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很多人都出现了身体的问题,尤其是在冬季的时候就更容易出现身体的不适了,尤其是冻疮这种问题,那么我们应该怎么解决这种情况的出现呢,这是很多人都想知道的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大蒜煲牛肉:
大蒜250克(去皮衣)入油锅炒香后,与牛肉块500克同放沙锅内,加水适量,武火烧沸后改文火煲至牛肉熟烂,调味。佐膳,随量食。功能补益气血,祛寒除湿。主治冻疮。
双豆汤:
绿豆、赤小豆各30克煎至豆开皮蜕,入冰糖适量。喝汤吃豆,1剂/日。功能清热解毒消肿。主治热毒较甚型冻疮。
双参酒:
白人参50克(捣碎)、丹参30克共装细口瓶中,入60度白酒500毫升,紧封瓶口,摇晃1次/日,半个月后开始饮服。寒冷季节, 10~15毫升/次,1~2次/日,连服3~4周。功能补气温通,活血化瘀。有很强的补血御寒作用,如果我们在冬季的时候每天都能够喝上些,那么就可以起到很不错的御寒作用,而且是可以帮助我们活血的,因此我们就不能错过了。
牛肉胶冻:
牛肉1千克切小块放锅中,加适量水炖,取肉汁1次/小时,加水再煎,共取汁4次。合并汁液,文火续煎熬,将稠黏时加黄酒250毫升,稠黏时停火,倒大碗中,冷藏。分5~6次服,1~2次/日,连服7~10日。功能益气血,补脾胃,而且补血的功效是非常出色的了,所以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吃这种食物来帮助我们在冬季的时候保护身体的健康了,而且对于冻疮也是有很强解决功效。
这就是我们给大家推荐的几款食物了,我们可以发现这些食物都是非常出色的了,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这些食物来帮助大家解决冬季出现的冻疮问题了,而且不止是这样哦,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补血益气,还能御寒保暖了哦。
冻疮是一种发生于寒冷季节的末梢部位皮肤局限性淤血性红斑性疾病。是冬季常见病,一般在气温10℃以下发生,至春季气候转暖后自愈,但入冬后又易再发。
流行特征
发病机制
治疗
未破溃的冻疮可用促进血液循环的药物如10%樟脑醑或辣椒酊局部揉擦。民间用辣椒煎水局部烫洗,有一定效果。还可厚搽蜂蜜猪油软膏(猪油30%,蜂蜜70%),每日一次。已成溃疡时应用5%硼酸软膏。红霉素软膏、0.5%新霉素软膏等一日三次涂搽并包扎。近来多用复方貂油防冻膏防治各型冻疮。也可氦氖激光器照射治疗。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可防治复发。内服药物可用末梢血管扩张剂如烟酸或维生素E等,硝苯吡啶10-20mg,3次/日,对本病有防治作用。中医治则为温经,通络,活血化瘀,方用当归四逆汤或阳和汤加减。
预防
坚持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和御寒能力。寒冷季节注意保暖,干燥,鞋袜不宜过紧。易受冷部位涂搽油脂,以保护皮肤。多食高热量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受冻后,不宜立即加热或用火烘烤。
临床表现
本病常发生于初冬,早春季节,多见于儿童,妇女和缺少活动或肢体末梢血液循环不良的人,好发生于耳轮,耳垂、鼻尖、手、足等部位。初起表现为红或紫红色的淤血性红斑,损害大小不一,界限不明显,压之红色可以消退,但去除压力后,红色复原缓慢。患处皮温降低,有痒感,遇热则可见显著充血,并出现灼热,瘙痒或疼痛感。严重病例,患处可出现水疱或大疱及不易愈合的溃疡,愈后常遗有萎缩性疤痕。多形性红斑样冻疮多见于青年人,常发生于手足的背面,对称分布,疏散存在,数目略多。为绿豆大小的紫红色斑,圆形或略圆形,其中心部色泽更深或微隆起形成水疱,类似多形性红斑,此型冻疮可与一般型冻疮同时存在。
诊断
每于冬季发生,在同一部位出现局限性红斑或青紫色肿块,触之冷凉、压之褪色,有痒感,受热后加剧,重者可出现水疱,溃疡。 鉴别诊断
并发症
病因
长期暴露于寒冷,潮湿的空气中,加上患者末梢血液循环较差为发病主要因素;缺乏运动,手足多汗,营养不良,贫血,鞋袜过紧,户外工作及慢性消耗性疾病,也可为本病的诱因。寒冷及发病的主要原因。受冻部位的皮下动脉,由于寒冷的刺激而收缩,造成血流淤滞,组织缺氧,以致细胞损伤。如果受冻时间较长,动脉持续痉挛,导致血管收缩力丧失而出现静脉淤血,毛细血管扩张,渗透性增加,血浆渗入组织间隙,引起局部水肿,水疱形成,及至组织坏死。
用什么方法能让冻疮尽快消失? .cn 2001年02月06日11:34 新浪生活
问:我手上刚刚生了冻疮。真的是太可怕啦,你能帮助我用最快的方法让它消失吗?(我是刚刚生起来的,才一个手指现在)。
吴大夫答:如果是刚出现的还没有破,可以用10%的樟脑软膏,或猪油蜂蜜软膏(70%蜂蜜和30%猪油)外用,先用温热的水浸泡局部,再涂药,然后反复揉擦患处,每天2-3次。
如果已经破了,需要配合用一些消炎的药膏,如百多邦、达维邦等,预防感染。
如果总是容易出现冻疮,可以口服一些扩张血管的药物,促进血液循环,如烟酸,维生素E。另外多吃羊肉和狗肉也可以预防冻疮。
冬天长冻疮怎么办 .cn 2001年01月09日11:17 伽玛医生
冻疮是冬季常见病,在气温低(10摄氏度以下)、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生,冬季复发,天气转暖后自愈。寒冷是长冻疮的根源,所以冬季来临时,做好防寒准备非常重要。特别是手、脚、耳等肢端部位。而且冻疮的复发率很高,往往“一年生冻疮,年年生冻疮”。
为什么同样环境,有些人长冻疮,有些人却安然无恙呢?
