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上有着遍布全身的经络,和穴位,这些经络穴位能够帮助我们治愈疾病,使得身体健康也能起到养生的作用,那么在经络养生中艾灸膻中的作用有什么?本期的经络养生就带你去了解膻中穴。
艾灸膻中的作用有什么?
艾 灸膻中穴 的方法,既有明显的效果,又没有风险和痛苦,所以更易被患者所接受。窦性心动过缓属中医学“心悸”“怔忡”“胸痹”范畴,临床以心悸、胸闷乏力、脉迟或结代为主。心气不足,阳气虚衰是本病的根本。心为阳脏,心阳得不到温煦,则心气亏虚,心阳不振,鼓动无力,致心脉瘀阻,血脉运行不畅而见脉来迟缓。
阳虚则阴寒甚,故见胸闷、气短、畏寒等症。中医学认为,心为人身之君主,不得受邪,若外邪侵心,则心包络当先受病,故心包能“代心受邪”。《灵枢?邪客》日:“心者,五藏六府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其藏坚固,邪弗能容也。容之则心伤,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故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膻中位居胸部,为气之会穴,为心包募穴,故选用膻中治疗心之疾患。
艾灸具有温散寒邪、温通经络、活血逐痹、回阳固脱的作用。《医学入门》载:“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现代研究提示艾灸通过艾 叶中的多种化学成分燃烧后产生的抗氧化物质,附着在穴位处皮肤上,借助灸热再通过腧穴深入体内,使血行旺盛,刺激感觉神经可引起反射,作用于血管、神经可促进新陈代谢。艾灸膻中穴可以振奋心阳,使血脉运行通畅,脉动有力。
膻中穴的作用:
我们身上携带着各种各样能治愈我们疾病的“灵丹妙药”。比如说,膻中穴就能让我们情绪愉悦,可每天早晚用中指指腹按揉膻中穴 100次,能让您每天都心情愉悦。如果再配上华盖穴,还能起到理气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
膻中是上气海和下气海互相照应的。如果中气不足或者出现问题,肯定会影响到下气海,进而影响到全身。所以说膻中穴 是和人体最重要的物质活动基础——气密切相联的,但凡和气有关的疾病,如气虚、气机淤滞等都可以找它来调治。感冒发烧时,配合其它穴位的按摩,是最好的退烧方法,特别是小孩发烧,又不想服用太多抗生素时,这是最好的选择。
膻中穴 主要治疗范围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心肺疾患和乳腺系统相关疾患。由于它归属任脉,临近乳房,是预防治疗乳腺系统相关疾患必用的穴位;故为“妇科要穴”之一。另外,现代有人用体表红外辐射光谱扫描的方法,证实在乳腺增生病患者中,膻中穴较其他地方红外辐射强度降低,这就提示膻中穴 是乳腺增生这个病的特殊病症反应点。
你可能也喜欢:
天突的作用与好处,宽胸理气,通利气道
内关作用与好处举例:治腹痛止孕吐
开运小偏方:奇门遁甲术招财法术
22种图解办公室风水布局法
咳嗽九个艾灸特效穴位_新浪健康_新浪网咳嗽是一种除去气道(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等)内异物的身体反射性防御功能。
人体从外部吸入的异物(如灰尘、烟、冷气等)和病理状态下气道内积累的各种分泌物,会对咽喉产生刺激,为了排除这些异物,人就会咳嗽。
二、症状
咳嗽的表现有干咳、咳痰、如同犬吠的咳嗽、突然的连续咳嗽、无响声咳嗽等。早晨咳嗽多因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副 鼻窦炎所致,入睡前咳嗽多因肺气肿或肺水肿所致,夜间或第二天清晨的咳嗽多因支气管哮喘所致。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引起的咳嗽多在晚秋发病并持续整个冬天,第二年春季天气转暖时则恢复。换体位时出现的咳嗽要想到是否为支气管扩张症、肺癌 、肺化脓症、胸水潴留等所致。之前多数人普遍认为高龄者出现咳嗽或有痰很正常,不太关注此事,这是错误的观点。家里有高龄者,应该经常注意咳嗽或痰的频次和形态。如果在冬季发生感冒则有急速转为肺炎的倾向,需要特别注意。
三、治疗
灸足三里、曲池、肩井、肺俞、膏肓、膻中、巨阙、中脘、气海。
