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推拿艾灸 >> 健康综合

条口穴的功用及临床应用

祝由网 2023-07-02 07:02:30

说到条口穴很多人对此并不了解,是一个非常独特的穴位,对该穴位进行合理的按摩,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病功效,那么有关条口穴的功效以及临床应用有哪些呢?今天小编将为大家做出相关的介绍,希望能给各位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按摩条口穴位的作用

通过按摩条口穴可以缓解治疗膝胫酸痛、两足无力、转筋、腹痛、泄泻、脚气等,出现这些症状是可以在专业的中医指导下,对此穴位进行按摩。

条口穴的取穴方法

条口穴要找到准确的位置,对其按摩才能收获疗效,该穴位位于人体的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下8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条口穴位配伍

条口穴配肩髃穴、肩髎穴缓解治疗肩臂痛。

针刺条口穴的方法

条口穴直刺1-1.5寸。

艾灸条口穴的方法

条口穴艾条灸5-15分钟,条口穴艾炷灸3-7壮。

条口穴的临床应用

漏肩风

主穴:肩前 肩髃 肩贞 阿是穴 条口

配穴:手阳明经证者,配合谷;手太阳经证者,配后溪;手少阳经证者,配外关;外邪内侵者,配合谷、风池;气滞血瘀者,配内关、膈俞;气血虚弱者,配足三里、气海。

方义:肩髃、肩贞、肩髎是手三阳经穴,加阿是穴和奇穴肩前,均为局部选穴,取“在筋选筋”之意,可疏通肩部经络气血,通经止痛;条口是治疗漏肩风的经验效穴,效果是非常理想的。

腿部穴位的准确位置和作用是什么?

一、足三里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深层有胫前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主治胃肠病证,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虚劳诸证。操作方法为直刺1~2寸。

二、三阴交

三阴交穴是身体的一个穴位。三阴,足三阴经也。交,交会也。三阴交穴名意指足部的三条阴经中气血物质在本穴交会。本穴物质有脾经提供的湿热之气,有肝经提供的水湿风气,有肾经提供的寒冷之气,三条阴经气血交会于此,故名三阴交穴。

三、承山穴

承山穴Chéng shān(BL57)微微施力垫起脚尖,小腿后侧肌肉浮起的尾端即为承山穴。

取穴时应采用俯卧的姿势,承山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穴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的尖角凹陷处即是。为腿部转筋,肛门疾患的常用效穴。

四、上巨虚

上,相对于下而言。巨,巨大;虚,空虚。本穴原名“巨虚上廉”,指本穴在胫、腓骨间之巨大空隙处,跷足抬脚,本穴在巨大空隙处之上方,故名。本穴属足阳明胃经,为大肠之下合穴,《内经》:“合治内腑”,故本穴适用于调肠和胃,因而可以治疗胃肠病证。

五、下巨虚

下巨虚原名“巨虚下廉”,指本穴在胫、腓骨间之巨大空隙处,跷足抬脚,本穴在巨大空隙处之下方,故名。本穴与上巨虚、下巨虚、条口同在一条缝隙之中,上巨虚在缝隙上端,下巨虚在缝隙下端,条口位于正中,三穴主治相似。

本穴属足阳明胃经,为小肠之下合穴,适用于小肠诸疾;根据其近治作用,可用于治疗下肢痿痹,根据其远治作用,可用于治疗乳痈等疾患。

承山的准确位置图 艾灸承山的功效和作用

1 承山的准确位置位于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

取穴:下肢伸直,足趾挺而向上,其腓肠肌部出现人字形陷纹,从其尖下取穴。

2 艾灸承山的功效理气止痛,舒筋活络,运化水湿,固化脾土。

主治疾病:肩周炎,落枕,腰肌劳损,膝盖劳累,便秘,痔疮,脱肛,痛经,腰背痛,腰腿疼,小腿肚抽筋,下肢瘫痪,腓肠肌痉挛,腓肠肌劳损,足部劳累,小儿惊风等症。

3 治疗肩周炎承山穴配合条口穴同灸有治疗肩周炎的效果。

条口属足阳明胃经,承山穴属足太阳膀胱经,二者经气上行,同时相交于肩部,因此能有效治疗肩周炎。

条口穴取穴:在小腿外侧,犊鼻下8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4 治疗落枕落枕多因膀胱经经气不利所致。承山穴是膀胱经上的要穴,具有运水化湿的功效,因此通过艾灸刺激该穴位能调节膀胱经络,疏通经气,消除症状。

哪个穴位是膝关节炎最重要的穴位,便秘用什么穴?降脂用什么穴?

10.犊鼻 (ST 35)

【定位】 屈膝,在髌韧带外侧凹陷中(见图2-15)。又名外膝眼。

【主治】 膝痛,屈伸不利,下肢麻痹。

【体会】 向后内斜刺0.5 l寸。这个穴位大家都知道,膝眼,就像牛的鼻孔一样,中间的髌韧带像牛的鼻中隔,所以称外膝眼为犊鼻。膝眼是膝关节疾病最常用到的穴位,没有之一。一般屈膝取穴,平躺的时候腘窝下最好垫上东西,这个体位可以顺利的刺入关节腔,起到消炎止痛消肿的功效。

