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推拿艾灸 >> 健康综合

祝由医术的故事,“赶尸”、“祝由科”现象

道家祝由 2023-09-19 18:18:16

在《施蜇存七十年文选》中看到一篇名为《祝由科的巫术》的杂文,觉得有必要写一篇关于“赶尸”、“祝由科”现象的文章,让人们明白这些背后的原因。
一、“赶尸”、“祝由科”现象
首先通过介绍两篇文章,让大家认识“赶尸”与“祝由科”现象。施蜇存先生(1905-2003年11月19日),是三十年代著名小说家,其创作曾被呼之为“新感觉派”。他写的《祝由科的巫术》,这篇文章不长录于下面:
前两天,有一个朋友来闲谈,从医道谈到巫术,从巫术谈到祝由科,于是我想起五十年前所知道的一件怪事。祝由科这个名词,恐怕现代青年中很少人知道。尽管《辞海》还有这个条目,但讲得不详细。

在上古时代,医师就是巫师,差不多全世界各民族都是一样。巫师运用他的法术,驱使鬼神,为人民解灾、救难、治病。他们甚至能起死回生。所以,在古代,“巫医”两个字总是连在一起的。到后世,用药物治病的医道发明了,出现了不用巫术的医师,于是“巫”与“医”才分了家。
祝由科是巫师的后裔,他们的来源很古。东汉时,张鲁创设“鬼道教”,这个教门是事鬼的,也是巫师的流变。北魏时,寇谦之倡立“道教”,删去“鬼”字,表示他们是事神而不事鬼,又采用老子哲学的思想基础,于是成为一门新的宗教,其实是受了fo教的影响。
祝由科在唐宋以后,成为一种以符咒治病的医科。他们被道教排斥,认为是邪门。其实道教中也还有用符咒治病的道士。
我小时候,家住松江城内。在南门里一条冷僻的路上,有一户人家,门口挂着一块招牌,写着一行“世传神医祝由科善治百病”。这是我知道有祝由科的开始。这家有一个老者,据说是用符咒治病的。如果人家有疑难杂症,请他去作法念咒,用黄纸画几张符,贴在门楣上,病就会好。又有人说,祝由科医师也用药物,不过不是用神农本草里的草药,而是用一些奇怪的药物,例如:一双猫头鹰的眼睛,乌龟的尿,刺猬的血。
祝由科盛行于湘西辰州(今沅陵),所以他们画的符叫做辰州符,听说在清代,辰州还有卖符的店。
一九三七年秋,我从长沙搭公路汽车去贵阳。第一晚就在沅陵歇宿。我住在汽车站旁边的旅馆里,和一个四川客商合住一间楼上小厢房,倒也清静。不意随即有一旅贵州军队开到,他们是往东去参加抗日战争的。士兵住在楼下,长官住在楼上。士兵闹闹嚷嚷的做饭、洗汗衫,长官叫来了土娼,饮酒打牌。一下子把一座旅馆闹得乌烟瘴气。到深夜还没有安静下来。
我无法睡觉,看看外边月光大好,就跑出去,走下山坡,到辰溪边散步玩月。那四川商客也尾着我下山。他劝我不要再走远了。我问:“为什么?有老虎吗?”他说:“老虎不会有。”我就追问:“那么怕什么?”他说:“会碰到死人。”我不觉惊异,就问:“这里常有倒毙的死人吗?”他说:“不是倒毙的死人,是走路的死人。”我被他讲得莫名其妙,拉着他的胳膊问:“你讲的是什么呀?”他笑着说:“原来你不知道,这里有辰州符。”我说:“辰州符,我听说过,可跟走路的死人有什么关系?”他坐下在溪边一块石头上,拉我也坐下,他就讲了辰州符的惊人事迹。
“湘西这一带,从前非但没有通汽车的公路,连官塘大路也没有。到处都是高山深谷,丛林密箐,走路都很困难,车马更不易通过。如果有人死在外乡,无法运棺材回故乡安葬。因此,唯一的办法,便是请祝由科带死人走回家。祝由科画一道符,贴在死人额上,念了咒,摇着一个摄魂铃,死人就会跟着他走。带死人回家,必须在深更半夜,一个祝由科后面跟着一个或几个死人。走到天色将明,就得投奔当地祝由科的家。死人走进门,就靠在门背后。不能让他躺倒,一躺倒就破了法术,第二夜就不能走了。死人在路上走,不能给生人看见,一看见他就倒下,也不会走了。所以祝由科一边走一边摇铃,叫人让开躲避。因此我劝你不要走得再远,怕会碰上。”
这是我生平听到过的最古怪的事。我问四川客商:“你看见过没有?”他说:“我怎么会看见?”我又问:“到底是不是真有这种事?”他说:“你去问问别人,这里大家都说是有的。”
我到昆明,在云南大学认识了物理系教授田渠,他是沈从文的同乡,凤凰人。我马上就把在沅陵听到的事问他,他回说:辰州符能教死人走路,他也听到过,不过没有见过。我说:“你是科学家,信不信有这等事?”他说:“按科学的理论来说,这种事是不可能有的。但是,天下还有许多事,不是科学能解释的。”后来,沈从文也到了昆明。我也在闲谈之际问起这件事。他说:他相信是有的,也许过去确实有过。因为湘西人都不会否定。最后,我碰到历史学家向达,他是湘西白族人。我又问起这件事。他说:他也知道。古书上记载的巫术,尽管现代人已不信其为真有其事,但也不能绝对否定。难道古代的学者都是说谎的人吗?
这是我五十年前知道的怪事,写下来,说不定还可以给民俗学者参考。
还有,看到过一篇小标题就叫“祝由科”的短文。……文章中作者写了他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情:
民国初年,作者认识一位教会医院的院长,是个德国医生。这人从德国来到中国行医治病,同时宣扬基督教。一天,作者去看望这个院长,院长说:他病得很厉害,要回德国去做手术,以后能不能再来中国都很难说了。
作者问他得了什么病?他说背上长了一个巨大的疖疮,中间已经开始溃烂,手头的针和药都没有效果,必须回国做手术,再拖下去怕溃烂感染就保不住这条命了。
作者说我们中国人治疗疮疖之类的小病,有的是办法呀,你要不要试试。这个德国院长本来是不相信中医的,事到如今也只好拜托作者为他找个中医来看看,作者就给他找了一个祝由来看病。
怎么看呢?让这个德国人对着一颗树面东闭目而站,医师拿毛笔蘸了朱砂在树上画一个圈。然后站在德国人背后,嘴里念念有词,一边念叨一边拿朱砂笔在那个疖疮上画圈,越画越小,最后画到中心用笔一点,嘴里再念叨几句说声“好了”。
结果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德国人说背不痛了,作者上前查看那个大疖疮已经不见了,只留了一点痕迹。德国人摸着背纳闷地问:大疖疮哪里去了?医师说:你们往树上看。这时候再看树上那个朱砂画的圈里,原来平整的树皮硬是鼓起一个包来,形状与德国人背上原来的大疖疮几乎一模一样,中间也是发黑的。可以想象到那个德国人的惊讶程度。
作者在文章最后写到:这是他所知道的中西医对抗中,中国祝由科的一次伟大胜利。

