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皮刺0.3-0.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1、传统位置
中都穴位于内踝上七寸,胫骨内侧面的中点或胫骨后缘处。
2、经络感传
刺激内踝上七寸,胫骨内侧面中点处,经络感传较弱,通足厥阴肝经;刺激胫骨后缘处,经络感传较强,尤其是不但可以通达同侧肝脏还可以通达对侧肝脏。此点还可以通达脾经,不过下移一点只通肝经,上移一点肝经的感传减弱,脾经的感传增强。
3、纵横向指压刺激
在内踝上七寸,胫骨内侧面中央远端和近端3cm范围内,每隔3mm处给与一个指压刺激,结果只有在内踝上七寸处有敏感;在内踝上七寸,胫骨内侧面后缘远端和近端3cm范围内,每隔3mm处给与一个指压刺激,结果在内踝上七寸处5mm范围内有敏感。
4、穴名小议
中都穴的中字指体内运行;都指先君之旧宗miao,在此指对侧的肝脏。中都指刺激该穴后的经络感传不但可以到达同侧肝经和肝脏,还可到达对侧的肝脏。
5、定穴理由
(1)在经络线上;(2)局部指压敏感;(3)感传到达对侧肝脏。
6、穴位意义
中都穴位于内踝上七寸,胫骨后缘处,因为只有刺激此处诱发的经络感传才可以到达对侧的肝脏与都字相符。此处是肝经和脾经交汇之处,可以治疗肝脾两经之病。由于中都穴具有感传到达两侧肝脏的特点,故可用于治疗肝脏的疾病。
漏谷穴位的准确位置图本文导读:漏谷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漏谷穴位的准确位置图是什么样的?下面我们来看看漏谷穴位的准确位置图。
【漏谷穴 Lòu gǔ】
【取穴方法】漏谷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距内踝尖6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解剖】 在胫骨后缘与比目鱼肌之间,深层有屈趾长肌;有大隐静脉,肢后动、静脉;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内侧后方有胫神经。
【主治疾病】 腹胀,肠鸣,小便不利,遗精,下肢痿痹。
【人体穴位配伍】 配足三里穴治腹胀肠鸣。
【刺灸法】 直刺 1~1.5寸。
【别名】太阴络穴。
【穴义】脾经中的浊重物质在此沉降。
【名解】
(1)漏谷。漏,漏落也。谷,五谷也、细小之物也。该穴名意指脾经中的浊重物质在此沉降。
本穴物质由三阴交穴传来,因脾经的湿热之气与肝经 及肾经气血物质进行了交换,上行至本穴的气态物质则温度偏低,在本穴的变化是散热缩合冷降的变化,浊重的部分由天部沉降到地部,如细小的谷粒漏落之状,故名。
(2)足太阴络、太阴络。本穴物质为三阴交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其气与脾经其它的气血物质相比温度较低,穴内气压亦较低,脾经其它部位的水湿之气向本穴汇聚并沉降地部,本穴有联络聚集脾经天部气血物质的作用,故为足太阴络。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及气态物中的脾土尘埃。
【运行规律】混浊的气态物由天部沉降至地部。
【功能作用】沉降脾经阴浊。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灸之,热则泻之。
道医培训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4178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关爱老人,呵护耳鼻喉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