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藻
(《本经》)
【异名】蒋(《尔雅》),落首(《本经》),海萝(《尔雅》郭璞注),藫(《别录》),乌菜(《罗源县志》),海带花(《中药材手册》)。
【来源】为马尾藻科植物羊栖菜或海蒿子的全草。
【植物形态】①羊栖菜(《漳浦县志》),又名:玉海草、灯笼藻、胡须泡、药茶、鹿尾菜。
多年生褐藻,肉质,黄色,高7~40厘米。固着器纤维状似根;主轴圆柱形,直立,直径2~4毫米,从周围长出分枝和叶状突起;分枝很短;叶状突起棍棒状,长3.5~7厘米,先端盾形,有时膨大,中空成气泡,全缘。气囊和生殖托均腋生;气囊纺锤形,长5~10毫米;生殖托圆柱形或椭圆形,长5~15毫米,成丛腋生。
生于低潮浅海水激荡处的岩石上。分布辽宁、山东、福建、浙江、广东等沿海地区。
②海蒿子
多年生褐藻,暗褐色,高30~100厘米。固着器扁平盘状或短圆锥形,直径可达2厘米;主轴圆柱形,幼时短,但逐年增长,两侧有呈钝角或直角的羽状分枝及腋生小枝,幼时其上均有许多短小的刺状突起;叶状突起的形状,大小差异很大、披针形、倒披针形、倒卵形和线形均有,长者可达25厘米,短者只2厘米,宽者可达2.5厘米,有不明显的中脉状突起,并有明显的毛窠斑点,狭者只1毫米,无中脉状突起,也无斑点,全缘或有锯齿。在线形叶状突起的腋部,长出多数具有丝状突起的小枝,生殖托或生殖枝即从丝状突起的腋间生出。气囊生于最终分枝上,有柄,成熟时球形或近于球形,顶端圆或有细尖状凸起,表面有稀疏的毛窠斑点。生殖托单生或总状排列于生殖小枝上,圆柱形,长3~15毫米或更长,直径约1毫米。
生于低潮线下海水激荡处的岩石上。分布辽宁、山东等沿海地区。
【采集】夏、秋季由海中捞取或割取,去净杂质,用淡水洗净,晒干。
【药材】①小叶海藻:为羊栖菜的干燥全草,呈卷曲的团状物。黑棕色,表面有白色盐霜,质脆易碎。浸软后肉质、粘滑、柔韧。主轴圆柱状,上有短枝,叶状突起呈棍棒状,略扁,有时先端膨大,中空成气泡,或成盾状。腋间有纺锤形的气囊,长5~10毫米,丛生。气腥,味咸。
主产福建、浙江、广东等地。
②大叶海藻:为海蒿子的干燥全草,呈卷曲的团状物,与羊栖菜相似,浸软后,粘滑、柔韧,叶状突起略呈革质。主轴圆柱状,表面有多数短小的刺状突起。分枝多。叶状突起呈披针形、倒披针形、倒卵形及线形,表面有黑棕色略突起的斑点。最终分枝上有气囊.球形或椭圆形,较上种为小,有柄,有时顶端具尖突起。气腥,味咸。
主产山东、辽宁等地。
此外,少数地区尚用三角藻海黍子、鼠尾藻等的全草作海藻入药。
【化学成分】羊栖菜含藻胶酸20.8%,粗蛋白7.95%,甘露醇10.25%,灰分37.19%,钾12.82%,碘0.03%。
海蒿子含藻胶酸19.0%,粗蛋白9.69%,甘露醇9.07%,灰分30.65%,钾5.99%,碘0.017%。又含马尾藻多糖,其组成中含D-半乳糖、D-甘露糖、D-木糖、L-岩藻糖、D-葡萄糖醛酸和多肽。
【药理作用】①对甲状腺的作用
参见"昆布"条。
②对血液的作用
