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定位:周荣穴在胸侧部,当第2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周荣穴的准确位置图
仰卧位,在胸乡上一肋,任脉旁开6寸,第二肋间隙处取穴。
仰卧位,乳中旁开2寸,向上二肋,当第2肋间隙处取穴。横平内侧的屋翳、神藏、紫宫,四穴略呈一弧形分布,其弧度与第2肋间隙弧度相应。
在第二肋间隙,胸大肌中,下层为胸小肌,肋间内、外肌;有胸外侧动、静脉,第二肋间动、静脉;布有胸前神经分又,正当第一肋间神经。
周荣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胸大肌、第二肋间结构、胸内筋膜。有胸外侧动、静脉,第二肋间动、静脉。分布着胸前神经肌支,第二肋间神经外侧皮支。皮肤由第1、2、3肋间神经的外侧支和锁骨上神经的分支分布。皮下筋膜较厚,富有脂肪组织。
皮肤→皮下组织→胸大肌→胸小肌。
浅层有第2肋间神经外侧皮支分布;深层有胸前神经和胸肩峰动脉胸肌支分布。
布有胸前神经肌支及第二肋间神经外侧皮支,并有胸外侧动、静脉及第二肋间动、静脉通过。
周荣穴意义:脾土水湿在此大量蒸发气化。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
运行规律:由本穴地部脾土中气化后上行天部。
周荣穴有宣肺平喘,理气化痰,宽胸利气,生发脾气的作用。
周荣穴有宽胸理脾之功。其所治症,为胸胁满、不得俛仰、咳嗽、食不下等症之因于滞郁者,俾使得以舒扩而行驶周遍。
周荣穴主治胸胁胀满,咳嗽,气喘,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脓疡,肺炎,胁痛,胸痛引背,咳逆上气,咳唾脓血,饮食不下,呃逆,食道狭窄,不思饮食,胸膜炎,肋间神经痛,胸胁支满,胸胁胀满疼痛,膈肌痉挛等。
周荣穴主治胸胁胀满、咳嗽、气喘、胁痛。
周荣主治胸肺疾患:如胸痛引背、咳逆上气、咳唾脓血、饮食不下、呃逆等。
现代又多用周荣治疗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脓疡、食道狭窄、胸膜炎、肋间神经痛等。
周荣穴主治咳嗽,气喘,胸胁支满,饮食不下等。
周荣穴主治咳嗽,气喘,胸胁胀满疼痛;不思饮食。
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炎,肺炎,胸膜炎,肺脓疡,支气管扩张;
其它:食道狭窄,膈肌痉挛,肋间神经痛。
周荣穴配膻中穴治胸肋胀满。
周荣穴配天突穴、尺泽穴、膻中穴,治咳喘。
周荣穴配支沟穴、外关穴,治胸胁痛。
治法:寒则补之或灸之,热则泻之或水针。
一般斜刺0.3~0.5寸。内为肺脏,禁深刺。
斜刺0.3~0.5寸(不宜深刺)。
斜刺或向外平刺0.5~0.8寸,局部有酸胀感。
注意:内有肺脏,不可深刺,以防造成气胸。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周荣。周,遍布、环绕之意。荣,草类开花或谷类结穗的茂盛状态。该穴名意指脾经的地部水湿大量蒸发化为天部之气。本穴虽属脾经穴位,但脾经气血因胸乡穴的流散而无物传至本穴。本穴物质的来源是本穴上部区域散流至此的地部水液,至本穴后,因受心室外传之热的作用,地部水湿大量气化上行天部,气化之气如遍地开花之状,脾土也还其原本的燥热之性,故名。周营、周管名意与周荣同,营为营寨,管为管辖区域,皆指穴内的气化之气遍及穴周的整个区域。
周即周边,荣通“营”,指营养,穴属足太阴脾经,脾脏统血、散精,营养周身,故名周荣。
周,周遍,环周之义。荣,荣茂,荣养。此穴属脾经,脾主肌肉,又兼统血散精之职。足太阴之气,在胸部连及肝胆心包各经,又与心胃肺肾各经挨近,援引诸经,助脾统血,渐成细流,由此散布滋养全身,因而名之。此穴在胸部当足阳明胃经之“屋翳穴”之旁2寸,故名周荣。一说:以土生金,而上与中府相近,土有四经,有周义焉,上生肺经之金,故曰荣。
周荣为经穴名(Zhōuróng SP20)。出《针灸甲乙经》。《针灸甲乙经》原名周营。《备急千金要方》名周荣。属足太阴脾经。周即周边,荣通“营”,指营养,穴属足太阴脾经,脾脏统血、散精,营养周身,故名周荣。主治胸胁胀满,咳嗽,气喘,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脓疡,肺炎,胁痛,胸痛引背,咳逆上气,咳唾脓血,饮食不下,呃逆,食道狭窄,不思饮食,胸膜炎,肋间神经痛,胸胁支满,胸胁胀满疼痛,膈肌痉挛等。