“祝由”一说,从现存典籍来看,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中的《素问》和《灵枢》。据这两本书的描述和“祝由”一词的本义,“祝”是指“祝祷”,多半是由“巫”来承担的,因为“巫”和“祝”在古代基本上具有同样内涵。“由”则指病因、病由。因此“祝由”就是根据病因之所在,用祝祷去治病的方法。


《素问》说它是一种“古之治病”的方法,是通过“移精变气”的手段来达到其去除病因的目的。由此可知,“祝祷”只是人们可以目睹的表面形式,真正实质性的除病过程是在超越感观以外的“移精变气”中去进行的。
又据《灵枢》,祝由这种治病方法,自来就善治那种突如其来、既无外因又无内因的怪病。这种病一般人都归于鬼神所为,因此由巫来祝祷就是理所当然的了。但歧伯认为,其中也有病邪留在体内“未发”,一旦病者心中情志波动,“血气内乱”、正邪“两气相搏”而成病的。由于这种病的病因(物质结构)极其微细,“视之不见、听而不闻”,因此就像鬼神引起的一样。当黄帝问为甚么可以祝祷而治愈时,歧伯回答说,古代那些巫,由于知道各种疾病的克制方法,又预先看到病是从哪里来的,因此用祝祷来治疗就能奏效。

