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推拿艾灸 >> 健康综合

虚秘和冷秘特点和治疗(实秘简介)

祝由网 2023-07-10 22:17:19

(1)虚秘:虚秘即虚证所致的便秘,是由于劳倦、饮食内伤或产后、病后以及年老体虚,气血两亏,气虚则大肠传送无力,血虚则津液不能滋润大肠,而导致大便排出困难,以致秘结不通。虚秘分为气虚便秘、血虚便秘以及气血倶虚便秘三类。虚秘可分为气虚、血虚两种。气虚多为面色咣白,神疲气喘,所排出之便并非干便,脉现虚象,舌淡少苔或荅薄。肺脾功能受损必多气虚,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虚则大肠传导功能乏力,虽有便意亦需努力挣扎,肺虚则卫气不固,挣扎则汗出气喘,脾虚则收摄失其健运、化源不足而现面色咣白,神疲乏力。治宜益气润肠,方用生黄芪、火麻仁、陈皮等。陈皮理气又能宽中下气,火麻仁又是润肠通便的要药,加以生黄芪补气健脾,合用可做到益气润肠通便之功,气虚甚者可加人西洋参滋阴益气,腰酸痛者可加杜仲、狗脊、虫草,肺气虚重可加百合、知母以滋阴润肺等。对于血虚型便秘,临床多为大便秘结、面色无华、头晕目眩、心悸气短、唇淡脉细或细数。此类便秘多发生在失血过多,或贫血患者及产后失血的妇女及崩中漏下的女性。治宜补血润便,方用生地、当归、麻仁、枳壳,方中生地、当归滋阴养血,麻仁、桃仁活血、润燥、化滞通便,枳壳宽中下气引药下行通便。对阴虚内热出现口干燥热,也可酌加滋阴生津之品。气虚、血虚单独出现,也多有同时出现,不应单纯考虑单一用药,应辨证施治。

(2)冷秘:冷秘是指由于阳气虚衰,阴寒内生,致阳气不通,肠道传送无力,大便艰涩所致的便秘。冷秘多发于年老体衰及久病者。临床表现多为大便涩排出难,小便清长,四肢觉冷,面色咣白,腹有冷痛感,甚者腰背酸冷,喜热怕寒,脉现沉迟,舌淡苔白。治宜温阳通便,方用当归、牛膝、泽泻、升麻、枳壳、肉桂等,牛膝温补肾阳、润肠通便,当归养血润肠,升麻以升清降浊,枳壳宽中润便,肉桂性热,可温阳散寒,合用起到温阳通便之功效。

特别指出的是,各种类型便秘往往不是单一出现,多以夹杂各种症状,必须加以辨证治疗,方为正确。泻药可以通便,但只能短时间使用,不可久用。久用则刺激肠壁,神经感受细胞应急性下降,致使以后肠道内有足够的粪便,也不产生正常的肠蠕动的排便反射,形成对泻药的依赖性,也有一再用泻药也起不了作用的情况发生。

实秘简介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实秘的病因病机5实秘的症状6实秘的治疗 6.1热秘 6.1.1症状6.1.2证候分析6.1.3治法6.1.4热秘的方药治疗6.1.5热秘的针灸治疗 6.1.5.1方一6.1.5.2方二 6.1.6热秘的饮食疗法 6.1.6.1推荐食材6.1.6.2推荐食疗方6.2气秘 6.2.1症状6.2.2证候分析6.2.3治法6.2.4气秘的方药治疗6.2.5气秘的针灸治疗 6.2.5.1方一6.2.5.2方二6.2.5.3方三 6.2.6气秘的饮食疗法 6.2.6.1推荐食材6.2.6.2推荐食疗方6.3冷秘 6.3.1症状6.3.2证候分析6.3.3治法6.3.4冷秘的方药治疗6.3.5冷秘的针灸治疗 6.3.5.1方一6.3.5.2方二 6.3.6冷秘的饮食疗法 6.3.6.1推荐食材6.3.6.2推荐食疗方6.4便秘实证的针灸治疗6.5便秘实证的推拿疗法 7关于便秘8参考资料附:1治疗实秘的穴位2治疗实秘的方剂3治疗实秘的中成药4实秘相关药物5古籍中的实秘 1拼音 shí mì

