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生活中不少的朋友都有脾胃问题,不良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压力过大等都可能会导致消化疾病的发生。那么怎么养护脾胃呢?除了调理的饮食之外,我们还可以试试按摩养胃的方法。那么哪些穴位能养胃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
神阙穴
取穴:
肚脐正中,就是我们说的肚脐眼儿。
治疗:
中医学认为脐腹属脾,所以本穴能治疗脾阳不振引起的消化不良,全身性的阳气不足,包括四肢发凉怕冷、男、妇科等多种生殖系统疾病
常用方法:
1、指压保健。中指隔衣压在肚脐上,力度最好是有一定的压迫感,又不太难受,然后排除杂念,集中思想在“脐上”,自然呼吸100次以上。这个方法特别适合老年朋友,简单易行,安全可靠,有补脾虚、振食欲的作用。
2、隔盐灸。取少量的食盐放在脐窝,上面放生姜片,再拿艾条灸,此法有温脾胃、补肾阳的作用。
中脘穴
取穴:脐上四寸处。
治疗:
健脾和胃,通腑降气。按揉中脘穴可以防治胃痛、腹痛、腹胀、反胃、恶心、呕吐、泛酸、食欲不振及泄泻等消化系统的胃肠功能紊乱。
常用方法:
我们可以掌摩或者一指按揉中院穴,自然呼吸50-100次。每日早晚各一次。这样可以解决现代人常有的疲劳性胃障碍,并能提高脂肪的分解作用。另外,如果因为胃受寒或者吃凉东西太多导致胃痛,可以选择掌摩中脘或者艾灸,以奏温中散寒止痛之效。
足三里穴
取穴:
外膝眼下3寸处。
治疗:
经常揉搓和敲打足三里都能够进行调整,可以治疗胃痛、呕吐、腹胀、硬秘等胃肠道消化不良的病症,从而提高人体免疫力。
常用方法:
每日临睡前用手指按揉或敲打足三里穴,自然呼吸每次100下。力度适中,以穴位处产生酸胀、发热的感觉为宜。
天枢穴
取穴:
人体中腹部,肚脐横向左、右各三指宽处。
治疗:
便秘、腹胀、腹泻、脐周痛、恶心呕吐等症。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肠炎、阑尾炎、细菌性痢疾、消化不良等疾病。
常用方法:
指压时先放松,深吸一口气,一面缓缓吐气一面同时轻压穴位6秒钟,气吐尽时才将手离开,如此反复20次。
公孙穴
取穴:
人体的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
治疗:
既助胃腑疏导积滞,又助牌脏运化。另外,公孙穴是八脉交会穴,通于冲脉,若脾虚痰湿内阻,冲气夹痰上逆而致头痛,也可按摩此穴。
常用方法:
用双手拇指指腹按揉两侧公孙穴,按压时要注意力度稍重,以穴位有酸痛感为宜,每次按摩五分钟,每日两次。
以上我们为大家介绍了五大养护脾胃的穴位,适当进行按摩可以起到调理脾胃的功效,同时我们要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能暴饮暴食,不能贪食冷饮。
供稿:北京东城中医医院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4221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螃蟹味美,可“寒性”怎么破?
下一篇: 苦丁茶有哪些功效和作用及食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