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中医健康

为什么会水湿內停

生活小常识 2023-07-14 01:05:36

文章目录一、为什么会水湿內停二、水湿内停需要注意什么三、水湿内停吃哪些食物好为什么会水湿內停1、为什么会水湿内停

1.1、第一个是现代人运动的少了,我们出门有车,坐在办公室一整天,可是只有运动起来,我们的脾阳才能振奋,肾阳才能生发,肺气才能通调,如果这些都做不到,那么水湿就会难以内停。

1.2、第二个原因是伤脾阳。在中医里面,脾是负责管理水液的。我们今天冷饮多了,有冰箱,可以随时喝到冷饮,吃凉的东西,如冰激凌,这是古代一般人吃不到的(那年头皇帝也吃不到这东西),这些东西下去,我们的脾阳就会伤到,而我们就是靠脾阳来运化水湿的,脾阳如同大地上的土,如果土没有了,那么水一定会泛滥的,这也是大家可以理解的。

2、三种体质人易水湿内停

从中医体质的角度,有三种体质更容易产生"水湿内停":第一种,气虚质,表现为易疲倦出汗多,口淡不想喝水,舌色淡白色边缘有明显的齿痕;第二种,阳虚质,表现为手脚冰冷,喜热饮食,大便偏烂小便多,舌体胖大边缘有明显的齿痕;第三种,痰湿质,表现为体态丰满,面色黄黯,油脂较多,眼部浮肿,口黏腻发甜,大便黏滞不爽,小便颜色混浊。

以上三种体质,本身就有水液代谢失调的倾向,如果这个时候仍然大量汤水"进补",更加重了身体水液代谢的负担,会使"水湿内停"更加严重,而且汤水中太多营养物质蓄积体内,也超过了人体的需要,反而会化生"湿热"或"痰热"这些病理产物,对人体健康造成更大的伤害。

3、脾肾阳虚水湿内停怎么办

3.1、当出现脾肾阳虚水湿内停是,要及时的去医院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不可盲目的自己乱服用药物,要多吃一些有营养的东西来补充能量,多吃蔬菜和水果,不要熬夜,太过于疲惫。

3.2、当出现腰酸、头痛、疲惫、四肢无力,怕冷怕热时,女性还可能出现月经色淡,应及时去医院治疗,要去有针对性的医院,多吃一些对肾虚有好处的东西来补充身体的能量,男性少接触洗涤的物品。

3.3、要多多的运动,来增加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但运动要适量,不可做过于激烈的运动,来促进血液的循环,对脾肾阳虚水湿内停会有很大的帮助。不要吃冰、寒的食品,多了都会伤害身体。

水湿内停需要注意什么1、忌滋补

湿热病中,往往出现午后身热、口渴等症状,这是湿邪所致,并非阴虚使然,如果误诊为阴虚而妄投生地黄、麦冬之类的滋补之品,则易于滋腻助湿,反使其病胶着难解。

2、忌大下

湿热邪气郁阻胃肠而致腑气不通,忌纯用大黄、芒硝之类大寒峻下之品。这是因为,湿邪黏滞,非一攻可下,用之不惟湿不能去,反而容易损伤脾阳,导致下利不止。

水湿内停吃哪些食物好1、鲫鱼:有健脾利湿的功效,适用于脾虚食少、虚弱乏力、消渴引饮、浮肿、小便不利等病症。

2、马齿苋:具有清热祛湿、散血消肿等功效,适用于急性肠炎、痢疾、尿血、小便热淋、黄疸、牙龈炎等病症。

3、水芹:有清热利水的功效,适用于小便淋痛、小便出血、带下等病证。

4、绿豆:绿豆具清热解毒、除湿利尿、消暑解渴的功效,多喝绿豆汤有利于排毒、消肿,不过煮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有机酸、维生素受到破坏而降低作用。

5、洋葱:具有和胃下气、化湿祛痰、解毒杀虫等功效,适用于胸闷脘痞、咳嗽痰多、小便不利等病症。

体内有湿气,治疗时利水渗湿是关键,艾灸这5个穴位祛除湿邪

中医上讲“ 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这句话强调利小便对于祛除湿邪来说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首先,对于体内湿邪较重的患者来说,会出现身体浮肿水肿,眼袋明显水肿下垂的现象,大便不成形,甚至糖稀或者便秘。

照镜子的时候你会发现舌苔厚腻,舌头的边缘就像锯齿一般,每天感觉疲倦无力,无精打采,困乏力想睡觉,有时候还会口干口苦口臭,头发油腻甚至脱发,再就是痰多,咳嗽,嗓子不清爽。

最后还有的人表现为脸上长斑长痘痘,满脸油光,皮肤油腻,这都是身体内有湿邪的表现

那么对比这些表现,你身体内有湿邪吗?

首先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饮食习惯有关,比如饮食中过多的摄入肥甘厚味肥腻的食物,或者喝酒过多,或者吃冷饮凉食过多等都会造成体内湿邪的现象。

另外还与我们本身居住的环境有关,如果生活的环境太过于潮湿闷热也会容易造成体内湿邪的形成。最后体内的湿邪与我们身体内的脾脏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

首先脾主运化,能够分散体内的水湿,倘若脾虚的话,那么对于水的运化作用就会降低,水湿内停成湿邪,水湿内停也会聚成痰饮。最后聚集在四肢面部也会出现四肢水肿面部浮肿的现象。

首先,在饮食上注意吃一些清淡的食物,拒绝肥甘厚腻的食物,多注意锻炼和休息,尽量不要熬夜,多出去走走晒晒太阳。

另外,健脾祛湿是对于脾虚造成的湿邪水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服用一些利水渗湿的药物来祛湿,比如红豆薏米芡实粥。

中医上有艾灸的方法,艾灸属于温热一类的疗法,正好可以祛除体内湿邪,艾灸一些特定的部位,对于祛湿有很显著的作用。

一,脾俞

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即为此穴。

脾虚首先当然要艾灸脾俞穴,不仅能够健脾益气,改善因为脾虚导致的水湿内停水肿和小腿胀满不适的感觉,水分得到运化,那么水湿内停的症状就会得到缓解,湿邪就得以治疗。

二,水分

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1寸即为此穴。

艾灸这个穴位,顾名思义,能够促进水液的代谢,是治疗水肿非常有效并且非常重要的穴位,在本次治疗中,就是祛湿利水消肿的作用,改善小腿肌肉胀满的感觉,还能改善面部水肿浮肿的现象哦。

三,水道

下腹部脐中下3寸,距前正中线2寸即为此穴。

因为脾虚导致的体内痰湿,导致很多水液都无法流出人体,所以艾灸这个穴位能够有效的化解体内的痰湿,使体内的水液流出体外,那么痰湿的症状就会得到缓解。(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可能有些词不够妥当)

四,足三里

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犊鼻穴下四横指即为此穴。

足三里可谓是健脾胃的非常有效的穴位,能够燥化脾胃湿气,改善上述所说的水肿现象,还能强身健体,是人体保健非常重要的一个穴位。

五,水泉

在足内侧,内踝后下方,太溪直下1横指处,按压有酸胀感即为此穴。

配合水分穴,水道穴,三个穴位和用,具有很好的通利小便,利水渗湿的效果。

艾灸方法是每次艾灸30分钟左右,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艾灸次数。艾灸完不宜洗澡,可隔天洗澡。

艾灸几次后,会有明显感觉睡眠也改善了,精神状态也会好很多。

最后,在饮食习惯上我们还要注意少吃一些油腻辛辣的食物,多注意加强身体锻炼,这样才能既保持身材也能保障身体 健康 哦。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_11/8933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