2英文参考 excessive constipatio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概述 实秘(excessive constipation[1])为病证名[2]。见《洁古家珍·杂方》。又作实闭、实閟[2]。是指风寒痰热、食积气滞胃肠等所致的便秘[1]。实证有热结、气滞。属热结者,宜泻热通腑;气滞宜行气导滞。

4实秘的病因病机 肠胃实邪壅结所致的腑气不通[2]。

实证多由素体阳盛或过食辛辣厚味,以致胃肠积热;或误服药石,毒热内盛;或热病后余热留恋,肺热移于大肠,耗伤津液,导致肠道燥热,大便干结。也因忧思过度,久坐少动,则气不降,大肠气机郁滞,通降失常,传导失职,糟粕内停而成。

(1)体素阳盛,肠胃积热:凡阳盛之体,或恣饮酒浆,过食辛热厚味,以致胃肠积热,或于伤寒热病之后,余热留恋,津液耗伤,导致肠导失润,于是大便干结,难于排出。如仲景所说的“脾约”便坚,就是属于这种热秘。[3]

(2)情志失和,气机郁滞:忧愁思虑过度,情志不舒,或久坐少动,每致气机郁滞,不能宣达,于是通降失常。传导失职,糟粕内停,不得下行,因而大便秘结。[3]

5实秘的症状 实秘表现为大便干结,经常3、5日一次或更长时间,临厕努责,干燥难下。属热邪壅盛者身热烦渴,口于口臭,喜冷饮,苔黄燥,脉滑实;气机郁滞者便秘胁痛,胀满不舒,嗳气纳差,苔黄腻,脉弦。

热秘以面赤身热,口臭唇疮,尿赤,苔黄燥,脉滑实等为辨证特点;气秘以噫气频作,胸胁痞满,腹胀痛,苔薄腻,脉弦为辨证特点[3]。

6实秘的治疗 实证有热结、气滞、寒凝[3][4]。

实证多由素体阳盛或过食辛辣厚味,以致胃肠积热;或误服药石,毒热内盛;或热病后余热留恋,肺热移于大肠,耗伤津液,导致肠道燥热,大便干结。也因忧思过度,久坐少动,则气不降,大肠气机郁滞,通降失常,传导失职,糟粕内停而成。

热秘以面赤身热,口臭唇疮,尿赤,苔黄燥,脉滑实等为辨证特点;气秘以噫气频作,胸胁痞满,腹胀痛,苔薄腻,脉弦为辨证特点[3]。

表现为大便干结,经常3、5日一次或更长时间,临厕努责,干燥难下。属热邪壅盛者身热烦渴,口于口臭,喜冷饮,苔黄燥,脉滑实;气机郁滞者便秘胁痛,胀满不舒,嗳气纳差,苔黄腻,脉弦。

属热结者,宜泻热通腑;气滞宜行气导滞[3]。

《医学心悟·大便不通》:“阳明胃实,燥渴、谵语、不大便者,实闭也,小承气汤下之。”

《金匮翼·便閟统论》:“实閟有寒有热。热实者,宜寒下;寒实者,宜温下。麻仁丸、厚朴三物汤,治实而热者;逐气丸、温脾汤,治实而寒者也。”

6.1热秘

热秘(heat constipation[1])为病证名[5]。见《圣济总录·大小便门》。又名阳结[5]。为五秘之一。是指热邪内壅,以大便干结,腹胀腹痛,口干口臭,面红心烦,或有身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等为常见症的实秘证候[1]。热秘由肠胃积热,津伤液耗所致[6]。

6.1.1症状 大便干结,小便短赤,面红身热,或伴身热,或兼有腹胀腹痛,口干口臭,舌红苔黄或黄燥,脉滑数[3][4]。

6.1.2证候分析 肠腑燥热,津伤便结:胃为水谷之海,肠为传导之官,若肠胃积热,耗伤津液,则大便干结。热伏于内,脾胃之热熏蒸于上,故见口干口臭。热积肠胃,腑气不通,故腹胀腹痛。身热面赤,亦为阳明热盛之候。热移膀胱,则小便短赤。苔黄燥为热已伤津化燥,脉滑数为里实之征。[3][4]

