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中医健康

紫葳茎叶能治什么病

中药大全 2023-09-21 11:28:09
紫葳茎叶能治什么病|紫葳茎叶有什么作用|紫葳茎叶什么样真假辨别

紫葳茎叶
(《别录》)

【异名】凌霄藤、争墙风(《常用中草药配方》),白狗肠(《广西中草药》)。

【来源】为紫葳种植物紫葳的茎叶,植物形态详"凌霄花"条。

【性味】苦,平。

①《别录》:"味苦,无毒。"

②《纲目》:"苦,平,无毒,"

【功用主治】凉血,散瘀。治血热生风,身痒,风疹,手脚酸软麻木,咽喉肿痛。

①《别录》:"主痿芴,益气。"

②《日华子本草》:"叶:治热风身痒,游风风疹。"

③《纲目》:"治喉痹热痛,凉血生肌。"

④《分类草药性》:"治跌打损伤,风湿麻木,消肿,散瘀血。"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

【宜忌】①《品汇精要》:"妊娠不可服。"

②《本草汇》:"走而不守,不能益人,虚者避之。"

【选方】①治暴耳聋:凌霄叶杵烂,取自然汁灌耳内。(《斗门方》)

②治风湿骨痛:争墙风五钱,石南藤五钱,冂莶草五钱,威灵仙三钱,独活三钱,水煎,一日二次分服。(《常用中草药配方》)

③治手脚酸软发麻:争墙风三两,大血藤二两,徐长卿一两半,石南藤一两,千年健四钱。好米烧酒三斤,浸十天去渣过滤,每日服三次,每次服半两至一两。(《常用中草药配方》)

生活中常见的植物药草是那些?并且能治什么病?

艾叶
【功效】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外用祛湿止痒。

八角枫花
【功效】治头风痛及胸腹胀痛。

百合干

【功效】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用于阴虚燥咳,劳嗽咳血,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

草豆蔻
【功效】用于寒湿内阻,脘腹胀满冷痛,嗳气呕逆,不思饮食等证。

草乌
【功效】搜风胜湿,散寒止痛,开痰,消肿。治风寒湿痹,中风瘫痪,破伤风,头风,脘腹冷痛,痰癖,气块,冷痢,喉痹,痈疽,疔疮,瘰疬。

生活中能止血的草药有哪些?

含羞草
清热利尿,化痰止咳,安神止痛、解毒、散瘀、止血、收敛等功效。用于感冒,小儿高热,急性结膜炎,支气管炎,胃炎,肠炎,泌尿系结石,疟疾,神经衰弱;外用治跌打肿痛,疮疡肿毒、咯血、带状疱疹。

小蓟

小蓟为菊科植物刺儿菜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花开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用于衄血,吐血,尿血,血淋,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痈肿疮毒。脾胃虚寒而无瘀滞者忌服。

地榆

地榆为蔷薇科植物地榆或长叶地榆的干燥根,后者习称“绵地榆”。春季将发芽时或秋季植株枯萎后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片,干燥。凉血止血,解毒敛疮。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水火烫伤,痈肿疮毒。

槐花

槐花为豆科植物槐的干燥花及花蕾。夏季花开放或花蕾形成时采收,即使干燥,除去枝、梗及杂质。凉血止血,清肝泻火。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吐血,衄血,肝热目赤,头痛眩晕。脾胃虚寒及阴虚发热而无实火者慎用。

侧柏叶

侧柏叶为柏科植物侧柏的干燥枝梢和叶。多在夏、秋二季采收,阴干。凉血止血,化痰止咳,生发乌发。用于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下血,肺热咳嗽,血热脱发,须发早白。

?紫葳根作用与功效,有什么副作用?