早年报道,海藻提取物有抗血液凝固作用,与肝素、水蛭素相似。后经证明,藻胶酸及其硫酸酯并无甚抗凝作用;但经处理后,即在其降解物(由原来的分子量为145000的物质降解成分子量为10000~50000)中再引进一OSO3H,使成为含硫达9.2~12.3%时,其抗凝作用约为肝素的1/2。藻胶酸本身却可防止血凝障碍。藻胶酸钙作成外科敷料,有止血作用。
③降血脂作用
国外曾报道多种海藻(品种不明)能降低大鼠(高脂饮食)血清中胆甾醇水平或脏器中胆甾醇含量,并认为其中所含之甾醇,特别是β-谷甾醇作用最强。藻胶酸钠虽有些降低血胆甾醇作用,但不显著,而且能抑制大鼠的生长。藻胶酸的硫酸化物有抗脂血症的作用,效力与肝素(即血脂澄清因子)相同;一般而言,分子量降低,其抗血脂效力也随之降低,但如将藻胶酸硫酸酯进一步磺化,则又可使作用消失。将此种藻胶酸硫酸酯给家兔(饲胆甾醇)注射5~10毫克/公斤,不仅可降低脂血症,且可显著降低血清胆甾醇水平及减轻动脉粥样硬化,血液凝固性并无显著改变;此时兔体重增长速度受抑制,其大网膜及腹膜后脂肪较少,而脾脏增大,且有脂质积累,故其作用除有肝素样作用外,还可能与网状内皮系统吞食脂粒之能力增强有关。
④血液扩容剂
藻胶酸钠(分子量为20000~26000)可制作血浆代用品,Alginon即0.4%的藻胶酸钠、5%葡萄糖及0.9%盐水的混合物;据报道,其扩容效力与右旋糖酐相似,对肝、脾、肾、骨髓无伤害,一般无过敏,能增进造血功能。经消毒后,产品可保存数年。
⑤对病原体的作用
曾报道海藻、昆布流浸膏对血吸虫的作用(见"昆布"条);海藻水浸剂对某些真菌的抑制作用;含海藻的复方(见"昆布"条)-化癌丹对小鼠腹水癌的作用。藻胶酸钠并无抑菌作用,此种多糖类常能降低抗菌素的活性。也曾有报告品种不同的海藻的水、醇提取物在体外有抑菌作用者。
⑥降压作用
海藻在较大剂量(0.76克/公斤)时对麻醉犬、兔有较明显持久的降低血压作用,水剂较酊剂为强。藻胶酸钠较大剂量也能使动物血压短暂下降,中等量则使血压短暂上升,对离体兔心有短暂的兴奋作用,对平滑肌则无影响。
⑦其他作用
藻胶酸之用途颇广,其钠盐可作为维生素丙水溶液的稳定剂(浓度为0.03%);在酸性食物中如用藻胶酸钠32毫克%及0.05N枸橼酸,作稳定剂的效果更好。对口服碱土金属放射性同位素Ra226、Ba140、Sr90均有保护作用,能促进其自机体排出;人口服藻胶酸钠1.5克,可使Sr85的吸收降低一半;即使服用8克,也不影响钙的吸收。藻胶酸与等分子的苯丙胺制成的合剂可作为食欲抑制剂,能减轻肥胖而不引起失眠。与三硅酸镁、氢氧化铝等制成抗酸剂,可减轻沙石感或收敛性。亦可用于消除药剂的不良气味。此外.藻胶酸钠在作为外科敷料、制药工业、食品保存、纺织工业、造纸工业、照相等方面也有广泛的用途。
【毒性】海藻供食用。在对家兔灌胃时,与甘草并无明显的毒性相加作用,即并未发现中药中所谓"相反"的情况。藻胶酸钠对小鼠有毒性(腹腔注射0.5~1克/公斤,48小时后死亡率为30%及82%),对大鼠则无;故用藻胶酸钠作混悬剂以测定药物毒性时,不应使用小鼠。对猫静脉或腹腔注射藻胶酸钠能引起心内血栓或伤害脑、肾、肝等器官。藻胶酸对小鼠无致癌作用。
【炮制】拣去杂质,用水略漂,稍晾,切段,晒干。
【性味】苦咸,寒。
①《本经》:"味苦,寒。"
②《别录》:"味咸,无毒。"
③《药性论》:"咸,有小毒。"
