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导读:小海穴,属于手太阳小肠经,能缓解治疗头痛、项强、耳鸣、颊肿、肘臂痛、瘰疬、癫痫等症,下面我们来看看小海穴穴位的准确位置图及作用。
【小海穴】穴位的准确位置图及作用
【小海穴】穴位的准确位置图及作用
小海穴
小海。小,与大相对,为孝为阴也。海,穴内气血场覆盖的范围广阔如海也。该穴名意指小肠经气血在此汇合,气血场范围巨大。本穴物质为支正穴传来的天部之气,至本穴后为聚集之状,聚集的天部之气以云气的方式而存在,覆盖的范围巨大如海,亦含有一定水湿,故名。
小海穴 位的位置
小海穴属于手太阳小肠经,小海穴位于人体的肘内侧,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屈肘取穴。
按摩小海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缓解治疗 头痛、项强、耳鸣、颊肿、肘臂痛、瘰疬、癫痫等
按摩小海穴的功效:生发小肠之气。
温馨提示
小海穴 位配伍:小海穴配手三里穴缓解治疗肘臂疼痛。针刺小海穴的方法:小海穴向上斜刺0.3-0.5寸。
艾灸小海穴的方法:小海穴 艾条灸5-20分钟,小海穴艾炷灸3-5壮。
按摩小海穴的手法:用拇指指腹按揉小海穴穴位,注意按压时力度要适中,每次按摩5分钟,每天按摩2次。
小海穴:面部气色不佳、贫血按一按这里!屈肘,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
【操作要点】
直刺0.3~0.5寸。
【取穴方法】
坐位屈肘,在肘尖(尺骨鹰嘴)最高点与肘部内侧高骨(肱骨内上髁)最高点之间可触及一凹陷,按压有酸麻处即为此穴。
【主治】
肘臂疼痛、麻木、癫痫。
【保健养生】
用大拇指指尖掐按小海穴100-200次,每天坚持,能够治疗前臂疼痛、麻木。
手太阳小肠经—小海穴_医学教育网小海穴属于手太阳小肠经,今天为大家介绍小海穴:
〔定位〕 在肘内侧,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
〔解剖〕 尺神经沟中,为尺侧腕屈肌的起始部医|学教育网整理;有尺侧上、下副动脉和副静脉以及尺返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神经本干。
〔主治〕 肘臂疼痛,癫痫。
〔配伍〕 配手三里治肘臂疼痛。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小海穴的准确位置图养生之道网导读:小海穴的准确位置图。按摩小海穴可以缓解肘臂疼痛,那么小海穴怎么找?小海穴的准确位置图,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小海穴怎么找
该穴位于人体的肘内侧,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
小海穴的准确位置图
穴名解析
小海。小,与大相对,为孝为阴也。海,穴内气血场覆盖的范围广阔如海也。该穴名意指小肠经气血在此汇合,气血场范围巨大。本穴物质为支正穴传来的天部之气,至本穴后为聚集之状,聚集的天部之气以云气的方式而存在,覆盖的范围巨大如海,亦含有一定水湿,故名。
取穴方法
该穴位于人体的肘内侧,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
穴位解剖
尺神经沟中,为尺侧腕屈肌的起始部;有尺侧上、下副动脉和副静脉以及尺返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神经本干。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性温热。
运行规律
缓慢地蒸散并循小肠经上行。
功用
生发 小肠之气。
主治
肘臂疼痛,癫痫。
穴位配伍
1、配曲池穴,能够活血舒筋,可以治疗肘臂疼痛。
2、配合谷穴 、颊车穴,有清热消炎的作用,能治疗颊肿、牙龈炎、咽喉炎。
3、配风池、大椎穴,能够安神定志,可以治疗癫痫、痫症。
操作方法
