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藤为常用中药。始载《名医别录》,列为下品。本品的刺曲如钓钩故名,原植物来源较多。商品主要有钩藤和华钩藤两类。
别名:勾藤、勾勾、钓钩藤。
来源:为茜草科木质藤本植物钩藤及华钩藤的干燥带钩的茎枝。均为野生。
产地:1、钩藤。主产于广西、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安徽、广东等地。
2、华钩藤。主产于四川、云南、贵州、湖北等地。
性状鉴别:1、钩藤。为带茎的钩,茎呈圆柱形,长约2~3厘米,直径约3毫米。表面红棕色至紫棕色,茎上有环状的茎节,微凸起,节上对生两个向下弯曲的勾,形似船锚;亦有仅生单钩的,对面为凸起的疤痕,钩大小不一,基部稍宽呈扁圆形,直径2~3毫米,先端狭尖向内弯曲。通体光滑而坚硬。体轻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中问髓部呈黄白色,松软如海绵,外圈坚硬,棕红色。气无,味淡。
以双钩,茎细,钩肥状结实,茎的两端与钩剪平(双平头)光滑,色紫棕者为佳。
2、华钩藤。性状与钩藤基本相似,所不同者,茎呈方柱形,有棱,略粗大。表面灰棕色或灰绿色,钩的基部稍阔,习惯认为钩藤的质量比华钩藤为好。
主要成分:含钩藤硷及异钩藤硷,均属吲哚类生物硷。
功效与作用:平肝止痉,其原理为:
1、降血压。作用较明显,尤以混钩(包括单钩、双钩及上下二端相连的枝条)降压作用较强,维持时间也较长,而老枝的降压作用极短暂。一般茎、枝的降压程度与混钩比较相差不显著,但降压维持时间茎、枝较钩为短。
2、镇静。有明显镇静作用,且能制止豚鼠实验性癫痫的发作。钩藤的止痉作用与此有关。
此外,近年来还发现钩藤对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毒如腺病毒、亚洲甲型流感病毒和仙台病毒等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炮制:生用。
性味:甘,微寒。
归经:入肝、心包经。
功能:清热镇惊、平肝熄风。
主治:惊痫抽搐,头目眩晕。
临床应用:1、用于热证抽搐。无论小儿或成分的高热抽搐,都常用钩藤。小儿急惊风尤为多用,在小儿高热而有抽搐倾向者,用钩藤有预防作用,对程度较轻的抽搐也有止痉作用。但对抽搐较重者,钩藤的止痉作用较弱。又单用效力不甚显著,须配羚羊角或犀角、天麻、全蝎,以加强清热,止痉作用,方如羚角钩藤汤。
2、用于肝风晕眩,治高血压所致的头晕眩,取其有降血压的镇静作用。对改善肢端麻木感也有一定帮助。常配桑叶、菊花、石决明、白芍等。如肝阳上亢较显著,兼有面红目赤、心烦易怒、苔黄、脉弦数,则更配石膏清热、茯神镇静,方入钩藤散。
此外,近年来有报道试用钩藤配麻黄,五味子水煎服治痰喘型慢性气管炎,有一定效果,可能主要是通过镇静作用而加强麻黄的平喘作用。
使用注意:1、前人经验认为钩藤久煮无力,宜后下,一二沸即起。现代实验证实钩藤煮沸20分钟以上,其降压作用即降低,因此,后下是有科学根据的;
2、过去有认为双钩效力比单钩强,但实际上两者无大差别。只要取钩多枝少者药效就好。治小儿急惊风有时单用钩藤。
3、茎枝降压作用与钩相差不显著,但持续时间较短;老枝降压作用微弱,持续时间短暂。
用量:6~15g,大剂可用至24~30g。
处方举例:钩藤散(《本事方》):钩藤、菊花、防风、党参、茯神、半夏、陈皮、麦冬各13g,生石膏30g,甘草7.3g,共研细末,每服12g,清水煎,去渣服。
1.清热解毒:钩藤含有多种有效成分,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能够有效缓解感冒、肝炎、流感等一系列疾病。
2.抗菌消炎:钩藤还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以帮助人体抵御各种细菌感染,缓解发炎、发烧等症状。
3.提高免疫力:钩藤中的一些成分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自身的抵御力。
4.抗肿瘤:研究表明,钩藤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可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5.抗氧化:钩藤含有丰富的多酚类化合物,可以帮助人体抗氧化,预防氧化损伤。
1、钩藤味道甘,性微寒,归于肝、心包经,具有息风止痉、清热平肝的功效。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肝风内动所导致的惊痫、抽搐、头痛、眩晕等症。
2、钩藤为治疗肝风内动、惊痫抽搐的常用药物,也可以多用于小儿,如用于治疗小儿惊风、壮热神昏、牙关紧闭、手足抽搐等症。