【归经】入肺、脾、肾经。
①《本草新编》:"入脾。"
②《本草求真》:"入肾。"
③《本草再新》:"入肺、胃二经。"
【功用主治】软坚,消痰,利水,泄热。治瘰疬,瘿瘤,积聚,水肿,脚气,睾丸肿痛。
①《本经》:"主瘿瘤气,颈下核,破散结气,痈肿症瘕坚气,腹中上下鸣,下十二水肿。"
②《别录》:"疗皮间积聚,暴癀,留气,热结,利小便。"
③《药性论》:"治气痰结满,疗疝气下坠,疼痛核肿,去腹中雷鸣,幽幽作声。"
④孟诜:"主起男子阴气,常食之,消男子癀疾。"
⑤《海药本草》:"主宿食不消,五鬲痰壅,水气浮肿,脚气,奔豚气。"
⑥《本草蒙筌》:"治项间瘰疬,消颈下瘿囊,利水道,通癃闭成淋,泻水气,除胀满作肿。"
⑦《现代实用中药》:"治慢性气管炎等症。"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浸酒或入丸、散。
【宜忌】脾胃虚寒蕴湿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反甘草。"
②《本草经疏》:"脾家有湿者勿服。"
③《本草汇言》:"口脾虚胃弱,血气两亏者勿用之。"
【选方】①治颔下瘰疬如梅李:海藻一斤,酒二升。渍数日,稍稍饮之。(《肘后方》)
②治颈下卒结囊,渐大欲成瘿:一海藻一斤(去咸),清酒二升。上二味,以绢袋盛海藻酒渍,春夏二日。一服二合,稍稍含咽之,日三。酒尽更以酒二升溃,饮之如前。渣 *** ,末服方寸匕,日三。尽更作,三剂佳(《肘后方》)二昆布、海藻等分。末之,蜜丸,如杏核大。含,稍稍咽汁,日四、五。(《肘后方》)
③治蛇盘瘰疬,头项交接者:海藻菜(以荞面炒过)、白僵蚕(炒)等分。为末,以白梅泡汤,和丸,梧子大。每服六十丸,米饮下,必泄出毒气。(《世医得效方》)
④治石瘿、气瘿、劳瘿、土瘿、忧瘿:海藻(洗)、龙胆、海蛤、通草、昆布(洗)、矾石(枯)、松萝各三分,麦曲四分,半夏。上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忌鲫鱼、猪肉、五辛、生菜诸杂毒物。(《三因方》破结散)
【名家论述】①张元素:"海藻,治瘿瘤马刀诸疮坚而不溃者。《内经》云,咸能软坚。营气不从,外为浮肿,随各引经之药治之,无肿不消,亦泄水气。"
②《纲目》:"海藻,咸能润下,寒能泄热引水,故能消瘿瘤、结核、阴溃之坚聚,而除浮肿、脚气、留饮、痰气之湿热,使邪气自小便出也。""按东垣李氏,治瘰疬马刀散肿溃坚汤,海藻、甘草两用之,盖以坚积之病,非平和之药所能取捷,必令反夺,以成其功也。"
③《本草崇原》:"海藻,其味苦咸,其性寒洁,故主治经脉外内之坚结。瘿瘤结气,颈下硬核痛痈肿,乃经脉不和而病结于外也。症瘕坚气,腹中上下雷鸣,乃经脉不和而病结于内也。海藻……主通经脉,故治十二经水肿,人身十二经脉流通,则水肿自愈矣。"
④《本草新编》:"海藻,专能消坚硬之病,盖咸能软坚也,然而单用此一味,正未能取效,随所生之病,加入引经之品,则无坚不散矣。予游燕赵,遇中表之子,谈及伊母生瘿,求于余,余用海藻五钱,茯苓五钱,半夏一钱,白术五钱,甘草一钱,陈皮五分,白芥子二钱,桔梗一钱,水煎服,四剂而瘿减半,再服四剂而瘿尽消,海藻治瘿之验如此,其他攻坚,不因此而可信乎。"
