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中医健康

扛板归能治什么病

中药大全 2023-09-29 19:43:12
扛板归能治什么病|扛板归有什么作用|扛板归什么样真假辨别

扛板归
(《万病回春》)

【异名】犁头刺藤(《物理小识》),老虎利(《生草药性备要》),雷公藤(《救生苦海》),河白草、霹雳木、方胜板、倒金钩、烙铁草、倒挂紫金钩、犁尖草、括耙草、龙仙草、鱼尾花、三木棉(《纲目拾遗》),刺犁头、蛇不过、急改索、退血草(《植物名实图考》),虎舌草(《天宝本草》),有?犁牛草(《岭南采药录》),刺酸浆(《贵州民间方药集》),鸡眼睛草、有刺鸠饭草(《福建民间草药》),拦蛇风(《民间常用草药汇编》),白?(《陆川本草》),有刺粪箕笃(《南宁市药物志》),犁头藤、三角藤(《江西民间草药》),蛇倒退、地葡萄(《贵阳民间草药》),有?火炭藤、火炭藤、大蜢脚、五毒草、火轮箭(《广西中药志》),猫爪刺、蛇牙草、鱼牙草、南蛇风(《四川中药志》),老虎刺、白大老鸦酸、猫公刺、月斑鸠(《湖南药物志》),犁头草、犁头尖(《闽东本草》),水马铃(《上海常用中草药》),有刺三角延酸、三角酸、有刺鸪鹚饭、拦路虎(《福建中草药》),豆干草、酸藤、杠板归(《江西草药》)。

【来源】为蓼科植物扛板归的全草。

【植物形态】扛板归,又名:贯叶蓼。
多年生蔓性草本,全体无毛。茎有棱,棱上有倒生钩刺,多分枝,绿色,有时带红色,长1~2米。叶互生,近于三角形,长与宽均为2~5厘米,淡绿色,下面叶脉疏生钩刺,有时叶缘亦散生钩刺;叶柄盾状着生,几与叶片等长,有倒生钩刺;托鞘叶状,圆形或卵形,包茎,直径2~3厘米。短穗状花序,顶生或生于上部叶腋,花小,多数;具苞,每苞含2~4花;花被5裂,白色或淡红紫色,裂片卵形,不甚展开,随果实而增大,变为肉质;雄蕊8;雌蕊1,子房卵圆形,花柱3叉状。瘦果球形,径约3毫米,暗褐色,有光泽,包在蓝色花被内。花期6~8月,果期9~10月。
生于荒芜的沟岸、河边。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本植物的根(扛板归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秋季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药材】干燥的全草,茎表面紫红色或紫棕色,光滑,有细直纵纹及众多倒生的刺,节处具托鞘碎落的环痕。折断面近方形,纤维性,黄白色,中有白色疏松的髓或小孔隙。叶片多已脱落,残留的叶呈焦黄绿色,多破碎皱缩,质脆易落。花穗着生在顶端,萎落或宿存。气微弱,味淡。
产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四川、湖南、贵州等地。

【化学成分】全草含黄酮甙、蒽甙、强心甙、酚类、氨基酸、有机酸、鞣质和糖类(蔗糖约7.48%、还原糖约3.4%,淀粉2.884%)。

种子含油3.3%。瘦果含油12.47%。

【性味】酸苦,平。

①《万病回春》:"味酸。"

②《生草药性备要》:"味苦,性和。"

③《南宁市药物志》:"酸,平,无毒。"

④《贵阳民间药草》:"酸苦,寒,有小毒。"

【功用主治】利水消肿,清热,活血,解毒。治水肿,黄疸,泄泻,疟疾,痢疾,百日咳,淋浊,丹毒,瘰疬,湿疹,疥癣。

①《物理小识》:"治瘰疬,亦可截疟。"

②《生草药性备要》:"止泻,浸疳、疔、痔疮,能散毒。"

③王安卿《采药志》:"治翻胃噎膈,疟疾,吐血,便血,喉痹,食积心疼,虚饱腹胀,阴囊肿大,跌打内肭,发背疔疮,乳痈,产后遍身浮肿。"

④《纲目拾遗》:"治臌胀、水肿,痞积,黄白疸,疟疾久不愈,鱼口便毒,跌打,一切毒蛇伤。"

⑤《植物名实图考》:"行血气、治淋浊。"

⑥《贵州民间方药榘》:"外用治黄水疮。"

⑦《南宁市药物志》:"收敛消毒。治痢疾,金疮,湿疹;外用治疥癣。"

⑧《四川中药志》:"化管生肌。治气虚头昏,哮喘,眼生云翳,水肿。"

