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整个过程分为消毒、进针、运针、出针。每一个过程都有不同的方法或者说是手法,这需要根据患者的不同需要来选取不同的手法,今天我们要了解的是针灸的运针方法。
针灸的运针方法就是行针方法,根据上面所述,大家应该已经了解这个过程是在进针之后、出针之前进行的。良好的运针方法能够更全面、有效地刺激相关穴位,起到更好的治疗作用。运针得当能够让患者有强烈的针感,这种针感的程度与疾病也是息息相关的。
针灸的运针方法
针灸的运针方法一共有两种:提插法和捻针法。
提插法:在进针时要了解需要进针的深度,然后进入到该深度以后再将针慢慢往皮肤表层提,一直提到浅表部位(注意不要出针),然后再从浅表部位插入到已定的深度,然后反复提插,最终使患者在患病部位产生“针感”,最后再出针。提插法运针的时候要注意提插的幅度不要太大,提插的速度也要缓缓而行。
捻针法
捻针法:进针到一定的深度之后,保持针尖处于这个深度,然后拇指和食指或者中指捏紧针尖进行不同方位的转动刺激,可以前后左右移动,也可以前后左右转动,一般是用手指来捻动操作,故称为捻针法。捻针法运针的时候要注意捻动幅度,大概在180度到360度之间比较合适。捻动的时候要顺时针和逆时针交替进行,以免牵扯到结缔组织,使运针之后出针困难。
针灸初学者该怎么练针:
1、速刺练习法:右手持针,利用指腕力,垂直快速刺入,疾出疾入反复练习。
2、捻针练习法:右手拇、食、中三指持针柄,将针刺入,然后拇、食二指捏持,向前、向后在原处来回捻转。要练到捻针的来回角度均匀,运用灵活,快慢一致,每分钟捻转150-200次为准。
3、捻转进针法和捻转退针法练习:右手拇指向前,食指、中指向后捻转针柄,同时迅速刺入皮肤,先刺入浅层,然后进行“多进少退”的反复练习;当针达到相当深度时,将针以“多退少进”的方式退到浅层,如此反复练习。
4、提插练习法:提插又称捣针,是连续直提直插的手法。右手持针,直刺入练习物,用中指垂直固定于针旁附近,只用拇、食二指捏针上下提插,但要做到针体垂直,同一针孔,同一方向,提插的深度距离相同,指力相等。
练针并不困难,不受任何条件限制,在工作余暇,休息时间,甚至在走路、谈话的时候都可以利用时间练针。手里有针可以练,无针用空手作捻转提插动作,使手指灵活,也有益处。只要朝夕不懈,持之以恒,自然就会“巧”了。
总之,“练针”作为针灸基本功之一,非常重要,但是其练习方法却简单易行,只要下定决心,耐心地反复练习,一般能有百日功夫就差不多了。如能长期坚持久练,当然更好。
行针是中医针灸里的术语,就是用捻转提插的手法让局部穴位保持针感(又叫做得气)。
针灸5分钟一行针就是在针灸期间,中医生会每隔五分钟就回来提插捻转针体一次,让你保持针感。
科普一下:行针亦名运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了使之得气(得气是医患双方的一种状态,患者一般会感觉针刺的地方酸、麻、胀、重),调节针感以及进行补泻而实施的各种针刺手法。
有的一些病人在施针的时候,针感是比较强的,但是随着时间的过去,针感会逐渐下降,治疗的效果也会随着针感下降而减弱,所以中医医生为了增强针灸的作用,往往会隔一段时间就会来行针。
请采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4146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道医中医日常养生小常识:起居有常
下一篇: 孙思邈的食疗养生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