首先这与个人体质有关,有些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肢端血液循环不良,手足多汗等,即易长冻疮。所以增强体质,提高自身防寒能力很重要。另外,冬季可多吃羊肉、巧克力等热量高的食物,也可食用酒、辣椒等发汗,以促进血液循环。
患了冻疮,应加强保暖。若冻疮仅为硬结,未破溃时,可用辣椒酊、热酒精擦洗。若已破溃,则可用红霉素软膏、猪油蜂蜜软膏涂擦且包扎,促进其早日愈合。另外,中药如当归四逆汤或阳和汤等活血、通络之品也可选用。
以下有几个治疗冻疮的验方,您可以不妨试试。
一、兔毛30克,烧灰备用。外用红萝卜煮水洗患处。兔毛灰用芝麻油调敷患处,每日1~2次;
二、白芨10克、柑皮20克,磨为细末,以芝麻油调敷患处,每日1次;
三、蜜糖除水净蜜10克,熬猪油2克,拌成软膏,外敷患处,每日1次;
四、黄柏20克,研为细末撒敷患处,每日1次,第2次用时,以淡盐水洗净再敷,连用7日;
五、柿子皮煅灰备用,用熟菜油调敷患处,每日1~2次。
编辑:小寒
果蔬也能治冻疮!
以下方法可用于治疗未溃烂冻疮
萝卜法:将萝卜切厚片,煮熟趁热贴敷患处,凉后更换。连敷3-4天可愈。
生姜法:生姜火上烤热,切片擦涂患处,可消肿止痒;或生姜切碎,浸泡于70%的酒精中,20天后用酒精擦涂患部,日数次。
苹果法:苹果去皮绞碎熬膏,加入少许樟脑粉调匀涂患处,每日3次。
辣椒法:辣椒面撒于伤湿止痛膏上,贴患处;或辣椒5个,入白酒100克浸泡一夜,用此酒擦涂患处,日2-3次;或干辣椒25克,水煎,趁热洗患处15分钟,可消肿止痒。
茄根法:用茄子根、干辣椒煎水,洗患处;或茄杆连根煮水,趁热烫洗患处,日1-2次。
葱须法:葱须、茄根各100克,煎水洗患处,日1-2次。
桔皮法:鲜桔皮3-4个,生姜30克,加水2000毫升,煎煮30分钟,待水稍凉后浸泡患处,每次30分钟,水凉再加热。
山楂法:山楂120克,水2500毫升,煎30分钟去渣,热洗患处,日一次。
冻疮的防治
发生冻疮,与低温、潮湿、风速、温差等外界因素有关,更与人体素质差异、组织对低温的调节适应能力,心及局部末梢血液循环——微循环不良有关。
一旦得了冻疮,组织就受到了损伤。在春夏秋季,人体会自行修复,但这六、七个月时间很难完全修复。因此,第二年就容易再复发。
治疗冻疮主要是改善局部微循环,提高组织搞寒能力,使患者能度过寒潮的侵袭,整个冬天不发或轻发,以减少损害期,增加修复期,使翌年不发。一般一、二年不发,即认为治愈了。
冻疮治疗方法较多,可分为分全身治疗及局部治疗。全身治疗有: 一、口服菸醯胺(N.A.A)、莨菪碱(654-2)、阿托品等兴奋交感神经、扩张血管类药物。 二、口服维生素E等药物,以提高血管对寒冷的应激能力。 三、口服温经通络类中药。四、运用祖国医学针刺、针灸、敷贴耳穴心及西医神经节段或局部封闭疗法等。五、治疗贫血等其它慢性病,提高人体素质。局部治疗有:一、药物浸泡疗法。二、局部涂搽敷贴各类霜剂、软膏、酊剂、搽剂、硬膏等。三、物理治疗,如光疗(红外线、远红外线、紫外线、激光等)、电疗、温疗、水疗、声疗、磁疗、体疗(按摩、推拿)等。各种方法,可单一应用,也可综合应用。
冻疮治疗要因人而异,因病各异,合理恰当的治疗方法,往往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蜻蜒点水般的治疗是不会奏效的。“冻疮早治,未发先治”,才能达到不发的目的。
冻疮和冻伤护理
冻疮几乎是人人皆知的病。有人年年生冻疮,严重的会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冻疮一般在3~5度的低温和潮湿环境中发生。冻疮不仅在我国北方十分常见,而且在华东、华中等地也不少见,一次发生后常易再发,这是与人体局部血液循环不良,或抗寒能力较低有关。
冻疮常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大多在暴露部位及肢体末端,如耳壳、面颊和手足等处。开始时局部皮肤红肿、发痒,继而发紫、肿胀,遇冷便有刺痛。有的可起水泡,水泡干后便会结痂。痂皮脱落后痊愈,患病部位的皮肤颜色会加深一些。