11.足三里 (ST 36) 合穴;胃之下合穴

【定位】 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见图2-15)。

【主治】 ①胃痛、呕吐、噎膈、腹胀、腹泻、痢疾、便秘等胃肠诸疾;②下肢痿痹;③心悸,高血压,癫狂;④虚劳诸症,为强壮保健要穴。

【体会】 直刺1 2寸。强壮保健用,常用温灸法。足三里可能是人尽皆知的穴位,在门诊,还经常有人来找我用记号笔给他们点上足三里,回家自己按摩或者艾灸。“足三里抵一只老母鸡”的说法很多人都知道,说明足三里补气作用强。足三里用来补气时一般用的是艾灸而不是针刺,要是按摩的话,力量应当和缓轻柔。作为胃的下合穴,足三里是治疗消化道疾病的最常用穴,无论是胃的实证还是胃的虚证,是腹胀呕吐,还是便秘腹泻,都可以使用。另外也可以用来治疗下肢疼痛无力等局部病。我们说“治萎独取阳明”,治疗中风偏瘫、截瘫等下肢肌肉无力的疾病,足三里是最常使用的穴位。还需要注意的是足三里的针刺方法,一般都是直刺,大部分情况下针感向下传导,因为中医认为“胃以降为顺”,所以我们在一般情况下就这样治疗就好了。胃痛的时候还可以用另外一种刺法,就是按住足三里的下方,针尖向上,使得针感向上传导,最好是能到胃,这叫做“气至病所”。大家要是按摩足三里的话,一定注意足三里穴位是否饱满,如果饱满可以按摩力量重点没关系;如果足三里穴位处凹陷,没有弹性,应当和缓轻柔,这才能起到补益的作用。

12.上巨虚 (ST 37) 大肠下合穴

【定位】 在犊鼻穴下6寸,足三里穴下3寸(见图2-15)。

【主治】 ①肠鸣、腹痛、腹泻、便秘、肠痈等肠胃疾患;②下肢痿痹。

【体会】 直刺 l 2寸。上巨虚也很常用,用于腹泻和便秘,也可以用于局部的下肢麻木无力。在这两点上和足三里穴位用途类似。但是足三里基本是涵盖了整个消化道疾病,上巨虚主要用于大肠疾病,很多时候和天枢穴配合使用。另外,足三里补虚的作用是上巨虚所不具有。

13.条口 (ST 38)

【定位】 上巨虚穴下2寸(见图2-15)。

【主治】 ①下肢痿痹,转筋;②肩臂痛;③脘腹疼痛。

【体会】 直刺 l 1.5寸。条口穴上巨虚和下巨虚之间,上巨虚是大肠经的下合穴,下巨虚是小肠经的下合穴,条口穴显得不那么重要。所以条口穴除了局部作用以外,在消化道疾病中用的比较少。而是在肩周炎、肩关节疼痛中用的很多,成为条口穴的第一主治。“条口透承山治疗肩周炎”和“迎香透四白治疗胆道蛔虫”一样,是建国后风起云涌学习针灸的五六十年代发现的有特效的针刺方法。胆道蛔虫现在基本上很难看到,所以像我们这一代的针灸医师都没有机会来实践。不同于此,肩周炎比比皆是,条口透承山应用还是很广泛。三寸以上的针,针尖冲着承山方向直刺,然后让患者活动肩关节,大部分肩关节活动范围能够有明显的改善。因为这个原因,有人又叫条口穴为“肩凝穴”。

14.下巨虚 (ST 39) 小肠下合穴

【定位】 上巨虚穴下3寸(见图2-15)。

【主治】 ①腹泻,痢疾,小腹痛;②下肢痿痹;③乳痈。

【体会】 直刺l 1.5寸。下巨虚是小肠经的下合穴,但是它不治疗小便不利,而是治疗腹泻、痢疾一类的疾病,主要是取小肠“泌别清浊”的功效,在中药方剂里也一样有这样的用法,叫做“利小便以实大便”,也就是说把肠道中的水分重吸收到尿液中,达到止泻的目的。

15.丰隆 (ST 40) 络穴

【定位】 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胫骨前嵴外二横指处(见图2-15)。

【主治】 ①头痛,眩晕,癫狂;②咳嗽痰多;③下肢痿痹。

【体会】 直刺l 1.5寸。丰隆是胃经的络穴,但是它最大的功效是祛湿化痰。除了局部治疗下肢疼痛无力以外,其他所有的主治疾病都来自于它的祛湿化痰的作用。痰湿能够导致很多疾病,所以丰隆的治疗范围很广。比如它可以治疗头痛头晕,但必须是因为痰湿引起的头痛头晕。治疗癫狂,也是痰浊蒙蔽心窍的。有报道称丰隆可以降血脂,是因为高血脂在中医里也是痰湿的一种表现。高血压、高血脂的患者,有空都可以按揉丰隆穴。丰隆穴多数局部肌肉比较饱满,按摩应当用重手法,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艾灸丰隆。

16.内庭 (ST 44) 荥穴

【定位】 足背第2、3趾间缝纹端(见图2-16)。

【主治】 ①齿痛,咽喉肿痛,鼻衄;②热病;③胃病吐酸,腹泻,痢疾,便秘;④足背肿痛,跖趾关节痛。

【体会】 直刺或斜刺0.5 0.8寸。内庭穴是胃经的荥穴,主要是用来泻胃经的热证,所以可以治疗胃火牙痛,胃火引起的便秘、吐酸,湿热引起的腹泻痢疾。

17.厉兑(ST 45) 井穴

【定位】 第2趾外侧趾甲角旁约0.1寸(见图2-16)。

【主治】 ①鼻衄,齿痛,咽喉肿痛;②热病,多梦,癫狂。

【体会】 浅刺0.1寸。厉兑作为足六经中第一个介绍的井穴,我简单说一下。大部分井穴的位置都差不多,在趾甲角旁约0.1寸。主治都差不多,主要是泻本经的火,治疗各种热证,还可以治疗癫狂证。大部分井穴的都有类似的治疗作用,还有的井穴在此基础上有其他特殊作用,厉兑穴比较普通,没有其他作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3126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