痰多,日久不愈,灸天突。咳嗽多,人体之气会减少,灸足三里、曲池、中脘穴可强化脾胃功能。咳嗽的根在于肺,灸肺俞、膏肓可强化肺气。灸元气聚集的气海穴 可补足下腹的阳气,咳嗽则不易发生。咳嗽多,偶尔有胸闷、胸痛的症状,此时需要灸膻中和巨阙。咳嗽引发肩膀疼痛时可灸肩井。
摘自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灸治百病——百岁医生讲述无极保养灸》
(韩)金南洙 何天有 著 尹明锡 译
道医培训关于咳嗽
咳嗽,呼吸系统常见的病,有声无痰的为咳,有痰无声的为嗽,一般多痰声并见,故称为咳嗽。常与吐痰、闷气、喉痒、胸痛等症状同时出现,主要以咳嗽为主,但应及时排除肺痨、肺痈、哮喘等肺部疾病而引起的咳嗽。这里需要说一下咳嗽的原因不离外感和内伤,外感之咳嗽由于客邪外侵,肺气被束而不宣;内伤之咳嗽大都为阴虚于下,肺燥于上,或是脾阳不运,生湿生痰而发。本病灸疗应以列缺穴为主穴,平常生活应随节气变化增减衣物,防止感冒,饮食宜清淡,少肥甘厚腻之物。
艾灸可以缓解和治疗,选取的穴位:膻中穴、膏肓穴
膻中穴:位于胸部正中线,平第四肋间隙,两乳头连线的正中点。主治咳嗽、气喘、胸胁痛。《千金方》道:“上气咳逆,灸膻中五十壮。”灸法为艾条灸3?7分钟。肺俞穴: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主治咳嗽、气喘、咳血、肺痨。《灸法秘传》称:“咳嗽见血者,灸肺俞或灸行间。”灸法为艾条灸5?15分钟。
膏肓穴:位于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主治肺痨、咳嗽、气喘、盗汗、神经衰弱。《针灸资生经》说:“久咳嗽宜先天膏肓,次灸肺俞。”灸法为艾条灸7?15分钟。
另外,对于免疫力较低的人感冒后常常出现反复咳嗽,这类患者多属虚寒体质,空调冷气、初秋早晚间的凉气即可使感冒后咳嗽反复发作,这类咳嗽多数是轻咳,程度不剧烈,但反复发作持续时间长。有的患者吐少量清稀痰;有的没有痰;有的患者大便稀或较软;有的患者早晨起床咽喉不适。一般认为抗生素属寒性药物,所以虚寒体质者不宜长时间使用抗生素。针灸、拔罐、穴位红外线照射综合疗法治疗效果比较好,不妨一试。如果由于工作忙等原因没有时间到医院治疗,可以自己在家用艾条灸穴位,坚持治疗一段时间后不但可以使咳嗽好转,还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列缺、尺泽、肺俞是治疗咳嗽的常用穴位,取穴简单、操作方便,适合在家进行。
列缺: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处。取穴时两手掌心向下,虎口交叉;左手在上时,左手食指指尖处为右手列缺穴;右手在上时,右手食指指尖处为左手列缺穴。
尺泽: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取穴时掌心向上,手臂上抬,手臂内侧中央处有粗腱,腱的外侧处即为尺泽穴。双侧尺泽穴取穴方法相同。
肺俞: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取穴时低头,颈后突出的椎骨是第七颈椎棘突,其下第三突起处即为第三胸椎,肺俞穴(双侧)在第三椎骨旁边开一指处。
具体操作方法:点燃艾条靠近穴位10分钟。若皮肤感觉发疼可晃动艾条,增减艾条与皮肤的距离。若艾条没有用完,在艾条燃烧端滴几滴水熄灭艾条,防止意外情况发生。在艾灸之前推按这些穴位,可以增强疗效。具体方法为:大拇指指尖按压双侧列缺、尺泽穴,每个穴位15?30次;用食、中二指端按揉肺俞穴约15?30次;用两手大拇指腹自肺俞穴沿肩胛骨后缘向下分推,约分推30?50次。
1 风寒咳嗽艾灸方法主证:病人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痛,恶寒,发热,无汗,舌苔薄白。
治则: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施灸穴位:主穴取肺俞,合谷,列缺,风门,肢体酸痛加灸昆仑,头痛者加灸上星。
施灸方法:
1.艾条灸:点燃艾条后,悬于穴位之上,艾火距离皮肤2-3cm进行熏烤,每穴灸10-20分钟,每日1-2次,各穴依次施灸,5-10次为1个疗程。
2.隔姜灸:把艾绒做成花生米大小,每穴5-7壮,每日或隔日1次,7-10天1个疗程。
2 风热咳嗽艾灸方法主证:病人咳嗽频剧,气促或咳声嘎哑,喉中干燥,咽喉疼痛,咳痰不爽,痰粘稠或稠黄,咳时汗出,常伴随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身热,恶风,舌苔薄黄。
