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按摩无副作用,疗效显著,所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这种手段来治病。经常按摩以下5个常用的穴位,功效可媲美服用某些药物,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穴位按摩手法分补法、泻法等,补法是较柔和地按摩,泻法则是力道比较大的刺激,具体来说可以用屈曲的指关节顶穴位。
在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处,因能治疗腹部上中下三部诸证而得名,为回阳九针穴之一,是胃腑疾病和人体强壮要穴。
按摩足三里有补中气的作用,用补法,能健脾养胃、补中益气,类似党参、白术、山药、红枣等药的功效;用泻法,有消食导滞、和胃通肠的作用,类似山楂、大黄等药的功效。
三阴交
在内踝向上量4指处,为足太阴脾经的腧穴,由于是肝、脾、肾三阴经交会处的穴而得名。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精血相生,因此是治疗与血有关病证的要穴。
用补法,有健脾、补血、摄血的作用,类似于当归、阿胶、紫河车、薏米等药物的功效;用泻法,有活血化淤的作用,类似于归尾、桃仁、红花等药的功效。
位于脐下四指处,是任脉的穴位,位于人身阴阳元气交关之处,又能大补元阳而得名。《类经图翼》说:“此穴乃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能治疗“诸虚百损”。用补法,有补肾阳的作用,类似于鹿茸、肉桂、巴戟天、仙茅、仙灵脾等药的功效。此穴多用来治疗虚损性质的疾病,泻法较少使用。
气海
位于脐下两指处,是任脉的穴位,为诸气之海,有大补元气的作用。用补法,可大补元气,类似人参、黄芪等药的功效;用泻法则有行气、理气的作用,类似于香附、荔枝核、沉香、郁金等药的功效。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穴位在临床中很常用,人们在选择它们进行保健时,所用到的只是其众多作用中的一二,如果要用来治疗疾病,还需要去专科就诊。
1、按摩太阳穴
脑力工作压力大,头晕、头疼是常有的事,此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按摩太阳穴。
怎么按?午饭后揉一揉太阳穴,三五分钟即可,往往有不错的提神醒脑的作用。
2、按压公孙穴
白领吃饭常常不规律,十有八九有肠胃病。有空多按摩公孙穴,对脾胃有帮助。
怎么按?在办公室取坐姿,两手拇指分别按住该穴位,深呼吸渐渐用力揉按20~30次,每次每穴按压5~10分钟。
3、揉捏风池穴
颈椎病可以称之为办公族最无言的痛,缓解颈椎不适的穴位是风池穴。
怎么找?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相当于耳垂齐平。
怎么按?揉穴的同时轻轻旋转头颈部,再做些耸肩动作。每天晚上睡前按摩后可以做局部热敷,能起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解除疲劳的作用。另外,在办公室每隔1~2小时可扭动颈部。
4、滚揉后溪穴
久坐不运动,腰痛不稀奇。此时可按摩后溪穴。
怎么找?后溪穴是手握拳时,掌指关节后横纹的尽头处。
怎么按?坐在电脑面前,可以把双手后溪穴的这个部位放在桌子沿上,用腕关节带动双手,轻松地来回滚动,即可达到刺激效果。抽出三五分钟的时间来,随手动一下,坚持下来则对颈椎、腰椎有着非常好的养护作用。
眼睛干涩时,可以动动手指上的明眼穴。
怎么找?左右手的大拇指中间的骨节上。
怎么按?用一手的拇指和食指夹住,以拇指的指甲分别对这个穴位进行刺激,以稍微感觉到疼痛即可。可以在工作的休息时间,或是等车的空档期自行按摩。
6、按按承山穴
怎么找?承山穴在腓肠肌肌肉分叉处的下缘。
怎么按?承山穴按上去会非常的酸痛,手法只能轻按轻揉,以感觉到酸胀微痛为宜。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中医穴位按摩养生的方法、白领穴位按摩方法,多学些穴位按摩方法对我们没有坏处,还可以养生防病,一起学起来吧。
