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中医健康

麦冬―湖北麦冬能治什么病

中药大全 2023-09-30 10:50:58
麦冬―湖北麦冬能治什么病|麦冬―湖北麦冬有什么作用|麦冬―湖北麦冬什么样真假辨别

麦冬―湖北麦冬 RadixLiriopisProliferae
(英) CreeningLiriopeRoot
【别名】 土麦冬、山麦冬。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湖北麦冬Liriopespicata(Thunb.)Lour?var.proliferaY.T.Ma 的块根。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植株有时丛生;根稍粗,近末端处常膨大成矩圆形,纺锤形小块根;根状茎短,具地下走茎。叶基生,禾叶状,长20~45cm,宽4~6mm;先端急尖或钝,具5条脉,边缘具细锯齿。花葶通常长于或近等长于叶,长20~50cm;总状花序长6~10cm,具多数花,花2~5朵簇生于苞片腋内;总状花序在花后于苞片腋内长出叶簇或小苗;苞片小,披针形;花梗长约4mm;花被片矩圆状披针形,紫色;花丝长约2mm;花药长约2mm;子房近球形,花柱长约2mm;柱头不明显。种子近球形。花期5~7月,果期8~10月。
生于山坡林下,多为栽培供药用,主产湖北。

【采制】 同麦冬。

【性状】 根呈纺锤形,长1.2~4cm,直径4~7mm。表面黄白色,半透明,有细纵纹。质硬脆,易吸湿变软,断面黄色,角质样,中柱细,不明显。气微,味甜,有粘性。

【化学成分】 含甙元分别为鲁斯可皂甙元和薯蓣皂甙元的多种山麦冬皂甙,钠、钾、钙、镁、铁、铜、钴、铬、钛、锰、铅、镍、锶、钒和锌等微量元素,BETA-谷甾醇等。

【性味及功能主治】 同麦冬。

麦冬有哪些药用功效?麦冬入药有什么功效?

麦冬是一种全草都可以入药的中草药,麦冬性味偏苦寒,所以麦冬也有很好的清热作用,所以一般不太适合脾胃虚寒的人群食用,麦冬经常被做成各种药膳,很多喜欢养生的人会经常吃。那么,麦冬有哪些药用功效?麦冬入药有什么功效?
【麦冬】麦冬为百合科植物麦冬Ophiopogonjaponicus(Thunb.)Ker-Gawl.的块根。主产于四川、浙江、江苏等地。夏季采挖,反复暴晒、堆置,至七八成干,除去须根,干燥,打破生用。
【药性】甘、微苦,微寒。归胃、肺、心经。
【功效】养阴生津,润肺清心。
【应用】
1.胃阴虚证。本品味甘柔润,性偏苦寒,长于滋养胃阴,生津止渴,兼清胃热。广泛用于胃阴虚有热之舌干口渴,胃脘疼痛,饥不欲食,呕逆,大便干结等症。如治热伤胃阴,口干舌燥,常与生地、玉竹、沙参等品同用。治消渴,可与天花粉、乌梅等品同用。与半夏、人参等同用,治胃阴不足之气逆呕吐,如麦门冬汤(《金匮要略》)。与生地、玄参同用,治热邪伤津之便秘,如增液汤(《温病条辨》)。
2.肺阴虚证。本品又善养肺阴,清肺热,适用于阴虚肺燥有热的鼻燥咽干,干咳痰少、咳血,咽痛音哑等症常与阿胶、石膏、桑叶、枇杷叶等品同用,如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
3.心阴虚证。本品可归心经,还能养心阴,清心热,并略具除烦安神作用。可用于心阴虚有热之心烦、失眠多梦、健忘、心悸怔忡等症。宜与养阴安神之品配伍,如天王补心丹(《摄生秘剖》)以之与生地、酸枣仁、柏子仁等品同用。热伤心营,神烦少寐者,宜与清心凉血养阴之品配伍,如清营汤(《温病条辨》)以之与黄连、生地、玄参等品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6~12g。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心腹结气胃络脉绝,羸瘦短气”。
2.《本草汇言》:“清心润肺之药。主心气不足,惊悸怔忡,健忘恍惚,精神失守;或肺热肺燥,咳声连发,肺痿叶焦,短气虚喘,火伏肺中,咯血咳血;或虚劳客热,津液干少;或脾胃燥涸,虚秘便难”。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多种甾体皂苷、β-谷甾醇、豆甾醇、高异黄酮类化合物、多种氨基酸、各种类型的多聚糖、维生素A样物质、铜、锌、铁、钾等成分。
2.药理作用:家兔用麦冬煎剂肌内注射,能升高血糖;正常兔口服麦冬的水、醇提取物则有降血糖作用;麦冬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能力,升高外周白细胞,提高免疫功能;能增强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作用,提高机体适应性;能显著提高实验动物耐缺氧能力,增加冠脉流量,对心肌缺血有明显保护作用,并能抗心律失常及改善心肌收缩力;有改善左心室功能与抗休克作用;还有一定镇静和抗菌作用。
3.临床研究:据报道,以麦门冬汤(麦冬、人参、半夏、甘草、大枣、粳米)治疗虚热证梅核气、便血、经行鼻衄患者有较好疗效(河南中医,2000,5:9)。以人参、北五味子各6g,红参3g,煎水代茶饮,1日1剂,2个月为1疗程,治疗脑功能轻微障碍综合征36例,治愈8例,显效12例,好转15例(中医杂志,1992,1:32);用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76例,并合用适当的抗心律失常药,显效54例,有效14例,无效8例(浙江中医杂志,1988,8:369);本品还有用于失眠、肺炎、慢性咽炎、小儿支气管哮喘、肺原性心脏病等疾病的报道。
【麦冬泡水喝的禁忌】
1.气弱胃寒的患者不适合服用麦冬,影响身体健康。
2.在食用鲫鱼时,不宜饮用麦冬茶,影响药理作用。
3.麦冬能治疗咳嗽还有咽喉肿痛的情况,但不适合胃寒导致的湿痰患者。
4.感冒、荨麻疹等引起的咳嗽不适合饮用麦冬茶。
5.麦冬不宜与木耳同时,会降低两种食物的作用,对麦冬的养阴功效的损失最大。

