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中医健康

小芸木能治什么病

中药大全 2023-10-02 11:41:00
小芸木能治什么病|小芸木有什么作用|小芸木什么样真假辨别

小芸木
(《广西中草药》)

【异名】鸡屎木、山黄皮(《广西中草药》),癞蛤蟆跌打、野黄皮(《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小芸木的根、树皮或叶。

【植物形态】小芸木
灌木或小乔木。嫩枝、叶轴及花轴密被灰褐色短柔毛。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7~15,斜卵形至斜卵状披针形。先端尖,基部圆或钝,不对称,全缘或微呈波状,两面无毛或叶脉上被短柔毛,密布透明腺点。顶生或腋生伞房状圆锥花序;花白色。浆果球形或椭圆形,熟时金黄色或红色,有油腺点。花期春季。

生于山地丛林中。分布云南、广西等地。

【采集】全年可采。晒干用。

【性味】《广西中草药》:"苦辛,温。"

【功用主治】疏风,祛湿,温中,散瘀。治感冒,疟疾,风涅痹痛,胃痛,跌打损伤。

①《广西中草药》:"行气祛痰,祛风除湿,散瘀止痛。治感冒咳嗽,胃痛,风湿骨痛。"

②《云南思茅中草药选》:"疏风解表,温中行气,消肿散瘀,止血。治流感,疟疾,跌打损伤,胃痛,风湿性关节炎,外伤出血,骨折。"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叶,1~2两)。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宜忌】《广西中草药》:"孕妇慎服。"

【选方】治跌打肿痛:小云木根,研末酒调;或鲜小云本叶,捣烂敷患处。(《广西中草药》)

请问这是什么植物?是否有毒?此植物叶面有刺,碰一下还有香味,求鉴定~~~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Roxb.)DC.的干燥根。全年均可采挖,洗净,切片或段,晒干。蓇葖果成熟时紫红色,有粗大腺点,顶端正具短喙
编辑本段
植物属性

形态特征
木质藤本;茎、枝、叶轴下面和小叶中脉两面均着生钩状皮刺。单数羽状复叶,长7-15厘米;小叶3-11,对生,革质,卵形至卵状矩圆形,无毛,上面稍有光泽,伞房状圆锥花序,腋生;花4数;萼片宽卵形。蓇葖果成熟时紫红色,有粗大腺点,顶端正具短喙。
地理分布
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湖南、云南、台湾。生山野。叶和果皮可提芳香油;种子油供制肥皂用;根、茎、叶入药。能散瘀活络、祛风解毒。
科属介绍
1.芸香亚科 RutoideaeEngl.
01.花椒属 ZanthoxylumLinn.
02.臭常山属 OrixaThunb[1].

两面针图片(误,此为茄科植物刺茄)(9张)

03.吴茱萸属 EvodiaJ.R.etG.Forst.
04.蜜茱萸属 MelicopeJ.R.etG.Forst.
05.石椒草属 BoenninghauseniaReichb.exMeisn.
06.拟芸香属 HaplophyllumA.Juss.
07.芸香属 RutaLinn.
08.裸芸香属 PsilopeganumHemsl.
09.白鲜属 DictamnusLinn.
2.巨盘木亚科 FlindersioideaeEngl.
10.巨盘木属
3.飞龙掌血亚科 ToddalioideaeEngl.
11.飞龙掌血属 ToddaliaA.Juss.
12.黄檗属 PhellodendronRupr.
13.榆橘属(榆桔属) PteleaLinn.
14.山油柑属 AcronychiaJ.R.etG.Forst.
15.香肉果属 CasimiroaLaLlave
16.茵芋属 SkimmiaThunb.
4.柑橘亚科 AurantioideaeEngl.
17.小芸木属 MicromelumBl.
18.山小橘属(山小桔属) GlycosmisCorrea
19.黄皮属 ClausenaBurm.f.
20.九里香属 MurrayaKoenigexLinn.
21.三叶藤橘属(三叶藤桔属) Luvunga(Roxb.)Buch.-Ham.exWightetArn.
22.单叶藤橘属(单叶藤桔属) ParamignyaWight
23.酒饼簕属AtalantiaCorrea

