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分是组成我们身体所需的主要部分,生活中除了从盐水或者海水中可以获取一些盐分以外,实际上我们日常饮食上的食物中都含有一定的盐分,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哪些食物中含有盐分,希望大家在饮食上一定注意,不要出现食盐过剩的情况。
食物中的“隐形盐”
白面包:专家表示,一般两片半所含钠超过600毫克,如果在添加上花生酱、番茄酱等调味料,并且含奶油量较多的时候,含钠量越高,建议在选择杂粮面包,他们成分中还含有很多的纳,钾,纤维和植物素,营养很丰富。
早餐麦片:据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的早餐麦片中含盐量都很高,最高的麦片含盐量高达1030毫克,建议大家在选购麦片的时候,要选择含钠量较低的食物,这样可以减少身体对盐分的摄入。
凉面:世面上卖的凉面都需要添加一些小苏打来增加弹性,因为小苏打中含有很多的纳,加上芝麻酱本身的含钠量也很高,因此一般吃一碗两面所吸收的钠含量相当于一天的纳摄取量,因此在食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少放芝麻酱。
油条:油条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油炸食品,因为油条在油炸的过程中就被添加了很多的盐分,一般每100克油条中含盐量在2克左右。
披萨饼:披萨的面饼、酱料和奶酪中都含有一定程度的盐分,像一角披萨的含盐量为600毫克左右,因此建议大家在选择披萨的时候尽量选择一些蔬菜类的披萨,并且每次食用不要超过两角。
生活中常见的含盐量较高的食物,除了上述小编介绍的这几种以外,实际上生活中非常常见的高纳含量食物还有芹菜,空心菜,夹心饼干,冰激凌,腰果,主食拌酱等等食物中都含有,因此建议大家在生活中要少吃这些食物。
?宝宝年幼,身体还没有完全发育好,对盐分的摄入量需要格外注意。这4类食物中,隐形盐含量过高,要少给宝宝吃,宝妈们要多注意,以免影响到宝宝的身体健康。
1、腌制品
说到腌制品,首先想到的是咸菜,咸鸡蛋等腌制食物。腌制过程中,需要放入大量食盐杀菌,故腌制品中食盐含量都很高,除此之外,腌制品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也非常高,不利于身体健康。
当然,对于咸菜,不少宝妈还能注意不给宝宝吃,但有些腌制品宝妈们易忽略。比如咸鸡蛋,咸鸭蛋,松花蛋,腌鱼,腌肉等也要格外注意。另外,卤制品最好也好少给宝宝吃。
特别提示,非腌制品的海鱼中钠含量并不高,海鱼虽生活在高钠环境,就像人生活在氮含量占78%的空气中一样,人体内氮含量并不高,所以非腌制品海鱼中钠含量也不高。
2、零食类
很多零食类钠含量都不低,但不少宝宝又偏爱零食。这就需要宝妈们多注意,在宝宝年幼还不懂保护自己身体健康的时候,宝妈帮宝宝管住嘴。
都知道“盐吃多了不好”
健康 成人每人每天吃盐 不应该超过5克
——就是普通啤酒瓶盖去胶垫后
平平一瓶盖的量
超过这个量
盐就算吃多了
摄入食盐过多会影响人体 健康
引发以下疾病:
1.高血压
饮食过咸时,大量的钠离子进入血液循环,大量水分就会潴留在血管中,从而使血容量增加,加重心脏负担,血管壁受到的压力也随之增大,最终导致血压的升高。在血压增高的情况下,可以加重靶器官和组织的损伤,包括血管、心脏、肾脏和自主神经等。
2.胃癌
高浓度的氯化钠能直接破坏胃黏液屏障和延长胃排空时间,间接促进致癌物质进入胃黏膜上皮靶细胞,高盐还能直接损伤胃黏膜上皮,导致上皮再生性增殖。
3.骨质疏松
研究发现,高盐饮食能导致人体内骨骼中钙质的更多流失。女性易患骨质疏松、骨萎缩症多由于食盐过多所致。因此口味重的人,缺钙风险比一般的人高。此外,肥胖、代谢综合征和哮喘等疾病都与摄入食盐过多成正相关。
那么
做饭时控制盐量就可以了吗?