6.1.3治法 清热润肠[3]。

泄热导滞,润肠通便[4]。

6.1.4热秘的方药治疗 麻子仁丸[备注]麻子仁丸(《伤寒论》):麻子仁、芍药、炙枳实、大黄、炙厚朴、杏仁,本方重在泄热润肠,取其通便而不伤正。方中大黄、麻仁泄热润肠通便为主药;辅以杏仁降气润肠;芍药养阴和里;枳实、厚朴行气除满,用白蜜为丸,意在缓下。若津液已伤,可加生地、玄参、麦冬之类以养阴生津;若兼郁怒伤肝,症见易怒目赤等,可另服更衣丸[备注]更衣丸(《先醒斋医学广笔记》):芦荟 ?朱砂以清肝通便。如燥热不甚,除便秘外,并无其他明显症状,或治疗后便虽通而不爽者,可服青麟丸[备注]青麟丸(《邵氏经验良方》):大黄二十斤,用鲜侧柏叶、绿豆芽、黄豆芽、槐枝、桑叶、桃叶、柳叶、车前、鲜茴香、陈皮、荷叶、银花、苏叶、冬术、艾叶、半夏、厚朴、黄芩、香附、砂仁、甘草、泽泻、猪苓、煎汤蒸制,研末,牛乳、苏叶、梨汁、姜汁、童便、陈酒和丸以清腑缓下,以免再秘。[3]

滋阴养血,增液润肠法:《医宗必读》说:“老年津液干枯妇人产后亡血及发汗利小便,病后血气未复,皆能秘结,法当补养气血,使津液生则自通。”并指出:“此类便秘误用硝黄利泻,多致不救,而巴豆、牵牛,其害更速。宜八珍汤加苏子、橘红、杏仁苁容,倍用当归。”以四物汤加肉苁蓉、何首乌、阿胶为本法主方,肠燥津枯加大麻仁柏子仁、蜂蜜。

6.1.5热秘的针灸治疗6.1.5.1方一 [7]

治法:清热保津,通腑利便。

选穴:以手阳明大肠经穴为主。取合谷、曲池、腹结、上巨虚穴。

随证配穴:烦热口渴者,加少府、廉泉。口臭甚者,加承浆、劳宫。

刺灸方法:针用泻法。

方义:合谷、曲池泻阳明之热,清热以保津。上巨虚为大肠的下合穴,与腹结相配可疏通大肠腑气。

6.1.5.2方二 取大肠俞、天枢、大横、支沟、上巨虚等穴为主[6]。热秘者加曲池、合谷[6]。

6.1.6热秘的饮食疗法6.1.6.1推荐食材 菠菜、香蕉、蜂蜜、香菇、马铃薯、苦菜等[4]。

6.1.6.2推荐食疗方 [4]

1.马铃薯汁(《疾病的食疗与验方》):马铃薯不拘量,洗净、压碎、挤汁,纱布过滤。每早空腹及午饭前各服半杯。

2.姜汁菠菜(《中国药膳学》):菠菜250g,生姜25g,调料适量。菠菜去须根留红头,洗净切长段,锅内略焯后捞出,沥水,抖散晾凉,加入姜汁,及食盐、酱油、麻油、味精、醋、花椒油各适量,调拌人味。

3.蜂蜜饮(《中国药膳学》):蜂蜜15g,青盐3g。开水冲服,每晨空腹饮。

6.2气秘

气秘(qi constipation[1])为病证名[8]。见《济生方·大便》。五秘之一。是指气滞于内,腑气不通,以大便干结,或不甚干结,欲便不得出,或便而不爽,肠鸣矢气,腹中胀痛,嗳气频作,纳食减少,胸胁痞满,苔薄腻,脉弦等为常见症的实秘证候[1]。

多由情志不舒,悲伤忧思,忽视定时排便,久卧少动或久卧病订,进食过少,致气机郁滞,不能宣达,传导失职,糟粕内停而成。痔瘘、肛裂患者,久忍大便不泄,致通降失常,亦是形成本证的常见原因。本证的特点是“气内滞而物不行”。粪便虽不结燥,但排出困难,虽感腹胀, *** 下坠,但蹲厕后无粪便,或排不干净,或排出后仍感坠胀。伴有胸胁痞满,纳食减少,头重昏闷,倦怠身困,腹胀肠鸣,屁多,喛气,苔多薄腻,脉象弦大等。肺失清萧,胃失和降,肝失条达,脾失运化,俱能导致气机郁滞。湿困中焦,风中大肠,亦可使所化失于宣达,传导迟缓,而为便秘。前人所谓气秘、风秘、湿秘,多属此证。