中药麦冬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麦冬因常栽于门前阶边,为护阶之草,故有“门”之名;叶如韭如麦之叶,经冬不凋,故有“麦冬’’之称。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下麦冬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哦。

麦冬的功效和作用

治疗暑天汗出虚脱

用麦冬、人参各10克,五味子6克,水煎服,每日2剂。对汗出虚脱,心慌心悸,血压过低,汗多口渴,体倦乏力有良效***编者注:此方为金代名医李杲所创,方名叫“生脉散”,已制成生脉口服液***。

治疗肠燥便秘

麦冬、生地、玄参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有润肠通便的作用,用于大便干燥。

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麦冬45克,加水煎成30~40毫升,分次服用,连服3~18个月。对缓解心绞痛、胸闷均有一定作用。

治疗慢性胃炎

麦冬、黄芪各9克,党参、玉竹、黄精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对胃阴不足者有良效。

治疗糖尿病

用芦根30克,麦冬15克,知母12克。先用小火煎煮30分钟,滤出煎液,药渣再加水500毫升,大火煮开后改为小火煎煮20分钟,去渣取汁,将两次煎出的药汁混合,每日1剂。用于糖尿病患者口渴咽干、多饮、心烦不宁,或见低热,舌红,脉细数。

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

麦冬、天冬、知母、川贝母、百部各9克,沙参12克。水煎服,每日1剂。本方适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表现为阴虚燥咳者。

治疗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

鸡蛋5个,枸杞、花生米、瘦猪肉各30克,麦冬10克,盐、溼淀粉、味精各适量。首先将花生米煎熟,枸杞洗净,入沸水中略氽一下。麦冬洗净,入沸水中煮熟,切成碎末,瘦猪肉切丁,鸡蛋打在碗内,加盐少许打匀,把蛋倒进另一碗中隔水蒸熟,冷却后将蛋切成粒状。锅置旺火上,放花生油,把肉丁炒熟,再倒进蛋粒、枸杞、麦冬碎末,炒匀,放盐少许及溼淀粉勾芡,放味精调味,铺上花生米即成。每日2次,佐餐食。具有滋补肝肾的作用,适用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等的辅助治疗。健康人食用能增强体质,防病延年。

