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针灸穴位取穴标准:
脑空穴Nǎo kōng(GB19)
〖取穴方法〗脑空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当枕外隆凸的上缘外侧,头正中线旁开2.25寸,平脑户穴。
〖解剖〗在枕肌中;有枕动、静脉分支;布有枕大神经之支。
〖主治疾病〗头痛,颈项强痛,目眩,目赤肿痛,鼻痛,耳聋,癫痫,惊悸,热病。
〖人体穴位配伍〗配大椎穴、照海穴、申脉穴治癫狂痫证;配风池穴、印堂穴、太冲穴治头痛、目眩;配悬钟穴、后溪穴治颈项强痛。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附注〗足少阳、阳维之会。
脑空穴足少阳阳维之会。
〖别名〗颞颥穴。
〖穴义〗胆经经气在此冷降归地,天部气血为空虚之状。
〖名解〗
1)脑空。脑,首也,首为阳、尾为阴,此指穴内的天之上部。空,空虚也。该穴名意指胆经经气在此冷降归地,天部气血为空虚之状。本穴物质为承灵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水湿之气化雨冷降归于地部,穴内的天部层次气血为空虚之状,故名。
2)颞颥。颞颥皆指颅骨之一,此指穴内气血为寒湿水气,其运行变化亦为润下特征的冷降变化。理同脑空名解。
足少阳阳维之会。本穴气血的运行变化为云化雨降,阳维脉的满溢阳气随之汇入穴内,故本穴为足少阳阳维之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降水云气。
〖运行规律〗大部分水气化雨冷降,小部分水气下传风池穴。
〖功能作用〗降浊分清。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或点刺出血,热则泻针出气。
〖免责忠告:本站发布的颈部 面部穴位图仅供参考,若刺灸请咨询当地医院医师。〗
脑空穴出处:《针灸甲乙经》:“脑空,一名颞颥,在承灵后一寸五分。”
别名:颞颥穴。
1、脑空 。脑,首也,首为阳、尾为阴,此指穴内的天之上部。空,空虚也。该穴名意指胆经经气在此冷降归地,天部气血为空虚之状。本穴物质为承灵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水湿之气化雨冷降归于地部,穴内的天部层次气血为空虚之状,故名。
2、颞颥 。颞颥皆指颅骨之一,此指穴内气血为寒湿水气,其运行变化亦为润下特征的冷降变化。理同脑空名解。足少阳阳维之会。本穴气血的运行变化为云化雨降,阳维脉的满溢阳气随之汇入穴内,故本穴为足少阳阳维之会。
【脑空穴的功能特性】
穴义:胆经经气在此冷降归地,天部气血为空虚之状。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降水云气。
运行规律:大部分水气化雨冷降,小部分水气下传风池穴。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或点刺出血,热则泻针出气。
附注:足少阳、阳维之会。
【脑空穴位位置图】
脑空穴属于足少阳胆经穴。脑空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当枕外隆凸的上缘外侧,头正中线旁开2.25寸,平脑户。
【按摩脑空穴位的作用】
缓解治疗头痛、颈项强痛、目眩、目赤肿痛、耳聋、鼻痛、癫痫等
【按摩脑空穴的功用】
降浊分清。
【脑空穴的取穴方法】
脑空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当枕外隆凸的上缘外侧,头正中线旁开2.25寸,平脑户穴
【脑空穴的穴位配伍】
1、配照海穴、申脉穴、大椎穴具有缓解治疗癫狂痫证;
2、配太冲穴、印堂穴、风池穴具有缓解治疗头痛、目眩;
3、配后溪穴、悬钟穴具有缓解治疗颈项强痛。
【针刺脑空穴的方法】
平刺脑空穴0.5-0.8寸。
【脑空穴的穴位解剖】
在枕肌中;有枕动、静脉分支;布有枕大神经之支。
【脑空穴的主治疾病】
头痛,颈项强痛,目眩,目赤肿痛,鼻痛,耳聋,癫痫,惊悸,热病。
【脑空穴的现代研究】
临床用于头痛,感冒,鼻炎,耳聋,耳鸣,癫痫的治疗。-
道医培训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4228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