6.2.1症状 大便干结,或不甚干结,欲便不出,或便而不爽,肠呜矢气,嗳气频作,胸胁痞满,甚则腹中胀痛,纳食减少,舌苔薄腻,脉弦[3][4]。

6.2.2证候分析 气机郁滞,腑气不通:情志失和,肝脾之气郁结,导致传导失常,故大便秘结,欲便不得。腑气不通,则气不下行而上逆,故嗳气频作,胸胁痞满。糟粕内停,气机郁滞,则腹中胀痛。肠胃气阻,则脾气不运,故纳食减少。苔薄腻,脉弦,为肝脾不和,内有湿滞之象。[3]

6.2.3治法 顺气行滞[3]。

行气导滞[4]。

6.2.4气秘的方药治疗 六磨汤[备注]六磨汤(《证治准绳》):沉香、木香、槟榔、乌药、枳实、大黄。本方重在调肝理脾,通便导滞。方中木香调气,乌药顺气,沉香降气,三药气味辛通,能人肝脾以解郁调气;大黄、槟榔、枳实破气行滞。若气郁日久化火,症见口苦咽干,苔黄,脉弦数者,可加黄芩、山栀以清热泻火。[3]

顺气行滞,升清降浊,开上窍,通下窍,“提壶揭盖”之法:适用于气机郁滞便秘。前人多和六磨汤(槟榔、沉香、木香、乌药、枳壳、大黄)为主方,但方中大黄损伤津液,大便更秘;故当以局方苏子降气汤(苏子、半夏、前胡、厚朴、橘红、当归、甘草、肉桂或沉香)为主方,可加莱菔子、栝楼、枳壳、杏仁。

滋阴养血,增液润肠法:《医宗必读》说:“老年津液干枯妇人产后亡血及发汗利小便,病后血气未复,皆能秘结,法当补养气血,使津液生则自通。”并指出:“此类便秘误用硝黄利泻,多致不救,而巴豆、牵牛,其害更速。宜八珍汤加苏子、橘红、杏仁苁容,倍用当归。”以四物汤加肉苁蓉、何首乌、阿胶为本法主方,气滞加枳壳、厚朴。

6.2.5气秘的针灸治疗6.2.5.1方一 [7]

治法:调理气机,通腑利便。

选穴:以任脉、足厥阴肝经穴为主。取中脘、阳陵泉、气海、行间、天枢穴。

随证配穴:胸胁胀满疼痛者,加期门、支沟。腹胀甚者,加大横。

刺灸方法:针用泻法。

方义:腑会中脘、大肠募穴天枢配气海以疏通腑气。行间配阳陵泉疏肝理气,使疏泄复常。

6.2.5.2方二 治则:清热理气,通导肠腑

选穴:天枢 支沟 曲池 内庭

方义:天枢乃大肠募穴,疏通大肠腑气,腑气通则传导功能复常;支沟宣通三焦气机,三焦气顺则腑气通调;曲池清泄大肠热邪;内庭乃胃经荣穴,宣散肠胃积热。

随证配穴:气滞—太冲。

操作:毫针刺,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6.2.5.3方三 体针,取大肠俞、天枢、大横、支沟、上巨虚等穴为主[6]。气秘者加太冲、梁门[6]。

6.2.6气秘的饮食疗法6.2.6.1推荐食材 紫苏、麻仁、菠菜、萝卜、玫瑰花、红薯叶等[4]。

6.2.6.2推荐食疗方 [4]

1.苏麻粥(《食鉴本草》):苏子10g,麻仁10g,粳米100g。现炒苏子、麻仁研如泥,水滤取汁,后入米煮粥,空腹食。

2.麻油拌菠菜(《饮食疗法》):鲜菠菜250g,麻油适量。菠菜洗净,锅中水烧沸,加入适量食盐调味,下菠菜烫3分钟,取出,加麻油拌匀食。

3.炒薯叶:红薯叶500g,加油、盐炒熟食。每天两次,连服数日。

6.3冷秘

冷秘(cold constipation[1])为病证名[9]。又名阴结(《兰室秘藏·大便燥结门》)、寒秘(《奇效良方·秘结门》)。是指寒邪内结,以大便艰涩,腹痛拘急,胀满拒按,胁下偏痛,手足不温,呃逆呕吐,苔白腻,脉弦紧等为常见症的实秘证候[1]。冷秘由阴寒固结,阴虚不运所致[6]。

