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缘钻地风
(《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来源】为虎耳草科植物齿缘钻地风的根。
【植物形态】齿缘钻地风
落叶灌木,高4米以上。叶对生,卵形或带倒卵圆形,长8~1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至浅心形,边缘具整齐锐齿牙,下面叶脉及叶柄密生粗毛。伞房式聚伞花序顶生,花轴密生粗毛;花2型,周边不育花,仅一片大形萼片,呈倒卵形或椭圆状卵形,先端钝,萼片柄长3~5毫米,密生粗毛;孕性花小,萼片5,花瓣5;雄蕊10;花柱1。蒴果倒圆锥形,具10条纵肋。种子线形。花期5~6月。
生于山坡疏林内或林缘、岩旁。分布华东、华南等地。
【采集】全年可采,晒干。
【性味】苦,温。
【功用主治】祛风湿,解热毒。治瘀血凝滞,筋骨痛风及疮毒红肿等症。
【用法与用量】内服:浸酒,4~6钱。外用:捣敷。
吗丁啉是一款大家平时在电视广告上经常能看到的药,很多人都不太清楚这个药是治什么病的,下面的我为你们介绍吗丁啉的作用与功效 吗丁啉治什么病?
吗丁啉的作用与功效
吗丁啉属于新型的促胃动力药,与助消化药的作用完全不同。 吗丁啉是多潘力酮的商品名,它还有恒邦、优玛琳、哌双咪酮、胃和灵等多个名字。吗丁啉主要具有以下作用:
①可直接作用于人的胃肠壁,促进胃肠蠕动,缩短胃在餐后的排空时间。
②可扩大胃幽门口(胃与十二指肠的接口)的直径,使食物更顺利地进入肠道。
③可提高贲门(胃与食道的接口)括约肌的紧张度,防止食物反流回食管中,从而起到强效止吐的作用。
具体来说,吗丁啉可治疗如下疾病:
1、可治疗胃轻瘫 吗丁啉可用于治疗胃轻瘫(即胃排空延迟),尤其对由糖尿病和慢性胃炎(包括萎缩性胃炎)引起的胃轻瘫具有很好的疗效。临床实践证实,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若每日服用40毫克的吗丁啉,连续用药4个星期,可使病情明显好转或痊愈。
2、吗丁啉可用于治疗中度以上的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症状为餐后上腹胀痛、嗳气、早饱、烧心、恶心及呕吐等症状)。此类患者可每次服用10~20毫克吗丁啉,每日服3次,连续用药2—8周为1个疗程。临床实践证实,有75%以上的此类患者在服用吗丁啉后,其症状可明显减轻或消失。
3、吗丁啉对反流性胃炎有明显的疗效。但此药对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不太理想。
4、可防治恶心、呕吐 在临床上,可引起恶心、呕吐的原因很多。吗丁啉主要用于防治由以下几种原因引起的恶心呕吐:①由消化性溃疡、厌食症、进食不当等原因引起的急性呕吐或持续性呕吐。②由偏头痛、痛经、颅脑外伤、尿毒症、血液透析、胃镜检查和放射治疗等引起的恶心、呕吐。③由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肝炎、胰腺炎等)引起的呕吐。④由服用细胞毒性药物(如环磷酰胺、氮芥等)引起的呕吐。⑤由服用苯海索、溴隐亭和左旋多巴等抗帕金森病的药物引起的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良反应。⑥在进行外科、妇科手术后出现的恶心、呕吐。
5、丁啉可使女性血清内催乳激素的水平升高,从而起到促进产后泌乳的作用。但此药对催乳素瘤患者没有治疗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患者服用吗丁啉的时间不宜过长。