两面针
24.枳属 PoncirusRaf.
25.金橘属(金桔属) FortunellaSwingle
26.柑橘属(柑桔属) CitrusLinn.
27.木橘属 AegleCorrea
28.象橘属 FeroniaCorrea。
编辑本段中药属性
中药名称
英文名:RADIX ZANTHOXYLI
别名:入地金牛、红心刺刁根、红倒钩簕、两背针、双面针、双面刺、叶下穿针、大叶猫枝簕、上山虎、下山虎、山椒
药物性状
本品为厚片或圆柱形短段,长2~20cm,厚0.5~6cm,少数10cm。表面淡棕黄色或淡黄色,有鲜黄色或黄褐色类圆形皮孔。切断面较光滑,皮部淡棕色,木部淡黄色,可见同心性环纹及密集的小孔。质坚硬。气微香,味辛辣麻舌而苦。
药用价值

两面针(17张)
性味:苦、辛,平;有小毒。
归经:归肝、胃经。
功能主治: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祛风通络。用于气滞血瘀引起的跌打损伤、风湿痹痛、胃痛、牙痛,毒蛇咬伤;外治汤火烫伤。
用法用量:5~10克。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洗患处。
注意:不能过量服用。忌与酸味食物同服。
贮藏:置干燥处,防潮,防蛀。
摘录:《中国药典》
禁忌:中毒后常引起腹痛、下痢。解救方法:导泻、服糖水或注射葡萄糖液。[2]
药物鉴别
(1)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10~15列木栓细胞。韧皮部有少数草酸钙方晶及油细胞散在,油细胞长径52~122μm,短径28~87μm;韧皮部外缘有木化的纤维,单个或 2~5 个成群。木质部导管直径35~98μm,周围有纤维束;木射线宽 1~3 列细胞,有单纹孔。薄壁细胞充满淀粉粒。
(2)取两面针对照药材1g,加乙醇15ml,温浸30分钟,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 使溶解,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对照药材溶液和[含量测定]项下的供试品溶液、对照品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置以苯-醋酸乙酯-甲醇-异丙醇-浓氨试液(20:5:3:1:0.12) 为展开剂的展开缸中饱和10分钟, 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 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浅黄色的荧光斑点。
(3)取乙氧基白屈菜红碱对照品,加甲醇配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对照品溶液、[鉴别](2) 项下的对照药材溶液和[含量测定]项下的供试品溶液各 2μl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醋酸乙酯-甲醇(25:2:0.1)为展开剂,置以浓氨试液预饱和10分钟的展开缸内,置紫外光灯下检视。显相同的橘黄色荧光斑点。
含量测定
取本品粗粉约1g〔同时另取本品粉末测定水分(附录Ⅸ H第一法〕,精密称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甲醇100ml,加热回流提取至回流液无色。提取液回收甲醇至约2ml,转移至1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氯化两面针碱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 含0.5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4μl、对照品溶液1μl与4μl,分别交叉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醋酸乙酯-甲醇-异丙醇-浓氨试液(20:5:3:1:0.12) 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 下检视。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薄层扫描法)进行扫描,波长:λS=300nm,λR=210nm,测量供试品吸收度积分值与对照品吸收度积分值,计算,即得。
编辑本段化学成分

