂,产后宫缩不全,子宫脱垂,膀胱炎,产后子宫收缩不全等。
曲即弯曲,骨,指横骨。中医解剖上称耻骨联合为曲骨。横骨即今之耻骨,其骨弯曲,形同偃月,穴当耻骨上边正中,因名曲骨。耻骨上缘其形弯曲,古称为曲骨或屈骨。《黄帝内经素问·气府论》:“胃脘以下至横骨。”与足部京骨处京骨穴、束骨处束骨穴意同。[8]
曲骨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下5寸,耻骨联合上缘上方凹陷处[11]。
曲骨穴位于下腹部,当前正中线上,耻骨联合上缘。仰卧取穴[10]。
曲骨穴在任脉的位置
曲骨穴在下腹部的位置
曲骨穴在下腹部的位置(《中国针灸学词典》)
曲骨穴在下腹部的位置
曲骨穴在下腹部的位置(肌肉)
曲骨穴在下腹部的位置(内脏)
曲骨穴位于下腹部,当前正中线上,耻骨联合上缘。仰卧取穴[10]。
仰卧位,于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腹白线上取穴[13]。
4.8.1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10]。
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或腹直肌→腹横筋膜[14]。
4.8.2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髂腹下神经皮支、腹部浅动脉和 *** 外浅动脉分布;深层有髂腹下神经腹支和腹壁下动脉分布;再深层可及膀胱[14]。
布有髂腹下神经的分支,腹壁下动脉及闭孔动脉的分支[11]。
曲骨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浅层主要布有髂腹下神经前皮支和腹壁浅静脉的属支。深层主要有髂腹下神经的分支。
曲骨穴有清热利尿、补肾调经的作用[10]。
曲骨穴内应膀胱,故可以治疗小便不利、遗尿、癃闭等疾病[15]。
曲骨穴系任脉与肝经之会穴,有通利小便、调经止痛之功。主治少腹胀满,遗尿,疝气,月经不调等证。[8]
曲骨穴主治小腹、泌尿及生殖系统等疾患:如小腹胀满疼痛、疝气、小便淋沥、遗精、阳痿、早泄、月经不调、痛经等[10]。
曲骨穴主治小腹疼痛,月经不调,带下,遗精,阳痿,疝气,遗尿,尿闭等[11]。
曲骨穴主治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不孕;遗精,阳痿;小便不利,遗尿,癃闭,阴痒;少腹胀满,水肿,疝气,癫疾[13]。
曲骨穴主治小便不利、遗尿、遗精、阳痿、痛经、月经不调、带下[14]。
现代多用曲骨穴治疗膀胱炎、尿失禁、尿潴留、睾丸炎、前列腺炎、阴囊湿疹、子宫内膜炎、宫颈糜烂、产后宫缩不全、子宫脱垂等[10]。
治赤白带下,小便淋沥,遗尿,遗精,阳痿,阴囊湿疹,五脏虚弱,虚乏冷极,膀胱炎,产后子宫收缩不全,子宫内膜炎。
直刺0.5~1寸[15][14][10],局部有酸胀感[15],可向下扩散[15],至外 *** [13]。
注意:应注意针刺深度及方向[15]。
穴位内为膀胱,故应在排尿后进行针刺[14]。
对癃闭患者,应在排尿后针刺,以防损伤膀胱[15]。
孕妇慎用[14][15][10]。
4.11.2灸法 可灸[10][15]。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11]。
曲骨穴配三阴交、膀胱俞治膀胱炎[10]。
曲骨穴配血海、风市治外阴湿痒[10]。
曲骨配三阴交,有强阴醒神的作用,主治产后暴厥。
曲骨配鱼际,有养阴泻热的作用,主治阴汗如水流。
曲骨配中极、肩井,有行气通络,强阴壮阳的作用,主治难产,胞衣不下,宫缩无力,产门不开等。
曲骨配三阴交、中极、肾俞,治小便不利[13]。
曲骨配关元、归来,治阳痿、遗精[13]。
曲骨配大敦,治痛经[13]。
曲骨配横骨、气冲,治子宫脱垂[13]。
曲骨配中极、三阴交、百会、印堂,治遗尿[13]。
《针灸甲乙经》:膀胱胀者,曲骨主之。小便难,水胀满,溺出少,胞转,不得溺,曲骨主之。妇人下赤白沃,后阴中干痛,恶合阴阳,少腹膜坚,小便闭,曲骨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少腹胀满,小便淋涩不通,疒疝,少腹痛,妇人赤白带下,恶合。
《针灸大成》:主失精,五脏虚弱,虚乏冷极,小腹胀满,小便淋涩不通,疒疝,小腹痛,妇人赤白带下。
《针灸聚英》:卒死者,针一寸,补之。溺死者,令人倒驮出水,针补,尿屎出则活。余不可针。
《普济》:女子经不通,男子阴端寒冲心。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会阴、谷道瘙痒。
如膀胱松弛,针刺曲骨可使张力增强,膀胱张力过高时,针刺曲骨可使之下降。这种影响也与手法有关,捻转时可引起膀胱收缩,内压上升,捻针停止时,膀胱松弛,内压下降。[13]
4.14.2对宫缩的影响 据报道,针刺公孙、足三里可以有效地抑制宫缩,而针刺曲骨、秩边可使宫缩反应迅速上升[8]。
4.14.3治疗外阴白斑 据报道配曲骨穴,平刺或斜刺,进针1.5~2.0cm后接DRI1型电热针机,电流强度为50~90mA,针感以温热,胀为度。留针30~4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亦可在病变局部选取1~2对阿是穴,针30次为1疗程,经期停针,疗效较好。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BMI指数计算及评价女性安全期计算器预产期计算器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五行八字成人血压评价体温水平评价糖尿病饮食建议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基础代谢率计算补钠计算器补铁计算器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4.14.4治疗遗尿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4268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降血压的DASH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