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
陈小麦:1千克
醋:适量
【用法】
将陈小麦加水浸泡 (夏季2天,冬季7天),捣烂,过滤,去渣。静置沉淀后,去上清液,将沉淀物晒干 (成小粉浆),放锅内小火炒。炒时会翻泡,要不断搅动,待至焦黄成块状时取出,隔纸放地上,冷却,研成细末,过筛,装瓶备用。用时取干粉加醋,调成软膏(500克约需食醋240毫升),外敷患处。
【功效】
清热解毒,消肿排脓。治疖肿、痈、蜂窝织炎、流行性腮腺炎、带状疱疹、急性乳腺炎、丹毒、外伤感染等具红肿热痛的外科疾病。
编辑词条疔疮 病名。痈疽等化脓性感染之局部肿胀形似疔盖状者。出《仙传外科集验方》卷六。从广义讲,泛指疮疡之病证者,参见丁条。狭义单指疮疡中之一种病证,即所谓:又名丁疮、丁肿、疔肿、疔毒、疵疮等。《外科精义》卷上:“夫疔疮者,以其疮形如丁盖之状是也。古方论之,凡有十种,华元化载之五色丁,《千金方》说丁疮有十三种,以至《外台秘要》,神巧万全,其论颇同,然皆不离气客于经络五脏,内蕴毒热,初生一头凹肿痛……便令烦躁闷乱,或憎寒头痛,或呕吐心逆,以针刺疮,不痛无血,是其候也。”该证因其形小,根深,坚硬如钉,故名。多因外感风邪火毒,或因外伤感染而发。其证多发于颜面、四肢以及躯干部位。证见发病急,变化迅速,初起者形如粟米状,形虽小而质坚硬,根基深在,继则焮热红肿,肿势速增而疼痛转剧,待脓溃疔根出者,始可肿消痛减而渐愈。若处理迟延不当,或失治误治,致热毒更甚者,易成走黄之险证。治宜早而迅捷,内服药当在审慎辨证确诊下施治。若热重毒炽者宜清热解毒。方选五味消毒饮;若火毒盛者,方选黄连解毒汤,或解毒大青汤;若溃后脓毒未尽,五心仍烦热者,方选人参清神汤;若因脓毒出而呈显气虚之证候者,宜服内托安神散。外治疔疮初起。传统方法多用烟管油膏,或围药厚敷疔疮之四周,使疔破而水出多愈;或可用猪胆汁调合雄黄、京墨、姜汁敷疔疮之四周亦可取效;或用蓖麻子去油,乳香去油,共捣与饭调合作饼状贴敷,可拔去疔毒;或可用外敷黄连软膏,或玉露膏等;若脓已成未溃者,则宜切开去脓,视疮之大小深浅,确定是否引流。已溃者治宜用五五丹,或八将丹涂贴疮口,以提脓去腐。脓净腐去疮面红活者,可用生肌散,或生肌玉红膏敷贴换药,以促疮口之收敛愈合。疔疮是常见的外科急症,好发于面部和指端。因其初起形小根深,底脚坚硬如钉,故名疔疮。[病因病机]多因肌肤不洁,铁木刺伤而妄施针挑挤压,以致火毒乘隙侵袭,邪热蕴结肌肤;或因恣食膏粱厚味以及酗酒等因,引起脏腑积热,毒自内发所致。若毒邪盛则流窜经络,内攻脏腑则属危候。[辨证]本病初起状如粟粒,色或黄或紫,或起脓水疱、脓疱,根结坚硬如钉,自觉麻痒而疼痛轻微,继则红肿灼热,疼痛增剧,多有寒热。如见壮热烦躁,眩晕呕吐,神识昏愦者,为疔疮内攻之象,称为“疔疮走黄”;如发生于四肢,患处有红丝上窜的,名为“红丝疔”。[治疗]1. 针灸治法 取督脉经穴为主。毫针刺用泻法,或三棱针点刺出血。 处方 身柱 灵台 合谷 委中方义 本方取督脉经穴为主,以督脉统率诸阳,泻身往、灵台以疏泄阳邪火毒,二穴又为治疗疔疮之经验灾。合谷为手阳明经的原穴,阳明多气多血,泻之以泄阳明火毒,面唇疔疮尤为适宜。取郄穴委中,刺血以清泄血热。本病还可根据患部所属经脉取穴。例如生于面部手阳明经的,配取商阳、曲池;食指端者取曲池、迎香;生于面部足少阳经的,配取阳陵泉、足窍阴;足小趾、次趾的取阳陵泉、听会。如系红丝疔,可沿红丝的止点,依次点刺到起点。 2. 挑治方法 在背部脊柱两旁,寻取丘疹样突起处,用粗针挑治,每日一次。
肿疡方一:连翘水煎服;方二:绿豆粉加乳香、甘草冲服;方三:赤小百加鸡蛋清涂擦。
溃疡方一:黄芪或人参熬膏服;方二:柳枝熬膏服;方三:猪蹄煮汁洗患处,或与通草煮羹食。
乳痈方一:大黄加甘草熬膏贴,或研成末敷;方二:橘叶或赤小豆研成末用酒服。诸疮疔疮方一:丝瓜叶加葱白、韭菜捣汁和酒服,渣敷患处。
恶疮方一:牛膝捣烂涂患处;方二:蒲公英、冬瓜叶捣烂敷患处;方三:勿食鸡、葱、韭、鱼类食物。
疥癣方一:苦参、菖蒲、剪草、百部浸酒服;方二:海虾、鳝鱼、鳗鲡捣烂涂患处。
头疮方一:菖蒲生的涂患处;方二:蜜蜂研烂涂患处;方三:桃花研成末涂患处。
阴疮方一:甘草煎蜜涂患处;方二:海螵蛸、鲤鱼胆、鲫鱼胆混匀涂患处。跌仆折伤内治活血方一:大黄加当归或桃仁水煎服;方二:黑大豆煮汁频饮。
外治散瘀接骨方一:大黄用姜汁凋涂患处;方二:麦麸用醋炒后食用;方三:萝卜、生姜加葱白、面炒后敷患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_11/9990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