周营《经穴汇解》。
出处:《针灸甲乙经》:原作“周营”。周营,在中府下一寸六分陷者中。
《外台秘要》:主治胸胁满,不得俯仰,饮食不下,咳唾陈脓。
《针灸大成》:主胸胁满不得俯仰,食不下,喜饮,咳唾秽脓,咳逆,多淫。
道医培训天突 璇玑 华盖 紫宫 玉堂 膻中 中庭 鸠尾 巨阙 上脘 中脘 建里 下脘 水分 神阙 阴交 气海 石门 关元 中极 曲骨 会阴 横骨 大赫 气穴 四满 中注 肓俞 商曲 石关 阴都 腹通谷 幽门 步廊 神封 灵墟 神藏 或中 俞府 缺盆 气户 库房 屋翳 赝窗 乳中 乳根 不容 承满 梁门 关门 太乙 滑肉门 天枢 外陵 大巨 水道 归来 气冲 髀关 足五里 阴廉 急脉 冲门 府舍 腹结 大横 腹哀 日月 期门 天池 食窦 天溪 胸乡 周荣 中府 云门
穴道位于“经络”——能量的通路上。而人体中,五脏六腑“正经”的经络有12条(实际上,左右对称共有24条)。另外,身体正面中央有“任脉”,身体背面中央有“督脉”,各有一条特殊经络,纵贯全身。这14条经络上所排列着的人体穴道,称为“正穴”,全部共有365处。
仅仅如此,便是个相当可观的数目了,更何况其他的地方也有穴道。经络以外的人体穴道,称为“正穴”,后来又陆续发现了“新穴”,这些穴道若全包括,人体穴道的总数远超过1000个。
我在这里大致列出人体各部位的穴道名称,以便让你有所了解。
头部穴位(正面):头维穴、发际穴、阳白穴、印堂穴、攒竹穴、晴明穴、承泣穴、四白穴、迎香穴、水沟穴、瞳子髎穴。
头部穴位(背面):百会穴、后顶穴、风府穴、哑门穴、完骨穴、风池穴、天柱穴。
头部穴位(侧面):太阳穴、下关穴、客主穴、耳门穴、听宫穴、翳风穴、颊车穴、大迎穴、人迎穴。
腹部胸部穴位:天突穴、膻中穴、鸠尾穴、巨阙穴、中脘穴、水分穴、气海穴、关元穴、中极穴、气舍穴、俞府穴、或中穴、期门穴、日月穴、天枢穴、气穴、大巨穴、大赫穴。
人体背部穴位:大椎穴、陶道穴、身柱穴、神道穴、至阳穴、脊中穴、治喘穴、肩井穴、曲垣穴、天宗穴、命门穴、腰俞穴、腰阳关穴、上仙点穴、六华灸穴、风门穴、肺俞穴、心俞穴、膈俞穴、肝俞穴、膏肓穴、志室穴、肩外俞穴、厥阴俞穴、三焦俞穴、大肠俞穴、关元俞穴、小肠俞穴、膀胱俞穴。
人体上肢穴位:内关穴、外关穴、曲池穴、尺泽穴、治痒穴、孔最穴、列缺穴、阳池穴、神门穴、合谷穴、中渚穴、少冲穴、落枕穴、指间穴、太渊穴、口内穴、胃肠穴、手三里穴。
人体下肢穴位:膝眼穴、梁丘穴、复溜穴、阴谷穴、血海穴、承山穴、解溪穴、委中穴、足三里穴、阳陵泉穴、阴陵泉穴、三阴交穴、百里穴。
人体足部穴位:涌泉穴、大敦穴、太冲穴、太白穴、太溪穴、申脉穴、丘墟穴、昆仑穴、足临穴、行间穴、里内庭穴、下痢穴、高血压点穴、第二厉兑穴、第三厉兑穴、阿基里斯腱穴
1 天宗的准确位置图找法定位:在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4胸椎相平。
简易取法:垂臂,由肩胛冈下缘中点至肩胛下角做连线,上1/3与下2/3处即是本穴,用力按压有明显的酸痛感。
2 天宗穴穴位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浅层布有第4胸神经后支的皮支和伴行的动,静脉,深层布有肩胛上神经的分支和旋肩胛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3 天宗穴主治疾病类属:手太阳小肠经。
穴性:祛风通络,宣肺平喘,消肿散结。
主治病症:
1.风寒湿痹阻经脉之肩胛痛,肘臂外后侧痛,上肢不举,落枕诸病证。
2.肺气不利之气喘,胸胁支满诸症。
3.气血瘀滞之乳痈。
4 天宗穴常用配伍1.配肩髃,臑俞,肩贞,秉风,针刺平补平泻法,祛风散寒,通络止痛,治疗风寒痹阻之肩胛痛。
2.配肩贞,小海,支正,针刺平补平泻法,通络止痛,治疗经气不利之肘臂外后侧痛。
3.配肩井,膻中,尺侧,周荣,针刺泻法,行气活血,治疗气血瘀滞 之乳痈,乳癖等。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女性朋友出现卵巢早衰的情况,要及时的进行检查,而且在治疗卵巢早衰是最好到医院进行专业的指导,对于卵巢健康和恢复会有所帮助,生活中有很多人会通过针灸的方式来治疗早衰,那么卵巢早衰针灸穴位和方式有哪些?