⑤《本草便读》:"海藻,咸寒润下之品,软坚行水,是其本功,故一切瘰疬瘿瘤顽痰胶结之证,皆可用之。然咸走血,多食咸则血脉凝涩,生气日削,致成废疾不起者多矣。"
⑥张寿颐:"海藻,咸苦而寒,故能软坚散结。瘿瘤结核,皆肝胆火炎、灼痰凝络所致,寒能清热,固其专长,而阴寒凝聚之结核,非其治矣。痈肿症瘕,多由血热淤滞而生;腹鸣水肿,更多湿热停顿之侯,凡此诸症之属于阳实有余者,固可治之,而正气不及,清阳不运诸症,不可概施。《别录》特提结热二字,最当注意,非谓阳虚血瘀之症瘕痈肿,及寒水泛溢等病,皆可以此统同论治也。十二水肿,盖以十二经而言,诸经积水,固皆有湿热不利之一侯,此类寒滑泄水之药,固可用之。又甄权谓治心下满,疝气下坠疼痛,卵肿;李珣《海药本草》以治奔豚气,脚气,水气浮肿,皆当以热壅有余一面而言,正与肾水泛滥之奔豚,及寒水凌心、寒疝结痛诸症,两得其反,此皆读古人书者,不可不辨之门径,非谓凡此诸病,不问虚实寒热,皆以此物一例通用也。"
提醒您:海藻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目录1拼音2出处3拼音名4藏红花的别名5来源6原形态7生境分布8性状9化学成份10藏红花的药理作用11炮制12性味13归经14功能主治15藏红花的用法用量16注意17附方18各家论述19摘录附:1用到中药藏红花的方剂2用到中药藏红花的中成药3古籍中的藏红花 1拼音 cáng hóng huā
2出处《纲目拾遗》
3拼音名Zànɡ Hónɡ Huā
4藏红花的别名撒法即(《医林集要》)
5来源为鸢尾科植物番红花花柱的上部及柱头。9~10月选晴天早晨采收花朵,摘下柱头,烘干,即为干红花。若再加工,使油润光亮,则为湿红花。以干红花品质较佳。置阴凉干燥处,密闭保存。
6原形态番红花(《品汇精要》),又名:洎夫兰(《饮膳正要》),撒馥兰(《品汇精要》)。
多年生草本。地下鳞茎呈球状,外被褐色膜质鳞叶。叶9~15片,白鳞茎生出,无柄,叶片窄长线形,长15~20厘米,宽2~3厘米,叶缘反卷,具细毛,基部由4~5片广阔鳞片包围。花顶生,直径2.5~3厘米;花被6片,倒卵圆形,淡紫色,花筒长4~6厘米,细管状;雄蕊3枚,花药大,基部箭形;雌蕊3,心皮合生,子房下位,花柱细长,黄色,顶端三深裂,伸出花筒外部,下垂,深红色,柱头顶端略膨大,有一开口呈漏斗状。蒴果,长形,具三钝棱,长约3厘米,宽约1.5厘米,当果实成熟时始伸达地上。种子多数,圆球形,种皮革质。花期11月上旬至中旬。
7生境分布分布南欧各国及伊朗等地。我国有少量栽培。
8性状①湿红花
柱头红棕色,有油润光泽,细长线形,长约3厘米,基部较窄,向顶端逐渐变宽,内方有一短裂缝,顶端边缘为不整齐的齿状。柱头常单独存在,有时三个柱头与一短花柱相联。花柱橙黄色。浸于水中时,柱头即扩大膨胀,呈长喇叭状,水被染成黄色。气香甜,味苦。以滋润而有光泽、色红、黄丝少者为佳。
②干红花
为弯曲的细丝状,暗红棕色,带有黄棕色部分。质轻松,无光泽及油涡感。其余与湿红花同。
上述药材,产西班牙、希腊及苏联等地。