答案当然是:NO!
因为
盐,无处不在
像是 酱油、腐乳、腊肠、
火腿、腌鱼、咸鸭蛋等
这些 含盐量高的食物 也要控制摄入
不仅仅是这样
很多不咸的食物里也是含有很多盐的!
警惕“隐形盐”
盐可比你想象的狡猾得多,食物加入了糖等其他调料,会把盐的咸味掩盖掉。
比如 挂面、面包、油条、甜甜圈、饼干、地瓜干、蜜饯等 ,吃着并不觉得咸,可是含盐量可都不含糊。还有 芹菜、茼蒿、海带和蛤蜊等 食材,天然就含有很多的钠,即使烹饪的时候不加盐,其含有的钠都不少了。
所以
即使烧饭的时候少加盐
也不能保证每天摄入盐低于5克
还需要注意:
选购要留神, 多看“营养标签”
我们国家规定包装食品每100克或者100毫升当中,钠含量小于120毫克的,生产企业就可以在标签上标注这个食品是低钠或者是低盐食品。所以,大家在选择食品前都要看一下营养成分标签,尽量选择含盐量比较低的食品。
比如,“营养成分表”钠含量超过30%NRV,说明这个食品含盐量高,就不建议多吃。
比如这款食物,每100g中钠含量为18%NRV,说明吃下100g该食物,钠的摄入量就达到了每天推荐摄入量的18%;如果吃下200g,钠的摄入量就达到了每天推荐摄入量的36%!
养成 健康 的生活方式
从每天控制用盐开始
你学会了吗?
我们都知道,食盐吃多了对健康有很大的危害,不仅会让血压升高,还会引发心脏病和肾脏疾病,所以,平时在生活中要注意食盐的摄入量。但是,有很多食物都属于高盐食物,很多人都爱吃,那么,高盐食物有什么危害?哪些高盐食物要忌口?
1、高盐食物种类
1、腌制的食品。如酱、酱菜、咸肉等。如添加了亚硝酸盐的火腿肠、加入了小苏打的面食和糕点等。
2、咸味浓的快餐。比如汉堡包、油炸土豆等。此外,油炸方便面调味包含盐量也非常高。
3、用面包屑包裹、油炸、熏制、罐装、盐浸的鱼。
4、咸肉、熏肉、咸牛肉、午餐肉、香肠、热狗。
5、含盐饮料。
6、含钠调味品:番茄酱、蛋黄酱、酱油、沙拉酱等。
盐食家家做法调味的必需品,然后现在的人们使用盐却已经严重超标了,不要以为是小事哦~过量的摄入盐可是对身体非常不利的。
2、高盐引发的身体危害
1、骨质疏松
缺钙会引起骨质疏松,盐吃多了也会引起骨质疏松并促使病情恶化。平均6克盐的摄入,会增加23毫克钙的排出,日常饮食中可以补充到足够的钙(400~800mg)。但是,大部分的人,从饮食中吃进的钙已经不足够,却还摄入过高的食盐,加速钙流失;久而久之,骨质流失,骨质疏松形成,如继续高盐膳食将促使病情恶化。
2、胃癌
过多的盐吃进胃里,会刺激胃粘膜,致使胃膜细胞经常分裂,增加形成胃癌的几率。在美国、日本、意大利和我国发现患有胃癌的病人,其饮食中盐的摄入都较一般人高。
3、糖尿病
国外专家在实验中发现,食物中的钠含量与淀粉消化、吸收速度和血糖反应有着直接的关系。食盐可以通过刺激淀粉酶的活性而加速对淀粉的消化,并加速小肠对消化释出的葡萄糖的吸收。因而专家提醒糖尿病病人,应以限制食盐摄入量作为防治糖尿病的一种重量措施。
4、高血压
盐里面的钠离子过多的被吸收入血后,引起水钠储留,导致血容量增加,血压上升;并能同时引起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水肿,血管腔变窄,也会引起血压上升。高盐饮食是国际上公认的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临床高血压的干预治疗证实,限制食盐摄入对血压降低有显著性作用。
