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正确地选择食物,并且有规律性地适量进食,那们就能恢复并保持自身的活力。很多人忽视了食物的营养价值,使自己日益衰老并过早地走完了一生。在本书当中已经三番五次地讲过,衰老只是一种心理上的错觉,人体会通过分子的变化不断得到更新。所谓的"老年"事实上指的是细胞组织的僵化和动脉硬化等,除去实际的衰老过程之外,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体内积累过多的有害物质所引起的,而这些有害物质大多是由消化不良和饮用不干净的造成的。这些物质是可溶解的,可以被完全溶化,并被排出体外。要做到这一点,你就必须吃那些容易被消化的食物,并且要节制饮食,多喝水,这样就不会造成有害物质在体内的积累。
另外,什么时候用餐和吃什么食物同等重要。消化器官必须吸收和消化进入人体的食物,否则这些未被消化的食物就会毒害身体,而且也不能产生人体所需的能量。人们总是习惯性地去吃饭,就像自己习惯了做可其他事情一样,却从不仔细想想这种饮食习惯对自己的身体到底是有益还是有害。他们认为别人在做什么,自己也该做什么。吃饭尤其如此。大多数人一日三餐。为什么要这样?不是因为自己身体的需要,而是因为别人都这样做。有的人会说自己感觉到饥饿。但饥饿只是某一个特定的时间里习惯性的反应,因为人的胃口会条件反射,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里感觉需要进食,而不管自己是否能够消化。
大多数人在早上起床以后胃口很小或者根本没有什么胃口,然而他们不顾自己的胃口是否需要,就习惯性地去强迫自己吃饭,甚至吃一些油腻的、难以消化的食物。们并不是说不要吃早餐。早餐是应该吃的,因为经过一夜的消化吸收,人体的确需要补充能量。们所建议的,是按照自己的情况,保证营养,合理地饮食。实际上,无论在什么时候,你如果没有正常饥饿的感觉就去吃饭,这是很危险的。早上强迫自己多食尤其对身体有害,它会让人一上午都丧失活力。让来告诉你为什么会这样。人体需要从食物中吸取能量来促进细胞组织的生成。当你进行运动后,体内的细胞组织就会遭到破坏,并且会以垃圾和废物质的形式排出体外。如果们能很好地消化食物,食物中的营养就会通过血液输送到人体的各个部分,促进细胞再生、保持人体的平衡。细胞更新主要在人们睡眠的过程中进行。人体只有摄入足够的食物才能够修复体内受损的细胞组织,但是食物的摄入量不要超过人体的正常需求。人的运动量越大,体内遭到破坏的细胞组织就越多,人体就需要补充更多的食物。假如在白天一个人按照自己自然的需求进食,并能正常消化摄入的食物,那么在夜晚睡眠的过程中,人的胃就能完成自己的使命,把食物转化成能量,并通过新鲜的血液输送到人体的各个部分,以替代那些坏死的细胞,排出体内的垃圾,从而让你的整个身体恢复活力。当你第二天醒来的时候,你就会感到自己焕然一新。这时候你不需要借助外界的东西刺激食欲,也不需要多吃东西,特别是油腻的东西。按照大自然的规律,经过一夜的休息,你已经做好了准备去开始新的一天。你头脑清晰,温暧新鲜的血液缓缓地、有节奏地流淌到了你体内的各大动脉,并且让你的每一个神经细胞都焕发着活力,让你整个人都精神抖擞、焕然一新。你会满怀热情、一往无前地投入到自己的日常工作当中。若早餐过量,或摄取了难以消化的油腻食物,会造成肠胃负担,影响流经大脑血液的数量,最终使你精神不振。
