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推拿艾灸 >> 健康综合

马兜铃的功效,推荐马兜铃用法

终南道医 2023-06-03 07:46:37

马兜铃的功效,推荐马兜铃用法

马兜铃属于中药材的一种,由于马兜铃的止咳化痰功效不错,因此就成为了我们常用的一种中药材了,不过我们在服用马兜铃的时候要注意的情况也是比较多的,特别是要对马兜铃的用法有了解才行,那么具体马兜铃怎么样呢,一起看看吧。

马兜铃的药用价值非常出色,首先马兜铃就能够起到清肺降气,化痰止咳的作用。特别是可以把马兜铃用于肺热喘咳、痰中带血,咯血,失音,痔瘘肿痛。清肺降气,止咳平喘,清肠消痔。用于肺热咳喘,可配桑白皮、贝母。亦用于肺阴虚有热之咳喘,可配阿胶,这样对我们的健康是非常有帮助的。

能够发现马兜铃的功效是非常强的,所以我们在平时就要对马兜铃的具体功效有了解才行,首先马兜铃是能够起到治肺气喘嗽的作用,选择马兜铃二两(只用里面子,去却壳,酥半两,入碗内拌和匀,慢火炒干),甘草一两,二味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煎六分,温呷就可以起到作用。

而且实际上马兜铃最大的功效就是治肺热咳嗽、痰喘、声音嘶哑等问题,特别适用于急性咽喉炎、急性支气管炎。一般配杏仁、苏子、款冬花等。如属肺虚热咳、痰难咯出,或干咳带血则需如配阿胶,方补肺阿胶汤。而且马兜铃治高血压病有一定疗效。有助于降压和改善症状,是可以帮助我们减少体内胆固醇含量的,对我们的健康来说效果还是不错的。

通过了我们的介绍之后,大家对于马兜铃就能够有更多的了解了,能够发现我们服用马兜铃是不错的选择,可以很好的治疗多种疾病,特别是可以很好的止咳化痰,这对我们的健康来说也会有帮助,是我们不能错过的好优质中药材。

马兜铃简介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拉丁名5英文名6马兜铃的别名7来源及产地8植物形态9生境10采制11性状12性味归经13功能主治14马兜铃的用法用量15化学成分16马兜铃的药理作用17马兜铃药典标准 17.1品名17.2来源17.3性状17.4鉴别17.5马兜铃饮片 17.5.1炮制 17.5.1.1马兜铃17.5.1.2蜜马兜铃 17.5.2性味与归经17.5.3功能与主治17.5.4用法与用量17.5.5注意17.5.6贮藏 17.6出处 18参考资料附:1用到中药马兜铃的方剂2用到中药马兜铃的中成药3古籍中的马兜铃 1拼音 mǎ dōu líng

2英文参考 Aristolochia contorta, fructus aristolochiae, radix aristolochiae [朗道汉英字典]

aristolochiae,fructus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Fructus Aristolochiae(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dutohmanspipe fruit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概述

马兜铃

马兜铃为中药名,出自《药性论》[1]。为马兜铃科植物北马兜铃Aristolochia contorta Bge. 或马兜铃Aristolochia debilis Sieb. et Zucc. 的干燥成熟果实[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成药的药典标准。

4拉丁名 Fructus Aristolochiae(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英文名 dutohmanspipe fruit(《中医药学名词(2004)》)

6马兜铃的别名 葫芦罐、臭铃铛、水马香果[1]。

水马香果、三角草秋木香罐。

7来源及产地 马兜铃科植物北马兜铃Aristolochia contorta Bge.或马兜铃A. debilisSieb.et Zucc.的果实。主产辽宁、黑龙江、河北、山东、陜西等地。[1]

8植物形态 多年生缠绕草本,全株无毛,有香气。茎细长,扭曲,有棱。叶三角状狭卵形、卵状披针形或卵形,长3~8cm宽2~4cm,中部以上渐狭窄,先端钝圆或微凹,基部心形,两侧具圆的耳片。花单生于叶腋,花被斜喇叭状,长3~4cm,基部膨大成球形,中间收缩成管状,缘部卵状披针形,全缘,上部暗紫色,下部绿色。蒴果近球形。花期7~8月,果期10月。

9生境 生于路旁、沟边阴湿处及山坡丛林中。

10采制 秋季果实由绿变黄时采收,干燥。

11性状 蒴果广卵形或长圆形,长3~7cm,直径2~4cm。表面黄绿色、灰绿色或棕褐色,有纵棱线12条,由棱线分出多数横向平行的细脉纹。顶端平钝,基部有果梗,裂为6条。果实6室,易裂为6瓣,每室种子多数。果皮内表面平滑而带光泽,有横向脉纹。种子扁平而薄,钝三角形或扇形,边缘有翅,淡棕色。气特异,味微苦。

12性味归经 苦、微辛,寒。入肺、大肠经。[1]

13功能主治 清肺降气,止咳平喘。治肺热咳喘,咯血失音,痔疮肿痛,水肿。[1]

14马兜铃的用法用量 煎服:4.5~9g[1]。

15化学成分 马兜铃果实含马兜铃酸及马兜铃次酸(Aristolochinic acid)等[1]。

果实及种子含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马兜铃次酸(aristolochinic acid)、木兰堿(magnoflorine)、青木香酸(debilic acid)等。

16药理作用 煎剂口服对麻醉兔有弱的祛痰作用;对离体豚鼠支气管有一定的解痉作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某些皮肤真菌有抑菌作用。马兜铃次酸能抗动物肿瘤及增强免疫作用。[1]

17马兜铃药典标准

17.1品名

马兜铃

Madouling

ARISTOLOCHIAE FRUCTUS

17.2来源

本品为马兜铃科植物北马兜铃AristoLochia contortaBge.或马兜铃Aristolochia debiLis Sieb.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由绿变黄时采收,干燥。

17.3性状

本品呈卵圆形,长3~7cm,直径2~4cm。表面黄绿色、灰绿色或棕褐色,有纵棱线12条,由棱线分出多数横向平行的细脉纹。顶端平钝,基部有细长果梗。果皮轻而脆,易裂为6瓣,果梗也分裂为6条。果皮内表面平滑而带光泽,有较密的横向脉纹。果实分6室,每室种子多数,平叠整齐排列。种子扁平而薄,钝三角形或扇形,长6—l0mm,宽8~12mm,边缘有翅,淡棕色。气特异,味微苦。

17.4鉴别

取本品粉末3g,加乙醇5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马兜铃对照药材3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马兜铃酸Ⅰ对照品[3],加乙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使成条状,以甲苯一乙酸乙酯一水一甲酸(20:10:1: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分别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条斑。

17.5马兜铃饮片

17.5.1炮制17.5.1.1马兜铃 除去杂质,筛去灰屑。

17.5.1.2蜜马兜铃 取净马兜铃,搓碎,照蜜炙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ⅡD)炒至不粘手。

17.5.2性味与归经 苦,微寒。归肺、大肠经。

17.5.3功能与主治 清肺降气,止咳平喘,清肠消痔。用于肺热咳喘,痰中带血,肠热痔血,痔疮肿痛。

17.5.4用法与用量 3~9g。

17.5.5注意 本品含马兜铃酸,可引起肾脏损害等不良反应:儿童及老年人慎用;孕妇、婴幼儿及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17.5.6贮藏 置干燥处。

17.6出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2066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