冻疮是局部的冻伤。全身的冻伤多发生在寒冷地区的室外工作者,偶尔见于冷藏库等意外事故。全身冻伤者由于身体表面的血管收缩,皮肤苍白,轻者寒颤,严重的可有反应迟钝甚至危及生命。冻伤发生后应立即予以复温,可将患者置于38~42度的温水中,复温后冻伤者还可能出现休克和心、肾功能损害等,故仍需送医院救治。
护理要点
◆ 严冬季节皮肤暴露处应当保护,如出门时使用口罩、手套、防风耳罩。涂少量凡士林可减少皮肤散热,也有保温作用。鞋袜大小、松紧要合适,不要过紧过小。
◆ 潮湿可加速体内热量的散发,容易发生冻伤,因此要保持服装鞋袜的干燥,受潮后要及时更换,有利于保温。
◆ 要避免肢体长期静止不动,坐久了、立久了要适当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冻疮发生。
◆ 冬季易患冻疮的人,除皮肤起水泡或溃烂者外,可用生姜片或辣椒涂擦易患冻疮的部位,每日2次,可减轻或避免冻疮的发生。
◆ 对已患冻疮的部位,应加强保暖。
◆ 也可用100瓦灯泡代替红外线仪进行照射治疗。并经常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约1周后,症状即可消失,表皮逐渐脱落,不留疤痕。
◆ 如果局部除上述症状外,还有水泡出现,较大的可用不含酒精的消毒剂(如1%新洁尔灭溶液)等,清洁患处和周围皮肤后,用注射器吸出其中渗液,并涂些抗菌药膏加以包扎。小的水泡不需要刺破,经过2~3周后,水泡逐渐干枯,形成黑色干痂,脱落后创面已经愈合。
◆ 对已经溃破的创面,可先消毒周围正常皮肤,再用无菌温盐水清洗创面后,涂以抗菌药物加以包扎。并经常检查创面愈合情况和更换药物及包扎纱布等。
◆ 冬季室外工作者应注意休息和营养,以增加抗寒能力。有人外出时喜欢饮酒挡寒,但酒后血管扩张,增加人体热量向外发散,反而不利于抗寒,且容易引起感冒。 防冻疮:从现在开始!
从现在开始锻炼。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提高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特别是对手脚的锻炼。
用温差水泡法:用一盆15摄氏度的水和一盆45摄氏度的水,先把手脚泡在低温水中5分钟,然后再泡于高温水中,如此每天进行3次,可以锻炼血管的收缩和扩张功能。
保持手脚干燥和暖和。受凉后不能立即烘烤或用热水浸泡,最好用体温(腋下、躯干部位)慢慢加温。鞋袜和手套要宽松、干燥,防止局部受压,促进血液畅通。
在冻疮好发部位,涂辣椒酊(取干辣椒20克,密闭浸泡于75%酒精500毫升中,7天后备用),每日2-3次。或用中药三七、重楼、红花、赤芍、鸡血藤各适量,水煎取液,外用局部擦洗。
冬日的烦恼:手脚冰冷
问:我今年三十岁,女性,非常怕冷,一到冬天,四肢经常麻痹冰冻,去年脚趾更生了冻疮。请问是什么原因,有什么改善方法?
答:当皮肤受冻时,血管会收缩,以减慢体内热量的散发,不过,若继续受冻,血管反而会扩张,血液流过这些经扩张的血管时,速度会减慢。若心脏功能欠佳,血液循环更加不畅。由于四肢离心脏较远,因此未能及时得到血液供应,便会冰冻麻痹。此外,营养不良、贫血和血压偏低都会导致四肢冰冷。若身体情况更差,血液极不畅顺,身体此时会自行作出调节,将血液首先供给重要的器官,以防出现问题。例如脑部必须保持一定的温度,当身体受冻时,血液会率先涌上脑部,以作保护,因此脸部会因充血而通红。相对来说,四肢较为次要,因此迟一步才获得血液供应。这就是所谓的「弃卒保帅」防护安排。迟迟得不到血液供应的地方,便会出现瘀血,令局部组织冻死,因而有冻疮。
由此可见,若有冻疮,即显示身体情况十分虚弱、心脏功能亦欠佳。这情况较为复离,最好寻求医生诊治,按你的体质进行适当的调补。