吗丁啉一般卖多少钱
吗丁啉的药理作用为:吗丁啉可直接作用于胃肠壁,可增加胃肠道的蠕动和张力,促进胃排空,增加胃窦和十二指肠运动,协调幽门的收缩,同时也能增强食道的蠕动和食道下端括约肌的张力,抑制恶心、呕吐。
吗丁啉在治疗消化不良 腹胀 嗳气 恶心 呕吐 腹部胀痛等症状上疗效显著,受到众多患者的好评,确实是一剂治疗消化不良的良药。
目前,很多药店都有吗丁啉出售。不同产家生产的吗丁啉的价格有所区别。但是一般来说,在网上药店购买吗丁啉的价格会相对便宜一些。吗丁啉的网上报价尽管有所区别,但总的来说, 是一个比较合理的价格。在实体药店购买吗丁啉价格高一些。
养胃的食物
米类
粳米,又名大米,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除烦止渴,止泻止痢。性平,味甘。入脾、胃经。一般肠胃不好的人应经常煮粥食用。玉米,别名苞谷、苞米、六谷,其食疗保健作用为众多食物所不及。中医认为,玉米性味甘、平,入脾、胃经·有健脾和胃之功效。
菌类
蘑菇甘,平,入胃,肺经,有健胃开脾的功效,治疗消化不良可用鲜蘑菇150克炒熟食用。香菇也有健脾开胃的功效,主治消化不良。银耳甘,平,入胃,大肠经,有滋补生津,润肺养胃的功效。
宝宝吃多了有什么症状
烦躁易哭,精神不好
宝宝吃多了,损伤宝宝的脾胃,导致胃肠疾患,使宝宝难以入睡或睡不安宁,动则大汗淋漓或入睡汗多。
喘气艰难
宝宝吃多了时候,胃部会挤压隔膜,占领肺部空间,导致肺部无法完全扩张,喘不上气来,宝宝会表现为打嗝状态,所以这时候父母就要注意了。
胀气
父母让宝宝没有饮食节制的话,一次性吃太多事物,会导宝宝吃完后消化不良,肚子胀气等;这是因为太多食物超过了宝宝肠胃所能消化的功能限制了,有些多余的食物不能得到及时的消化就会导致积食,造成肚子胀气。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是将金属做成又细又长的针,比较常见的是银质银针。话说人体有三百六十一个主要穴位,每一个穴位管理的病症是不一样的。针灸分为艾灸,隔药灸,柳条灸,灯芯灸等等,虽然种类繁多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最常见的是艾灸。针灸是找到疾病的关键,对症施针,通过刺激将经脉打通,调节气血。
但针灸虽为鬼门十三针,却不是什么病都能治的。就像白血病,艾滋病等等,针灸是治不了的。以前古代的时候时常会发生瘟疫这种大面积传染的病,针灸都只是对其起到了缓解的作用,并不能将他们全治好。所以说针灸并不是包治百病,它也是有属于自己的短板的,如果针灸真的那么神那就不需要现代这些医疗设备了。
据历史记载不少史学家认为同治皇帝死于天花。天花就是我们现在的水痘,这种对于古代人来说是致命的。若针灸真的那么神那么当时同治皇帝为什么会死呢?皇帝身边呢么多御医难道都是吃干饭的吗?只不过对于古代人来说针灸能治的病史很多的,并且成效也很好,慢慢的也就逐渐神化了。
针灸作为中医之首,是祖先经历了上千,上百年来不断地打磨研究留下来的东西。它不需要吃药,经济有实惠,是治疗肩周,腰椎间盘突出的好方法。我们不否定它的功绩,但什么都得理性认知。