两面针
中文名称:氯化两面针碱
中文别名:2,3-二甲氧基-12-甲基-(1,3)-苯并二恶茂并(5,6-c)菲啶鎓氯化物
英文名称:Nitidine chloride
英文别名:2,3-Dimethoxy-12-methyl-(1,3)-benzodioxolo(5,6-c)phenanthridinium chloride
CAS号:13063-04-2
分子式:C21H18ClNO4
分子量:383.82
来源:氯化两面针碱(nitidine chloride)是由芸香科花椒属植物两面针的干燥根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
物理性质:为黄色或淡绿色针状结晶。溶于甲醇、乙醇和水,室温下每毫升水能溶解0. 2 mg,熔点275~276℃  药理作用:氯化两面针碱是两面针制剂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抗炎、镇痛、抗肿瘤、心血管系统等方面的作用,抗真菌,对钙调素的作用,还有强心、降血压等药理作用。
编辑本段临床应用
止痛用两面针注射液每次肌注2 ml(相当于根3 g),1~2次/d,治疗各种疼痛,一般用药后5~10 min即可止痛。两面针、七叶莲制成注射液,对各种疼痛亦有良效,尤对胆道蛔虫病、肠蛔虫病、溃疡病致的疼痛尤佳。随机分组肛肠病术后病人430例,分别以两面针坐浴洗剂及硝矾洗剂治疗,结果两面针坐浴组消肿止痛、减少渗出物及促进伤口愈合明显优于对照组。以20%两面针溶液,用低频直流感应电疗机离子导入,1次/d,20 min/次,10次为1个疗程,对腰肌劳损及扭、挫伤、腰椎肥大及椎间盘突出而引起的坐骨神经痛患者163例进行治疗和统计,有效率达到90%以上。
麻醉两面针制成0.5%溶液,进行局部麻醉,用于门诊小手术,输卵管结扎术、扁桃切除术等,麻醉效果稳定,无不良反应。
治溃疡病民间取其根与金豆根、石仙桃适量,水煎服,用于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采用山豆根、两面针等多种中药制成散剂,在局部治疗口腔溃疡消除疼痛,促进愈合以及缩短疗程等各方面均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抗癌以两面针、黄芪、露蜂房、八月札、半枝莲等,水煎服配合以毗柔比星为主的联合方案进行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抗宫炎其它采用宫炎平片(地稔、两面针、穿破石、五指毛桃、当归等)治疗急慢性盆腔炎。其他用两面针外用治疗跌打损伤、感冒、痄腮、痛经、口疮,均获良效。
编辑本段人工种植
1.选地与整地:宜选择向阳,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而且疏松肥沃的壤土,全垦,深耕30厘米,碎土耙平,做畦,开排水沟。
2.播种育苗:秋播、春播均可。秋播于9月份种子成熟时,随采随播,发芽率高。春播于3月下旬。将种子撒播于苗床内,覆盖2厘米细土,盖草,浇水。播种量每亩1250—1500克。播后气温在25℃以上时20天即可出苗,出苗后揭去盖草。
3.定植:待苗高20厘米左右时即可移栽。穴栽:按株距70厘米,行距90厘米挖坑,树坑长X宽X深(厘米)为60X 60X 50,每坑施足基肥。每穴种植1株。
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定植后l一2年内,每年中耕除草4—5次,此期可间种花生、黄豆等农作物。两年后,每年中耕除草3—4次。
2.追肥:幼苗期每月追施1次人粪尿或尿素。定植后,每年夏冬季各追施1次草皮泥、堆肥和厩肥。每次追肥后进行培土。
3.修剪:二年生以上植株主干基本形成后,应修剪过密的弱枝、病虫枝、枯枝和从根茎发出的萌芽枝。
病虫防治
常见有天牛蛀食茎秆和根部,可人工捕捉成虫或清除虫卵,用铁丝插入蛀孔刺死幼虫;也可用药棉浸80%敌敌畏原液塞入蛀孔,用泥封口,毒杀幼虫。两面针以根入药。一般栽培5~6年后采收。于冬季采挖,洗净泥沙,切片晒干即可。[3]

白木叶头是什么

白木

别名
野黄皮、鸡卵黄、小柑、小郎伞、搽散、野辣椒。

汉语拼音
baimu

英文名
rhizome of Largehead Atractylodes, Falcate Micromelum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Micromelum falcatum (Lour.)Tanaka [Aulasia falcatum Lour.]

