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概述】
巴豆(又名:巴菽)为大戟科乔木植物巴豆的成熟果实。辛、苦,热;有大毒。归胃、大肠、肺经。
1.泻下寒积:用于寒积便秘,乳食停滞,腹满胀痛等,如(金匮要略<三物备急丸>)、(伤寒论<白散>)。
2.逐水退肿:用于腹水膨胀,二便不利,有消肿之功。可与杏仁等同用。
3.祛痰利咽:用于痰壅咽喉,气急喘促等。以巴豆与白矾同炒,候矾枯,去巴豆不用,研矾为细末,水调服,或干末吹入喉中。
4.蚀疮祛腐:用于疮疡疔毒等,外用,常与乳香,没药等同用。
【药效鉴别】
巴豆能消水肿腹水;荡涤胃肠,可除寒积便秘,有勇猛直前之势,斩关夺门之雄。且却痰可治喉痹痰壅,蚀疮又为疮疡之要药。
【药理作用】
巴豆油对口腔、胃肠等粘膜及皮肤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能产生口腔、咽及胃部灼热感,并有催吐作用。
【化学成分】
含巴豆油,其中巴豆酸的甘油脂为其特异性成分。油中尚含巴豆树脂与甲酸、丁酸及巴豆酸结合而成的脂。
【用量用法】
0.1——0.3g,入丸散或装入胶囊服。外用适量,敷于患处。
【使用注意】
不宜饮开水等物,以免加剧泻下。泻下不止者,可用黄连、黄柏煎汤冷服,或食冷绿豆粥可止泻。本品畏牵牛子(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附】
巴豆霜巴豆霜巴豆霜巴豆霜(为巴豆仁经压榨,用多层吸油纸包裹,加热微烤而成巴豆霜)。辛、热;有大毒。归胃、大肠经。峻下积滞、逐水消肿(下腹水肿证)、豁痰利咽(吹喉治喉痹证)。如(局方<水浸丹>巴豆霜合黄丹,以黄蜡作汁为丸)用于伏暑伤冷、冷热不调、霍乱吐利、口干烦渴等。
本文解释权归中药大全,本文地址:/post/1909.html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_11/9922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