冻疮通常是由于受到了寒冷的影响而导致局部小动脉痉挛性的收缩所造成的。那么有什么偏方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治疗冻疮呢?跟着我一起来看看吧。
治疗冻疮的实用偏方
1、云南白药
冻疮未溃破者,用白酒将云南白药药粉调成糊状外敷,并注意保温。冻疮已溃破者,将患处洗净后,直接撒云南白药药粉于创面,用消毒纱布包扎,数日内可愈。
2、伤湿止痛膏
用伤湿止痛膏贴敷局部治疗皮肤红肿、自觉热痒或灼痛的一度冻疮,取得良好效果。方法是先用温水将患处洗净,擦干后将药膏紧贴在患处皮肤上,一般贴24小时可痊愈,如未愈可再换贴几次。皮肤破溃或过敏则不宜贴敷。
3、啤酒加水泡脚
冬季如有人生冻疮、可在温水中加入少量啤酒,浸泡20分钟,即可马上缓解冻疮带来的痛苦。这是因为啤酒中维生B1、B6有抗神经炎、皮肤炎和促进肌肉生长的功效。冬天坚持用加有啤酒的水浸泡洗用,可防止和治疗冻疮、脚气等。
4、冬瓜皮、茄根止痒
将冬瓜皮、茄根用水浸泡2~4小时后,在火上加热至50℃左右,用其熏洗患处,具有止痒,加速血液循环的作用,对治疗冻疮效果甚佳。
调理冻疮的食物
辣椒
辣椒中含有辣椒素,可以起到驱寒暖身的作用。
生姜
将生姜熬煮成生姜汁或者捣烂熬成糊状后服用,对于治疗顽固性冻疮有一定的效果。
萝卜
将萝卜洗净后切成片,然后烤软,敷在患有冻疮的地方,能够起到减轻不适感的作用。
白菜
将白菜洗净后切碎,煮成白菜汤饮用,对于治疗冻疮效果也是非常不错的。
山楂
直接吃山楂或者将山楂洗净后捣成泥状敷在冻疮患处,对治疗冻疮效果比较显著。
宝宝冻疮护理方法
(1)注意保暖、防潮
在这个寒冬,妈妈要注意宝宝皮肤暴露的地方要多加保护,例如是小手和脸部。如果要带宝宝出门时,尽量让宝宝戴口罩、手套、防风耳罩等。另外潮湿可以加速体内热量的散失,因此应经常保持服装、鞋袜干燥。同时还应注意鞋袜的大小要松紧适宜,不要过紧或者过小,这样都会影响血液循环。
(2)注意平时护理
在冬季,宝宝都会有不少的户外活动。妈妈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每天给宝宝易患冻疮处做皮肤按摩,例如小手小脚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冻疮的发生。除此之外,当宝宝从户外回到户内时,受冻的地方不适宜立即烤火或用热水浸泡肢体,应该先让肢体自然复温。
(3)注意护肤
妈妈还可以在易受冻部位搽凡士林或其他油脂类护肤品,以保护皮肤,减少热量散失。在日常生活的饮食中也可以给宝宝多吃一些高热量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这样能增强宝宝对寒冷刺激的适应能力,有利于预防宝宝冻疮的发生。
看过治疗冻疮的实用偏方介绍的人还会看:
1. 冻疮如何治疗
2. 冻疮的预防方法
3. 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偏方
4. 生姜有5大养生作用
5. 冬季美容养生知识
冻疮是冬季常见的皮肤病,是由寒冷引起的局限性皮肤炎症损害。一般气温降至10℃以下就可发生冻疮。轻者红肿疼痛,遇热瘙痒;重者还可出现水疱、糜烂或溃疡,愈后留下色素沉着斑或疤痕。冻疮好发于手足、面颊、耳廓等处,且多见于妇女和儿童。
根据冻疮复温解冻后的损伤程度,将其分为3度。
Ⅰ度(红斑性冻疮):损伤在表皮层。局部皮肤红斑、水肿、自觉发热、瘙痒或灼痛。
Ⅱ度(水疱性冻疮):损伤达真皮层。皮肤红肿更加显著,有水疱或大疱形成,疱液呈黄色或为血性。疼痛较重,对冷、热、针刺感觉不敏感。
Ⅲ度(坏死性冻疮):损伤达皮肤全层,严重者可深及皮下组织、肌肉、骨骼。初似Ⅱ度冻疮,但水疱液为血性,继而皮肤变黑、直至出现干性坏疽。皮温极低,触之冰冷,痛觉迟钝或消失。或坏死组织周围水肿,疼痛明显。若坏死区域波及肌肉,骨骼甚至整个肢体时,则局部完全丧失感觉和运动功能。
冻疮的治疗原则以温通散寒、补阳活脉为主,其中Ⅰ度、Ⅱ度以外治为主,Ⅲ度应内外治结合,全身性冻疮应立即送医院抢救,给予复温。
(二) 冻疮能否治愈?
