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里到底有什么?
咖啡碱
1820年,瑞士人林基在咖啡中发现一种能使人体处于兴奋状态的生物碱,命名为咖啡碱,也有人称之为咖啡因。1827年,英国人乌德利在茶叶中也发现了这种生物碱。一杯咖啡含咖啡碱100~150毫克。一杯红茶含咖啡碱100毫克,一杯绿茶含咖啡碱70毫克。100克绿茶用500克开水冲泡5分钟,连续3次,每次都有大约450毫克咖啡碱溶于茶水中。如果一个人每天喝3杯茶,大约饮入咖啡碱300~450毫克。茶叶中另外还含有茶碱和可可碱等,数量就少多了。
喝茶能够兴奋中枢神经,增强大脑皮质的兴奋过程,而振奋精神、增进思维、提高效率,主要是茶中咖啡碱在起作用。
在咖啡碱对心血管的作用问题上,目前有截然相反的两种观点,一种看法认为,饮茶可以明显改善动脉硬化患者的状况;另一种看法则声称,咖啡碱有促使动脉硬化的作用,而且是各种饮食中危害动脉较为严重的因素,因而劝告有严重心脏病的患者,少饮茶为好。孰是孰非,还要看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深入。
茶多酚
又称茶单宁,在茶叶中的含量约为10~20%,大大高于咖啡碱3%左右的含量,绿茶中的含量又比红茶为多。如果说饮茶可以抗御各种各样的疾病,那么这份功劳主要应该归之于茶多酚。
在南方产茶区,蜂螫虫蛟,皮肤出现红肿热痛,老人们就会用泡好的茶叶捣烂,敷在伤口上,过不多久,红肿开始慢慢消失。茶多酚具有抗菌杀菌、活血化瘀作用。
临床证明,细菌性痢疾,急慢性胃肠炎等,都可以用茶叶制剂来治疗。患有各种炎症的人,多饮茶水是有好处的。
人的毛细血管容易发生脆裂,茶多酚对此有极好的药效,可以显著增强微血管的作用,对于大血管,茶多酚又具有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功能。
茶叶和咖啡中都含有一定量的咖啡碱,这是一种会导致动脉硬化的物质。研究者发现喝咖啡会导致动脉硬化,饮茶正好可以抑制动脉硬化,原因就在于茶叶中含量丰富的茶多酚和维生素C减轻了咖啡碱对人体的危害。
另外,茶多酚还具有抗辐射、防癌变、恢复甲状腺机能等作用。
脂多糖
是构成茶叶细胞壁的大分子复合物,其含量与咖啡碱差不多,也是3%左右。人体中吸收适量的植物脂多糖后,短时间内可大大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使人体自身的抵抗力显著增强。茶叶中的脂多糖对于抗辐射、改善造血功能等,都有一定作用。
蛋白质和氨基酸
目前一般认为,红茶中蛋白质含量高,约为茶叶干重的15~30%,但其中溶于水的不足2%,如果在红茶中加入适量的牛奶,那么会更有利于蛋白质的吸收。
绿茶的氨基酸含量要大大超过红茶,现在已发现,绿茶中含有16~24种氨基酸,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几乎都包含在内,其中茶叶特有的茶氨酸约占总量的一半。
维生素
茶叶加工方法不同,其中所保留的维生素含量也就有所区别。
由于绿茶在加工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茶叶中的有效成分,所以维生素的总含量要高于红茶。
红茶在发酵期间,维生素C几乎完全被破坏,维生素A的损失高达30~50%。而绿茶中所含维生素C,可与柠檬和动物肝脏相比,维生素A的含量可与菠菜和胡萝卜相比,所含胡萝卜素也十分丰富。
维生素E和维生素K在红茶中的含量又相对比较高一些。维生素B的含量相差不多。这些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一般成年人,每天所需维生素C量约为60~65毫克,假如每天饮用茶叶10克,就可以满足基本需要了。
矿物质
茶叶中所含的微量元素是非常丰富的,其中锰、锌、铜、铁的含量比一般植物还要高些。而且茶叶中的元素大多能够速溶到水中,所以科学家认为,喝茶是补充人体微量元素的有效方法。
据测定,不同产地和不同品种的茶叶,所含微量元素差别很大。如日本绿茶每克含锌量为73毫克,是印度、斯里兰卡和肯尼亚红茶含锌量的2.5倍,磷的含量相当于后者的2倍。相反,日本红茶的铜、铝含量都只有肯尼亚红茶的一半,镍元素只及后者的五分之一。阿根廷茶叶的锰含量是日本茶的2倍,溴含量为斯里兰卡茶的3倍。再如我国福建、江西产的茶叶,其微量元素含量都高于四川、湖北。
芳香物质
茶叶的香气有一部分来自其自身的芳香族化合物,如茉莉花素、紫罗兰酮等,这些挥发性物质约占茶叶总重的0.6%。