按《历代职官表》所载,“祝由”治病的方法在周代至唐代以前的官方医疗机构中都没有被提到,但是在唐代的“太医署”中却是四大科之一,只不过名字叫作“咒禁”,更加强调其“祝祷”的内涵以及祷词的“咒语”性质。唐代的“太医署”既是医学教育机构,又是医疗单位,在编制上分为四科:医科、针科、按摩科、咒禁科。每一科中设“博士”、 “医师”、“医工”等,在当时的“咒禁科”中设有“咒禁博士”、“咒禁师”、“咒禁工”等。
元代以后医事更加的分化,分为十三科,即;祝由科、大方脉科、小方脉科、杂脉科、风科、产科、眼科、口齿科、咽喉科、正骨科、金疮肿科、针灸科、禁科(指使用禁方、禁药和单方重剂治疗病邪的方法),故民间有“中医十三科,不识祝由科,别称十三科之说”。

明代的最高医疗管理和教育机构是“太医院”。太医院中设有十三科:大方脉、小方脉、妇人、疮疡、针灸、眼、口齿、接骨、伤寒、咽喉、金镞、按摩、祝由。因祝由科排在十三科之末,所以有“祝由十三科”之称。到了清初,太医院的科别设置减为十一科,祝由科被排斥出了太医院。

由于祝由科和气功治病有某些相同点:都不使用药物;治病机制都不能用通常的医学理论来解释等等,因此也有些人便把它和气功治病混同起来。

三、祝由科的形式

现在知道的世间流传的祝由科,就是利用祷告、祝咒的方法治病。举行祝由科仪式所用的工具称之为法器,法器计有盐米、斧头、铃、茅草、米筛、符....等。

法师行法前,要有一定的仪式,要设香案奉仙茶鲜花香炉烛台及净水钟,拜轩辕老祖、拜太上老君,方桌上供符箓、纸、笔、朱砚、净水。烧香、画符、念咒……。

祝由科的承传与使用讲究“五要十戒”,奉轩辕黄帝为始祖,认为自己是世间道。下面是“五要十戒”的内容:

祝由科奉轩辕黄帝为始祖。由于文字有灵,足以格天心而慑鬼魅,黄帝遂授意左史苍颉创立祝由,一种祝由秘字,一种五雷符章,以作治病驱邪之用。《循蜚纪》载,祝由立,「天为雨粟,郁为夜哭」,黄帝与岐伯磋商,在秘字之下,标以主治病名,配以相当引药,分科订定,庶几无咒不对症,误用符章等流弊。
五要十戒由是出焉。
1、五要
一、要明白药性。二、要略知药理。三、要审察病状。四、要心灵眼快。五、要记忆强固。

2、十戒
一、戒贪财无厌。二、戒迟疑不决。三、戒卤莽从事。四、戒假公济私。五、戒亵渎三光(三光者,日?月?星)。六、戒无故杀生。七、戒好色酗酒。八、戒铺张扬厉。九、戒朋比为奸。十、戒滥收学徒。
凡做不到五要十戒者,切勿以身试法,后患无穷。

再看看祝由科符咒的内容:
《祝由科诸符秘》又名祝由科。六卷。妙道真人撰,约成书于清末,卷一:述骨鲠、疟疾、汤火伤、荷叶癣、小儿惊风、犬蛇咬伤、肥疮、痈疽的符咒;卷二述十三科每科通用符咒;卷三至卷五分述大方脉、风、产、眼、小儿、口齿、外、伤折、耳鼻、疮肿、金镞、书禁各科的各种符咒;卷六:补遗,收催生、驱疟诸符。

四、祝由科的实质

多年前,曾听一位好友说起他小时候家乡闹鼠灾,实在无法驱除。此间适逢其远在外地出家的叔父归来省亲,于是取黄裱纸数张在每张上面画一个不封口的圆形,嘴里念动咒语,将纸贴在各屋的墙上,缺口处朝向大门。须臾间,但见老鼠急急出逃,见人不避。现在想来一定也是念动了驱鼠咒什么的吧。

巫文化在数千年的流传中表现的形形色色,在各民族的早期文化中都有踪影,在华夏民族中因其以祝由科的形式进入过正统的医疗体系而被一些人误认为是医、因其治病特点与气功有相似之处而被一些人误认为是气功。

其实祝由科无论在世间以什么形式表现出来,它实质上都是一种完完全全的巫文化,一种通过祝咒驱使低灵达到目的的法术承传。

化鱼骨水的咒语!我忘记了,前面几句是:东方出紫水,紫水一条龙!九龙十八尾,后面几句怎么说的?