9化学成份花含藏红花素约2%,系藏红花酸与二分子龙胆二糖结合而成的酯,又含藏红花酸二甲酯、藏红花苦素约2%、挥发油0.4~1.3%(主要为藏红花醛。藏红花醛系藏红花苦素水解生成的。藏红花素和藏红花苦素可能结合为原藏红花素而存于生药中。又含丰富的维生素B2。球茎含葡萄糖、氨基酸、皂甙。
10药理作用①对子宫的作用
煎剂对小鼠、豚鼠、兔、犬及猫的离体子宫及在位子宫均有兴奋作用,小剂量可使子宫发生紧张性或节律性收缩,大剂量能增高子宫紧张性与兴奋性,自动收缩率增强,甚至达到痉挛程度,已孕子宫更为敏感;在家兔子宫瘘实验中,亦现兴奋作用,1次用药后,药效可持续4小时之久。其各种提取液的作用强度顺序为:煎剂>乙醇提取液>挥发成分>乙醚提取液。小剂量对子宫亦可出现抑制,或先抑制后兴奋等作用,尤其是乙醇提取液应用于未孕家兔子宫时,多见抑制现象。兴奋子宫的作用,可被乙磺酸麦角毒堿(肾上腺素能阻滞剂)所部分阻断,而阿托品则不能;故认为对子宫的作用,一部分为对子宫肌细胞的直接作用,一部分则与肾上腺素能受体有关。
②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煎剂可使麻醉狗、猫血压降低,并能维持较长时间;对呼吸还有兴奋作用。降压时肾容积缩小,显示肾血管收缩;对蟾蜍血管亦呈收缩作用。在离体蟾蜍心脏上有较显著的抑制作用。有人对它作为手术过程中使心跳暂停的药物进行了探讨,发现水浸剂在离体蟾蜍、大鼠心脏、急性猫在位心脏标本上,均能导致心脏的迅速完全停跳于舒张期,历时达十数分钟以上,且极易恢复;如与乙酰胆堿同用,则停跳更迅速而完全。复跳时无纤颤发生,复跳后心脏活动均形加强。但经化学分析,抑制心脏的成分与钾盐有关,此点颇堪注意,盖番红花中既含多量钾盐,而钾盐不仅可抑制心脏,引起降压,对平滑肌如小肠、子宫、支气管、血管等的紧张度及收缩亦均具兴奋作用,因此今后番红花之药理研究应首先除去钾盐。
③其他作用
番红花能廷长小鼠的动情周期,以含番红花0.23~2%的食物饲喂正常小鼠3周, *** 涂片检查全角化的持续时间从正常的1~2天延长至3~4天;停药后作用迅速消失。煎剂注射于青蛙淋巴囊内,皮肤腺体有大量分泌。对小鼠急牲毒性试验中,测得灌胃时之半数致死量为20.7克/公斤。
11炮制拣去杂质,并除去黄色毛须。
12性味甘,平。
①《饮膳正要》:"味甘,平,无毒。"
②《品汇精要》:"味甘微酸,性平温,无毒。"
13归经入心、肝经。
14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散郁开结。治忧思郁结,胸膈痞闷,吐血,伤寒发狂,惊怖恍惚,妇女经闭,产后瘀血腹痛,跌扑肿痛。
①《饮膳正要》:"主心忧郁积,气闷不散,久食令人心喜。"
②《品汇精要》:"主散郁调血,宽胸膈,开胃进饮食,久服滋下元,悦颜色,及治伤寒发狂。"
③《纲目》:"活血,又治惊悸。"
15藏红花的用法用量煎汤,1~2钱;或浸酒。
16注意孕妇忌服。
17附方①治各种痞结:藏红花每服一朵,冲汤下。忌食油荤、盐,宜食淡粥。(《纲目拾遗》)
②治伤寒发狂,惊怖恍惚:撒法即二分。水一盏,浸一宿,服之。(《医林集要》)
③治吐血(不论虚实、何经所吐之血),藏红花一朵,无灰酒一盏。将花入酒内,隔汤顿出汁服之。(《纲目拾遗》)
