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大黄
类别:泻下药
拼音:DA HUANG
拉丁:
Radix et Rhizoma Rhei别名:黄良、火参、将军、锦纹大黄、川军、峻
药用部位:根及根茎
药材性状:本品呈类圆柱形、圆锥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块状,长3~17cm,直径3~10cm。除尽外皮者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有的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及星点(异型维管束)散在,残留的外皮棕褐色,多具绳孔及粗皱纹。质坚实,有的中心稍松软,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显颗粒性;根茎髓部宽广,有星点环列或散在;根木部发达,具放射状纹理,形成层环明显,无星点。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砂粒感。
栽培要点:喜冷凉的高山区气候,耐寒,一般栽培在海拔14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宜选择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用种子繁殖,也可用子芽繁殖。
产地:青海、四川、甘肃
采收加工: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除去细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绳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
地道沿革:始载于《
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吴普本草》云:“生蜀郡北部或陇西。”《名医别录》:“生河西山谷及陇西。”《唐本草》:“今出宕州、凉州、西羌,蜀地者皆佳。”《图经本草》云:“今蜀川、陕西州郡皆有之,以蜀川绵文者佳。《本草纲目》云:“今以庄浪出者为最。”现今乃以甘肃华亭、庄浪、礼县等县为主产区,且生产的大黄素有“西宁大黄”、“铨水大黄”之称。质量上乘,是驰名中外的道地药材。
性味归经:寒;苦;归脾、肝、胃、大肠、心包经
功能主治: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疽,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扑损伤,外治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2g;研末,每次0.5~2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洗、涂。也可煎液灌肠。用于泻下不宜久煎。
禁忌:脾胃虚寒、气血虚弱、阴疽、产后、月经期及哺乳期均慎服;孕妇禁服。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_11/9075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中药赤芍有哪些功效?禁忌?主治什么?···
下一篇:
中药胡黄连有哪些功效?禁忌?主治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