中医养生,要对时对症,不同的季节、不同的节气有不同的养生方法,每天不同的时辰也有具体的养生方法,下面我们来看看中医一天24小时的养生方法。
在中医理论中,不仅四季的变换是一个完整的循环,有一套相应的养生理论,一天24小时也是如此。由于古人将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因此这套养生之法又被清代养生家尤乘称为“十二时辰无病法”。
中医认为,人体内的经气就像潮水一样,会随着时间的流动,在各经脉间起伏流注,且每个时辰都会有不同的经脉“值班”。如果能够顺应这种经脉的变化,采用不同的方法,就可以达到良好的养生效果。
“亥”字在古文中是生命重新孕育的意思,所以你要想让身体有一个好的起点,就要从此刻拥有好的睡眠开始。对老年人而言,可能存在睡眠困难问题,但不管采取什么方式,尽量在晚上11点半前进入睡眠状态。
子时(子夜11~凌晨1时),胆经当令
这段时间正是中医养生中特别强调的“子觉”时间。《黄帝内经》里,“凡是十一藏取决于胆”讲的就是人体内有11个脏器都依赖胆经的功能支持,因此要有足够优质的睡眠以保胆经获得充足的能量。
静心养气是最好的保肝方法。要特别指出的是,某些年轻一族如在这个时间喝酒,将会对肝造成极大的损伤。
寅时(凌晨3时~5时),肺经当令
按照中医理论,寅时是人体阳气的开始,也是人体气血从静变为动的开始,必须要有深度睡眠,最怕有人打扰。
卯时(早晨5~7时),大肠经当令
早起不贪睡,晨起首先活动四肢筋骨,打太极拳,叩齿摩面或双手扣后脑,做“鸣天鼓”。
辰时(上午7~9时),胃经当令
活动后喝一杯开水,用木梳梳发百遍,然后洗漱。早餐应该清淡,要吃饱。饭后可以百步走,但不宜做强度锻炼。
巳时(上午9~11时),脾经当令
开窗通风后,可从事脑力活动,但要注意劳逸结合,让眼睛得到及时的休息。
午时(上午11时~午后1时),心经当令
这是午餐时间,除要营养丰富,荤素搭配外,建议可以喝点汤,菜要少盐。酒可喝但不能醉。饭后宜睡半小时,不要过多。
午睡后可做少量和缓的运动,喝一杯茶。
申时(午后3~5时),膀胱经当令
这是最好的学习时间,记忆力和判断力都很活跃。除用脑学习外,要注意多喝水。
酉时(午后5~7时),肾经当令
这是肾虚者补肾的最好时机。晚饭宜吃少、清淡,可以喝点粥。
准备睡眠,睡前要静心养气,用冷水洗脸、温水刷牙、热水洗脚,睡宜采取右侧卧位。
这种养生法的核心就是顺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规律,重点睡好子午觉,以此达到养生的目的。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中医十二时辰的养生方法,现代人晚上睡得晚,早上起得也晚,这样的生活方式不利于身体健康,能早点睡的话还是早点入睡比较好。
1)合理安排三餐
早餐只吃高纤麦片、低脂鲜乳,尤其是每天餐前搭配天然植物的不但有助于消除脂肪的过量摄入,而且可以消脂,同时也不会阻碍营养健康的摄入,也是天然的瘦腰食物,可以短时间内瘦腰,至于肉类、海鲜则留待中餐,晚餐可以吃点清淡的,蔬菜要占大部分,其中魔芋是比较适合女性养生的蔬菜。零食可以多吃酸角、西番莲。
2)饭后站立半个小时
3)睡前5小时禁食
减肥的一大忌就是在睡觉前吃东西。睡眠的时候身体不需要运动,吃下的东西全部会被身体吸收变成脂肪囤积起来。假如饿得受不了,也只能吃少量的水煮青菜或水果。
4)不要急于起床
早晨醒来后,仰卧、伸展身体。然后,四肢着地,拱拱背,让脊柱也有“苏醒”的时间,这可以避免腰痛,保持良好的姿态,在愉快的心情中开始每一天。5)收拾厨房。吃完饭后别马上就坐下或躺下休息,先收拾餐桌,洗刷碗碟,再找点其他的活,反正,饭后强迫自己运动15分钟。这是简单有效的保持体重稳定的又一方法。
中医养生观
1. 未病先防、未老先养。
2.天人相应、形神兼具。
3.调整阴阳、补偏救弊。
4. 动静有常、和谐适度。
中国传统医学认为男性的根本在于肝和肾,其中肾为水肝为木,水能生木,因此中医认为男性最根本的还是肾。中医提倡养肾要侧重在养精蓄锐。下面就看看中医养生学上的男性养精5法:
寡欲