⑨《闽东本草》,"治龋齿。"

⑩《上海常用中草药》:"治肾炎水肿,风火赤眼,带下,蜂刺。"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品0.7~1.5两)。外用:捣敷、研末调敷或煎水熏冼。

【宜忌】体质虚弱者慎服。

【选方】①治水肿胀:平地木三钱,雷公藤五钱,车前草四钱,天青地白草三钱,路路通五个。打碎煎服。(《救生苦海》)

②治急性扁桃体炎:石豆兰(兰科麦斛)一两,扛板归二两半,一枝黄花五钱。水煎,分二次服,日一剂。(福建《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③治缠腰火丹(带状疱疹):鲜扛板归叶,捣烂绞汁,调雄黄末适量,涂患处,一日数次。(《江西民间草药》)

④治瘰疬:扛板归七钱,野南瓜根三两,猪瘦肉四两炖汤,以汤煎药。孕妇忌服。(《江西民间草药》)

⑤治痈肿:鲜扛板归全草二至三两。水煎,调黄酒服。(《福建中草药》)

⑥治乳痈痛结:鲜扛板归叶洗净杵烂,敷贴于委中穴;或与叶下红共捣烂,敷脚底涌泉穴,右痛敷左,左痛敷右。(《闽东本草》)

⑦治坐板疮:乌贼骨五线,雷公藤三钱。共为细末擦之,干则以菜油调敷。(《王秋泉家秘》)

⑧治湿疹、天疱疮、脓疱疮:鲜扛板归全草二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⑨治慢性湿疹:鲜扛板归四两。水煎外洗,每日一次。(《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⑩治黄水疮:蛇倒退叶(为细末)一两,冰片五分。混合,调麻油涂搽。(《贵阳民间药草》)

⑾治下肢关节肿痛:鲜扛板归全草二至三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⑿治似麻风型的脱节癞:蛇倒退(红色)煎水洗;另用辰砂草、旱莲草、车前草(鲜者)各-两五钱,煎水内服。(《贵阳民间药草》)

⒀治痔漏:扛板归七钱至一两,猪大肠不拘量,同炖汤服。(《江西民间草药》)

⒁治附骨疽:扛板归七钱至一两,酒水各半煎二次,分服;以渣捣烂敷患处。(《江西民间草药》)

⒂治蛇咬伤:扛板归叶不拘多少,捣汁酒调,随量服之,用渣搭伤处。((万病回春》)

【临床应用】①治疗百日咳
取扛板归1两(婴儿酌减),用白酒微炒后加冰糖水煎,一日分二次服;或加鱼腥草1两,一支黄花3钱,煎服。单用扛板归治疗26例。显效19例,有效5例,无效2例。加用鱼腥草、一支黄花治疗2例,均愈。又有用扛板归1两微炒,加甜酒和冰糖炖开后当茶饮,治疗7例痉咳期患儿,服药2剂即见咳减、夜寐安静,4~6剂后症状全部消失。

②治疗湿疹
将扛板归制成注射液,每毫升含生药2克。每次3毫升肌肉注射,每日1~2次,小儿酌减。治疗60例,均有一定效果。

杠板归有什么药用价值?