麦冬的食用方法:

一、麦冬粥

类别:美容养颜食谱 孕妇食谱

工艺:煮

口味:原本味

食用:空腹食用,每日2次。

主料:粳米100克

辅料:麦冬50克、生地黄50克、姜10克、薏米15克

烹饪方法

1. 先将麦冬、生地黄、取汁;姜洗净切片。

2. 将薏米、粳米及生姜煮熟,再下麦门冬与生地汁,调匀,煮成稀粥。

健康提示

1、安胎,降逆,止呕。

2、适用于妊娠恶阻、呕吐不止。

3、《本草纲目》中说,麦冬能“美颜色,悦肌肤”。

4、本粥以麦冬、大枣配伍,对美容有一定效果。尤其适用于经常口干舌燥、面部面板干燥者,能滋阴润肤。

二、生地麦冬炖鲜鱿

【原料】麦冬15克,生地黄、党参各20克,黄柏10克,砂仁、甘草各6克,鲜鱿鱼300克,料酒10毫升,盐、姜各4克,葱6克,鸡油25毫升,味精、朗椒粉各3克,上汤适量。

【做法】

1、鲜鱿鱼去筋膜、肠杂及骨,洗净,切成3厘米见方的块。

2、以上药物洗净,麦冬去内梗,砸扁,党参切成3厘米长的段,然后将六味中药装入纱布袋内,扎紧口;姜拍松,葱切段。

3、将药包放入炖锅内,加入上汤,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炖煮25分钟,除去药包,加入鲜鱿鱼、姜、葱、料酒、鸡油、味精、盐及胡椒粉,再煮10分钟即成。

【食用方法】每日1次,既可单食,又可佐餐。

【功效作用】生地黄麦冬炖鲜鱿滋阴,补肾,止遗精。适用于梦遗多年、心慌、心烦、失眠、食欲不振、倦怠等症。

【宜忌】感冒风寒、痰饮溼浊、咳嗽、脾胃虚寒者忌食。

三、沙参麦冬汤

方法:北沙参、麦冬各6克置于杯中,用沸水适量冲泡,盖闷15分钟,代茶频饮。

功效:

北沙参,味甘,微苦,微寒,入肺和胃经,有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的功效。

麦冬,味甘,微苦,微寒,入心、肺、胃经,有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的功效。除了入药以外,也可在饮食中适当加入以达到防病的效果。

四、麦冬茶

用麦冬30克,煎水代茶饮用,有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的功效,是秋季防治秋燥的良好保健饮品。

麦冬的副作用:

1、麦冬临床使用安全性好,动物亚急性毒性实验证明该药毒性很小。

2、有报道服用麦冬引起过敏表现为恶心、呕吐、心慌、烦躁、全身红斑、瘙痒。

3、麦冬性寒质润,滋阴润燥作用较好,适用于有阴虚内热、干咳津亏之象的病证,不宜用于脾虚运化失职引起的水溼、寒溼、痰浊及气虚明显的病证。临床将麦冬当作补品补益虚损应注意辨证,用之不当会生溼生痰,出现痰多口淡、胃口欠佳等不良反应。麦冬功效与副作用。

?麦冬的功效与作用_麦冬的药用价值

导读: 中药麦冬的与专区,为您详细介绍麦冬的与麦冬的药用价值、麦冬的副作用等,要更多麦冬的与作用相关知识,不妨来关注一下。

麦冬简介麦冬的功效与作用麦冬的药用价值麦冬的药用附方麦冬的配伍应用麦冬泡茶喝的功效麦冬的副作用麦冬的 麦冬简介

麦冬,为百合科沿阶草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须根较粗壮,根的顶端或中部常膨大成为纺锤状肉质小块。以块根入药。本品呈纺锤形,两端略尖,长1.5~3cm,直径0.3~0.6c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有细纵纹。质柔韧,断面黄白色,半透明,中柱细小。气微香,味甘、微苦。