中医里有,情动则肾动,肾动则精动。为保证肾气的充足,我们就要控制精动,这样心就不动。所以寡欲是男人养肾的第一条大法。
节劳
息怒
怒则伤肝,肝主藏血,人老生气的话就会伤肝血,耗精。所以,我们要控制好自己的脾气,制怒,学会心平气和地接人待物。
戒酒
慎味
慎味就是不要暴饮暴食,要以五谷来养精。中医里有一句话:五谷最养精。
不贪精
老年人长期讲究食用精白的米面,摄入的纤维素少了,就会减弱胃肠的蠕动,易患便秘。
不贪肉
老年人膳食中肉类脂肪过多,会引起营养平衡失调以及新陈代谢紊乱,易患高胆固醇血症和高脂血症,不利于心脑血管病的防治。
老年人的胃肠消化吸收功能减弱,如果贪吃坚硬或是煮得不熟烂的食物,久而久之易得消化不良或胃病。
不贪迟
三餐进食时间宜早不贪迟,有利于食物消化与饭后休息,避免积食或是低血糖。
不贪热
老年人饮食宜温不宜烫,因热食易损害口腔、食管和胃。老年人要是长期服用烫食刺激,还易罹患胃癌、食道癌。
老年人因牙齿脱落不全,饮食若贪快,咀嚼不烂,就会增加胃的消化负担。同时,还易发生鱼刺或是肉骨头鲠喉的意外事故。
不贪酒
老年人长期贪杯饮酒,会使心肌变性,失去正常的弹力,加重心脏的负担。同时,老人多饮酒,还易导致肝硬化。
为了便于掌握,中医养生学的理论,有必要予以总结和归纳,提出若干基本原则,用以指导养生实践。事实上,千百年来所产生的诸多形式的养生方法,正是遵循了这些基本原则。
协调脏腑
五脏间的协调,即是通过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生克制化的关系来实现的。有生有制,则可保持一种动态平衡,以保证生理活动的顺利进行。
畅通经络
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只有经络通畅,气血才能川流不息地营运于全身。只有经络通畅,才能使脏腑相通、阴阳交贯,内外相通,从而养助腑、生气血、布津液.传糟粕、御精神,以确保生命活动顺利进行,新陈代谢旺盛。所以说,经络以通为用,经络通畅与生命活动息息相关。一旦经络阻滞,则影响脏腑协调,气血运行也受到阻碍。因此,《素问·调经论》说:“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所以,畅通经络往往作为一条养生的指导原则,贯穿于各种养生方法之中。
在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各种生理功能都需要神的调节。故神极易耗伤而受损。因而,养神就显得尤为重要。《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指出:“神太用则劳,其藏在心,静以养之”。所谓“静以养之”,主要是指静神不思、养而不用,既便用神,也要防止用神太过而言。《素问·痹论》中说:“静则神藏,躁则消亡”,也是这个意思。静则百虑不思,神不过用,身心的清流有助于神气的潜腔内守。反之,神气的过用、躁动往往容易耗伤,会使身体健康受到影响。所以,《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强调了清静养神的养生保健意义。
节欲葆精
由于精在生命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想使身体健康而无病,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养精则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内经》明确指出:“善养生者,必宝其精,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神气坚强,老而益壮,皆本乎精也”。葆精的意义,于此可见。
调息养气
养气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保养元气,一是调畅气机。元气充足,则生命有活力,气机通畅,则机体健康。
保养正气,首先是顺四时、慎起居,如果人体能顺应四时变化,则可使阳气得到保护,不致耗伤。即《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说:“苍天之气清静,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故四时养生、起居保健诸法,均以保养元气为主。
