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常年熬夜加班,工作压力大,使得我们的气色一天不如一天,皱纹、眼袋、黑眼圈,没有一个不让人翻新,憔悴的脸色让人精神全无,工作也越来越不顺心了!对于气色不好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中医针灸来调节,经常灸合谷、背部腧穴、太溪、水分以及三阴交这五个穴位,就能让你恢复好气色。
1、合谷
合谷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之中点处。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原气汇聚的重要穴位。《四总穴歌》说"面口合谷收",就是说合谷穴具有治疗面部病症的作用,因为合谷穴可疏通局部经络气血。若是能够经常这几个穴位是可以起到疏通气血的作用。
2、背部腧穴
膈俞,在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肝俞,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肾俞,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脾俞,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艾灸这些穴位,可增强机体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消除水肿,对人们的健康是非常好的。
5、三阴交
在内脚踝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艾灸此穴可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调节内分泌。
做美容灸时,用无烟艾灸条温和灸以上穴位,每次艾灸10~15分钟,艾灸距离穴位3~5厘米,每天艾灸一次,灸至穴位暖和、微微发红即可,10次为一疗程。
通过上文的详细介绍,相信的大家对针灸一定有了更深的了解,如果你也有气色不好的问题,不妨尝试通过针灸来调节,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针灸必须由专业人士进行,这样才能确保疗效。此外,建议大家平时还是要注意劳逸结合,不要终日疲于工作,这样日复一日,气色只会越来越差,届时即便是针灸也无法彻底解决了!
高立山 著名针灸专家,曾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著有《针灸心悟》《针灸传》《针灸心扉》三部曲。
大医论道按:
本文摘自高立山所著《针灸心扉》一书,学苑出版社出版。
常用有效灸穴
1.妇女痛经:灸气海。
2.胎位不正:灸至阴。
3.功能性子宫出血:灸隐白。
4.腓肠肌痉挛:灸承山。
5.心动过速:灸足三里。
6.气血不足,低血压头晕:灸百会。
7.支气管哮喘:灸天突。
8.网球肘:灸肘骨端压痛点。
9.腱鞘炎:灸腕部桡骨痛点。
10.单纯性腹胀:灸天枢。
11.膝部半月板损伤,胸腰脊椎疼痛:均灸局部痛点。
12.坐骨神经痛:灸秩边。
13.牙痛:灸肩髃
14.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灸中脘、天枢。
15.睡眠多梦:灸大敦、隐白。
以美颜微针技术搭配中医经络系统,疏通脸部经络,行气活血,为乡亲量身打造美颜好气色。
爱美是人的天性,中医门诊间常有病人询问「能否以中医针灸的方式,改善脸部暗沉、水肿、痘疤、皱纹……等症状」,花莲慈济医院中医部为帮助病人,自五月起每周四夜诊提供自费中医美颜特别门诊,以美颜微针技术搭配中医经络系统,疏通脸部经络,行气活血,为乡亲量身打造美颜好气色。
中医针灸疏通经络 增水嫰Q弹肌花莲慈院中医师陈中奎表示,一般中医针灸主要用来疏通身体经络,行气活血,维持人体各部分功能活动的协调和相对平衡,使人体气机升降有序,借此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同样也能运用在脸部美容,在韩国美容医学被广为使用的中医美颜微针,就是透过疏通经络, *** 血管扩张、表皮下的基底层细胞及其下层组织,同时加强气血、淋巴循环,并活化皮下纤维母细胞,促使胶原蛋白再生及活化弹力纤维,使皮肤恢复原来的水嫩及弹性。
穴位微针安全高 时间短复原快
陈中奎医师说,比起整形手术,中医美颜微针无痛、伤口小、出血少、复原快、施术时间短,且安全性高,起针后可立即上妆,不影响日常生活。美颜微针穴位以脸部分布范围最广的阳明胃经为主,透过促进经络循环,使局部肌肉收缩、增强弹性、预防肌肉松弛,并有效减少皱纹,包含鱼尾纹及额头细纹等等,可使脸部紧实、拉提外,也可矫正大小脸及改善脸部气色、黑眼圈等等,因此在北部都会区已广为盛行。
