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一种非常的难缠的疾病了,并且手足口病对于我们人体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很多的朋友们在生活中经常会出现麻疹,水痘以及口腔溃疡等等疾病了,其实这些并且都是属于手足口病的哦,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的看看吧。
1、麻疹。麻疹是发烧之后3-4天才出皮疹,而且有一定的规律,即从头面部到胸背部最后到手脚,并且一出现就是一大片,非常的瘆人,看起来特别恶心,一旦出现了这种症状必须及时治疗的。
2、水痘:时间上,在水痘患者发热的同时或是第二天,全身即可出现米粒大小的红色小丘疹,在几小时后,丘疹就变成明亮如水珠的疱疹,具有红色皮疹、水疱、溃疡、结痂这四种表现几乎同时存在的特征,而且皮疹和疱疹都有明显的痒感,这些都是手足口病所没有的表现。另外,水痘没有咽喉肿痛、因咽痛导致拒食的现象。
3、感冒发烧吃药后引起的药物过敏,有时也会出现皮疹。这种皮疹一般是除四肢外,面部躯干很快就会有,而不会出现口腔溃疡。
4、口腔溃疡:一般的口腔溃疡是疱疹病毒引起,以溃疡为主,而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所致,以疱疹为主。但临床表现上有时很难分。在发病年龄上,手足口病一般易发于儿童,口腔溃疡则是任何人都有可能患病。近期如果发现孩子有口腔溃疡或者出现了长时间发烧的病症,那么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去接受正规的治疗哦。
相信大家通过上面的这些介绍,对于手足口病的一些症状也是有了一定的了解了,所以我们如果在生活中出现了上面介绍的麻疹,水痘以及口腔溃疡等等这些疾病,那么我们已经要及时的介绍治疗哦,不然严重的还会毁容的。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FMD)是婴儿和儿童的一种常见疾病。由肠道病毒EV71感染而致的手足口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发病率最高。感染后多以发热起病,发热同时在口腔、手足、臀部出现皮疹,或出现口腔黏膜疱疹。
个别重症患者可引起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
手足口病与口蹄疫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传染病。口蹄疫主要通过接触病畜,经皮肤黏膜传染。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潜伏期2-7天,可以通过空气及飞沫传播、消化道传播和接触传播。
EV71不同于SARS
SARS是引起非典型性肺炎的病原体,它是一种新发的传染病,所有的人群接触后都可能会被传染而发病,而且SARS病死率非常高。
而从肠道病毒EV71感染的情况来看,它是一种全球性传染病,世界上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行的报道。
另外,EV71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隐性感染,即感染了这个病以后绝大多数人仅会有一些轻微症状,成人大多可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其病死率低于SARS。因此,肠道病毒EV71感染疾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
正确认识EV71感染
手足口病并非全由肠道病毒EV71所致。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会产生变异,比如以往在上海地区流行的导致手足口病的病毒是柯萨奇A16型,其所致病情轻微,属于自限性疾病。而目前安徽阜阳流行的手足口病是以EV71型病毒感染为主。所以,即使孩子被诊断为手足口病,也不必过于惊慌,需配合医生进行必要的治疗和检查,只有在临床诊断基础上,分离出EV71病毒、EV71核酸检测阳性或EV71IgM抗体检测阳性,才能确诊为肠道病毒EV71感染。
患儿细护理
目前,对于本病还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对于疑似患儿需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患病期间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尤其是脑、肺、心等重要脏器功能。
要加强对患儿的护理。定时让患儿用温水冲漱口腔;禁食冰冷或辛辣刺激食物,不要给予咸食,以免引起疼痛而拒食;饮食要易消化,吃一些清淡、质软、温性的饭菜,多喝温开水;患儿须有足够休息,皮肤、手脚要洗干净,指甲剪短,保持衣被清洁。不要让孩子搔抓皮疹,以免感染化脓,对已破溃的疱疹可用龙胆紫涂抹。发烧患儿可口服退烧药、维生素C和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药,如板蓝根、大青叶等,亦可服用清热解毒的中成药,如清瘟解毒丸等。
阻断传染源
肠道病毒EV71感染疾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常见于4-9月份。人群密切接触是重要的传播方式。
儿童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会引起感染。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也可造成感染。此外,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会发生感染。
预防需尽量阻断上述传播方式。首先,对于接触传播,需加强物品消毒。用酸和酒精的消毒效果不好,而用碘酒或者氧化剂都可以杀掉病毒,比如84消毒液;另外还可通过紫外线照射、高温晒蒸煮来杀掉病毒。
其次,对付呼吸道传染,可以采取多通风的方式,这样即使有病毒扩散,因空气中的病毒量降低,就可以不致病。比如在开放的环境里,即使接触距离近一些也可能问题不大。相反,在密闭的环境里面哪怕一两米的距离,传播危险也会大大增加。
最后,需要加强饮水和食物的消毒。EV71和其他一些肠道病毒不怕酸,胃酸无法杀掉它们,所以当水源被污染后就比较容易出现大的肠道传染病流行。
家长须注意
防治EV71感染,家长们需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
若非必要,在肠病毒好发季节,尽可能减少出入公共场所,尤其是已经爆发感染的疫区;
2.