3、钩藤还可与蝉蜕、薄荷同用,治疗小儿夜啼,有凉肝止惊之功效。
4、注意事项:钩藤的有效成分钩藤碱加热以后容易遭到破坏,所以不宜久煎,一般不超过20分钟。
钩藤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肝、心包经;质坚潜降,具有清热平肝,熄风止痉的功效,下面我就为你具体介绍钩藤的功效作用和相关选方。
钩藤的功效作用
1、钩藤治小儿惊痫,仰目嚼舌,精神昏闷:钩藤半两,龙齿一两,石膏三分,栀子仁一分,子芩半分,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麦门冬三分(去心,焙)。上药粗捣,罗为散。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量儿大小分减,不计时候温服。(《圣惠方》钩藤散)
2、钩藤治小儿惊热:钩藤一两,硝石半两,甘草一分(炙微赤,锉)。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温水调下半钱,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圣惠方》延龄散)
3、钩藤治胎动不安,孕妇血虚风热,发为子痫者:钩藤、人参、当归、茯神、桑寄生各一钱,桔梗一钱五分。水煎服。(《胎产心法》钩藤汤)
4、钩藤治呕血 钩藤、隔山消、鸟不落各10g。水煎服。(《湘南苗药汇编》)
5、钩藤治诸痫啼叫:钩藤、蝉壳各半两,黄连(拣净)、甘草、川大黄(微炮)、天竺黄各一两。上捣罗为末。每服半钱至一钱,水八分盏,入生姜、薄荷各少许,煎至四分,去滓,温服。(《普济方》钩藤钦子)
6、钩藤治小儿盘肠内钓,啼哭而手足上撤,或弯身如虾者:钩藤、枳壳、延胡各五分,甘草三分。水半盅,煎二分服。(《幼科指掌》钩藤汤)
7、治全身麻木:钩藤茎枝、黑芝麻、紫苏各七钱。煨水服,一日三次。(《贵州草药》)
8、钩藤治伤寒头痛壮热,鼻衄不止:钩藤、桑根白皮(锉)、马牙硝各一两,栀子仁、甘草(炙)各三分,大黄(锉,炒)、黄芩(去黑心)各一两半。上七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
9、钩藤治面神经麻痹:钩藤二两,鲜何首乌藤四两。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10、钩藤治高血压,头晕目眩,神经性头痛:钩藤二至五钱,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11、钩藤治半边风:钩藤茎枝、荆芥各四钱,排风藤一两。煨水服,一日三次。 (《贵州草药》)
钩藤的相关选方
1、治小儿惊热:钩藤50克,硝石25克,甘草0.5克(炙微赤,锉)。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温水调下2.5克,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圣惠方》延龄散)
2.治小儿惊痫,仰目嚼舌,精神昏闷:钩藤25克,龙齿50克,石膏1.5量,栀子仁0.5克,子芩半分,川大黄25克(锉碎,微炒),麦门冬1.5克(去心,焙)。上药粗捣,罗为散。每服5克,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量儿大小分减,不计时候温服。(《圣惠方》钩藤散)
3.治诸痫啼叫:钩藤、蝉壳各25克,黄连(拣净)、甘草、川大黄(微炮)、天竺黄各50克。上捣罗为末。每服2.5~5克,
4.治小儿盘肠内钓,啼哭而手足上撤,或弯身如虾者:钩藤、枳壳、延胡各2.5克,甘草1.5克。水半盅,煎1克服。(《幼科指掌》钩藤汤)
5.治高血压,头晕目眩,神经性头痛:钩藤10~25克,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6.治伤寒头痛壮热,鼻衄不止:钩藤、桑根白皮(锉)、马牙硝各50克,栀子仁、甘草(炙)各1.5克,大黄(锉,炒)、黄芩(去黑心)各75克。上七味,粗捣筛。每服15克,水一盏,竹叶三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下生地黄汁一合,搅匀,食后温服。(《圣济总录》钩藤汤)
7.治全身麻木:钩藤茎枝、黑芝麻、紫苏各35克。煨水服,一日三次。(《贵州草药》)
8.治半边风:钩藤茎枝、荆芥各20克,排风藤50克。煨水服,一日三次。(《贵州草药》)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_11/9870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补肾壮阳的中药能治什么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