卵巢早衰针灸穴位和方式有哪些? 首先中医方面根据卵巢早衰的辩证分类,才可以按类型选穴位治疗这个病,分类如下:肾阳虚型:此类型的卵巢早衰患者,在发病之后常见症状包括了形寒肢冷,神疲肢倦,腰膝酸软等。肾阴虚型:此类型的卵巢早衰的同时,常伴随的症状包括了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等。气郁结型:此类型的卵巢早衰患者,并伴常见症状包括了精神抑郁,烦躁易怒,胸胁胀满等。
根据患者的患者的卵巢早衰的类型,中医针灸治疗方法:肾阳虚型的卵巢早衰患者,针灸治疗穴取脾俞、关元、气海、中极、肾俞、中脘、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太溪十大穴位。肾阴虚型肾俞、气海、穴取肝俞、关元、中极、足三里、肾俞、气海、太溪、太冲、归来九大穴位。郁结型卵巢早衰的患者,治疗需要穴取肝俞、足三里、三阴交、脾俞、中脘、太冲、气海、关元、中极九个穴位。
具体的针灸操作:选用0、135毫米 ×25~40 毫米的毫针,各穴均采用直刺的方法,肝俞、肾俞直刺20 毫米 ,气海、关元、中极直刺40毫米 ,四肢当中的穴位针灸的过程均使用常规针刺深度,同时还需要施补泻手法,肝肾阴虚型的患者需要行平补平泻,肝气郁结型的患者可以以泻法为主,脾肾阳虚型的患者主要是以补法为主。每天使用1 次,连续使用10 -15天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3 天,连续之使用治疗6个疗程后评定疗效。上述的卵巢早衰的针灸治疗方法,经过多名患者的临床验证效果都是非常不错的,患者不仅月经恢复了正常,身体气血也更加畅通,因此有卵巢早衰的女性建议去正规的医院进行检查,治疗,才能够保证得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针灸的禁忌? 部位禁忌:重要脏器部位不可针。大血管所过之处应禁刺。重要关节部位不宜针刺。腧穴禁忌:孕妇禁针合谷、三阴交、缺盆以及腹部、腰骶部腧穴。小儿禁针囟会。女子禁针石门。病情危重预后不良的禁针:《内经》提出五夺、五逆禁针既是此意。大怒、大惊、过劳、过饥、过渴、房事、醉酒等禁针。
穴位禁灸:如哑门、风府、天柱、承光、头临泣、头维、丝竹空、攒竹、睛明素蓼、禾蓼、颧蓼、迎香、下关、人迎、天牖、天府、周荣、渊液、乳中、鸠尾、腹哀、肩贞、阳池、中冲、少商、鱼际、经渠、地五会、阳关、脊中、漏谷、阴陵泉、条口、犊鼻、阴市、伏兔、髀关、申脉、委中、殷门、承扶、白环俞、心俞等。
病证禁灸:病在三阳不宜灸,阴虚内热者不宜灸,表证不宜灸,温热病不宜灸,湿热病不宜灸等。根据现代医学研究及临床实践看,过去古代的禁针、禁灸有时代的局限性,现代临床实践中,许多禁忌已经不存在。因此,这些论述仅供临床参考。中医疗法博大精深,有着各种神奇的疗法,针灸疗法就是其中的一种,针刺身体的穴位就能起到保健养生的功效。针灸是需要很高的技术的,不是任何人都能操作的,并不是所有穴位都能进行针治,以上为大家介绍了针灸的禁忌穴位,大家一定要注意,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4262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预防“换季感冒”小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