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冷饮,都离不开冰冻。
我国冷饮的历史堪称悠久。我国很早就有冬季贮冰,盛夏启食的传统。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我们的袓先就懂得利用和保存天然冰清暑了。周代设有专管取冰的官员,称为“凌人”。《周礼》上就载有所谓“六清”的饮料,其中除普通的水和各种酒以外,还有醋水、梅浆之类。《楚辞》中也提到了冰镇的糯米酒;《招魂》中还提到了“柘浆”和“瑶浆”。“柘浆”是甘蔗汁;“瑶浆”是各种果汁。这些东西,也是冰镇后的冷饮。
随历史的推移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冷饮业已有了新的发展和变化。在唐代京城长安市场上,已有专门卖冰的商人,这就是冷饮行业的前身。
北宋时期,京城开封市场上有不少出售“砂糖雪冷圆子”的;南宋首都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街上卖的“雪泡豆儿冰”、“泡梅花酒”等等,标志着我国古代的原始冷饮业又前进了一步。
到了元朝,商人又在冰中加上蜜糖和珍珠粉出售。元好问的《续坚志》中曾记载“洮水冬日结小冰……圆洁如珠,盛夏以蜜水调之,加珍珠粉”,说明这时的冷饮业出现了新的产品,制冷饮的技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明清两代,朝廷在北京旧城德胜门外设置了冰库,称为冰窖胡同。严冬时有专人制作冰块,按规格存入窖内。明朝规矩:“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进入清朝后,“自暑伏晶起至立秋日止,各衙门例有赐冰。届时由工部颁给冰票,自行领取,多寡不同,各有等差”。
《帝京岁时纪胜》载:“盛者食饮,最喜清新,是以公子调冰,佳人雪藕”。可见冷饮冷食,源远流长。
冰冻甜食是由东方传到西方的,这一点世人公认。13世纪的伟大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元朝做官17年,游历几遍全中国。马可·波罗回到威尼斯时,他给欧洲带去了中国的茶叶、中国 的面条和火腿,还有中国的冰冻水果。
在这之后,欧洲才出现了制作冰水、冰奶的技术和食谱。到17世纪中叶,巴黎已经有冬季贮藏冰制品的冷饮店250处之多。
每当春末夏初,万物竞长,气温逐渐升高,空气又略嫌干燥的时候,正是各色冷饮的销售旺季。人们在市场上常见的冷饮食品,除了酸奶之外,还有冰淇淋、冰霜、雪糕、棒冰、刨冰等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3660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偶尔做恶梦有益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