冻疮是一种容易反复发作的疾病,特别是在季节交替时,如深秋初冬、冬末初春时间。病人往往在不太寒冷的时候发生冻伤。只要正确的治疗加上积极的预防。冻疮是完全可以治愈的。
冻疮的治疗方法
1、 冬症夏治
说起冬天最头疼的问题,冻疮恐怕是首位的。每年冬天一到,很多年轻的女性就苦不堪言。冻疮是属于冬症夏治的一种,有冻疮史的朋友们从夏天起就开始适应,每天使用冷水洗脸洗手,加强抵抗力。
为防止冬季冻疮复发,还可以夏季试用以下方法,在冻疮好发部位进行预防性治疗。
(1)取独头紫皮大蒜,去皮捣烂,放在烈日下晒1小时,然后用以擦拭患处,治疗时患处忌水,每天3--4次,连擦4--5天。
(2)取新鲜芝麻花10朵擦患处皮肤,每次约20分钟,让花汁留在患处,过1小时后再用水洗净。
(3)取辣椒秆500克,放铁锅煮,取其液擦患处,每晚1次,擦5--7 天。
2、 药物治疗
由于网络的发达,很多治疗冻疮的偏方在人们之中广为流传。比如红辣椒烧开水,用冰块搓手,白萝卜烤热了往冻疮的地方敷的等等,传统的方法真的好吗?答案是不见得。很多偏方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我们一定要注意甄别。我们可以配合一些外用的药剂来配合食疗,比如说维生素E软膏等。
3、 日常防护
日常生活要注意保暖,手,脚和面部的保暖尤为重要。保持鞋袜干燥,不宜过紧,受冻的部位千万不要立即烘烤或者是用热水浸泡。在洗衣服的时候,也一定注意使用温水,不要忽冷忽热的刺激冻疮的部位。
4、 气血调理
提升自身的免疫力是预防和根治冻疮的最好方法。由于冻疮是因为身体局部的末梢神经和血管坏死造成的表象,所以我们需要通过气血的调理来避免冻疮的发生。每晚睡觉之前使用足浴保健可以有效的通经活络,舒缓气血,提升自身的免疫力。是最简单有效的治疗冻疮的方法。
5、 坚持重复
冻疮其实并不可怕,很多人是因为自己平时生活中不注意,才导致冻疮的发生。做好日常的防护,配合气血调理和药物的治疗,每天坚持重复去做,提升自身对寒冷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治疗冻疮不是什么难事。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会让冻疮更加的严重。
6、 采用按摩治疗
在冻疮红肿部位,用手进行搓、摩、按压,先轻后重,促使红肿消散。每日做2--3次,每次10分钟。按摩时切忌用手指抓,以免损伤皮肤造成溃烂。已破溃不适于按摩者,可用5%鱼石脂软膏或磺胺软膏外敷。
7、 伤湿止痛膏治疗
患轻度冻疮者,在冻伤红肿部位贴伤湿止痛膏,可起舒筋活血、消炎止痛作用,使血液循环得到改善,同时也有一定的保暖作用。止痛膏一般两天换1次。冻疮重者和患处已破溃者,不可采用此法。
8、 轻度冻疮怎么治
轻度冻疮受冻部位复温时,可先用摄氏17-27度温水浸泡5-10分钟,然后再用摄氏27-37度水浸泡5分钟、37-42度的温水浸泡5分钟,让局部血液循环逐渐恢复。但不要一开始就用较高温度水浸泡,也不宜马上在火炉上烘烤。
9、 稍重冻疮怎么治
稍重的冻疮可选用下列药物配方之一, 煎水后熏洗患处,药物温度调节同上:
* 桂皮5g 花椒1g 生姜5g
* 当归、红花、川乌、草乌各6克,透骨草10克
* 无花果叶30克
* 艾叶10g 黄柏10g 甘草5g
10、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商品名:喜疗妥),局部外用,有改善患处血液循环,抗凝、抗血栓和抗炎作用,上述温水疗法之后,每日外涂2-3次,对轻中度冻疮(无溃破者)有较好疗效。
11、病情较重,上述方法不能缓解,特别是出现范围较大的水肿性红斑,或出现水疱、糜烂、溃疡时一定要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应用活血、抗炎等方法治疗。
(三) 中药内服外用法
取当归10克、百芍10克、桂枝20克、细辛6克、灸甘草6克、木通6克、大枣12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本方剂具有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功效,适用于各类冻疮。
取红花30克、王不留行30克、干姜10克、桂枝10克、干辣椒10克、细辛10克、樟脑10克、冰片10克,浸泡于95%酒精500毫升中,三天后用纱布过滤收集药液贮瓶备用。用时以药棉蘸药液涂搽患处,每天3~5次。适用于冻疮未溃破者。
取马勃30克,研成细末,用麻油适量调匀,外敷患处,每天一次,适用于各种冻疮溃烂者。
取肉桂30克、制乳香、没药各10克,冰片2克,樟脑2克。先将上药共研成细末,混合均匀,再与适量凡士林调成膏,涂于患处,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两天换药一次。适用于冻疮溃烂者。
(四) 健康提醒:
①血液循环不良是引发冻疮的主要原因。因此,切忌将御寒服装裹得太紧以致局部血液循环不畅。
②不要以为用雪团揉搓冻疮部位能治疗冻疮。雪球摩擦皮肤只会增加局部的寒冷及潮湿,使冻疮加重。
③当冻疮出现严重溃烂时,应及时就医。
③女性不宜穿长筒靴,易生冻疮
在冬季,许多人都认为穿长筒靴会感觉比穿其他鞋子暖和,但如果长时间穿长筒靴反而容易得冻疮。据有关介绍,目前,市面上最为常见的长筒靴,靴筒的长度大约是25厘米,靴子的透气性也相对较差,而人的脚部有25万个汗腺,远远超过身体其他任何部位,行走时,脚部分泌的汗水在透气性较差的长筒靴中,无法及时挥发,反而会让我们的脚处在一个潮湿阴冷的环境。
此外,冬季人体脚部末梢部位本来就供血不足,容易受寒,而常见的长筒靴,大多紧裹在腿贴心小提示:经常穿长筒靴的女性外出回家后,应立即换上宽松的拖鞋,并揉搓脚部,另外也可以用热水泡脚10分钟左右,促进脚部的血液循环。长期穿靴子的女性,最好选择靴子筒稍微宽松的式样,穿上去之后能够伸入一根手指为宜。
本病系由冷引起的异常反应。因长期寒冷(0~10℃)、潮湿或冷暖急变时,局部皮下小动脉痉挛,久之血管麻痹而扩张,静脉瘀血,血液循环不良致局限性组织浸润而发病。此外,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肢端血循环障碍、营养不良、贫血、内分泌障碍、慢性中毒、感染、鞋袜过紧、缺乏运动及局部多汗潮湿等均可助长冻疮的发生。遗传、职业起一定作用。
(二) 哪些原因或者体质的人容易生疮?