6.3.1症状 大便艰涩,排出困难,腹痛拘急,腹满拒按,胁下痛,小便清长,面色?白,四肢不温,喜热怕冷,或腰脊酸冷,呃逆呕吐,舌淡苔白,脉弦紧[3][4]。

6.3.2证候分析 阴寒内盛,凝滞胃肠:阳气虚衰,寒自内生,肠道传送无力,故大便艰涩,排出困难。阴寒内盛,气机阻滞,故腹中冷痛,喜热怕冷。阳虚温煦无权,故四肢不温,腰膝酸冷,小便清长。面色?白,舌淡苔白,脉沉迟,均为阳虚内寒之象。[3]

6.3.3治法 温阳通便[3][4]。

6.3.4冷秘的方药治疗 济川煎[备注]济川煎(《景岳全书》):当归、牛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加肉桂。方中肉苁蓉、牛膝温补肾阳,润肠通便;当归养血润肠;升麻升清以降浊;肉桂温阳而散寒。亦可选用半硫丸[备注]半硫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半夏、硫黄。[3]

6.3.5冷秘的针灸治疗6.3.5.1方一 治则:健脾益气,温阳通便

选穴:大肠俞、天枢、支沟、上巨虚

方义:大肠俞乃大肠腑气转输之处,配其募穴天枢,调理气血,疏通腑气;支沟宣导三焦气机,通调腑气;上巨虚是大肠下合穴,有“合治内腑”之意,调理腑气,恢复大肠传导功能。

随证配穴:阴寒盛灸神阙穴。

操作:毫针刺,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6.3.5.2方二 取大肠俞、天枢、大横、支沟、上巨虚等穴为主[6]。冷秘者加灸神阙、气海[6]。

6.3.6冷秘的饮食疗法6.3.6.1推荐食材 桑椹、麻仁、锁阳、蜂蜜、胡桃仁、羊肉等[4]。

6.3.6.2推荐食疗方 [4]

1.紫苏麻仁粥(《普济本事方》):苏子10g,麻仁15g,粳米50~100g。苏子、麻仁捣烂,加水研,滤取汁,与粳米同煮粥,任意服。

2.锁阳桑椹蜜糖水(《中国药膳学》):锁阳15g,桑椹15g,蜂蜜30g。锁阳与桑椹水煎取汁,入蜂蜜搅匀,分2次服。

3.胡桃仁粉(经验方):胡桃仁5个,烤干,研粉。睡前开水送服,连服1~2个月。

6.4便秘实证的针灸治疗

治则:清热理气,通导肠腑

选穴:天枢 支沟 曲池 内庭

方义:天枢乃大肠募穴,疏通大肠腑气,腑气通则传导功能复常;支沟宣通三焦气机,三焦气顺则腑气通调;曲池清泄大肠热邪;内庭乃胃经荣穴,宣散肠胃积热。

随证配穴:气滞—太冲。

操作:毫针刺,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6.5便秘实证的推拿疗法

[10]

选穴:足三里、大肠俞、支沟、曲池、章门、期门、下巨虚、天枢、大横

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以轻快的一指禅推法施于天枢、大横穴,每穴约1分钟;用掌摩法以逆时针方向摩腹8分钟。按揉足三里、大肠俞、支沟、曲池,以酸胀为度。推足阳明胃经,从足三里向下推至下巨虚,3~5分钟。按揉胸胁部的章门、期门穴,以酸胀为度,不宜 *** 太重。

7关于便秘 便秘(constipation[1][11])为病名[12]。见《杂病源流犀烛·大便秘结源流》。即大便秘结[12]。又称大便难[6]。是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的一种病证。便秘虽属大肠传导功能失常,但与脾胃及肾脏的关系甚为密切[3]。其发病的原因,有燥热内结,津液不足;情志失和,气机郁滞;以及劳倦内伤,身体衰弱,气血不足等[3]。