刺灸法:直刺0.3~0.5寸。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尺神经疼痛麻木、癫痫、精神分裂症、舞蹈病等。
穴位养生
1、如果小肠吸收营养不良,具有造血功能障碍以及贫血等疾病,可以通过按摩此处穴位得到缓解。
2、长期按压此处穴位,对于肘臂痛,肩、肱、肘、臂等部位的肌肉痉挛,以及尺神经痛、颌肿颈痛、头痛、眼脸充血,听觉麻痹,寒热齿龈肿、下腹痛、四肢无力等病症,都具有良好的调理和保健功能。
3、经常面部气色不佳、贫血,在下蹲后站立时容易感到眼前昏黑、有眩晕感的人,长期按压此穴位,利于小肠吸收营养,让气血循环到脸部,具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医书记载
1、《医宗金鉴》“小海喉龈肿痛痛痊。”
2、《针灸甲乙经》“风眩头痛,小海主之。”
道医培训女性需要补充足够的气血,身体和精神状况才会看起来很好,缺少气血,人体会比较虚弱,而且还有可能患上一些潜在的疾病,补气血是中医中的说法,通过按摩一些穴位能够帮助女性补气血养生,那么补气血的穴位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1、手少阴心经
手少阴心经上有一学位名为少冲穴。其位于小指的尖端,属于手少阴心经起始部位。经常按压此穴位有利于心脏健康。心脏健康了才能更好地运作整个身体。当然,若是发生胸闷心慌等不适症状也可以按压此穴位缓解。
2、手太阴肺经
手太阴肺经起始穴位位于拇指的尖端,名为少商穴。经常按压此穴有利于呼吸系统的健康。女性朋友经常按压此穴还能改善面部气色,还能消除疲劳、淡化皱纹之功效。
3、手太阳小肠经
手太阳小肠经在手肘屈肘外侧的凹陷位置有一个穴位为小海穴,经常按摩此穴可以促进小肠营养的吸收,可以有效改善女性朋友枯暗无关的肤色,从而使肌肤气色红润。
4、足少阴肾经
在足心位置的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上的重要穴位,睡前按摩此穴可以改善睡眠质量,常常按摩此穴可以一改面色灰暗、色斑等皮肤问题。
5、足太阴脾经
当我们把在大腿伸直时,膝盖内侧凹陷处有一足太阴脾经的重要穴位阴陵泉,经常按压此穴可以改变面色枯黄、皮肤粗糙等问题,还女性朋友健康肤色。
6、补气血吃什么好
1、阿胶
阿胶与人参、鹿茸一起被誉为“中药三宝”。阿胶具有补血滋阴,润燥等功能,用于血虚引起的各种病症,并通过补血起到滋润皮肤的作用,还能调经保胎,增强体质,改善睡眠,健脑益智,延缓衰老,有助于防治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疾病。
2、龙眼
不管是干的龙眼肉还是新鲜的龙眼,适量食用都具有很好的补血功效。贫血人群用龙眼肉炖汤饮用,尤其是女性在月经期间更应该多吃龙眼肉。除了龙眼可以补血之外,龙眼汤、龙眼胶、龙眼酒都有很好的补血功效。但需要注意的是,龙眼肉性热,食用的时候要适量,以免吃多了出现上火现象。
3、红枣
红枣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补气养血的最佳食材,红枣性温味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果糖和各种氨基酸,
秋季每天适量吃点红枣,能有效养血保血,可改善血液循环,而且红枣所含的某些成分可以增加血液中红血球的含量,增强骨髓造血功能,能使脸色变得更红润。
4、花生
花生的功效是调和脾胃,补血止血,降压降脂。其中花生外那层红衣的补血养血功能最为明显。中医理论认为,“脾统血”,气虚的人就容易出血,花生红衣正是因为能够补脾胃之气,所以能达到养血止血的作用。
5、海藻
海藻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纤维素、维生素和矿物质,这些营养物质都可以促进人体对铁质的吸收,达到补血的功效。特别是海苔,除了具有很好的补血功效之外,还因为含有丰富的可溶性纤维藻糖酸,从而保护人体免受放射线的伤害。
6、胡萝卜
胡萝卜含有维生素B、C,胡萝卜素等营养成分,其中胡萝卜素对补血极为有益,把胡萝卜煮汤食用,具有很好的补血功效。除了煮汤之外,直接把胡萝卜榨汁,加入少许的蜂蜜一起饮用也同样能起到补血作用。