当你进行了4-6个小时的身心运动后,体内许许多多的细胞组织都遭到了破坏,这时新的细胞正好去更新那些遭到破坏的细胞;同时消化器官在夜晚经过休息后,分泌出的消化液幵始在体内积聚,准备去消化你白天摄入的食物。在这种有利条件下你摄入的食物很快就会被人体消化,并让各个器官组织得以修复。合理适量地吃早餐会促成人体的正常饥饿,从而让人们对各种各样纯净而又实惠的食物食欲大开。因为食欲是人类自然的本能,而不是后天刻意培养的习惯。一般来说,一天内中午和晚上两餐最为重要,在中午和下午六点进餐,你就能从自己摄入的食物中获益,不需要再另外加餐。好吃零食的不良习惯会让人们摄入过多的食物,造成肠胃负担过重,并影响身体其他部分的机能,这使你的胃没法休息。当上一次的食物还没来得及消化掉,就又有一堆食物强行进入你的体内,使你的胃一直承受着重重的负担。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消化器官劳累过度,人体内堆积了大量未被消化的食物、腐烂物质以及有毒气体,所有这些物质都会污染你体内的血液,引起某种疾病。
少而精的适量早餐的好处数不胜数。建议你十一点以前不要再吃零食。如果你有吃零食的习惯,那么你要戒掉这个习惯。每天起床后,你要先喝一杯纯净水,吃一点水果,早餐后如果你还觉得饿,那就补充一点水。这样几天以后你就可以摆脱对零食的依赖,中午之前你也不会再感到饥饿。总之,自然的饥饿才是最有益于身体健康的,而你以前的习惯则是狀害身体的。
提出的建议是根据个人的亲身经历,以及很多人的经历提炼出来的,是建立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并符合逻辑的。已经从教给大家的这些方法中颇为受益,所以大家完全可以相信这些方法。
现在的很多家长会谈起,自己的宝宝不喜欢自己喂食,而且逐渐有厌食的倾向,其实,引起厌食的常见原因有两种:一种是病理性的;一种是中枢神经系统受人体内外环境刺激的影响,使胃肠对消化功能的调节失去平衡。有许多父母因缺乏科学的喂养知识,不合理喂养而导致小儿厌食。
在排除孩子是病理原因引起的厌食之后,父母要纠正一种心态:担心孩子食量不足而引起营养不良。在孩子食欲不振时,少吃一顿并无多大妨碍,反而可借此让已疲劳的消化腺有一个休整机会,对儿童消化功能恢复有益。多数孩子饿了自然会产生食欲,自然会吃。有些父母担心孩子营养不良,强迫孩子多吃,并严厉训斥、非吃不可,这对孩子的机体和个性都是一种可怕的压制,使孩子认为进食是极不愉快的事,逐渐形成顽固性厌食。
过度喂养的症状表现:
1、水样便常常带有泡沫和绿色。
2、呕吐,吐奶。
3、腹痛,伴有因腹痛或胀气而哭闹。
4、体重不增或体重减轻。
5、错误的喂养方式造成过度喂养。
怎样判断宝宝是否吃饱了:
1、看宝宝体重是否按月增加,并且达到了相应阶段的正常值。
2、看宝宝吃完奶后情绪好不好,是否能安静地睡2~3个小时或玩耍一会儿。
3、看宝宝大便是否呈正常的黄色软膏状。
4、看宝宝吃奶时间是否保持在15~20分钟,过长有可能是妈妈奶水不足。
身长与体重正常走势图↑(供参考)
那么,不同年龄的宝宝应该喂食多少呢?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
0~6个月:
母乳满足六个月以内年龄的需要。按需喂奶,每天喂奶6~8次以上。体重不能正常增长时,增加次数,如母乳不足时可选婴儿配方食品喂养。
6~12个月
每天保证600mL~800mL的奶量,继续母乳喂养并逐渐补充辅食,首先添加谷类食物(如婴儿营养米粉)。6月龄时开始添加泥糊状食物(如米糊、菜泥、果泥、蛋黄泥、鱼泥等);7~9月龄时可由泥糊状食物逐渐过渡到可咀嚼的软固体食物(如烂面、碎菜、全蛋、肉末);10~12月龄时,大多数宝宝可逐渐转为以固体食物为主的膳食,每天应安排有水果;制作辅食时应尽可能少糖、不放盐、不加调味品,但可添加少量食用油。
12~36个月