麦冬图片

麦冬的功效与作用

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白喉。

1、清心除烦

适于内热扰心之证,温邪热入营,身热夜甚,烦躁不安等症。还适合热伤气阴,心烦口渴,汗出体倦者。心阴不足,心烦不眠,舌红少苔者。

2、养阴润肺

主治阴虚肺燥,干咳、燥咳,劳热咳血等证。

3、益胃生津

善治胃阴不足,舌干口渴,纳呆不饥等证。此外,还可用治阴虚肠燥,大便秘结者。

麦冬的药用价值

【药名】麦冬

【别名】麦门冬、沿阶草 。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麦冬的干燥块根。

【制法】除去杂质,洗净,润透,轧扁,干燥。

【性状】本品呈纺锤形,两端略尖,长1.5~3cm,直径0.3~0.6c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白,有细纵纹。质柔韧,断面黄白色,半透明,中柱细小。气微香,味甘、微苦。

【性味与归经】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

【功能与主治】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白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钱;6~12g。或入丸、散。清养肺胃之阴多去心用,滋阴清心多连心用。

凡脾胃虚寒泄泻,胃有痰饮湿浊及暴感风寒咳嗽者均忌服。

麦冬的药用附方

1、治疗暑天汗出虚脱

用麦冬、人参各10克,五味子6克,水煎服,每日2剂。对汗出虚脱,心慌心悸,血压过低,汗多口渴,体倦乏力有良效(编者注:此方为金代名医李杲所创,方名叫“生脉散”,已制成生脉口服液)。

2、治疗肠燥便秘

麦冬、生地、玄参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有润肠通便的作用,用于大便干燥。

3、治疗冠心心绞痛

麦冬45克,加水煎成30~40毫升,分次服用,连服3~18个月。对缓解心绞痛、胸闷均有一定作用。

4、治疗

麦冬、黄芪各9克,党参、玉竹、黄精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对胃阴不足者有良效。

5、治疗糖尿病

用芦根30克,麦冬15克,知母12克。先用小火煎煮,滤出煎液,药渣再加水500毫升,大火煮开后改为小火煎煮20分钟,去渣取汁,将两次煎出的药汁混合,每日1剂。用于糖尿病患者口渴咽干、多饮、心烦不宁,或见低热,舌红,脉细数。

6、治疗急、

麦冬、天冬、知母、川贝母、百部各9克,沙参12克。水煎服,每日1剂。本方适用于急、表现为阴虚燥咳者。

麦冬的配伍应用

1、配元参

一清一滋,金水相生,养阴润肺,生津止渴,用治小儿阴伤咳嗽,不食,苔花剥者有效。

2、配半夏

止咳降逆,生津益胃之功悉具,宜于肺胃阴伤,气火上炎,咳吐涎沫咽干而渴等症。

3、配五味子

酸甘化阴,守阴所以留阳,阳留汗自止。功能养阴敛汗,用治阴虚汗多,心悸,肺虚久咳,少痰或痰粘不爽等。

4、配沙参

肺胃同治,具有清肺凉胃,养阴生津之良好效用,用于阴虚肺燥或热伤肺阴所致的干咳少痰,咽喉干燥等症。

5、配粳米

适用于热病之后,或慢性病中出现的胃中气阴两伤证,具有较缓和的清补作用。

6、配乌梅

酸甘化阴,生津止渴效力显著,外感所致的肺胃津伤渴甚或内伤而见的胃热津伤消渴,均可选用。又乌梅能涩肠固脱而止利,合麦冬救阴以润燥,对于久泻久利,大肠津脱,虚火上炎之喜唾,喉干难忍,引饮无度者,尤为适合。

麦冬泡茶喝的功效

麦冬性甘、微苦、微寒,能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润燥滑肠,用于阴虚引起的咽干鼻燥、干咳、咳血、口渴、心烦、健忘、心悸、肠燥便秘等病症。秋季天气干燥,人们常感到口腔干燥、咽痛,此时如果用点麦冬,有润燥生津的作用。