当人们吃的肥肉和奶类食品过多时,感觉胃满腹胀,极不舒服,喝上一杯浓茶后,马上就会觉得神清气爽。这是因为芳香物质将脂肪溶解,起到了去腻消食的作用。
一.水份(75%-78%)
二.干物质(22%-25%) 1.有机化合物 蛋白质(20%-30%):主要是谷蛋白、球蛋白、精蛋白等。氨基酸(1%-5%):已发现25种,主要是茶氨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等。占总量的70%以上。 生物碱(3%-5%):主要是咖啡碱、茶碱、可可碱。 茶多酚(20%-25%):主要是儿茶素,占总量的70%以上。糖类(20%-25%):主要是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茶皂素、脂多糖、菊萄糖、麦芽糖等 。有机酸(3%左右):主要是苹果酸、柠檬酸、草酸、脂肪酸、没食子酸等。脂类(8%左右):主要是脂肪、磷脂、甘油脂、硫脂和糖脂等。酶:主要是水解酶、磷酸化酶、裂解酶、氧化还原酶、同功酶等。色素(1%左右):主要是叶绿素、叶黄素、胡萝卜素、黄铜类物质、花青素、茶多酚的氧化产物。芳香物质(0.005%-0.03%):以含醇类及部分醛类、酸类化合物为主,约50种。维生素(0.6%-1.0%):主要有维生素C、A、E、D、B1、B2、B3、B5、B11、K、P和肌醇等 。 2.无机化合物 水溶性部分(2%-4%) 水不溶性部分(1.5%-3%) 主要成分是:钾、磷、钙、镁、铁等。茶叶成分及其药理功能茶多酚:有抗氧化作用;有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作用:有防癌抗癌及抗突变作用,对肝癌,皮肤肿瘤、癌,结肠直肠肿瘤,前列腺肿瘤,胃癌,肺癌,品腔癌有抑制作用。能抗菌、抗病毒及杀菌了、消炎、解毒及抗过敏、抗辐射。 生物碱:对中枢神经系流有兴奋作用,有助俏化、利尿、强心解痉、松弛平滑肌肤作用。 茶多糖:有降血糖,抗凝血、血栓,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增强肌体免疫功能,有抗辐射,降血压、抗高压和保护心血管,抗癌及抗氧化作用。 芳香物质:有调节精神状态,消炎镇痛,刺激祛痰,抗菌等作用。 芳香物质:有调节精神状态,消炎镇痛,刺激祛痰,抗菌等作用。维生素:能促进代谢,防血管硬化;防眼睛白翳病。防肌肉弹性降代、水分减少和抑制肌肉黑色素生成,消除口臭,防治龌齿、脓溢、齿龈感染、贫血、营养不良、出血和其他感染病。
据已有的研究资料表明,茶叶的化学成分有500种之多,其中有机化合物达450种以上,无机化合物约有30种。茶叶中的化学成分归纳起来可分为水分和干物质两大部分。其具体类别如表1所示。
表1—茶叶化学成份的分类:
分类 名称 占鲜叶重% 占干物重%
水份 75~78
干物质(占鲜叶重22%~25%) 无机化合物 水溶性部分 2~4
水不溶部分 1.5~3.0
有机化合物 蛋 白 质 20~30
氨 基 酸 1~4
生 物 碱 3~5
茶 多 酚 20~35
糖 类 20~25
有 机 酸 3左右
类 脂 类 8左右
色 素 1左右
芳 香 物 质 0.005~0.03
维 生 素 0.6~1.0
酶 类
从表中可知,茶叶中化学成分种类繁多,组成复杂,但它们的合成和转化的生化反应途径有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1、水分
水分是茶树生命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成分,是制茶过程一系列化学变化的重要介质。制茶过程中茶叶色香味的变化就是伴随着水分变化而变化的。因此,在制茶时常将水分的变化作为控制品质的重要生化指标。茶鲜叶的含水量一般为75%~78%,鲜叶老嫩、茶树品种、季节不一,含水量也不同。一般幼嫩芽叶、雨水叶、露水叶、大叶种,雨季、春季的含水量较高,高的可达84%左右。老叶、中小叶种和旱季、晴天叶含水量较低。制茶过程含水量控制的指标如表2所示。
表2—炒青茶加工过程水分的变化(%):
名 称 含水量
鲜 叶 75~78
杀 青 叶 60~64
揉 捻 叶 60左右
二 青 叶 35~40
三 青 叶 10~15
足 干 叶 5~6
2、蛋白质与氨基酸