加强孩子个人卫生。勤洗手,定期使用肥皂、84消毒液对日常用品、玩具、尿布消毒,奶具、餐具要煮沸消毒。将衣被阳光暴晒,室内保持通风。
3.
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哺乳的母亲要勤洗澡换衣,喂奶前要清洗奶头。
4.
家中有人感染肠道病毒时,应予适当隔离以减少传染机会。
5.
孩子一旦出现发烧、皮疹等症状,切记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孩子患病后应暂停去幼儿园或学校,避免传染给他人。
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毒性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是甲类柯萨奇病毒,属于肠病毒的一种。手足口病多数会在夏天及初秋出现。
病症
发病初期会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发烧情况可能持续4至5日。手掌、脚掌,有时臀部,亦会出现无痛的皮疹或水?。口腔内会有疼痛的溃疡,导致吞咽困难,因而食欲减退。这些水疱及皮疹通常会在7至10日内消退。并发症并不常见。在罕见的情况下,此病才会引发病毒性脑膜炎。
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主要透过受患者的粪便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穿破的水疱亦会传播病毒。患者在患病第1周最易把此病传染他人,而患者的粪便在数周内仍具传染性。
潜伏期
潜伏期为3至7日。
治理方法
在大多数情况下,发烧、红疹及溃疡会在1周内自动消退,患者通常可完全康复。现时并无有效治疗此病的方法,但可采用症状疗法,使患者的热度、以及溃疡引致的痛楚得以纾缓。处理鼻喉排出的分泌物、粪便及弄污的物品后,须立即洗手。如儿童发高烧,活力减退或病情恶化,家长应及早携同子女就医。
预防方法
预防手足口病最重要是注重个人卫生。
1. 保持空气流通。
2. 饭前、便后,以及处理尿片或其它被粪便沾污的物品后应洗净双手。
3. 保持双手清洁,并用正确方法洗手。
4. 双手被呼吸系统分泌物弄污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5. 打喷嚏或咳嗽时要掩?口鼻,并妥为清理口鼻排出的分泌物。
6. 儿童的玩具或其它用品应常常彻底清洗。
7. 病童应留在家中,直至热度及红疹消退,以及所有水疱结痂后才回校上课。
8. 减少到人多挤迫的地方
手足口病(EV71)临床表现 多为5岁以下婴幼儿,手、足、口及皮肤、黏膜出现典型斑丘疹及疱疹样损害,并伴有卡他性症状。 1)典型病例:潜伏期一般2~7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约半数病人于发病前1~2天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多数在38?6?1C左右,持续2~3天,少数病人3~4天以上。有中枢神经系统合并症几乎都有发热,且持续时间长。部分患者初期有轻度上感症状,如咳嗽、流涕、恶心、呕吐等。由于口腔黏膜溃疡疼痛,患儿有流涎拒食。口腔黏膜疹出现比较早,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斑丘疹或疱疹。斑丘疹在5 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如黄豆大小不等。手足远端部位的斑丘疹和疱疹一般无疼痛和痒感,愈后不留痕迹。在同一患者手、足、口病损不一定全部出现。 2)不典型、散发型病例:出疹只表现在患者身体某一个部位上,斑丘疹或疱疹稀疏且不典型,往往很难与出疹发热性疾病鉴别,须进行病原学和血清检查。 3)合并症:有的可合并心肌炎、脑膜炎、驰张性麻痹、肺水肿等,但以无菌性脑炎、心肌炎等最为 常见。 发病季节:全年都可发生,以4~9月多见。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3066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解决咳嗽有痰的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