12~36个月,宝宝正处在快速生长发育时期,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相对较高,对外界不良刺激的防御性能仍然较差,需要特别关照安排宝宝的膳食。
1、继续给予母乳喂养或其他乳制品喂养。可继续给予母乳喂养直至2岁(24月龄),或每日给予不少于相当于350mL液体奶的配方奶粉,
2、给予强化了铁、维生素A等多种微量营养素的食品。如因条件所限,不能采用幼儿配方奶粉者,可将液态奶稀释,或与淀粉、蔗糖类食物调制,喂给宝宝。
3、适时增加细、软、烂的膳食,种类不断丰富,数量不断增加,逐渐向食物多样性过渡。
科学喂食提示
为了让宝宝吃得多一点,而不是往地上掉得多一点,既需要宝宝掌握进食技能,也要求家长有很大的耐心和适时的幽默感。下面告诉你如何省力、正确、高效地喂食。
1、享受餐桌谈话。吃饭是一项社交活动。当你给宝宝递上吃的,那一刻宝宝可能在想:“一个我爱和信任的人,给我一种新东西吃。”告诉宝宝这是什么食物,要怎么吃,宝宝就能将这些语言与食物,以及接下来的互动联系在一起。
言传身教。劝诱不太情愿的宝宝吃饭,你要做出很享受的样子。利用他学会的新技能——模仿父母的动作——在他面前吃饭,但要用一种夸张的方式,慢慢地把一勺吃的放入你的嘴巴。张大眼睛,表示你是多么喜欢这个味道,并且夸张地说:“嗯嗯,味道 好极了!”让宝宝受到感染,也想要这么做。张大嘴巴,插入勺子。等宝宝饿了,有心情与你交流时喂他。当你与他面对面,张大嘴巴对他说:“来,张大嘴巴!”一旦宝宝张开嘴,就把食物送进去。
2、上唇刮食法。试试用上唇刮食物。当你把一勺食物放在宝宝嘴里时,轻轻地把勺子上挑,让他用上嘴唇将食物一刮而光。
观察结束信号。嘴唇撅起,嘴巴紧闭,看到靠近的勺子时脸转向别处,都是宝宝不想吃东西的信号。也许这时候宝宝想玩,想睡觉,或只是不感兴趣,不饿。不要强迫他吃东西。有些宝宝6个月时就很渴望固体食物,也有的迟至9~12个月还是意兴阑珊。你要培养宝宝形成一个对食物和吃饭的健康态度。
避免晚上吃得过饱。常有人建议添加麦片,这样宝宝不容易饿,而且可以延长吃母乳或喝配方奶之间的间隔,还能防止宝宝半夜饿醒。可是,这种做法不仅很少起作用,还会造成宝宝胃口失控,最终导致过度肥胖。在喂奶间隔当中宝宝可能需要别的交流形式,而不只是把他喂饱。记住不要在睡前给宝宝吃太饱,你以为这总该一觉睡到天亮了吧,然而研究表明,睡前吃饱食物的宝宝,一觉到天亮的几率并不会比睡前没吃饱的宝宝高。
3、鼓励自己吃饭。宝宝6个月左右时,开始发展两种很激动人心的技能,一旦驾轻就熟,会让吃饭变得简单。这两项技能一是能在高脚椅或你大腿上坐好,二是能伸手去够他们面前的食物。有些宝宝只是不喜欢你把勺子递到他面前而拒绝固体食物,宝宝喜欢自己动手。放点香蕉泥在他伸手可及的地方。6个月左右的宝宝会伸手去抓任何面前他感兴趣的东西。你会注意到宝宝用手去抓这些东西,慢慢地放到嘴里。到9~ 10个月,宝宝会用拇指和食指去捡小东西。刚开始在找到自己的嘴巴之前,宝宝可能会多次失误,以至于很多食物被拍到脸颊上,或掉落在地上。
把脏兮兮的小家伙弄干净。为了让宝宝放开手里的勺子,可以给他一些别的能抓的东西?—— 另一把勺子或者玩具。如果你打算让孩子吃点东西,在你跟他“聊天”时轻轻地握住他的两只手,或给他哼一曲小调,转移他想“帮忙”的欲望。宝宝会像对待玩具一样对待食物。你想的是喂饱他的肚子,他想的是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对此你不要烦恼!他扔东西、吐东西有增无减时,干脆把吃的拿走。等他真的饿了,本能会占上风,他会意识到食物很神奇,能填饱他空空的肚子。
