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太阳膀胱经的主要穴位有67个,它们是睛明穴、 攒竹穴、眉冲穴、曲差穴、五处穴、承光穴、通天穴、络却穴、 玉枕穴、 天柱穴、 大杼穴、 风门穴、肺 腧穴、厥阴 腧穴、心 腧穴、督 腧穴、膈 腧穴、肝 腧穴、胆 腧穴、脾 腧穴、胃 腧穴、三焦 腧穴、肾 腧穴、气海 腧穴、大肠 腧穴、关元 腧穴、小肠 腧穴、膀胱 腧穴、中膂 腧穴、白环 腧穴、上髂穴、次髂穴、中髂穴、下骼穴、 会阴穴、 承扶穴、殷门穴、浮郄穴、委阳穴、 委中穴、附分穴、魄户穴、膏肓穴、神堂穴、遗蘸穴、膈关穴、魂门穴、阳纲穴、意舍穴、胃仓穴、肓门穴、 志室穴、胞肓穴、秩边穴、合阳穴、承筋 穴、承山穴、飞扬穴、跗阳穴、 昆仑穴、仆参穴、申脉穴、金门穴、京骨穴、束骨穴、足通谷穴、 至阴穴。足太阳膀胱经的67个穴位中,首穴为睛明穴,末穴为 至阴穴,其中49个穴位分布在头面部、项背部和腰背部,18 个穴位分布在下肢后面的正中线上和足的外侧部。
足太阳膀胱经循行部位起于眼睛内侧睛明穴,向上经过头部,到达头顶部的 百会穴。从后颈椎分为两支,一分支从项部向下,经后背、腰部,再经大腿后侧下行,出走于足外踩后,沿足背外侧缘至小趾外侧端 ( 至阴穴),交于 足少阴肾经:另一支进入体内通过肾脏到达膀胱。
足太阳膀胱经是一条很长的经脉,经穴又大都在体表,因此当人体受到外邪入侵时,经络穴位就很容易有反应。平时可练 气功八段锦来增强抵抗力,还可以练习瑜伽中的大树式、手碰脚式、侧角扭转式等,能锻炼到脚内侧腿后侧以及手部、背部的肌肉,有助于疏通膀胱经。
足阳明胃经 足太阳膀胱经循线图足阳明胃经的循行路线是怎样的?
足阳明胃经,十二经脉之一,主管脏腑为胃,主治消化系统、五官、咽喉、下肢运动障碍等疾病。
足阳明胃经起于迎香穴,往上行走到鼻梁山根处,接着沿鼻梁的外侧,即从承泣穴下行,进入上齿,并环绕口唇,交会于承浆穴。接下来,足阳明胃经分为两支。其中,分支上行,循着颊车穴上到耳前,再循着发际至额颅部位。胃经的主干线则从颈下行到胸部,向内行走进入缺盆穴,属于胃络脾。主干线的支线部分又循行于胸腹,抵腹股沟处。接着,胃经由腹部下循下肢外侧前缘,至第二趾外侧端停止;分支从膝下3寸处和足背分出,分别到中趾和足大趾为止。本经脉另一分支从膝下3寸处(足三里穴)分出,下行入中趾外侧端。又一分支从足背上冲阳穴分出,前行入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交于足太阴脾经。
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路线是怎样的?
足太阳膀胱经起始于内眼角的睛明穴,上行经过额部,与督脉相交,至巅项的百会穴。
膀胱经还有四条分支。一条是巅顶部的分支,从头顶的百会穴分出,直至耳上角;一条是巅顶向后直行的分支,从头顶下行至脑户穴,进入颅内络脑,再返出来下行到项后的天柱穴;另外两条分支是往下行的。一条是沿肩胛内侧的大杼穴开始,经过夹脊旁边。沿着背中线旁边的1.5寸处,下行至腰部,再进入脊旁筋 肉,络于肾,下属膀胱,再从腰中分出下行,夹脊旁,通于臀部,经大腿后面,进入胭窝中;另外一条是从肩胛内侧分别下行,通过肩胛,沿着背中线旁边的三寸处下行,经过臀部,经过髋关节部的环跳穴,沿大腿外侧后边卜行,会合于胭窝中,向下通过腓肠肌,经外踝后面的昆仑穴,在足跟部折向前,经足背外侧至足小趾外侧端的至阴穴,与足少阴肾经相接。
道医培训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4158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