7、鸽肉
鸽肉含有丰富的血红蛋白,蛋白质的含量比猪肉高9.5%,而脂肪含量很低,营养作用却优于鸡肉,而且比鸡肉更易被消化吸收。吃鸽肉除了补血之外,由于鸽子的性激素分泌旺盛,所以中医认为它还有补肾壮阳之功效,对用脑过度、神经衰弱的恢复也有明显疗效。
8、猪肝
猪肝内含大量铁质、蛋白质、维生素、肝糖、肝素等营养成分,是补气血的佳品。适量吃猪肝有助调理气血、提高人体造血功能,预防佝偻病以及缺铁性贫血的出现。
经络与穴位是数千年中华民族健康祛病之本,尤其是重要穴位所属的循行路线可对全身主要经脉起活跃与激发作用,只要经络通,就能促进全身气血畅通,达到阴阳平衡、防病健身的功效。对于慢性疾病和疑难杂症,甚至急症都具有独特的疗效。神奇的是只需按揉几个穴位,便能达到“按之快然”、“驱病迅速”的功效。
心脏病急救的常用穴
心脏病指以心脏冠状动脉堵塞,引起心肌缺血缺氧,又称心绞痛、冠心病,是随时会危害生命的疾病。多由气滞血瘀、胸阳痹阻所致。临床上以感到劳累、心悸、气短、胸痛、胸闷,尤其是锁骨下有巴掌大严重不适或紧缩样疼痛、心律不齐、心跳过速或过缓为主要表现。心脏病的抢救时间就是生命。实践证明,学点经络常识,在没有药物的情况下,按压下面几个穴位,即可缓解心绞痛,能救人一命。心脏病发作主要是因心经和心包经的经络不通畅所致,打通其经络是关键。
心脏病急救的穴位有极泉、神门、至阳、中冲、内关、郄门6个穴位,尤其极泉、至阳、中冲、内关是心脏病重要的急救穴位,平时按揉可起到保健强心、防治冠心病的作用。
防治高血压的常用穴
中医认为高血压多数为肝肾阴虚、阳失所恋、气滞血瘀所致,是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的基础病。现代医学认为由于血管壁增厚、管腔变窄、血管变硬、血黏稠度增高、血流减慢,为保证全身血液供给,大脑指令血压逐渐升高。高血压病初期是没有任何感觉的,最危险是会引起血管爆裂,造成脑卒中。
防治高血压,平时按摩内关、太冲、行间、涌泉4个穴位,可打通心经、肝经和肾经,促进气血正常运行,能起到降血压的作用。尤其以由太冲穴向下推按至行间穴的降血压效果最为突出。
防治糖尿病的常用穴
糖尿病中医称消渴,指气阴两虚、经脉瘀阻、血行不畅、热毒血瘀而成脉痹。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健脾是治疗一切慢性疾病的关键。
脾的功能好,可助运化,通气滞,疏下焦,调血精宫,祛凤湿,增长人的气血,为防病治病储存能量。
常按摩地机、三阴交、章门、涌泉等穴位可促进气血顺畅,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重要一环。
防治动脉硬化的常用穴
中医认为,脏腑功能失调,则气血津液运行障碍。人之血液流行于血脉之中,脏腑功能失调易导致血运不畅,引发脉痹、头痛等诸病。现代医学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血液中脂质斑块、垃圾太多和血管变硬所引起血液混浊得呈粥样状,严重地影响到心脏和大脑的血液和营养供应,所以统称为心脑血管疾病。实际上动脉硬化是全身性所有慢性疾病产生和发展的总根源,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常按摩中冲、足三里、合谷、风池、风市、气海和风府等穴位,能达到促进活血化瘀、气血顺畅、全面调节脏腑功能的效果。
现代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而中医又是养生中的其中一种。有时候我们会通过按摩穴位锻炼我们的身体,那么你知道手臂上穴位的位置和作用有哪些吗?一起来看看吧。
在了解上手臂上的穴位和作用之后,你可以尝试和拔罐搭配在一起。按压穴位和拔罐结合之后,它的治疗效果会更加的明显。不过建议大家还是去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其安全性会比较可靠。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4193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