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中医健康

“悬壶济世”的故事

生活小常识 2023-07-13 23:48:29

“悬壶济世”的故事,悬壶济世是古代颂誉医者道者救人于病痛。为什么叫悬壶济世?下面一起来看看“悬壶济世”的故事。

《后汉书·方术传下·费长房》:“费长房者,汝南人也。曾为市掾。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於肆头,及市罢,辄跳入壶中。市人莫之见,唯长房於楼上覩之,异焉,因往再拜……遂能医疗众病。”后因以“悬壶”谓行医卖药。明汤显祖《牡丹亭·延师》:“君子要知医,悬壶旧家世。”孙中山《革命原起》:“及予卒业之后,悬壶于澳门、羊城两地以问世,而实则为革命运动之开始也。”端木蕻良《乡愁》五:“我之悬壶问世,多半都是志在济世活人。”

“悬壶济世”的故事之一

传说世有壶翁(约公元2世纪),不知其姓名,一称壶公。“一说壶公谢元,历阳人,卖药于市。不二价,治病皆愈。语人曰:服此药必吐某物,某日当愈,事无不效。日收钱数万,施市内贫乏饥冻者。”以此观之,壶翁乃身怀医技、乐善好施之隐士医者。因其诊病货药处常悬一壶为医帜,所以人称壶翁,民间传说多有其神话故事。壶翁曾传医术于费长房。记载虽语涉传奇,但若揭其神诞外衣,不难知壶公、费长房乃东汉时名医。壶公的事迹传之甚广,历代医家行医开业,几乎无不以,“悬壶之喜”等为贺,或于诊室悬葫芦为医之标志,今仍有不少药店、制药厂等沿以为用。

老酒以为,“壶”疑由“葫”、“瓠”因同音通假而来。后世药房有以葫芦为幌子者,药厂亦有以葫芦为商标图案者,又有“不知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一说。

医者仁心,以医技普济众生,世人称之,便有悬壶济世之说。其典概源于此。

“悬壶济世”的故事之二

译《后汉书·方术列传》上记载着一个奇异的传说:东汉时有个叫费长房的人。一日,他在酒楼喝酒解闷,偶见街上有一卖药的老翁,悬挂着一个药葫芦兜售丸散膏丹。卖了一阵,街上行人渐渐散去,老翁就悄悄钻入了葫芦之中。

费长房看得真切,断定这位老翁绝非等闲之辈。他买了酒肉,恭恭敬敬地拜见老翁。老翁知他来意,领他一同钻入葫芦中。他睁眼一看,只见朱栏画栋,富丽堂皇,奇花异草,宛若仙山琼阁,别有洞天。后来,费长房随老翁十余日学得方术,临行前老翁送他一根竹杖,骑上如飞。

返回故里时家人都以为他死了,原来已过了十余年。从此,费长房能医百病,驱瘟疫,令人起死回生。

这仅是一则神话传说,但却为行医者罩上一层“神秘外衣”。后来,民间的郎中为了纪念这个传奇式的医师,就在药铺门口挂一个药葫芦作为行医的标志。

时至今日,仍有不少行医者悬葫芦在诊室当作行医的标志,这种做法更被众多药店、制药厂等沿用。

悬壶济世,好像是说医生治病救人,那这四个字原义上什么什么?

悬壶济世:
悬壶济世为古代颂誉医者救人于病痛之说。
《后汉书·方术列传·费长房传》记曰:
“费长房者,汝南(今河南上蔡西南)人,曾为市掾。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及市罢,辄跳入壶中,市人莫之见,惟长房子楼上睹之,异焉。因往再拜,奉酒脯。翁知长房之意其神也,谓之曰:子明日可更来,长房旦日复诣翁,翁乃与俱入壶中。惟见玉堂严丽,旨酒甘肴盈衍其中,其饮毕而出。翁约不听与人言之,复乃就耧上侯长房曰:我神仙之人,以过见责,今事毕当去,子宁能相随乎?楼下有少酒,与卿为别……长房遂欲求道,随从入深山,翁抚之曰:子可教也,遂可医疗众疾”。
传说世有壶翁(约公元2世纪),不知其姓名,一称壶公。“一说壶公谢元,历阳人,卖药于市。不二价,治病皆愈。语人曰:服此药必吐某物,某日当愈,事无不效。日收钱数万,施市内贫乏饥冻者。”以此观之,壶翁乃身怀医技、乐善好施之隐士医者。因其诊病货药处常悬一壶为医帜,所以人称壶翁,民间传说多有其神话故事。壶翁曾传医术于费长房。记载虽语涉传奇,但若揭其神诞外衣,不难知壶公、费长房乃东汉时名医。壶公的事迹传之甚广,历代医家行医开业,几乎无不以,“悬壶之喜”等为贺,或于诊室悬葫芦为医之标志,今仍有不少药店、制药厂等沿以为用。
老酒以为,“壶”疑由“葫”、“瓠”因同音通假而来。后世药房有以葫芦为幌子者,药厂亦有以葫芦为商标图案者,又有“不知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一说。
医者仁心,以医技普济众生,世人称之,便有悬壶济世之说。其典概源于此。
悬壶济世的由来