冻疮多见于儿童、妇女和末梢循环不良者,好发于手指、手背、脚趾、足跟、面颊、耳廓、耳垂等肢体末端处。冻疮虽说不是大病,但痛痒起来,却令人坐卧不安。常用手搔抓,导致皮肤溃破,易引起继发感染。特别让人头痛的是,冻疮似乎不能根治,年年复发。因此,冻疮虽小,也应引起重视。
(三) 冻疮的表现
多见于儿童、妇女、老年人和室外工作者。 每当冬季发作,经过缓慢,天暖自愈。
好发于足趾、足踝、手指、手背、耳、面部等身体末端和暴露部位。穿过薄紧身裤或裙子者大腿外侧和臀部也是好发部位。
皮损特点为局限性鲜红色或暗红色水肿性红斑、斑块。受冻较久或反复发生冻疮者, 红斑之上容易出现皲裂、水疱、糜烂、溃疡,预后遗留色素或疤痕。
有明显瘙痒或痒痛感,遇热加剧。
有一种特殊类型的冻疮多见于较肥胖女性的股外侧部。皮损呈有特征性的蓝红色浸润性斑,偶可有继发性溃疡和常合并毛囊性角栓。这些损害完全与冷暴露有关,且在温暖环境中显著消退,国外发生者常有骑马嗜好
(四) 哪些因素可以导致冻疮复发?
除了寒冷之外,生冻疮常受以下五个因素的影响。
年龄:儿童、少年易发生冻疮,青壮年次之,老年人很少发生。这是因为儿童和少年受寒冷刺激后,皮下小血管收缩反应比中年人,特别是比老年人强得多。在寒冷的刺激下,儿童和少年的皮下血管发生痉挛性收缩,血液淤滞,局部组织营养不良,易发生损伤。
性别:女性比同龄男子容易生冻疮,这是因为女性对寒冷的适应性差,皮肤对寒冷的抵抗力低。
体质:体质强弱以及血液循环状况的好坏、患心脏疾病、血管疾病和末梢血液循环机能差的人,局部皮肤对寒冷的适应性、耐受性和抵抗力差,经不起寒冷刺激,易生冻疮。
潮湿:潮湿环境中,寒冷的影响和危害明显加重,人体局部血管的收缩与舒张功能更易被破坏,冻疮便易于形成。
缺乏活动:冻疮和血液循环有密切的关系。为了预防冻疮的发生,除注意保暖外,最好的办法是经常揉搓按摩手、脚和耳朵,坚持用冷水洗手、洗脸或适当的体育活动,加快血液流动。
此外,衣服窄小、营养不良及疲劳过度等也易发生冻疮。
用热盐水浸泡患处15分钟,连续1周。
“十滴水”外擦冻疮局部,每天6~10次,对于冻疮未溃者疗效较好;若局部皮肤破溃糜烂,可先用红霉素软膏涂擦,待炎症消散后再使用十滴水。
冻疮刚刚开始时,每天晚上用电吹风边吹边揉,几天后就没有了。
用伤湿止痛膏贴敷局部治疗皮肤红肿、自觉热痒或灼痛的一度冻疮,取得良好效果。方法是先用温水将患处洗净,擦干后将药膏紧贴在患处皮肤上,一般贴24小时可痊愈,如未愈可再换贴几次。皮肤破溃或过敏则不宜贴敷。
治冻疮的方法很多,但往往时间长,见效慢,而用云南白药治疗有良效。其方法是:冻疮未溃破者,用白酒将云南白药药粉调成糊状外敷,并注意保温。冻疮已溃破者,将患处洗净后,直接撒云南白药药粉于创面,用消毒纱布包扎,数日内可愈。
伤湿止痛膏的妙用治冻疮:伤湿止痛膏可用于未破溃的冻疮引起的皮肤红肿、痒痛,先用热水洗净局部擦干,然后贴上膏药,每天1次,2-3次即奏效。
正骨水还有它的新用途,对冻疮有特效,每天擦3-4次,擦了三次能把出现的疱块消除了,半月有余治好了冻疮。冻疮患者不妨一试。
风油精治疗冻疮:将患处洗净,取本品少许涂搽患处,接着用手轻轻地揉搓,直至局部发热,每日3次,连续3周,适用于冻疮初起,局部红肿硬痛者,但冻疮破溃者不宜使用。在冬季来临时,每日取本品少许外搽患处,可预防冻疮。此外,用正骨水等亦可。
夏秋吃黄瓜时,用瓜蒂反复擦常发生冻疮的部位,只要坚持经常,保证不再复发。
香蕉:每晚用热水洗患处后,取香蕉去皮,用香蕉肉擦涂皲裂处,涂擦后不要洗患处,每日1-2次,数天即愈。
冻疮初起时,用热醋涂抹, 醋干后, 再行涂抹, 一日数次, 可见效。
冬季如有人生冻疮、可在温水中加入少量啤酒,浸泡20分钟,即可马上缓解冻疮带来的痛苦。这是因为啤酒中维生B1、B6有抗神经炎、皮肤炎和促进肌肉生长的功效。冬天坚持用加有啤酒的水浸泡洗用,可防止和治疗冻疮、脚气等。
(二) 以下方法可用于治疗未溃烂冻疮
萝卜法:将萝卜切厚片,煮熟趁热贴敷患处,凉后更换。连敷3-4天可愈。
生姜法:生姜火上烤热,切片擦涂患处,可消肿止痒;或生姜切碎,浸泡于70%的酒精中,20天后用酒精擦涂患部,日数次。
苹果法:苹果去皮绞碎熬膏,加入少许樟脑粉调匀涂患处,每日3次。
辣椒法:辣椒面撒于伤湿止痛膏上,贴患处;或辣椒5个,入白酒100克浸泡一夜,用此酒擦涂患处,日2-3次;或干辣椒25克,水煎,趁热洗患处15分钟,可消肿止痒。