茶叶中的蛋白质含量占干物质量的20%~30%,能溶于水直接被利用的蛋白质含量仅占1%~2%。这部分水溶性蛋白质是形成茶汤滋味的成分之一。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物质,含量占干物质总量的1%~4%。茶叶中的氨基酸主要有茶氨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天门冬酸胺、精氨酸、丝氨酸、丙氨酸、组氨酸、苏氨酸、谷氨酰胺、苯丙氨酸、甘氨酸、缬氨酸、酪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等25种以上,其中茶氨酸含量约占氨基酸总量50%以上。氨基酸,尤其是茶氨酸是形成茶叶香气和鲜爽度的重要成分,对形成绿茶香气关系极为密切。
3、生物碱
茶叶中的生物碱包括咖啡碱、可可碱和条碱。其中以咖啡碱的含量最多,约占2%~5%;其他含量甚微,所以茶叶中的生物碱含量常以测定咖啡碱的含量为代表。咖啡碱易溶于水,是形成茶叶滋味的重要物质。红茶汤中出现的“冷后浑”就是咖啡碱与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生成的大分子络合物,是衡量红茶品质优劣指标之一。咖啡碱可作为鉴别真假茶的特征之一。咖啡碱对人体有多种药理功效,如提神、利尿、促进血液循环、助消化等。
4、茶多酚
茶多酚是茶叶中三十多种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包括儿茶素、黄酮类、花青素和酚酸等四大类物质。茶多酚的含量占干物质总量的20%~35%。而在茶多酚总量中,儿茶素约占70%,它是决定茶叶色、香、味的重要成分,其氧化聚合产物茶黄素、茶红素等,对红茶汤色的红艳度和滋味有决定性作用。黄酮类物质又称花黄素,是形成绿茶汤色的主要物质之一,含量占干物质总量的1%~2%。花青素呈苦味,紫色芽中花青素含量较高,如花青素多,茶叶品质不好,会造成红茶发酵困难,影响汤色的红艳度;对绿茶品质更为不利,会造成滋味苦涩、叶底青绿等弊病。茶叶中酚酸含量较低,包括没食子酸、茶没食子素、绿原酸、咖啡酸等。
5、糖类
茶叶中的糖类包括单糖、双糖和多糖三类。其含量占干物质总量的20%~25%。单糖和双糖又称可溶性糖,易溶于水,含量为0.8%~4%,是组成茶叶滋味的物质之一。茶叶中的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物质,含量占茶叶干物质总量的20%以上,多糖不溶于水,是衡量茶叶老嫩度的重要成分。茶叶嫩度低,多糖含量高;嫩度高,多糖含量低。
茶叶中的果胶等物质是糖的代谢产物,含量占干物质总量的4%左右,水溶性果胶是形成茶汤厚度和外形光泽度的主要成分之一。
6、有机酸
茶叶中有机酸种类较多,含量为干物质总量的3%左右。茶叶中的有机酸多为游离有机酸,如苹果酸、柠檬酸、琥珀酸、草酸等。在制茶过程中形成的有机酸,有棕榈酸、亚油酸、乙烯酸等。茶叶中的有机酸是香气的主要成分之一,现已发现茶叶香气成分中有机酸的种类达25种,有些有机酸本身虽无香气,但经氧化后转化为香气成分,如亚油酸等;有些有机酸是香气成分的良好吸附剂,如棕榈酸等。
7、类脂类
茶叶中的类脂类物质包括脂肪、磷脂、甘油脂、糖酯和硫酯等,含量占干物质总量的8%左右。对形成茶叶香气有着积极作用。类脂类物质在茶树体的原生质中,对进人细胞的物质渗透起着调节作用。
8、色素
茶叶中的色素包括脂溶性色素和水溶性色素两部分,含量仅占茶叶干物质总量的1%左右。脂溶性色素不溶于水,有叶绿素、叶黄素、胡萝卜素等。水溶性色素有黄酮类物质、花青素及茶多酚氧化产物茶黄素、条红素和茶褐素等。脂溶性色素是形成干茶色泽和叶底色泽的主要成分。尤其是绿茶、干茶色泽和叶底的黄绿色,主要决定于叶绿素的总含量与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组成比例。叶绿素a是深绿色,叶绿素b呈黄绿色,幼嫩芽叶中叶绿素b含量较高,所以干色多呈嫩黄或嫩绿色。在红茶加工的发酵过程中,叶绿素被大量破坏,产生黑褐色物质和茶多酚的氧化产物,茶叶中的蛋白质、果胶、糖等物质结合,使红茶干色呈褐红色或乌黑色,叶底呈红色。绿茶、红茶、黄茶、白茶、乌龙茶、黑茶六大茶类的色泽均与茶叶中色素的含量、组成、转化密切相关。
9、芳香物质