18各家论述《本草正义》:"西藏红花,降逆顺气,开结消瘀,仍与川红花相近,而力量雄峻过之。今人仅以为活血行滞之用,殊未足尽其功用。按濒湖《纲目》,已有番红花,称其主心气忧郁,结闷不散,能活血治惊悸,则散结行血,功力亦同。又引《医林集要》治伤寒发狂,惊悸恍惚,亦仍是消痰泄滞之意。但加以清热通导一层,功力亦尚相近,惟称其气味甘平,则与藏红花之腻涩浓厚者不类。"
19摘录《*辞典》
用到中药藏红花的方剂 新加瓜蒌薤白汤 术8分,制香附1钱半,丹皮1钱半,控涎丹7分,藏红花5分,韭白汁2匙,姜汁2滴(同冲)。主治:痰瘀...
辟秽驱毒饮 用法用量:水煎服。如见结核,或发斑,或生疔,加藏红花2.4克,单桃仁9克,熊胆1.2克;大渴引饮,...
透疹凉解汤 方:桑叶甘菊薄荷连翘牛蒡子赤芍蝉衣紫花地丁黄连藏红花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风痧。邪热炽盛,高热口渴...
妇科散瘀丸 ,没药4两,当归4两,沉香2两4钱,白芍2两,藏红花4两,吴萸3两4钱,姜黄3两4钱,炙甘草2两6...
金刚活络丹 香五加皮900g,马钱子霜900g,三七9g,藏红花9g,川橘红9g,接骨木9g。制法:上药各为细...
更多用到中药藏红花的方剂
用到中药藏红花的中成药 通经甘露丸 2两,桂心2两,三棱8两,茯苓8两,甘草2两,藏红花2两。功效:活血理气,逐瘀生新。主治:妇人月经...
济坤丸 神曲、阿胶(炒珠)5钱,丹皮1两,青木香8钱,藏红花2两,枳壳(炒)1两,橘皮8钱,熟地4两,香附...
参桂鹿茸丸 天冬54两,香附(炙)120两,川牛膝40两,藏红花20两(上药用黄酒1550两,入罐蒸3昼夜),...
定坤丹 2两,人参(去芦)5两,黄毛鹿茸(去毛)3两,藏红花3两,熟地4两,于术3两,汉三七2两5钱,鸡血...
安坤赞育丸 0g,鹿尾900g,香附(醋炙)12000g,藏红花96g。制法:上药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g...
更多用到中药藏红花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藏红花 《重订广温热论》:[第二卷]验方 五钱)真玳瑁(五钱)当门子(一钱)血竭(三钱)藏红花(五钱)桂枝尖(二钱)粉丹皮(三钱)上药研细,...
《重订通俗伤寒论》:[第九章·伤寒夹证]第四节·夹血伤寒 枳壳、光桃仁、赤芍各钱半、川芎、苦桔梗各八分、藏红花四分、陈酒童便煎药。)消中焦膈下之瘀。如王氏膈...
《医学衷中参西录》:[三、医论]87.论鼠疫之原因及治法 重者,加大黄三钱,水煎合神犀丹服。如仍不止,用藏红花二钱煎汤,送服真熊胆二分,即止。此方用蒲公英、...
《丁甘仁医案》:[卷七]产后案 钱)夜交藤(四钱)炒白薇(二钱)西秦艽(二钱)藏红花(八分)甜瓜子(三钱)嫩桑枝(四钱)泽兰叶(二...
《本草纲目拾遗》:[卷五草部下]野马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_11/9096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