帮助宝宝培养对固体食物的兴趣。利用宝宝6~9个月学会的新技能——喜欢模仿看护人的动作。让宝宝看着你吃,享受食物。比如准备少量的婴儿食物,如米糊或香蕉泥,吃一口后大声说:“嗯……真是太——好吃了!”有些宝宝在这个阶段不愿尝试任何新东西。你应该先吃几口,让宝宝看到你享受新食物的样子。换花样。同样的食物吃太多宝宝也会感到厌烦,他会时不时地拒绝以前特别喜欢的食物。这说明宝宝需要种类更多、更丰富的食物。
避免混杂着吃。每次只给宝宝吃一种食物,而不是几种混在一起。万一宝宝过敏或不喜欢,单一的食物也比较容易判断。你一旦知道某些食物是好的,可以把它们加在一顿饭里。有时候在一勺肉或蔬菜上放一小块水果,能让宝宝愿意将不怎么喜欢吃的东西吃到嘴里。
不要多盐,不要多糖。父母是孩子口味的制定者,如果你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习惯了很甜或很咸的食物,以后就很难改变了。
到了干燥的秋季应该严格注意相关的饮食问题,通过合理的饮食调节是促进健康的有效措施。在饮食过程中需要讲究合理,选择适合的食物进食,这样才能维持身体健康状态。那么,秋季是否要多吃果类食物不吃瓜类食物呢??
秋季是否要多吃果类食物,不吃瓜类食物?
到了干燥的秋季,蔬菜瓜果都可以适当进食,并非只能单纯进食水果,瓜类食物也可以适当进食。因为很多的瓜类食物也含有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常见的冬瓜、苦瓜、丝瓜都含有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这些物质摄入充足之后同样对健康有促进作用。因此,平时应该注意饮食的均衡,到了秋季果类食物要进食,瓜类食物也可以适当补充。
秋季要注意哪些饮食要点?
1、远离上火食物
到了秋季需要注意饮食的要点,在饮食过程中注意清淡十分重要。因为秋季天气比较干燥,比较容易出现上火的表现,如果在秋季还总是吃一些上火的食物,可能会引发各种不良表现。因此,如果自身体质是比较容易上火的,应该挑选清淡的食物进食,这样才能维持身体健康状态。
2、多吃提高抵抗力的食物
到了干燥的秋季就需要注意饮食均衡营养,应该选择一些提高抵抗力的食物来获取营养。因为到了秋季比较容易有抵抗力下降的表现,天气的变化可能会导致病毒、细菌入侵。如果可以注意饮食的合理,多补充维生素,对免疫功能的提高有利,这样才能发挥养生的效果。
3、多吃富含水分食物
在干燥的秋季也要注意饮食方面的问题,可以多吃一些富含水分的食物,富含水分的食物不仅可以促进尿液的排泄,还可以保持皮肤良好的状态。秋季干燥时皮肤容易缺水而出现脱皮症状,如果依然不注意饮食的合理,多吃一些富含水分的蔬菜水果,有可能会因为水分的缺乏影响健康。因此,出现太过干燥这种情况,可以适当多吃富含水分的食物。
4、一日三餐均衡规律进食
到了秋季就要注意饮食方面的问题,一日三餐也要规律进食。很多人平时饮食是没有规律的,而到了秋季天气开始发生变化。如果总是不注意饮食的合理规律,有可能会导致健康受损。因此,在秋季养生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一日三餐的规律进食,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获取充足。这样免疫功能提高,身体健康才有保障。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3812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毕生都要坚持的健康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