麦冬补阴,侧重于肺、胃、心三个脏器,特点是泻肺中伏火、清胃中热邪、补心气劳伤,尤其常用于补益胃阴。当人体肺阴伤、胃阴伤时常会出现口唇、鼻咽干燥,此时可以用饮服,缓解燥邪引起的不适。使用时麦冬每天的用量不超过15克,可直接用水泡服,也可用麦冬配乌梅等泡水喝,能生津止渴,对肺胃津伤效果好。如果肢体倦怠、气短懒言、常觉得渴、出汗不止,也可用生晒参10克、麦冬15克,五味子10克用水煎好后放至温热时服用。如果齿缝出血,可用麦冬煎汤漱口。

需要注意的是,麦冬的用量不宜过大,因为它虽然生津,但有滋腻的特性,量大时会碍胃,影响消化功能。

麦冬的副作用

经临床实验证明,麦冬临床使用安全性好,该药毒性很小,也无耐药性。毕竟每个人的身体素质各有不同,部分患者在服用麦冬的初期,可能会有、嗳气、大便增多等消化道症状,但这些症状一般于两周后可自行消失。

麦冬性寒质润,滋阴润燥作用较好,适用于有阴虚内热、干咳津亏之象的病证,不宜用于脾虚运化失职引起的水湿、寒湿、痰浊及气虚明显的病证。临床将麦冬当作补品补益虚损应注意辨证,用之不当会生湿生痰,出现痰多口淡、胃口欠佳等不良反应。

另外,有报道称服用麦冬引起过敏表现为恶心、呕吐、心慌、烦躁、全身红斑、瘙痒。所以服用麦冬之前一定要了解清楚它的用药忌讳。脾胃虚寒泄泻,胃有痰饮湿浊及暴感风寒咳嗽等这一类人群不能服用麦冬。

麦冬的

1、生长习性

麦冬喜温暖湿润、较荫蔽的环境。耐寒,忌强光和高温,7月见花时,地下块根开始形成,9-10月为发根盛期,11月为块根膨大期,2月底气温回升后,块根膨大加快。种子有一定的休眠特性,5℃左右低温经2-3个月能打破休眠而正常发芽。种子寿命为1年。

2、选地、整地

宜选疏松、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碱性砂壤土种植,积水低洼地不宜种植,忌连作。前茬以豆科植物如蚕豆、黄花苜蓿和麦类为好。每亩施农家肥4000千克,配施100千克过磷酸钙和100千克腐熟饼肥作基肥,深耕25厘米,整细耙平,作成1.5米宽的平畦。

3、繁殖方法

以小丛分株繁殖。一般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栽种,结合收获,边收边选进栽。选生长旺盛、无病虫害的高壮苗,剪去块根和须根,以及叶尖和老根茎,拍松茎基部,使其分成单株,剪出残留的老茎节,以基部断面出现白色放射状花心、叶片不开散为度。按行距25-30厘米、穴距20-25厘米开穴,穴深5-6厘米,每穴栽苗8-10株,苗基部应对齐,垂直种下,然后两边用土踏紧做到地平苗正,及时浇水。每亩需种苗60千克左右。

4、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一般每年进行3-4次,宜晴天进行,最好经常除草,同时防止土壤板结。

(2)追肥麦冬生长季长,需肥量大,一般每年5月开始,结合松土追肥3-4次,肥种以农家肥为主,配施少量复合肥,前期以氮肥为主,后期以磷、钾肥为主,以利块根膨大。

(3)排灌栽种后,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以利出苗。7-8月,可用灌水降温保根,但不宜积水,故灌水和雨后应及时排水。

5、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叶枯病、黑斑病,可用1:1:150的波尔多液喷洒防治;虫害有蛴螬及蝼蛄危害,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浇注根部周围土壤毒杀。

6、采收与加工

麦冬各地收获年限不同,江、浙一带栽后2-3年收获,一般于4月下旬选晴天,用铁耙将块根挖起,切下块根,置箩中用水洗净,然后再翻晒3-5天,如此反复多次,至七八成干时剪去须根,再晒至全干。也可边晒边搓,直至晒干搓尽须根为止。

以上就是一些麦冬的相关知识,如果想认识更多的中草药,请继续关注养生之道网频道。

、【麦冬茶】、【】、【麦冬】、【麦冬图片】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_11/9597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