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推拿艾灸 >> 健康综合

粗茶淡饭其实是最健康的食品(粗茶淡饭的营养方面)

祝由网 2023-07-11 19:42:15

“素食为主、荤素搭配”是人类健康长寿的秘诀之一。

食宜清淡

清淡的饮食指油少爽口之物,主要指素食。即俗称“粗茶淡饭”。具体地说:就是以五谷杂粮,玉米、高粱、荞麦、小米等粗粮为主食,辅以豆类、蔬菜、瓜果、植物油之类。研究证明,长期食用复合碳水化合物,如大米、玉米为主,血浆中胆固醇和甘油三脂一般较低,冠心病发病率较低。

我国古代有一个故事,讲到一名童养媳受公婆虐待,全家人都吃精米细面,唯有童养媳终曰以粗米粗面和米汤为生。后来全家人都患了现代所讲的维生素B缺乏症,腹泻、舌炎,消化不良。唯有这位童养媳非常健壮。这个故事说明了粗米粗面营养丰富,尤其是维生素B族在粮食的外壳中存在极多。所以,过分地淘大米,吃精面反而会造成营养缺乏症。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长期食用蔬菜对人体有很大好处,因为蔬菜中含有人体必需的糖、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等,特别是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可以促进人体肠蠕动,防止便秘,增进人体的新陈代谢。

从中医的观点来看,蔬菜有健脾开胃之功,助脾运化,促进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蔬菜还有疏通血脉的作用,所以对于动脉硬化、高血压病患者尤宜。

吃忌厚味

所谓“厚味”,是指油多腻人之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应尽量少吃酒肉甘肥之物。

黄帝内经》上说:“膏梁(粱)之变,足生大丁(疔)”,意思是说吃肥厚甜腻的食物,易引起痈疽毒疡等疾病。

元代名医朱丹溪在《饮食箴》中对饮食与健康的关系作如下描述:“倦彼睐者,因纵口味,五味之故,疾病蜂起......山野贫贱,淡薄是谱,动作不衰,此身亦安。”可见,花天酒地的淫逸生活,恰恰成了剥削阶级易罹患疾病的原因之一。而劳动人民的饮食是“淡薄是谱”,加之“动作不衰”,则成为健康的源泉。

现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有人一讲营养,就认为是大鱼大肉,这种看法太片面。吃的过量,非但无益反而有害。

《吕氏春秋》中指出:“凡食无疆厚味,无以烈味重酒,是谓之疾首。”经常过食酒肉、油腻、煎炸、辛辣之品,能助湿生痰,助热动风,诱发疾病。

目前死亡率最高的心脑血管疾病与血中胆固醇关系极为密切,而血中胆固醇的浓度又与饮食中胆固醇的含量有关。当人食入胆固醇超过人体的需要时,胆固醇就沉积在血管壁上,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等便由此而生。

所以,像蛋黄、动物脂肪、脑髓一类的东西宜适量少吃,尤其不能经常吃,过量吃。

日本人一味追求欧美生活方式,认为“贫困人家才以五谷杂粮为食”;还认为“以杂粮食招待客人有失礼貌”。在日本1977年出版的《长寿的研究》一书中就对以上看法进行了自我批判。作者指出,生活水平上升,对肉食和糖分摄取过剩,食入的五谷杂粮和野菜不足,使血液酸性化。其结果是产生肥胖病、癌、动脉硬化、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脑溢血、冠心病以及关节痛、痛风病和许多奇病、难病、怪病。

美国有两亿人口,每年有5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患心血管病致死的原因是心脏冠状动脉硬化发展成心肌梗死。或脑血管硬化,高血压发展成脑出血。死亡年龄常在45~50岁,又多是上层社会的中上层人士,他们多以肉食为主,而且运动不足。

美国参议院“营养及人类需要精选委员会”的报告表明,肉食品和十大死亡原因中的6种疾病(心脏病、癌症、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动脉硬化及肝硬化)有关。

再者由于肉食品会产生阻塞动脉的胆固醇,因而,近年来在西方一些国家出现了肉蛋类食品被冷落,而以土豆为主的蔬菜和纤维素丰富、特别是有防癌和避免动脉阻塞作用的食品被列为最佳食品并成为抢手货。

这类被称为素食也称蔬食的食品,主要指植物性食品,如蔬菜、水果、谷物等。其实,提倡素食,自古有之,如高濂《饮服食谱》中说:“蔬食菜羹,欢然一饱,可以延年。”

粗茶淡饭的营养方面

人们常说, “粗茶淡饭延年益寿”,那么粗茶淡饭到底是什么?营养学家研究发现,它并非大多数人所指的各种粗粮和素食.正确的理解应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注意粮豆混食米面混食,并辅以各种动物性食品,常喝粗茶。
“粗茶”是指较粗老的茶叶,与新茶相对.尽管“粗茶”又苦又涩,但含有的茶多酚,茶丹宁等物质,却对身体很有益处.因为,茶多酚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能抑制自由基在人体内造成的伤害,有抗衰老作用,它还能阻断亚硝胺等致癌物对身体的损害.茶丹宁则能降低血脂,防止血管硬化,保持血管畅通,维护心脑血管的正常功能.茶多糖能缓解和减轻糖尿病症状,具有降血脂降血压等作用.因此从健康角度来看,粗茶更适合老年人饮用。
很多人把“淡饭”和粗粮素食等同起来.其实, “淡饭”是指富含蛋白质的天然食物.它既包括丰富的谷类食物和蔬菜,也包括脂肪含量低的鸡肉鸭肉鱼肉牛肉猪肉等。
“淡饭”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就是饮食不能太咸味.医学研究表明,饮食过咸容易引发骨质疏松高血压,长期饮食过咸还可致中风和心脏病。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3846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