中药里面有很多中药都是中医经常会用到,但是我们不一定知道的,其实主要还是一些药物的名称比较偏门,而这些名称其实都是有一些由来的,很多都是沿用的古时候的名称,比如杠板归,可能很多人就没有听说过。那么,杠板归有什么药用价值呢?
【中药名】杠板归gangbangui
【别名】蛇倒退、老虎_、犁头刺、倒金钩、退血草。
【英文名】PolygoniPerfoliatiHerba
【来源】蓼科植物杠板归PolygonumperfoliatumL.的全草。
【植物形态】多年生蔓性草本。全体无毛。茎有棱,棱上有倒生钩刺,多分枝,绿色,有时带红色。叶互生;叶片近三角形,长与宽相等,淡绿色,下面叶脉疏生钩刺,有时叶缘亦散生钩刺;叶柄盾状着生,几与叶片等长,有倒生钩刺;托鞘叶状,圆形或卵形,包茎。短穗状花序,顶生或生于上部叶腋,花小,多数;具苞,每苞含2~4花;花被5裂,白色或淡红紫色,裂片卵形,不甚展开,随果实而增大,变为肉质;雄蕊8;雌蕊1,子房卵圆形,花柱三叉状。瘦果球形,暗褐色,有光泽,包在蓝色花被内。花期6~8月,果期9~10月。
【产地分布】生于荒地、路旁和灌木丛中。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采收加工】夏季开花时采收,洗净,晒干。生用或鲜用。
【药材性状】茎略方柱形,有棱角,最长可达1米,紫红色或紫棕色,棱角上有倒生钩刺,节略膨大;根横断面黄白色,有髓心或中空。叶互生,叶柄盾状着生;叶片多皱卷,展平后近等边三角形,灰绿色至红棕色,下面叶脉及叶柄均有倒生钩刺。总状花序顶生或生于上部叶腋;花小,多卷缩或脱落。气微,味微酸。
【性味归经】性寒,味酸。归肺经、膀胱经。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利咽祛湿。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临床应用】用量15~30克,鲜品60~100克;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用治热毒咽喉肿痛、肺热咳嗽、湿热黄疸、水肿、慢性湿疹、瘰疬、疥癣、下肢关节肿痛、淋浊、痢疾等。
【药理研究】具有较强的抗菌、抗病毒作用;对肾性高血压大鼠有抗高血压作用,可显著影响其心肌收缩和血压;具有一定抗诱变作用,对实验动物肿瘤有抑制作用,尚有止血等作用。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及枯草、大肠、宋内氏痢疾、志贺氏痢疾等杆菌有抑制作用。对实验动物肿瘤有抑制作用。
【化学成分】本品含咖啡酸、咖啡酸甲酯、原儿茶酸、槲皮素、白桦脂酸等成分。
【使用禁忌】体质虚弱者及孕妇慎服。
【相关药方】
①治慢性湿疹:鲜杠板归120克。水煎外洗,每日1次。(《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②治蛇咬伤:杠板归叶,不拘多少,捣汁,酒调随量服之,用渣搽伤处。(《万病回春》)
③治下肢关节肿痛:鲜杠板归全草60~90克。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④治血淋:杠板归、小通草、杉树胶、车前草各6克。水煎冲甜酒服。(《湖南药物志》)
⑤治痈肿:鲜杠板归全草60~90克。水煎,调黄酒服。(《福建中草药》)
⑥治急性扁桃体炎:石豆兰30克,杠板归75克,一枝黄花15克。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全国中草药新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
⑦治痔疮、肛漏:杠板归30克,猪大肠60克,炖汤服。(《江西草药》)
【名称由来】
传说很久以前,一个农民上山打柴时不慎被毒蛇咬伤了脚,不一会儿,他的小腿肿得有大腿那么粗,全身发起热来,不久就死掉了。家里人毫无办法,只好痛苦地将他装进棺材入葬。棺材已经抬到地里,正准备埋葬,死者的一个朋友急匆匆赶来。他是个医生,所以他立即开棺,按摩死者的脉搏,又听了听死者的心脏,断定死者虽中毒不浅,但还未死亡。他马上取出随身的草药敷在伤口上,还嚼了一些草药灌进死者的嘴里。半个小时之后,病人的脸色有所好转,不一会儿竟苏醒过来。在场的人都惊呆了,问医生这是什么药。医生笑道:“此药乃祖上所传,并没有什么名字。今天它救人一命。棺材也用不着了,一会儿还要扛回去,此药就叫杠板归吧!”杠板归是治蛇咬,把杠板归全株捣烂,然后敷在伤口上,就可以止住蛇伤。另外,它还能外用洗痔疮,散毒消肿,治疗皮疹。但是,传说总归是传说。杠板归只是治蛇伤的一种药,被蛇咬伤后还是要及时找医生看。