茄根法:用茄子根、干辣椒煎水,洗患处;或茄杆连根煮水,趁热烫洗患处,日1-2次。
葱须法:葱须、茄根各100克,煎水洗患处,日1-2次。
桔皮法:鲜桔皮3-4个,生姜30克,加水2000毫升,煎煮30分钟,待水稍凉后浸泡患处,每次30分钟,水凉再加热。
山楂法:山楂120克,水2500毫升,煎30分钟去渣,热洗患处,日一次。
如何治疗冻疮 在寒冷的冬季里,我们的身体,尤其是外露及其凸出部位,如鼻子、耳朵、面部、手、脚等,都极容易发生冻疮。日常生活中的许多食品或物品对治疗冻疮都有很好的效果。
尽管许多人明知道自己容易发生冻疮,但还是不注意预防。每当寒冷季节到来,冻疮发作以后,才想起保暖防寒,而那时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指出,对付冻疮关键在于预防,而且是越早越好。事实上,预防冻疮的最佳时机是秋末冬初。
预防冻疮的措施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运动,“以动防冻,以练胜寒”早已是经验之谈。
具体如下 :
进行耐寒锻炼
冻疮一旦发生,在寒冷季节里常较难治愈。要减少冻疮的发生,秋末就应开始耐寒锻炼。 具体预防方法:早晨起床和午休以后,用冷水洗脸,改善面部血液循环,对人的意志和耐寒能力也是一个锻炼,对防止冻疮有很大作用。
巧用食物预防冻疮
用茄子秸或辣椒秸煮水,泡洗容易冻伤的部位,或用生姜涂擦局部皮肤,有预防冻疮的作用。
搓手搓脸
利用每天洗手、脸、脚的间隙,轻轻揉擦皮肤,至微热为止,以促进血液循环。
注意身体保暖
外出戴手套,天气特别冷的时候可以使用口罩、防风耳套、围巾等。一定要保证脚穿得暖和,穿厚袜子,但不宜过紧,过紧会影响血液循环。
加强体育锻炼
如跳舞、跳绳、踢毽子等。还可以去打打球、跑跑步、爬爬山,以增强体质,促进血液循环,消除微循环障碍,达到“流通血脉”的目的。
局部按摩
手按摩:两手合掌,反复搓摩,使其发热,然后左手紧握右手手背用力摩擦,接着右手紧握左手手背摩擦,这样反复相互共摩擦15-20次。
脚心按摩:坐床上,屈膝,脚心相对,左手按右脚心,右手按左脚心,两手同时用力,反复按摩15-20次。
腿按摩:坐床上,腿伸直,两手紧抱左大腿根,用力向下擦到足踝,然后擦右大腿根,一下一上为1次,共擦15-20次。
进行温补
此外,从食物上也可以进行温补。适当吃些牛肉、羊肉等温性食品以增强身体的耐寒能力。也可吃热性祛寒食品,如胡椒、生姜等,也会起到一定的御寒效果
服、擦药物法
有冻疮体质者,可在入冬前一月增加维生素A、C及矿物质的食入,可口服烟酰胺片0.1克,日3次,钙片0.5克,日3次,以提高机体耐寒力。也可在冻疮好发部位涂擦辣椒酊(取干辣椒20克,密闭浸泡于75%酒精500毫升中,7天后可用),每日擦2-3次。也可取中药三七、红花、赤芍、鸡血藤等各适量,水煎取液,局部擦洗。
温差水泡法
取一盆15摄氏度的水和一盆45摄氏度的水,先把手脚浸泡在低温水中5分钟,然后再浸泡于高温水中,如此每天乾地3次,可以锻炼血管的收缩和扩张功能,减少冻疮的发生。
(二) 如何预防孩子冻疮
冬天,由于户外天气寒冷,儿童大多停留在室内,活动量减少,导致四肢的血液循环不畅,热量减少,很容易发生手脚冻疮。因此,在冬天到来之即,应提前做好预防工作。
在严寒的天气门窗要关闭,加上棉门帘,造成一个防冻的环境。
当孩子要去户外时,一定要注意孩子保暖是否得当,如衣服是否防寒,特别是经常暴露的部位,可适当的涂抹护肤油以保护皮肤。给孩子穿上棉鞋、棉衣,戴上手套或围巾等保暖衣物。
衣服要宽松,最好是蓬松的棉服或羽绒服;不要穿太硬太挤的鞋否则将会影响脚部的血液循环而易发生冻伤;袜子要吸汗并及时更换,以免因潮湿冻伤脚。
寒冷的时候勿让孩子在户外玩耍时间过长,也不要玩久坐不动的游戏。经常按摩手、脚、面部、耳朵,年龄越小及体质虚弱孩子更要加以注意。不要在冷风里站立不动,要活动手脚。
尽可能不要让手、脚等部位受冷风的正面吹袭。
衣服弄湿时要尽早换上干衣服。
天气好时应多到户外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多给孩子进食高热量的食物以增加耐寒力。
很多人一到冬季就会产生冻疮,等到天气暖和的时候,冻疮就消失了,冻疮不仅身体的部位会受冻,引起不适,而且冻疮好了还会留下痕迹,影响肌肤表面的光滑,在冬季来临之前就需要做好预防的准备,那么冻疮怎么治疗?冬天预防冻疮的办法有哪些?