热秘现常分为实秘(包括热秘、气秘、冷秘等)、虚秘(包括气虚证、阴虚证、阳虚证、血虚证等)进行辨治,详见便秘条。

8

便秘好困扰 中医保健分4证型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和平妇幼院区中医科医师蔡佩怡说明,便秘俨然是现代人的文明病,现代人大部分职业多久坐、少运动、工作压力、饮食偏差及三餐不定时等,都可能是造成便秘的原因。

一名36岁女性饱受便秘困扰多年,起初服用软便剂治疗有效,但久而久之软便剂剂量越吃越重,有时候甚至吃软便剂都无法排便。转而求诊中医,治疗后便秘状况渐渐改善,小腹变平坦,体重减轻,身心轻快许多,皮肤也变得较明亮光滑,气色红润许多,目前仍持续中医调理中。

解不干净、有阻塞感 6 症状符合2 种以上即为便秘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和平妇幼院区中医科医师蔡佩怡说明,便秘俨然是现代人的文明病,现代人大部分职业多久坐、少运动、工作压力、饮食偏差及三餐不定时等,都可能是造成便秘的原因。(1)当大便需要非常用力、(2)有像羊屎便结块的硬便、(3)解不干净的感觉、(4)需要使用手指去挖才能上、(5)感觉 *** 直肠有阻塞感、(6)一周大便不到3次,如有符合上述症状2种以上,则为一般常见的功能性便秘。

长期便秘,身体从肠道吸收过多的毒素或是过敏源,则会影响身体健康、引起过敏反应,食物滞留在肠道时间太久也容易产生致癌物质,特别是烧烤、加工肉品滞留体内越久伤害越大,罹患大肠癌的机率大大提高,因此有便秘要积极治疗。

中医师传授6 保健方法 依证型略有不同

便秘于中医证型常见4种:(1)胃肠实热型便秘,属于「热秘」,治疗以承气汤类方药泻热通府;(2)肝脾气滞便秘,属于「气秘」,治疗可选用如木香槟榔丸、六磨汤加减等方药行气化滞;(3)脾肾阳虚便秘,属于「冷秘」,使用八味地黄丸或济川煎等方药温阳通便;(4)血虚阴亏便秘,属于「虚秘」,药物可以考虑用四物汤、八珍汤等方药养血润燥。蔡佩怡医师提供以下方法改善习惯性便秘:

1) 晨起空腹喝一杯350cc左右温开水暖暖肠胃,调整肠胃机能。

2) 适度运动很重要,尤其是针对下半身及腹部的运动,如跑步、健走、仰卧起坐等,可促进肠胃蠕动。

3) 补充充足的水分、高纤维食物及适量好的油脂,如坚果类、芝麻、杏仁,饮食中可添加小茶匙橄榄油、菜籽油等可润滑肠道,帮助排便。

4) 便秘中医证型有4种,日常饮食注意事项各有不同,并非一味补充蔬菜水果高膳食纤维食物。水果属性多偏凉,「冷秘」型便秘的人吃多反而会加重便秘,这就是有些人便秘1吃再多蔬菜水果也没用的原因。

. 热秘/ 可多吃蔬果多喝水,避免烤、炸、辣等过于温燥食物。 . 气秘/ 少吃豆类、糯米制品等不消化食物,保持心情愉快,减少压力,避免久坐,适当运动。 . 冷秘/ 避免生冷食物,饮食可酌加葱、姜、蒜等辛香料暖暖肠胃,适度运动,尤其是下半身及腹部运动,或是温水泡脚可促进循环,增加肠蠕动。 . 虚秘/ 避免生冷及温燥食物,可多食黑芝麻、黑木耳、樱桃、葡萄等滋阴补血食材。

5 ) 穴位保健/

可 *** 合谷、天枢、足三里、孔最穴,每天每穴 *** 至少20至30下;合谷属于大肠经,天枢、足三里属胃经,又天枢为大肠募穴,孔最属肺经,而肺与大肠相表里,均可调整肠道功能,使排便顺畅。

6 ) 养生茶饮/

. 热秘/ 决明子5至10克,菊花2至3枚,500 cc热水闷泡5-10分钟。 . 气秘/ 玫瑰花5克,陈皮5克,青皮5克,700 cc热水闷泡5-10分钟。 . 冷秘/ 枸杞5克,肉苁蓉5克,500 cc热水闷泡5-10分钟。 . 虚秘/ 当归5克,麦门冬5克,何首乌5克,700 cc热水闷泡5-10分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3774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