归经
肝;肾经

中药化学成分
白木根含吲哚生物碱月橘碱(yuehchukene),卡巴唑生物碱5,6-吡喃山小橘灵(5,6-pyranoglycozoline);又含香豆精化合物小芸木宁(micromelin),脱水长叶九里香内酯(phebalosin),九里香乙素(murpanidin)。

功效
活血行气;散瘀止痛

考证
出自《陆川本草》。

科属分类
芸香科

主治
胸痹;跌打肿痛;骨折;扭伤;风湿痹痛;候痛;毒蛇咬伤

生态环境
生于旷野、丛林。

各家论述
1.《陆川本草》:驳骨,消肿,止痛。治跌打损伤肿痛,骨折,风湿骨痛。
2.《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散瘀行气,活血。
3.《广西药植名录》:治跌打内伤,喉痛。

采收和储藏
全年均可采挖,洗净,切片晒干。叶鲜用。

资源分布
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动植物形态
大管 小乔木,高1-3m。小枝、叶柄、叶脉、花轴及花枝等均被扩展的短柔毛。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柄长3-7mm;小叶片5-11,互生,镰刀状披针形,长4-7cm,宽1.8-3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圆或钝斜,极不对称,边缘具疏锯齿。伞房圆锥花序,顶生;萼片5,广三角形,长不及1mm;花瓣5,白色,长圆形,长4mm,外面被毛;雄蕊10,长短互间,长约与花瓣等长;子房上位,近球形,被长毛,5室,柱头头状。浆果椭圆形或倒卵形,长约1cm,厚约7mm,成熟时黄色或朱红色,表面有腺点;有种子1-2颗。花期12月至翌年4月,果期2-4月(也有在10月前后开花,翌年4-5月果熟)。

功效分类
活血祛瘀药

性味
辛;苦;性温

药材基源
为芸香科植物大管的根或叶。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根9-15g,6-12g;或浸酒。外用:适量,研末酒炒敷。

出处
《中华本草》

什么是鸡卵黄

一是指鸡蛋黄;二是指中药白木

白木

别名
野黄皮、鸡卵黄、小柑、小郎伞、搽散、野辣椒。

汉语拼音
baimu

英文名
rhizome of Largehead Atractylodes, Falcate Micromelum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Micromelum falcatum (Lour.)Tanaka [Aulasia falcatum Lour.]

归经
肝;肾经

中药化学成分
白木根含吲哚生物碱月橘碱(yuehchukene),卡巴唑生物碱5,6-吡喃山小橘灵(5,6-pyranoglycozoline);又含香豆精化合物小芸木宁(micromelin),脱水长叶九里香内酯(phebalosin),九里香乙素(murpanidin)。

功效
活血行气;散瘀止痛

考证
出自《陆川本草》。

科属分类
芸香科

主治
胸痹;跌打肿痛;骨折;扭伤;风湿痹痛;候痛;毒蛇咬伤

生态环境
生于旷野、丛林。

各家论述
1.《陆川本草》:驳骨,消肿,止痛。治跌打损伤肿痛,骨折,风湿骨痛。
2.《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散瘀行气,活血。
3.《广西药植名录》:治跌打内伤,喉痛。

采收和储藏
全年均可采挖,洗净,切片晒干。叶鲜用。

资源分布
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动植物形态
大管 小乔木,高1-3m。小枝、叶柄、叶脉、花轴及花枝等均被扩展的短柔毛。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柄长3-7mm;小叶片5-11,互生,镰刀状披针形,长4-7cm,宽1.8-3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圆或钝斜,极不对称,边缘具疏锯齿。伞房圆锥花序,顶生;萼片5,广三角形,长不及1mm;花瓣5,白色,长圆形,长4mm,外面被毛;雄蕊10,长短互间,长约与花瓣等长;子房上位,近球形,被长毛,5室,柱头头状。浆果椭圆形或倒卵形,长约1cm,厚约7mm,成熟时黄色或朱红色,表面有腺点;有种子1-2颗。花期12月至翌年4月,果期2-4月(也有在10月前后开花,翌年4-5月果熟)。

功效分类
活血祛瘀药

性味
辛;苦;性温

药材基源
为芸香科植物大管的根或叶。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根9-15g,6-12g;或浸酒。外用:适量,研末酒炒敷。

出处
《中华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_11/9771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