这病缓解不难,关键是如何防止复发 过多摄入高嘌呤食物是诱发高尿酸血症的重要原因,是痛风的罪魁。因此,人们要管住自己的嘴,调整饮食结构,合理选择饮食。 按嘌呤含量的高低,人们把饮食一般分为高嘌呤、中嘌呤和低嘌呤三类。 高嘌呤食物,即100克食物中含有150~500毫克嘌呤。这些食物主要有:动物内脏、海鲜、沙丁鱼、凤尾鱼、带鱼、蚶、蛤、鸡汤、肉汤等。痛风患者尽量禁食这些食物。 中嘌呤食物,即100克食物中含有50~150毫克嘌呤。这些食物主要有:家禽家畜肉、鱼、虾、蟹、鳝鱼、白鱼、扁鱼、鲢鱼,各种豆类及花生、芝麻等。痛风患者应尽量少吃这类食物。此外,一些蔬菜也含有较高的嘌呤,如韭菜、菜花、黄豆芽、豌豆苗、扁豆、菜花、紫菜、菌类等,最好不吃或少吃。 低嘌呤食物,即100克食物含有的嘌呤量小于50毫克。这些食物主要有:鸡蛋、鸭蛋、牛奶、奶酪等。这些食物可吃。水果,蔬菜中的萝卜、胡萝卜、番茄、白菜、土豆等,含嘌呤特别少,为痛风患者的推荐食品。有研究显示,进食无嘌呤饮食7天后血中尿酸浓度可降低度1.2毫克/升左右。 痛风病人的主食应以细粮为主,如精面粉做的面食,精大米等,不宜吃粗粮,因为细粮制品中嘌呤含量较粗粮少。避免饮酒,酒中的乙醇使体内乳酸增加,而乳酸可影响肾脏排泄尿酸易引起泌尿系统结石;乙醇还可使体内嘌呤合成增加,特别是啤酒,在发酵过程中可产生大量嘌呤,对痛风病人非常不利。 其次,保证足量的水分摄入,每天喝2000毫升左右的白开水,不包括牛奶、汤、稀饭等流食。因为人体70%左右的尿酸要从肾排除,每日尿量要达到1800毫升左右。夏季多汗饮水量还要增加。 再次,注意生活规律,按时作息,定时进餐,七分饱为宜。保持理想体重。避免劳累及精神刺激。适当锻炼,但不可剧烈运动,如踢足球、快跑、滑冰、游泳、登山等,它会使体内乳酸产生过多,抑制肾脏排泄尿酸的功能,使血尿酸增高,引起痛风性关节炎发作。 另外,要定期体检,争取早期发现高尿酸血症,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痛风发生。 痛风属中医“痹证”范围,可根据患者症状分成四种类型治疗: 1.风湿热痹(需清热通络,祛风除湿) 临床表现:关节红肿热痛,发病急,累及一个或多个关节,多兼有发热、恶风、口渴,烦闷不安或头痛汗出。方药:白虎桂枝汤合四妙勇安汤加减。组成:生石膏,知母,粳米,甘草,桂枝,当归,忍冬藤,连翘,玄参,土茯苓,薏苡仁,金钱草,威灵仙;湿重者加萆薢、石韦、木瓜;关节痛甚者加玄胡、全蝎。 2.风寒湿痹(需祛风散寒,除湿通络)临床表现:关节肿痛,屈伸不利,或见皮下结节或痛风石。方药:薏苡仁汤加减。组成:羌活,独活,防风,苍术,当归,桂枝,麻黄,薏苡仁,制川乌,生姜,甘草;上肢痛甚者加威灵仙、姜黄;下肢痛甚者加牛膝、木瓜;皮下结节者加天南星、炮山甲。3.痰瘀痹阻(需活血行瘀,化痰通络) 临床表现:关节疼痛反复发作,日久不愈,时轻时重,或刺痛固定不移,关节肿大,甚至强直畸形,屈伸不利,皮下结节或皮色紫暗。方药:桃红四物汤合二陈汤加味。组成: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川芎,赤芍,茯苓,陈皮,甘草,威灵仙,制半夏,穿山甲,山慈菇;关节久痛不已者,加全蝎、乌梢蛇;关节痛甚者加土茯苓、滑石。 4.气血不足,肝肾亏虚(需补益气血、调补肝肾、祛风胜湿、通络止痛)临床表现:关节疼痛反复发作,日久不愈,时轻时重或游走不定,甚或关节变形,屈伸不利,腰膝酸痛或足跟疼痛。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组成:党参,茯苓,当归,白芍,熟地黄,川芎,杜仲,肉桂,细辛,独活,桑寄生,防风,秦艽,甘草;气虚明显者加黄芪;血虚明显者加鸡血藤 西药的治疗 副作用很多 一般少用 一)急性发作期治疗 患者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一般应休息至关节痛缓解72小时后始可恢复活动。药物治疗越早越好,早期治疗可使症状迅速缓解,而延迟治疗则炎症不易控制。常用药物有以下几种: 1.