依人体质配合 需医师评估 美颜微针疗程每次约一小时,中医师将视病人的皮肤及体质来调整疗程,陈中奎医师说,美颜微针一般建议每周一次,一个月内视改善状况可做三至五次,若要持续美颜微针亮颜及拉提效果,可加敷面膜来延长效果至二、三星期。陈中奎医师指出,但若有凝血功能异常、皮肤容易严重过敏、脸部有开放性伤口、蟹足肿、幽闭恐惧症等体质的病友,必须进一步评估是否适合此类治疗。花莲慈院由专业的中医师使用特殊韩国美颜微针,全程由中医师依据个人体质配合经络穴位下针,不只安全,也让花东乡亲无须奔波到外县市觅医师,就能轻松无痛拥有好气色。
加入【】,天天关注您健康!LINE@ ID:@ 订阅【健康爱乐活】影音频道,阅读健康知识更轻松 : /beauty/article/46335 关键字:爱美, 中医门诊, 花莲慈济医院, 中医部, 陈中奎, 针灸
穴位是针灸施术的部位。最初可能是从“按之快然”和“以痛为腧”的形式出现,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才逐渐地把它确定下来。每个穴位都有其固定位置和治疗效能,取穴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穴位一般都在骨旁陷处,皮肤横纹上,两骨、两肌或骨肌之间,并可以依据指压的反应来检验穴位定得是否准确。一般说来,穴位对指压反应要比非穴位来得强,就是压痛的感觉来得大。关于取穴要点,在这里特别指出五点供同道参考。
(1)穴位在精不在多:曾有人统计过,经穴由《内经》的160个,《明堂孔穴》、《针灸甲乙经》的349个,发展到《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十四经发挥》的354个,《针灸资生经》、《针灸大成》的359个,以后人们在经穴以外又发现许多有效穴,就把他列为经外奇穴或新穴。到目前为止,穴位大约有一两千个,真可谓之“人身分分寸寸皆是穴”。然而每一个穴位的发现,都有其一定的疗效与理论根据,我们必须通过临床实践反复筛选,找出性能较强的穴位来。一般熟练掌握常用的有效穴位100个左右就可以了,关键在于灵活应用。
(2)穴位是立体空间:由于经络在体表分布有深浅和大小的不同,所以它不仅仅是点或面的概念。更确切地说它是一个立体空间。这就不难理解经络居深,穴位面大,其立体空间相对亦大;经络居浅,穴位面小,其立体空间相对亦小。因此,不必拘泥在体表上取穴如何准确,可通过刺激穴位的深浅和方向来掌控它,并采用一种手法技巧,以提高中穴“气至”(即得气)的成功率。《内经》书上早就提出“刺五体”之说,即刺皮(包括皮下)、刺筋(包括深浅筋膜)、刺脉、刺肌、刺骨(指骨膜)。其实,这里的脉应包括神经、血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其中神经又可分神经干、神经分支或神经末梢。而神经还可分躯体性神经传入或传出纤维和内脏性(自主性)神经传入或传出纤维。它们总是像树一样从里及表、从粗到细有规律地分布于全身。所以上面所说皮、筋、骨、肉都离不开所谓的脉。正由于针刺穴位下有不同组织(即五体),机体才可能产生不同的针感,如酸、胀、麻、重、冷、热、痛等,甚至在有些穴位上还可以出现向一定方向传导的触电感或肌肉跳动与抽动感。一般浅刺络脉,很容易出现局部针感;深刺经脉,却需要花功夫去寻找它。如果有人问我经络是什么?我的回答是神经+血管+淋巴管+X。
(3)宁可错穴不错经:正如《针灸大成》所说:“宁失其穴,勿失其经”,这里特别强调循经取穴的重要性。如六阳经用以治疗躯壳和六腑病;六阴经用以治疗五脏病。临床上可以把经络与神经,特别是与神经干和神经分支结合起来思考与运用。在同一条经脉或神经干上的任何一点或一穴,一般都具有同一个主治效能,如“痿症独取阳明”就是一个很好例子,当面神经炎急性期的时候,我们常取足阳明胃经上的足三里、上巨虚或下巨虚穴;手阳明大肠经上的合谷、手三里或曲池穴。但是经找对了,在经上的穴却没找好也会影响疗效的。如足阳明胃经,它是主治消化系统病症的,不等于说扎准足三里就能治疗整个消化系统病症,它主要是用来治胃;治小肠宜取上巨虚;治大肠宜取下巨虚,如果出现呕吐、腹胀、泄泻,还得取内关、阳陵泉、三阴交等其他经的穴位来帮忙。在这里,我们还要在足阳明胃经上查出阳性反应点(区),包括按压有明显的压痛点,触摸皮下有结节,或条索状物,或肌肉张力异常,还可以测定出有皮肤导电量改变等。这些做法都是让取穴更具有特异性和有效性。
(4)远近配穴相结合:现代配穴,离不开经络学说的指导,一般多采用远近配穴法。由于经络的相互联系多种多样,因此穴位的配穴方法亦非常灵活。从古到今,大约有以下几种:
①前后配穴法,这是经络前后联系规律在临床上的运用。如胃脘痛取中脘、胃俞穴。膀胱炎取关元、膀胱俞穴。腰脊痛取水沟、风府穴。
②上下配穴法,这是经络手足上下联系规律在临床上的运用,如牙痛取合谷、内庭穴。偏头痛取外关、足临泣穴。脱肛取百会、长强穴等。
③表里配穴法,这是经络表里联系规律在临床上的运用,如咽喉炎取合谷、列缺穴。肺部手术取三阳络透郄门穴等。
④左右配穴法,这是经络左右联系规律在临床上的运用,如眼病取左右养老或光明穴。局部肢痛取对侧相应的阿是穴等。
临床上常常将这几种配穴法熔成一炉,一般急性病症以远道穴位为主,多采用四肢经穴分经主治,多选取肘、膝以下的特定穴和八脉交会穴;慢性病症取邻近或局部穴位为主,多采用躯干经穴分部主治,多选取躯干背腹的特定穴;慢性病症急性发作多以远近配穴法相结合的原则加以应用。任何配穴法,如按部位配穴法,或按作用配穴法,或按系统配穴法,或按压痛配穴法,或按病种配穴法等,都必须遵守这一原则。