1、如何预防冻疮
要注意保暖其实,我们要知道:想预防冻疮的发生,首先就是要注意保暖,建议大家出门戴上手套、耳套、围巾,鞋子等,还要保证要能够保暖。
另外,注意喜欢出汗的可以穿吸汗鞋垫和袜子,尽量要保持脚部的干燥。
用合适的鞋垫要穿宽大舒适、渗汗能力较强的鞋垫以保持干燥,避免局部受压、出汗受冷。同时鞋不要系太紧,避免影响局部的血液循环。
一些女性在冬季依然喜欢穿哪些尖头高跟的皮鞋,这样的鞋穿起来肯定会影响脚部的血液循环,所以在冬季还是少穿这样的鞋。
持体育锻炼或随时适当运动通过善周身血液循环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也是预防冻疮的好方法。
比如你可以找些小巧的运动器材,最好是可以随时拿在手里就可以运动的,比如可以试一试拿在手里玩滚球。经常的搓手也可防止手被冻伤哦。
热水泡手脚天用热水泡手脚对预防冻疮也有一定的作用。
如果已经有冻疮的人不能直接用热水来泡或者用电暖器来考,这样可能会加快冻疮的溃烂,冻疮需要循序渐进的来复温,可以先在温水中,如15℃水中来泡手脚,泡上5分钟左右再在比较热的水中,如45℃水中浸泡,这样还可以锻炼血管的收缩和扩张功能,减少冻疮的发生。
冷水建议大家想要用冷水来提高自身的抵抗力的话,建议可以从夏冬开始坚持,这样到了冬天用冷水洗手洗脸甚至洗脚都不会觉得很冰冷了,建议还可以进行洗澡,也可适当冬泳等,可明显提高身体的抗寒能力。
加维生素E如果你去咨询医生,医生可能会建议你增加维生素E。可以每天3次的分别口服E胶丸100毫克/次。如果已长冻疮,可用20%维生素E软膏涂擦患处,2星期为一疗程。
使用维生素E后能使皮肤毛细血管血液增快,皮肤温度升高,对寒冷防御能力增强,故治疗冻疮疗效较佳。
食物预防可在入冬前一月增加维生素A、C及矿物质的食入。注重饮食。
按摩两手合掌,反复搓摩,使其发热,然后左手紧握右手手背用力摩擦一下,拉着右手紧握左手手背摩擦一下,这样反复相互共摩擦15-20次。
预防可在皮肤上涂些油脂,以减少皮肤的散热。
2、冻疮的治疗方法
1、饮食调理
患有冻疮的人可以在饮食中加以调理。比如可以多食用一些脂肪丰富、维生素A、维生素D较为丰富的食物比如牛奶、蛋黄、胡萝卜、猪肉和动物肝脏等等,增强身体的抗寒能力。适当进食一些能够帮助驱寒的食物,比如羊肉、猪肉、鹿肉、生姜等等。
2、精神调理
长了冻疮因为肿痛瘙痒可能会造成年人精神焦虑,但是焦虑、紧张、恐惧等等情绪会导致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而使手脚湿冷,如果是不注意保暖很容易造成冻疮家总统,所以保持愉快的心情也有助于治疗冻疮。
3、体育锻炼
冻疮的产生会造成体内微循环出现障碍,通过进行体育锻炼能够帮助改善身体血液循环,增强身体抗寒能力。冬天天气原因可以选择一些较为温和的锻炼方式,比如散步、打太极、跳舞、跳绳等等。在闲暇也可以通过按摩揉搓手脚、耳面来帮助锻炼血管的收缩扩张能力。
4、保暖防寒
冬天天气寒冷,寒气入侵导致冻疮发生,想要根治冻疮一定要注意做好保暖防寒工作。另外鞋袜要注意保持干燥、避免潮湿。手脚易冰凉的可以通过每天用热水泡脚的方式;来进行改善。外出注意保护面部、耳部,可以进行护肤品的涂抹保养。
5、药浴治疗
中医认为冻疮是由寒冷之气所伤,身体阳气不足,导致血液运行不畅所致。所以通过药浴的方法能够帮助寒者温之、结者散之。比如可以用甘草、芫花各15克用1升水煎煮数沸之后用汁水清洗浸泡患有冻疮处,能够有效消肿止痛。
6、中药足疗
冻疮在中医看来就是血液循环障碍、气血运行不畅,所以用能够帮助活血化瘀、温经散寒、消肿止痛的中药进行足疗能够帮助很好的辅助治疗冻疮。比如可以用当归、红花、花椒各15克,煎煮之后取汁水温浸双足,每次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坚持一周能够帮助活血通络,治疗脚上冻疮。同样的如果是手上长冻疮,可以用此方浸泡双手。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3281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冬季的暖身方法,吃这些食物防治冻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