杠板归:散落的倾城宝石,名字却很草根

杠板归,是一种藤状小草,样子特别,好认。

这种小草普通,老百姓都知道,具有浓厚的草根色彩。

这点从其名字的由来,就能窥见一斑。

01 古怪的名字

在我的印象里,相当长的时间,记作“扛板归”,而非“杠板归”。“扛”和“杠”,一字之差,似乎都难以理解。

实际上,我也不能明白这个名字的意思。直到下笔成此篇时,才搜索到其名经由民间故事而来。

这个故事简单:讲一樵夫被毒蛇咬伤,蛇毒攻心,倒地不起。家人便用木板抬着他,打算埋葬掉。路上恰遇郎中,给他吃了一味草药,结果樵夫起死回生,众人扛着木板便回家去了。

那樵夫吃的正是扛板归,因此得了这个名号——扛着木板回家,极言此草神效。

许是文字相近,亦或者实在不像植物名,扛板归慢慢演变成了杠板归。

很难想象,严肃的科学,会采用禁不住推敲的民间故事命名,但也正说明,杠板归的草根色彩。

02 治湿疹的神药

杠板归以能治蛇毒得名,是否如传得那样有效,相信许多人都敢肯定,赶快就医注射蛇毒血清更靠谱。

虽然对其治毒蛇咬伤的功效始终怀疑,但深信其消除湿疹皮肤病的能力。

湿疹为慢性病,常复发。我小时便被此病缠身,发病时皮肤起包,全身游走,瘙痒难耐,极痛苦。

多方医治,均未根治,直至采用了土法杠板归。

我不知道母亲从何处收割的杠板归,她将杠板归绑成小捆,每天煮水给我泡澡,并煎小碗放入白砂糖内服,缠绕多年的的湿疹竟然就痊愈了,没有再复发过。

杠板归的味道极苦,可放入白砂糖,感觉有些好喝,我始终无法忘记那种特别的味道。

我也不知道母亲如何找到杠板归的法子的,相当简单,没成想却又奇效。

也许她看了医书,《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便言杠板归可治湿疹,并附方“鲜扛板归四两。水煎外洗,每日一次。”

方法相同,可母亲并不看书。

更可能是某位熟人相告。正如有位两三岁的妈妈看了我的文章,找到我,询问治疗湿疹的法子。她的孩子和我年幼时遇到同样的情况,医治多时不见好,便四处打探土方。

直至现在,我依旧惦念着那个幼儿,是否已经康复。

在这样一种小草的身上,我体认到浓厚的感情,那个想方设法、劳碌的身影,久久闪现于脑海中.......

03 妥妥的刺头?不存在

在公园里,恰遇杠板归,我折下小段放到木椅上拍照,不想一小孩过来,就往椅子上坐,她的母亲也凑过来。

我赶忙制止,示意杠板归有刺,他们不以为然。

这对母子不认识这种植物,难怪,城市之中可相当难见到的。

认得杠板归,自然知道,这货浑身长刺,不好惹。

甚至蛇类都怕其刺,避而远之,称“蛇倒退”。

但讲浑身长刺,其实并非完全正确。

杠板归有个“贯叶蓼”的名号,何解?

这取自其独特的构造。

杠板归除了三角形盾状叶外,还有圆形或椭圆形托叶鞘,特征是茎条直接贯穿而过,因而得名贯叶蓼。

仔细观察,发现其叶片和贯叶处均未长刺,光滑可亲。

所以,遇到时大可淡定,择其叶、拈其贯叶茎,能够轻松降服。

04?色彩诱人的宝石,不是果

说到杠板归,最难忘当属其果。

在一众草堆中,蓝紫色梦幻般的闪光发亮,一如价值倾城的宝石,特别显眼。

相信见过之人,绝对能够记住杠板归这种小草。

不过我们常以为的果实,竟不是果,而是宿存花被。

《中国植物志》载杠板归:花被片椭圆形,果时增大,呈肉质,深蓝色。

这确实颠覆了感性的认知。

那真正的果在哪里呢?就包藏于这斑斓色彩外衣中。剥开肉质花被,里面圆圆黑色的便是它的果实。

正如《万病回春》所说:“有子圆如珠,生青熟黑”。

05 看起来有毒,其实能吃

谁能想到,这种长刺的植物,居然可以吃。

自小便尝过许多野果子,火柴果、金樱子、地稔子、赤楠果、乌饭子,甚至火炭母、酢浆草,可从没吃过杠板归。

原因很简单,它鲜艳的果子,怎么看都像有剧毒。

但中医药典籍《生草药性备要》中已记杠板归:“子蓝色,可食”。

后来我真的尝试了一遍,摘其叶放入嘴里咀嚼,味道很淡,好一会儿,才泛上舌尖,淡淡的酸弥荡口腔。

它的口感,类似酢浆草叶,但没这么浓烈,比之更为清淡,其果,没有尝试,想来味道如出一辙了。

植物名片 [ 杠板归?]

拉丁名:Polygonum perfoliatum L.

别名:扛板归、刺犁头、贯叶蓼、蛇倒退

科属:蓼科蓼属

形态:一年生草本。茎攀援,沿棱具稀疏的倒生皮刺;叶三角形,顶端钝或微尖,基部截形或微心形,薄纸质,上面无毛,下面沿叶脉疏生皮刺;叶柄与叶片近等长,具倒生皮刺,盾状着生于叶片的近基部;托叶鞘叶状,草质,绿色,圆形或近圆形,穿叶。总状花序呈短穗状,苞片卵圆形;花被5深裂,白色或淡红色,花被片椭圆形,果时增大,呈肉质,深蓝色;瘦果球形,黑色,有光泽,包于宿存花被内。

花期:6-8月

果期:果期7-10月

用途:药用、饲料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_11/9544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