(5)不断寻找有效穴:我们应当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要有所突破、创新,以临床疗效和各种理论为依据,不断寻找新穴,如臂中穴、胆囊穴、阑尾穴、腰痛穴、提胃穴、治呛1穴、治呛2穴等皆是。特别要发现某些穴位的新用途。古代的根结理论,突出四肢穴位在远道治疗作用方面的重要性,这固然是极其可贵的取穴经验,但不能因此束缚手足,不去根据其他理论寻找穴位。如根据神经分布规律,针刺天鼎穴,其下有颈、臂丛神经,可以治疗胸胁、上肢病症。针刺大肠俞,其下有腰、骶丛神经,可以治疗腰背、下肢病症,只要病症适应,手法得当,一般就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也可以参考生物全息论,根据“上病取下,下病取上”和“左病取右,右病取左”的原则,选取止痛较好的穴位。
穴位主要是中医中的理论,经过长时间的中医实践,穴位对于很多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那么,针灸手有什么穴位呢?下面就由我为您详细介绍手部适合的针灸穴位。
针灸手有什么穴位
1、针灸手有什么穴位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腧?通?输?,或从简作?俞?。?穴?是空隙的意思。《黄帝内经》又称之为?节?、?会?、?气穴?、?气府?等;《针灸甲乙经》中则称之为?孔穴?;《太平圣惠方》有称做?穴道?;《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通称为?腧穴?;《神灸经纶》则称为?穴位?。
按照中医经络学说,人体最重要的十二条正经中,与手相关的有6条,手部与此相关的穴位有23个。此外,手上还分布有经外奇穴34个?全息穴(区)?42个。也就是说,仅仅在手部就有99个穴位(区),按摩或者按压这些穴位,几乎可以治疗全身疾病。
2、按摩手部虎口穴可以治疗头痛
日常通过按摩虎口穴还有内庭穴,能够很好的治疗失眠行疼痛还有神经性头痛,同时对于颈后疼痛也有一定的效果。
按摩的方法也是有讲究的,应该要双手中的拇指按照顺时针的方向交替按摩,这样能够起到立即止痛的效果。另外,最好能够每天坚持按摩两三次,每次的时间控制在十分钟左右,这样三五天就能够完全痊愈。
3、按摩虎口穴的注意事项
在按摩虎口穴位的时候一定要特别的注意,要朝着小手指的方向更加的用力,而不是垂直的往下进行按压,这样能够更好的发挥穴道的作用。另外,如果体质比较差的患者,不能够对虎口穴进行比较强的刺激,例如孕妇就不适合进行,避免导致身体出现其他情况。
双手针灸法有哪几种
双手针灸法有很多中,在运用时,一定要做好规范,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治疗效果。朋友们在选择时,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做针灸,以免意外情况的出现。
爪切进针法:左手拇指甲切掐固定穴位,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缘刺入皮下。
应用:适用于短针的进针。
夹持进针法:左手拇、食指持消毒干棉球捏住针身下段,针尖露出2~3分,右手拇、食指持针柄,双手配合(左手下压,右手捻转),迅速将针刺入皮下。
应用:适用于长针的进针。
舒张进针法:左手拇、食指把穴位皮肤向两侧撑开,使之绷紧,右手持针从左手拇、食指中间将针刺入皮下。
应用:适用于腹部等皮肤松弛部位的腧穴进针。
提捏进针法:左手拇、食指把穴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部位上端将针刺入。
应用:适用于头面部等皮肉浅薄部位的穴位进针。
针灸治疗?鼠标手?
中医治疗鼠标手职业病的方法有很多,针灸治疗鼠标手疼痛的方法可针刺腕痛穴,腕痛穴又称光明穴,是以部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主要用于治疗腕关节病变。具体如下:
1.腕痛穴位于足背踝关节的横纹的中央,旁开1寸处,在拇长伸肌和趾长伸肌腱之间,布有胫前动静脉和浅层的腓浅神经,深层腓深神经。
2.该穴可交叉取穴,以针刺腓浅神经和腓深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呈现局限性针感或向足背足趾放射。
3.腕痛穴具有消炎退热、镇静镇痛、调节神经、疏通经络、清肝明目、滋肾壮阳等功能,可主治腕关节软组织损伤、腕关节扭伤、腕关节腱鞘炎。
猜你喜欢:
1. 手部针灸穴位
2. 针灸常用的穴位
3. 常用针灸穴位
4. 针灸常见的穴位
5. 中医针灸治疗的取穴原则和方法
6. 针灸如何通过穴位镇痛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3399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