秋水仙碱:对本病有特效,开始每小时0.5mg或每2小时1mg,至症状缓解或出现噁心、呕吐、 腹泻 等肠胃道副反应时停用,一般约需4~8mg,症状可在6~12小时内减轻,24~48小时内控制,以后可给0.5mg每日二、三次维持数天后停药。肠胃道反应过于剧烈者可将此药1~2mg溶于200ml生理盐水中于5~10分钟内缓慢静脉注入,但应注意勿使药物外漏,视病情需要6~8小时后可再注射,有肾功能减退者24小时内不宜超过3mg。由于临床疗效卓著,对诊断困难病例可作试验性治疗,有助于鉴别诊断。毒副作用:1、胃肠不适、出血性 肠炎 ;2、白细胞减少;3、再生障碍性 贫血 ;4、 脱发 ;5、肌病;6、肝功能损害;7、精神 抑郁 等。 2.保泰松或羟基保泰松:有明显抗炎作用,且能促进尿酸排出,对发病数日者仍有效,初剂量为0.2~0.4g,以后每4~6小时0.1g,症状好转后减为0.1g每日3次,连服数日停药。本药可引起 胃炎 及水钠潴留,在活动性溃疡病患者及心脏功能不全者忌用。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的副反应偶有发生。 3.消炎痛:初剂量25~50mg,每8小时一次,症状减轻后25mg每日2~3次连服二、三日,疗效与保泰松相仿,副作用有胃肠道刺激、水钠潴留、头晕、头痛、皮疹等,有活动性 消化性溃疡 者禁用。毒副作用:1、胃肠反应、出血、溃疡、穿孔,有活动性消化性溃疡者禁用;2、皮疹 皮炎 ;3、白细胞、血小板减少;4、头痛、眩晕;5暂时性人格解体;6、肝肾功能损害。 4.布洛芬(异丁苯丙酸):为非固醇类消炎止痛药,0.2~0.4g每日2~3次,可使急性症状在二、三天内迅速控制,本药副作用较小,对血象及肾功能无明显影响,偶有肠胃道反应及转氨酶升高。 5.炎痛喜康:药效时间长,每日20mg一次顿服,偶有肠胃道反应,长期用药应注意血象及肝肾功能。 6.萘普生(消痛灵):非固醇类消炎止痛药,抗炎作用为保泰松的11倍,镇痛作用为阿司匹林7倍,胃肠道反应较小,口服每天500~750mg,分两次服用。 7.ACTH及强的松:对病情严重而秋水仙碱等治疗无效时,可采用ACTH25mg加入葡萄糖中静脉滴注,或用40~80mg发次肌内注射,此药疗效迅速,但停药后易于反跳复发,可加用秋水仙碱0.5mg一日二三次,以防止反跳。也可用triamicinolonehexacetonide 5~20mg,注入关节炎区治疗。口服强的松亦有速效,但停药容易复发,且长期服用激素易致 糖尿病 、 高血压 等并发症,因此尽量不用。 (二)间隙期及慢性期治疗 为了预防 痛风 急性发作。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在此阶段仍须积极治疗。 1.一般处理:饮食控制很重要,避免进食高嘌呤饮食。动物内脏、骨髓、海味、蛤蟹等含嘌呤最丰富;鱼虾类、肉类、豌豆、菠菜等亦含一定量嘌呤;蔬菜、水果、牛奶、鸡蛋等则不含嘌呤。 肥胖 患者必须减少热卡的摄取,降低体重。宜多饮水以利尿酸排出。避免过度劳累、紧张、饮酒、受冷、受湿及关节损伤等诱发因素。 2.降低血尿酸药物的应用:在经饮食控制而血尿酸浓度仍在7~8mg/dl以上者;每年急性发作在两次以上者;有痛风石或尿酸盐沉积的X线证据者;有肾结石或肾功能损害者;均有应用降血尿酸药物的指征,用药后如能使血尿酸维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常可防止痛风急性发作,防止痛风石形成,减轻肾脏损害。抗高尿酸血症的治疗有促进尿酸排泄和抑制尿酸合成两组药物,此两组药物均无消炎止痛作用,且在使用过程中有动员尿酸进入血液循环,诱致急性关节炎发作的可能,因此不宜在急性期应用。