我见过一次外婆配制九龙水的过程,很是好奇,于是查了相关很多资料。

发现九龙水是一种很常用的小法术,在全国各地都有流传,配制时的念的口诀也各不相同,不过效果都一样。

九龙化骨水是祝由术中的一种精神治病功能,具体是什么原理,却没人解释的清。


详细记载九龙化骨水的方法都记载在祝由术中,

古传的祝由术古籍和九龙化骨水书籍都可在图中右下角获得


下面是各地流传的几种九龙水口诀:

一、吾家有一君,龙王是吾亲。九龙来吸水,起喷无相心。

二、狗骨丹,鬼骨丹,九龙化你下深潭 此碗水化如东洋大海,喉咙化如万丈深潭,九

龙入洞。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

三、吞骨山 化骨丹 九条黄龙下深潭 请动茅山李老君 劈下天雷化骨灰 奉太上老君 三茅真君急急如律令。

?

九龙化骨水最早追述应该从祝由十三科中来。祝由科是古代医术的一种流派,即祝说病由,不需用针灸或药来治病,是巫术治疗法。唐代太医署中设立咒禁科,到元明之际太医院设立十三科,祝由科是第十三科。


九龙化骨水咒语秘诀:

此符很简单实用,下面我教大家作法:

首先端杯清水,面东而站立,心静吸口气,存想李老君法身,左手掐三山诀端好水碗,右手剑诀在水碗面直画出此符.

先画井字上面两横,再画一竖一撇,最后一笔顺出三圈,变画时变念咒语:

吞骨山,化骨丹,九条黄龙下深潭,请动茅山李老君,劈下天雷化骨灰,奉太上老君,三茅真君急急如律令!

最后添三笔即可完成。

如家有小孩喉咙里被鱼刺卡住话可按此法试下。

九龙化骨水第二道符来了:

这道符民间常用云头鬼足,但不知道此符为什么鬼字会没有藏头去尾.

先说咒语:

吞骨釺来吞骨釺,化骨丹来化骨丹,起眼观青天,师父在身边,又眼观九天,师父在眼前,是铜化成水,是铁化成泥,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

这道符是民间常用之法,一般来说需要观师默像,如吃的是鱼骨卡住则在云头鬼足内画九个繁体的龙字,龙字写法不能拘于我所写的.

如是鸡鸭等禽类骨则可在云头鬼足内画写繁体凤字.

如是兔狗等兽类骨则可在云头鬼足内画写虎字.

此符也是画水里.然后叫病人一口气喝下.喉咙里的骨头自会滑下去.

而化骨的化实际也就是此滑落而不是溶化之意.

九龙化骨水第三道是我常用的,

我第一次遇到骨卡住时就是用此符化掉.我本人爱吃鲫鱼,因为鲫鱼的刺特多,捎不注意就会被扎,有次就被扎在嗓子里,那时我刚学符,就画此道符给自己试了下,还行,后来一直到现在都在没什么感觉.也给其他小孩画过。

这道符作法比较麻烦,下面说下:

首先要点着三根香,面向东方,水要八分满,左手以大姆指、食指、中指夹住水碗,小姆指要翘起来,先在神前祷告下.右水拿着点着的香在水里画这道符.

上面三个对号不是V,这里大家需要注意下,是三个点提笔形成的.

先口里念:"奉请祖师",然后再下香头在水面依此先点正中一点,再念"奉请仙师"点左,再念"奉请本师"点右.

再接着念咒:

九龙治骨,万物化开,化钱千万杖深潭,左手化三千,右手仙人双宝剑

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最后将香向天上一指,刺于水中,给噎者喝下,半小时喉可见效.

念咒的同时要求一笔快速画完上面那道符做到

咒,符,意,三者一气呵成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4131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