治则: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施灸穴位:主穴取肺俞,合谷,大椎,曲池。咽痛加灸少商。
施灸方法:
1.艾条灸:点燃艾条后,悬于穴位之上,火头距离皮肤2-3cm进行熏烤,每穴灸10-20分钟,每日1-2次,各穴依次施灸,5-10次为1个疗程。
2.隔姜灸:将艾绒做成花生米大小,每穴5-7壮,每日或隔日1次,7-10天为1个疗程。
3 痰湿咳嗽艾灸方法主证: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常常因痰而引起咳嗽,痰出则咳平,痰粘稠或稠厚有块,色白或带有灰色,常常于每日早晨或饭后咳嗽加重且痰多,进食甘甜油腻食物时加重,伴随有胸闷,脘腹痞胀不舒,恶心呕吐,进食减少,身体倦怠,大便溏,舌苔白腻。
治则: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施灸穴位:主穴取肺俞,脾俞,膻中,志室,痰多者加灸丰隆。
施灸方法:
1.艾条灸:点燃艾条后,悬于穴位之上,火头距离皮肤2-3cm进行熏烤,每穴灸10-20分,每日1-2次,各穴依次施灸,5-10次为1个疗程。
2.无瘢痕灸:艾炷如麦粒大小,每穴5-7壮,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3.隔姜灸:把艾绒做成花生米大小,每穴5-7壮,每日或隔日1次,7-10天1个疗程。
4 肝火犯肺咳嗽艾灸方法主证:咳嗽阵作,咳时面赤,咽干,常感痰液滞留咽喉,难以咳出,量少质黏,或痰如絮条,胸胁胀痛,咳时引痛,口干苦,其症状可随着情绪的波动有增减,舌苔薄黄少津。
治则:清肺平肝,顺气降火。
施灸穴位:主穴取肺俞,膻中,太冲,喘息加定喘穴。
施灸方法:
1.艾条灸:点燃艾条后,悬于穴位之上,火头距离皮肤2-3cm进行熏灸,每穴灸10-20分钟,每日1-2次,各穴依次施灸,5-10次为1个疗程。
2.隔蒜灸:将新鲜大蒜头切成薄片,中间以针穿孔,上置艾炷,每穴灸5壮,每日1次,7次1个疗程。
5 风燥伤肺引起咳嗽主要症状:喉咙痒,干咳,无痰或痰少,痰粘连成丝,咳痰不爽,痰中待血丝,伴随口鼻干燥,鼻塞,头痛,畏寒,发烧,舌质红干且少津,舌苔薄白或薄黄。
艾灸取穴:定喘,大杼,风门,肺俞穴。具有疏风润燥,宣肺止咳功效。
定喘:在脊柱,横平第7颈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0.5寸。
大杼:在背部脊柱区,第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6 痰湿蕴肺引起咳嗽主要症状:咳嗽反复,晨起时症状最严重,咳声重且浑浊,痰多且厚粘腻,或粘稠成块,痰色发白或带灰色,胸闷,大便溏泄,舌苔白腻。
艾灸取穴:大椎,风门,膻中,天突,丰隆穴。具有祛痰止咳的功效。
膻中:在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两乳头之间连线的中点。
天突: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丰隆:坐位屈膝,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肌前缘2横指(中指)处。
7 肝火犯肺引起咳嗽主要症状:咳嗽时面赤红,常感觉痰滞喉咙,难以咯处,痰少且质粘,咳嗽时胸肋胀痛,咽干口苦,舌红,苔薄黄少津,症状随情绪波动增减。
艾灸取穴:尺泽,三阴交,行间,肺俞穴。具有理气化痰,肃肺止咳之功效。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行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8 小贴士小孩皮肤比较娇嫩敏感,耐热能力不如成人,艾灸时一定要请专业人员找准进行施灸,且灸至皮肤微红即可,避免烫伤;此外要根绝孩子自身体质确定是否适合艾灸,不宜盲目施灸。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4187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心脏病发作后——牢记五点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