5、上呼吸道感染
高盐饮食可抑制黏膜上皮细胞的繁殖,使其丧失抗病能力;还可使口腔唾液分泌减少,溶菌酶亦相应减少,有利于各种细菌、病毒在呼吸道的繁殖;同时由于盐的渗透作用,可杀死上呼吸道的正常寄生菌群,造成菌群失调,导致发病。
随着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市场上食用盐的种类日益增多。诸如低钠盐、调味盐、麻辣盐、胡椒盐、汤料盐、保健盐等五花八门,含盐的佐餐食品琳琅满目,人们可以在多种选择中去丰富生活风趣。俗话说“众口难调”,或咸或淡并无大碍。但是,别忘了食盐的摄取应有科学和健康的概念。守住家中的“盐罐子”,保证健康的每一天。
3、吃盐的注意事项
1、少买及时吃
少量购买,吃完再买,目的是防止碘的挥发。因碘酸钾在热、光、风、湿条件下都会分解挥发。
2、忌高温
在炒菜做汤时忌高温时放碘盐。炒菜爆锅时放碘盐,碘的食用率仅为10%,中间放碘盐食用率为60%;出锅时放碘盐食用率为90%;凉拌菜时放碘盐食用率就可以达到100%。
3、忌在容器内敞口长期存放
碘盐如长时间与阳光、空气接触,碘容易挥发。最好是放在有色的玻璃瓶内,用完后将盖盖严,密封保存。
4、忌加醋
碘跟酸性物质结合后会被破坏。据测试,炒菜时如果同时加醋,碘的食用率即下降40%~60%。另外,碘盐遇酸性菜(比如酸菜),食用率也会下降。
5、炒菜时晚放盐
众所周知,盐具有较强的脱水作用。专家指出,肉类菜肴等熟透或临出锅放盐,这样烹调出来的肉嫩而不老。若过早放盐,肉中的蛋白质容易凝固,使肉质变硬,体积缩小。炒蔬菜时盐放得太早,盐与菜共同翻炒时会造成锅内菜的渗透压升高,蔬菜失水使得炒出来的菜外观“干萎”,而出锅前放盐则会使蔬菜脆嫩可口。凉拌菜时放盐过早,会使其汁液外溢,失去脆感。
炒菜时早加盐会使蔬菜中维生素C的损失量高于晚放盐。这是因为炒菜先放盐,会让食材出水带走维生素C。事实上,水带走的不仅仅是维生素C,还有其他水溶性维生素,包括叶酸、维生素B1、B2等。在细胞当中,它们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传热较慢,损失较小。一旦跑到汤汁里,它们会直接受到高热,并失去其他细胞成分的保护,损失会明显增大。
6、猪油炒菜应该先放盐
如果用猪油、鸡油、未达到精选花生的花生油等油炒菜,宜先加入少量的盐再炒菜。这对未能达到完全精选花生的花生油而言,盐中的碘化物可以去除存在于花生油内极微量的黄曲霉毒素;对动物油来说,先加入少量的盐有利于消除有机氯农药的残留量。
如果我们炒菜用的油是其他植物油,不存在黄曲霉毒素的问题,应在菜出锅前加盐最佳。这样能减少蔬菜中维生素及其他营养物质在烹调时的损失,又能有滋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3523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睡前不能喝的饮品,会影响睡眠质量
下一篇: 心理疲劳的调节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