在选择哪一组药物上,常根据患者肾脏功能及24小时尿酸排出量决定,每日排出尿酸量低于600mg及肾功能良好者,可用排尿酸药,在肾功能减退及每日排出尿酸量高于600mg者,选用抑制尿酸合成药,在血尿酸增高明显及痛风石大量沉积的病人,亦可两者合用,有使血尿酸下降及痛风石消退加快的作用。 排尿酸药目前常用的有以下三种: (1)羧苯磺胺(probenicid丙磺舒):主要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再吸收而致利尿酸作用。为防止尿酸自肾脏大量排出时有引起肾脏损害及肾结石的副作用,应用此药常自小剂量开始,初用0.25g每日2次,两周内增至0.5g每日3次,最大剂量每日不超过2g,约5%病人发生皮疹、发热、肠胃刺激、肾绞痛及激起急性发作等副作用。 (2)苯磺唑酮(sulfinpyrazone):是保太松的衍生物,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再吸收,排尿酸作用较丙磺舒强,自小剂量开始,50mg每日2次,渐增至100mg每日3次,每日最大剂量为600mg,和丙磺舒合用有协同的疗效,此药对胃粘膜有刺激作用,溃疡病患者慎用。 (3)苯溴马龙(benzbromarone):为强有力的利尿酸药,在欧洲广泛应用已有多年,每日一次25~100mg,毒性作用轻微,不影响肝肾功能,很少发生皮疹、发热,但可有肠胃道反应、肾绞痛及激发急性关节炎发作。 在排尿酸药物治疗过程中,须口服碳酸氢钠每日3~6g,以碱化尿液,并多饮水,保持每日尿量在2000ml以上,以利尿酸排出。 抑制尿酸合成药物至目前为止只有异嘌呤醇(allopurinol),此药能抑制黄嘌呤氧化酶,使次黄嘌呤及黄嘌呤不能转化为尿酸,其本身则在人体内渐渐氧化,生成易溶于水的异黄嘌呤(oxipurinol)经尿排出,并能在PRPP存在下转变成相应核苷酸,消耗了PRPP,还可以抑制PRPPAT,使IMP合成减少,因而能迅速降低血尿酸浓度,抑制痛风石及肾尿酸结石合成,并促使痛风石溶解,剂量100mg每日3次,可增至200mg每日3次。与排尿酸药物合用可加强疗效,但一般不需联用。个别病人可有发热、 过敏 性皮疹、腹痛、腹泻、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甚而肝功能损害等副作用,停药及给予相应治疗一般均能恢复,偶有发生坏死性皮炎则病情严重,应即抢救治疗。用药期间也可发生尿酸转移性痛风发作,可辅以秋水仙碱治疗。 3.秋水仙碱的应用:在痛风反复发作的病人,慢性炎症不易控制,虽经上述治疗,有时仍有局部关节酸痛或急性发作,此时可用小剂量秋水仙碱维持,每日0.5mg或1mg往往足以使症状得到控制,但应注意秋水仙碱对骨髓的抑制和对肝肾功能的损害。 4.其他:对有高血压、 冠心病 、肥胖症、尿路感染、肾功能 衰竭 等伴发或并发症者,须进行对症治疗。关节活动困难者须予以理疗和 锻炼 。痛风石溃破成瘘管者应予以手术刮除。 (三)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各家意见不一,一般认为血尿酸盐的浓度在8~9mg/dl以下者不须药物治疗,但应避免过食(特别是高嘌呤饮食)、酗酒、过劳、创伤及精神紧张等诱致急性发作的因素。血尿酸过高者应予异嘌呤醇治疗。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_11/9422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翅茎香青能治什么病
下一篇: 鸱头能治什么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