保养正气,多以培补后天,固护先天为基点,饮食营养以培补后天脾胃,使水谷精微充盛,以供养气。而节欲固精,避免劳伤,则是固护先天元气的方法措施。
关于生命现象,历来说法各异,各有其理,也有偏颇。“生命在于运动”,从文字意义上讲,宇宙万物都在运动之中,人的生命亦然。“生命在于静止”,也有其理,这里说说"生命在于平衡"。
①环境平衡:一切健康长寿的生命,必须与环境保持平衡。要保护适宜人类生活的大环境,创造适宜人们生活的小环境。人与环境失衡,便会生病,甚至不能生存。
②营养平衡:要调和五味,不偏食。营养平衡,才能使人均衡发育生长。
④心理平衡:情绪是生命的指挥棒,精神崩溃会导致身体崩溃。生气和忧郁可以使人生病。
⑤阴阳平衡:万物均有阴阳属性,一旦阴阳失调,人就生病。《黄帝内经》说:阴性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阴虚则阳亢,阳虚则阴盛。
可以说:“生命在于平衡”,失衡就会生病,以至丧生。
同样吹了空调,有人觉得凉,有人马上感冒;同样吃了火锅,有人吃得畅快,有人脸上起包……这是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体质差异。体质就是我们身体的素质,它受先天和后天多种因素影响。中医将体质分为7种,不同体质有不同的养生方法,老人尤其如此。需要提醒的是,有的老人是其中的一种体质,有的却综合了多种体质的症状。本期,中医专家为大家讲解不同体质的养生法。
气虚 气喘爱胀气
多吃黄豆,运动柔和
这种体质老年人的养生原则是补气养气,多吃益气健脾的食物,如黄豆、白扁豆、鸡肉、泥鳅、香菇、大枣、桂圆、蜂蜜等。少吃或不吃耗气的食物,如槟榔、空心菜、生萝卜等。运动以柔缓为主,如散步、打太极拳等,不宜做大负荷消耗体力的运动和出大汗的运动。
阴虚老人表现为怕热,经常感到手脚心发热,面颊发红,皮肤干燥,口干舌燥,容易失眠,经常大便干结,体型通常偏瘦,性情容易急躁。
这种体质老人的养生原则是滋阴润燥,多吃甘凉滋润的食物,比如蘑菇、木耳等菌类和蕨类,瘦猪肉、鸭肉、绿豆、冬瓜、芝麻、百合等,少食羊肉、狗肉、韭菜、辣椒、葱、蒜等性温燥烈的食物。中午保持一定的午休时间,避免熬夜、剧烈运动。平时宜克制情绪,遇事要冷静。可以用写书法、下棋、听音乐、旅游来怡情悦性。
血瘀 健忘易长斑
避开寒凉,做做推拿
老年斑长得多,刷牙时牙龈容易出血,眼睛常有红丝,这就是血瘀体质在作怪。这类人皮肤干燥、粗糙、发暗,常身体疼,易烦躁,容易健忘。
血瘀体质老人的养生原则是活血化瘀,忌食寒凉,可多食黑豆、海藻、海带、紫菜、萝卜、胡萝卜、金橘、橙、柚、桃、李子、山楂等。这类老人很适合推拿、拔罐、刮痧、放血疗法。
避开寒凉,做做推拿
老年斑长得多,刷牙时牙龈容易出血,眼睛常有红丝,这就是血瘀体质在作怪。这类人皮肤干燥、粗糙、发暗,常身体疼,易烦躁,容易健忘。 血瘀体质老人的养生原则是活血化瘀,忌食寒凉,可多食黑豆、海藻、海带、紫菜、萝卜、胡萝卜、金橘、橙、柚、桃、李子、山楂等。这类老人很适合推拿、拔罐、刮痧、放血疗法。
饮食清淡,晒晒太阳
痰湿老人多面部黄暗、油腻,胸闷,痰多,容易困倦,喜食肥甘甜黏,体型通常偏胖,腹部松软,性情温和稳重。这类老人的养生原则是健脾利湿,化瘀祛痰。饮食尽量清淡,少食肥肉及甜、黏、油腻的食物。可多食葱、蒜、海藻、海带、冬瓜、萝卜、金橘、芥末等食物。平时多进行户外活动,衣着应透气散湿,经常晒太阳或进行日光浴。
平和 身体最健康
杂粮蔬果,营养均衡
如果老年人饮食正常、睡眠好、二便通畅、性格开朗,社会和自然适应能力强,就是典型的平和体质。平和体质日常养生应采取中庸之道,吃得不要过饱,也不能过饥,不吃冷,也不吃得过热。多吃五谷杂粮、蔬菜瓜果,少食过于油腻及辛辣之物。运动上,一般选择温和的锻炼方式。
少吹空调,听听音乐
阳虚老人主要表现为怕冷,总是手脚发凉,不敢吃凉的东西。即使炎热的“三伏天”也要穿长袖,特别是脚下穿得厚。体型通常偏胖或消瘦,性格内向安静。
这种体质的老年人养生原则是温补阳气,平时可多吃甘温益气的食物,比如牛羊狗肉、葱、姜、蒜、花椒、鳝鱼、韭菜、辣椒、胡椒等。少食生冷寒凉食物,比如黄瓜、藕、梨、西瓜等。注意保暖,尤其是足下、背部及下腹部。做一些舒缓柔和的运动,如慢跑、散步、打太极拳,多与别人交谈。
