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推拿艾灸 >> 健康综合

饭吃八分饱,切忌暴饮暴食

祝由网 2023-07-09 23:33:06

为了维持生命,我们每天都必须摄入一定量的营养元素,如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无机盐等,但是对任何营养的摄入都不能太多,暴饮暴食一定会损害肠胃的正常运转功能。我们回族的节食俗语“饭吃八分饱,到老肠胃好”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我记得在报纸上看到过这样一个趣闻。说英国有一位农民叫托马斯,他活了152岁,可以说是世界上最长寿的人,他被媒体发现后,英王特意召他进王宫传授长寿之道。但令人意外的是,在王宫里没待几天的托马斯居然突然去世了。后来,当医生解剖他的尸体时,发现他的各个器官并无任何衰老征象,死亡原因在于他在王宫每顿都是大吃大喝,结果因为暴饮暴食导致了他的迅速死亡。

关于节食,我们回族医学也早有研究。很多回医典籍都大力倡导“饮食有节”,而回族老人多长寿的秘诀之一也正是饮食有节。当然,“饭吃八分饱”只是个宽泛的概念,其中的度一定要把握好,因为太少不能满足身体对营养的需求,太多则又可能损害身体健康,所以勒紧裤腰带和吃撑了还继续吃的做法都是有害无益的。

那么,该怎样把握这个度呢?吃到八分饱就是感觉自己还能再吃一点食物时立即停止进食的一种吃法,也就是说比全饱稍微少吃一些。如何把握必须依靠自己的感觉,因为每个人的饭量都不一样,有些人吃一点东西就感觉饱了,而有些人要吃很多东西才会感觉到饱。吃饭时,可根据自己的经验,控制好食量,在感到稍有饱胀感时应停止进食。

吃饭吃到八分饱是什么道理?有什么讲究吗?大家帮我解答一下哈~

我国民间有“少吃香,多吃伤”和“饥不暴食,渴不狂饮”的谚语。
人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大鼠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限制饮食,只吃八分饱;另一组自由取食,随便吃。观察两组大鼠的寿命长短。最后结果是,吃八分饱的大鼠寿命长。美国科研人员对蠕虫、白鼠和猴子进行观察,每日供给的食物只有总热量的70%,其寿命比供给足够热量的同类长30%。我们人类也是如此,胖人长寿者较少。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位于南宁北郊山区,经济虽不发达,但却是长寿县,年逾百岁的老人很多见。他们的养生之道之一就是每顿只吃八分饱,而且以素食为主。虽然长寿的后天因素很多,养生的方法也不少,但食不过饱(只吃八分饱)的养生方法是值得大家仿效的。

我国民间有“少吃香,多吃伤”和“饥不暴食,渴不狂饮”的谚语。《寿亲养老新书》有言“尊年之人,不可顿饱”。《内经》强调“饮食有节……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些都是前人长期保健经验的总结。热量摄入过多,人体就会肥胖,得“富贵病”的几率就增加,自然寿短。现在,肥胖的肿瘤患者也不少,这样就给治疗带来了麻烦。但是,为什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热量的摄入会延长寿命,其机理有待更深入地研究。有人设想,当人体感到提供的热量不足时,新陈代谢的速度便可自行放慢,用以储备一定的能量。新陈代谢减慢,毒物和废物产生的就少,自身吸收的量和解毒的负担也相应减小,从而减少了旺盛的代谢和亢奋的生理过程。所以说,机体在相对较低水平代谢过程中,分解代谢相对减少,从而使寿命延长。这些假说有待进一步验证,动物实验的结论也不一定完全符合人类。但是,吃八分饱长寿的启示,还是值得重视和探讨的。

如何做到“八分饱”:

首先要有毅力,面对山珍海味不动摇,在还没吃饱的情况下就应主动离开饭桌;

饭前先喝汤或稀饭,会提前产生饱腹感;

防止在饥饿时暴食。

肥胖者大多食欲亢进,经常是暴饮暴食。这是因为脂肪细胞可以分泌促进食欲的物质,肥腻的食品又可刺激食欲,越吃越馋,胃的体积越撑越大,较难形成饱腹感,所以越吃越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中医有“胃有伏火,消谷善饥”一说,认为食欲太好也是一种病态。

吃八分饱对人体的健康有益,但也是有原则的,应以自身的状况为基础,灵活对待。

吃饭吃到八成饱比完全吃饱更健康吗?

是的。

吃的太饱加剧胃肠道等消化系统工作,长此以往会加重消化系统负担,引发消化系统疾病,所以吃八成饱最健康。

完全吃饱就好比电脑的CPU一直在满负荷运行,吃八成饱就和电脑CPU平时保持80%负载运行一样,当然后者更稳定更持久。肠胃也是如此,吃饭八分饱,程度刚刚好,完全吃饱,肠胃不能持久为用户工作。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饮食应该注意用量,不要过度,很多患者疾病的原因是暴饮暴食,这些都是不合理的,应该控制美食欲望,这样才能够达到饮食养生的目的。每天每顿饭应该吃七分饱到五分饱,这样保持机体相对健康的状态。

饮食不要偏食,多见于很多患者喜欢进补过程中选择一项非常重要的药,或者是重要的食材,反复的吃,比如人参、鹿茸、海参,反复的进食,这样会诱发人体出现上火等一些症状,而且不利于营养的平衡,对于养生没有好处。

人民网-吃七八分饱更长寿,真的吗?

人民网-合理膳食 ?吃出健康(健康焦点)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3736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