茶叶中的芳香物质是指茶叶中挥发性物质的总称。在茶叶化学成分的总含量中,芳香物质含量并不多,一般鲜叶中含0.02%,绿茶中含0、005%~0、02%,红茶中含0.01%~0.03%。茶叶中芳香物质的含量虽不多,但其种类却很复杂。据分析,通常茶叶含有的香气成分化合物达三百余种,鲜叶中香气成分化合物为5O种左右;绿茶香气成分化合物达1O0种以上;红茶香气成分化合物达300种之多。组成茶叶芳香物质的主要成分有醇、酚、醛、酮、酸、酯、内酯类、含氮化合物、含硫化合物,碳氢化合物、氧化物等十多类。鲜叶中的芳香物质以醇类化合物为主,低沸点的青叶醇具有强烈的青草气,高沸点的沉香醇、苯乙醇等,具有清香、花香等特性。成品绿茶的芳香物质以醇类和吡嗪类的香气成分含量较多,吡嗪类香气成分多在绿茶加工的烘炒过程中形成。红茶香气成分以醇类、醛类、酮类、酯类等香气化合物为主,它们多是在红茶加工过程中氧化而成的。
10、维生素
茶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类,其含量占干物质总量的0、6%~1%。维生素类分水溶性和脂溶性两类。脂溶性维生素有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维生素K等。维生素A含量较多。脂溶性维生素不溶于水,饮茶时不能被直接吸收利用。水溶性维生素有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3、维生素B5、维生素B11、维生素P和肌醇等。维生素C含量最多,尤以高档名优绿茶含量为高,一般每100克高级绿茶中含量可达250毫克左右,最高的可达500毫克以上。可见,人们通过饮用绿茶可以吸取一定的营养成分。
11、酶类
酶是一种蛋白体,在茶树生命活动和茶叶加工过程中参与一系列由酶促活动而引起的化学变化,故又被称为生物催化剂。茶叶中的酶较为复杂,种类很多,包括氧化还原酶、水解酶、裂解酶、磷酸化酶、移换酶和同工异构酶等几大类。酶蛋白具有一般蛋白质的特性,在高温或低温条件下有易变性失活的特点。各类酶均有其活性的最适温度范围,一般在30C~50℃范围内酶活性最强。酶若失活、变性,则就丧失了催化能力。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如多酚氧化酶,只能使茶多酚物质氧化,聚合成茶多酚的氧化产物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等;蛋白酶只能促使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茶叶加工就是利用酶具有的这种特性,用技术手段钝化或激发酶的活性,使其沿着茶类所需的要求发生酶促反应而获得各类茶特有的色香味。如绿茶加工过程中的杀青就是利用高温钝化酶的活性,在短时间内制止由酶引起的一系列化学变化,形成绿叶绿汤的品质特点。红茶加工过程中的发酵就是激化酶的活性,促使茶多酚物质在多酚氧化酶的催化下发生氧化聚合反应,生成茶黄素、茶红素等氧化产物,形成红茶红叶红汤的品质特点。
12、无机化合物
茶叶中无机化合物占干物质总量的3.5%~7.0%,分为水溶性和水不溶性两部分。这些无机化合物经高温灼烧后的无机物质称之为“灰分”。灰分中能溶于水的部分称之为水溶性灰分,占总灰分的50%~60%。嫩度好的茶叶水溶性灰分较高,粗老茶、含梗多的茶叶总灰分含量高。灰分是出口茶叶质量检验的指标之一,一般要求总灰分含量不超过6.5%。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茶叶的成分,可以分为「营养成分」和「非营养成分」。
营养成分,主要指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一般食物也会有的营养成分。
非营养成分(不属于人体所需的基本营养,但有保健功效),包括茶多酚、色素、茶氨酸、生物碱、芳香物质等。
其中,起保健作用的非营养成分主要有3类:
1、茶多酚
包括儿茶素、黄酮及花青素。
茶多酚类物质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抗氧化就是抵抗那个贱贱的基大爷,点击文章回顾:自由基篇),儿茶素还能增强脂肪的氧化和能量消耗,阻止你变月半
2、茶氨酸
茶氨酸是形成茶叶香气和鲜爽度的重要成分,具有降压安神、促进大脑功能等功效。
3、生物碱
包括咖啡碱、可可碱、茶叶碱。具有提神的功效。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3796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教你如何挑选好茶具
下一篇: 矽肺病人的饮食调养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