走去户外,增加社交
气郁体质的人经常闷闷不乐,像《红楼梦》里的林妹妹一样多愁善感,无缘无故地叹气、郁闷,食欲不振,容易心慌,容易失眠,体型通常比较消瘦。
这种体质的老年人要疏肝理气,平时多吃小麦、蒿子秆、葱、蒜、海带、海藻、萝卜、金橘、山楂等,因为这些食物具有行气、解郁、消食、醒神的作用。多参加户外活动,如果身体状况允许,可坚持较大量的运动锻炼,如跑步、登山、游泳、武术等。经常有意识地参加集体性的运动,多跟其他人交往,多向别人倾诉,抒发心里的郁闷情绪。
误区一:养生就要补
很多人选择各种各样的所谓名贵中药,比如鹿茸、虫草、西洋参、高丽参等药物,或泡水、或泡酒来进补,这些药物的确很名贵,也的确是补药,但是人们恰恰忽略了一点——身体是不是需要,大部分健康人是不需要补的,就如同装满气的轮胎,你如果继续给它打气,我想结果是很清楚的。
中药的应用有严格的标准,张仲景《伤寒论》用药很重要一条原则就是“有是证用是药”,而我们所谓的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是中医大夫经过对患者望、闻、问、切四诊之后,综合分析而得出的一个判断,并不是简单地套用,所以不能简单地以补来养生。
随着人们对各种药物、生物制剂副作用的深入认识,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中医药,加之很多医药产品的宣传,将中药的副作用几乎忽略,给人一种“中药是纯天然的,中药是无害的”认识。
我们应该知道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中药是药物,其治病的基本思想中很重要的一条是“以偏治偏”,就是运用药物的偏性来调整人体功能的偏差,所以药物本身它是有治疗作用的,虽然按照现代药理研究,大部分中药是没有肝肾毒性的,但是并不代表它是没有副作用的。
这就表示,中药如果应用不当,虽然一般不会造成肝肾损害,但是会造成机体功能的损害和偏差。
误区三:非药物疗法无限制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关于非药物疗法的养生书籍,但是,非药物疗法作用的无限扩大,也是有副作用的,可能会对健康造成危害。比如,拔罐疗法是传统医学的瑰宝,它利用空气负压造成机体局部充血、炎症,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方法。像我们的中药一样,其本身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是它的作用有其适应症,那就说明有不适宜症,甚至禁忌症。
经络,中医认为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很多养生方法是通过敲打、刺激经络,从而达到防病保健的作用。虽然从中医理论上讲,针刺和艾灸等各种治疗方法是作用于经络,通过对经络气血的调节达到治病的目的的。
但是,中医对健康的基本认识是“气血和”、“阴阳和”,这种状态的达到并不是通过简单地敲打经络就能实现的;另一方面,中医认为,气血有其生、长、化、收、藏的时宜,不仅体现在四季中,在一天中也同样体现,不合时宜的激发气血的运行就如同该睡觉的时候运动,会打乱气血的“作息时间”从而对机体造成伤害。
误区四:食疗人人适宜
提醒广大养生爱好者,不要盲从商业宣传,如果想通过中医药的方法养生,可以到正规中医医院咨询相关中医大夫辨明体质,合理选择药物和方法,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正确运用中医药的“以偏治偏”,使自己“阴阳和”、“气血和”、健康长寿。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4157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息肉变成癌只需四步,如何阻断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