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台穴位于背部脊柱区,当后正中线上,第六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即第六、七胸椎棘突之间。
灵台穴的准确位置图
伏俯或伏卧取穴,灵台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6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六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六胸神经后支内侧支。
灵台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浅层主要布有第六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和伴行的动、静脉。深层有棘突间的椎外(后)静脉丛,第六胸神经后支的分支和第六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的分支或属支。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
布有第六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第六肋间动脉后支。
灵台意穴义:督脉气血在此化为天之上部的阳热之气。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阳气。
运行规律:散热后循督脉传于神道穴。
功效作用:益气补阳,清热化湿、止咳定喘,灵台穴有止咳平喘、清热解毒作用。
灵台穴主要用于胸肺、脊背和外科疾患等:如咳嗽气喘、身热、脊背强痛、痈疽疔疮及胸胁胀满、胃痛、疟疾等。
现代多用灵台穴治疗支气管炎、哮喘、肺炎、肺结核、胆道蛔虫症等。
灵台穴主治咳嗽,气喘,项强,背痛,痈疽,疔疮;以及胆道蛔虫症,疟疾等。
气喘,咳嗽,背痛,项强,疔疮,肺炎,支气管炎,蜂窝织炎,疟疾。
灵台穴单刺或配阳陵泉穴治胆道蛔虫症。
灵台穴配委中穴点刺放血治疗疮、丹毒。
灵台穴配陶道穴、内关穴治间日疟。
灵台穴配合谷穴、委中穴,有清热解毒的作用,主治疔疮,风疹。
灵台穴配阳陵泉穴,有疏肝理气的作用,主治胁肋胀痛。
灵台穴配陶道穴、内关穴治间日疟;
灵台穴配合谷穴(泻法) 、委中穴(放血) 治疔疮;
灵台穴配阳陵泉穴、支沟穴治胸胁痛;
灵台穴配身柱穴、至阳穴治背痛;
灵台穴配胆俞穴、阳陵泉穴、太冲穴治黄疸。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一般针尖微向上斜刺0.5~1.0寸。
向上斜刺0.5~1寸。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灵台。灵,神灵也,此指穴内物质为天之上部的阳热之气。台,停住之所也。该穴名意指督脉气血在此化天之上部的阳热之气。本穴物质为至阳穴传来的阳气,至本穴后,因吸热而化为天之上部的阳热之气,阳气在穴内为停住之状,故名。灵阳名意与灵台同。
·肺底。肺,肺脏也。底,底部也。肺底名意指本穴的天部阳热之气相对于肺脏来说是处于底部。本穴气血为天之上部的阳气,与肺金之气同性,此气相对于肩胛上部的肺气而言是处于底部,故名肺底。
·灵台为经穴名(Língtái GV10)。出《黄帝内经素问·气府论》王冰注。别名肺底。属督脉。灵即神灵,台即亭台,此穴在神道和心俞两穴下,故喻为心的神灵之亭台,故名灵台。
《针灸聚英》:先儒谓心曰灵台,经谓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岂主病同手少阴神门,而针刺浅深,艾壮多寡,同至阳、神道欤。
《针灸大成》:今俗灸之,以治气喘不能卧,火到便愈。禁针。
《普济》:西方子云,主热病脾温疟汗不出。
道医培训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4265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