【出处】出自《日华子本草》
【拼音名】Zǐ Wēi Gēn
【英文名】Root of Chinese Trumpetcreeper
【别名】 凌霄花根
【来源】
药材基源: 为紫葳科植物凌霄或美洲凌霄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mpsis grandiflora (Th-unb.) Loisel xe Schum. Campsis radicans (L.)Seem.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
1.凌霄 薄叶木质籐本,借气根攀附于其服物上。茎黄褐色具棱状网裂。叶对生,厅数羽状复叶;叶轴长4-3cm;小叶柄长5-10mm,小叶7-9格,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4-6cm,宽1.5-3cm,先端尾状渐尖,基部阔楔形,两侧不等大,边缘有粗锯齿,两面无毛,小叶柄着生处有淡黄褐色束毛。花序顶生,圆锥状,花大,直径4-5cm;花萼钟状,不等5裂,裂至筒之中部,裂片披针形;花冠漏斗状钟形,裂片5,圆形,橘红色,开展;雄蕊4,2长2短;子房上位,2室,基部有花盘。蒴果长如豆荚,具子房柄;2瓣裂。种子多数,扁平,有透明的翅。花期7-9月,果期8-10月。
2.美洲凌霄 本种形态上写凌霄相似,唯小叶9-11枚,椭圆形至卵状长圆形,先端尾尖。花萼5等裂,分裂较浅,约裂至三分之一,裂片三角形,向外微卷,无凸起的纵棱;花冠为细长的漏斗形,直径较凌霄小,橙红色至浓红色,内有明显的棕红色纵纹,筒部为花萼的3倍。花期7-10月,果期11月。
【性状】性状鉴别 根呈长圆柱形,外表面黄棕色或土红色,有纵皱纹,并可见稀疏的支根或支根痕。质坚硬,断面纤维性,有线状物,皮部为棕色,木部为淡黄色。
【性味】味甘;辛;性寒
【归经】肝;脾;肾经
【功能主治】 凉血祛风;活血通络。主治血热生风;身痒;风疹;腰脚不遂;痛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或入丸、散;或浸洒。外用:鲜品适量,捣敷。
【注意】《品汇精要》:妊娠不可服。
【附方】1治风腰脚不随: 紫葳根(炙,锉),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空心温酒调下。 (《圣济总录》紫葳散)2治大肠虚冷风秘: 凌霄花根(去皮,洗,焙)三两,乌药(锉)、人参各半两,皂荚子五十枚。上四味,捣罗为末,炼蜜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温水下,一日二服。(《圣济总录》凌霄花根丸)3治痛风: 凌霄花根二、三钱。浸酒或以酒煎服。(《岭南采药录》)4治风湿关节痛,半身不遂: 一、凌霄根三至五钱。煎汤,加红糖、黄酒适量,分二次于早、晚饭前内服。二、凌霄根、抱石之莲、络石籐、白毛籐各二钱。煎服。 (苏医《中草药手册》)
【各家论述】
1.《日华子本草》:治热风身痒,游风,风疹,瘀血,带下。
2.《植物名实图考》:能行血。
3.《杭州药植志》:妇科通经药。
【临床应用】治疗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取新鲜紫葳根5斤,加水10000ml煎至5000ml,再蒸馏出2000-2500ml,加入0.9%的生理盐水使成等渗液,高压消毒备用。 肌肉注射,每日 1-2次,每次5ml,10天为一疗程。治疗20例,近期治愈12例,显著好转6例,无效2例。一般注射 1-4次即见疼痛减轻,红肿消退,步行方便,体温下降。对腰痛或因感冒引起的四肢疼痛亦有效。
【摘录】《中华本草》

中草药:角蒿1的功效与作用

角蒿1
(《唐本草》)
【异名】羊角草(《东北植物药图志》),羊角蒿(《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羊羝角棵(《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紫葳科植物角蒿的全草。
【植物形态】角蒿
一年生草本,高35~100厘米。茎直立,具纵沟纹及棱角。叶互生;叶片2~3回羽状深裂,最终裂片狭线形,长0.5~1.5厘米,宽2~3毫米,先端锐尖,全缘,近革质;柄长1~3厘米。疏总状花序顶生;通常具3~5朵花,有时1花单生茎顶;苞片3枚,锥形;花梗短;萼钟状,5深裂,先端锐尖;花冠漏斗形,紫色,先端5裂,裂片钝圆,最下1片较小;雄蕊4,2强,花丝丝状;子房上位,2室,柱头2裂。蒴果长角状,略向外弯曲,长5~10厘米,直径约4毫米,成熟时2裂。种子多数,圆形或矩圆形,周围具翅。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长于山坡、田野及路旁。分布东北、华北至西南各地。
【采集】7~8月间,割取茎叶,晒干。
【药材】干燥全草,茎圆柱形,多分枝,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略具细棱或纵纹,光滑。叶多破碎或脱落。茎上部具总状排列的蒴果,多开裂,内具中隔;种子扁平,具膜质的翅。茎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气微,味淡。
本品在辽宁、吉林、内蒙古、河北、山东等地作透骨草入药。参见"透骨草"条。
【性味】①《唐本草》:"味辛苦,平,有小毒。"
②《医林纂要》:"辛苦,寒。"
【功用主治】治口疮,齿龈溃烂,耳疮,湿疹,疥癣, *** 滴虫病。
①《唐本草》:"主甘湿霞诸恶疮有虫者。"
②《黑龙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干湿皮疹, *** 滴虫病,疥疮,齿龈腐烂及耳疮,烧灰涂擦。风湿痹痛、筋骨疼痛,煎汤熏洗。"
【用法与用量】外用:烧存性研末掺,或煎汤熏洗。
【选方】①治齿靳宣露:角蒿灰夜敷靳间使满,勿食油。(《千金方》)
②治口中疮久不瘥,入胸中并生疮:角蒿灰敷之。有汁吐之,不得咽也。(《千金方》)
③治小儿口疮:角蒿灰贴疮。(《小儿宫气方》)
④治月蚀耳疮:蒿灰掺之良。(《濒湖集简方》)

提醒您:角蒿1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_11/9145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