壶翁大约生於西元二世纪,因为他诊病卖药的地方,经常悬挂一个葫芦作为标志,所以人们称他为壶翁,壶翁是一位身怀医技而又乐善好施的隐士,他与费长房是师徒关系,《后汉书》中曾记载壶翁授费长房医术的故事。

传说费长房是河南汝南(今河南上蔡西南)人,有一天他看到一位竹杖上挂了葫芦的老人(即壶翁)在市集中卖药,当天黑散街之后,壶翁就跳入葫芦中,当时只有费长房一人看到,他觉得很奇怪,为了弄清楚壶翁的来历,费长房便以酒款待,知壶翁道来意后,便请他隔日再来。

当他再来时,壶翁邀他一起进入葫芦中,只见大厅布置得整齐华美,佳肴满桌,他立刻拜壶翁为师,学习医术与修仙之道,几年后,费长房艺满后,也开始悬壶济世行医。

虽然记载这个传说有些神话传奇色彩,但是揭他二人的精湛医术令人赞佩,也因为这个故事的流传,所以后人将行医爱称为悬壶,医生或诊所的贺词无一例外不是悬壶济世。而悬挂的那个葫芦更成了中医的标志。

悬壶济世是什么意思

悬壶济世是古代颂誉医者道者救人于病痛。医者仁心,以医技普济众生,世人称之,便有悬壶济世之说。

出处:《后汉书·方术列传·费长房传》记曰

“费长房者,汝南(今河南上蔡西南)人,曾为市掾。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及市罢,辄跳入壶中,市人莫之见,惟长房子楼上睹之,异焉。因往再拜,奉酒脯。翁知长房之意其神也,谓之曰:子明日可更来,长房旦日复诣翁,翁乃与俱入壶中。惟见玉堂严丽,旨酒甘肴盈衍其中,其饮毕而出。翁约不听与人言之,复乃就耧上侯长房曰:我神仙之人,以过见责,今事毕当去,子宁能相随乎?楼下有少酒,与卿为别……长房遂欲求道,随从入深山,翁抚之曰:子可教也,遂可医疗众疾”。

译文

《后汉书·方术列传》上记载着一个奇异的传说:东汉时有个叫费长房的人。一日,他在酒楼喝酒解闷,偶见街上有一卖药的老翁,悬挂着一个药葫芦兜售丸散膏丹。卖了一阵,街上行人渐渐散去,老翁就悄悄钻入了葫芦之中。 费长房看得真切,断定这位老翁绝非等闲之辈。他买了酒肉,恭恭敬敬地拜见老翁。老翁知他来意,领他一同钻入葫芦中。他睁眼一看,只见朱栏画栋,富丽堂皇,奇花异草,宛若仙山琼阁,别有洞天。后来,费长房随老翁十余日学得方术,临行前老翁送他一根竹杖,骑上如飞。 返回故里时家人都以为他死了,原来已过了十余年。从此,费长房能医百病,驱瘟疫,令人起死回生。

后来,民间的郎中为了纪念这个传奇式的医师,就在药铺门口挂一个药葫芦作为行医的标志。如今,虽然中医大夫“悬壶”已很少见到,但“悬壶”这一说法保留了下来,而且不少药店、制药厂等沿以为用,药房有以葫芦为幌子,药厂有以葫芦为商标图案,又有“不知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一说。

《诗经》云:“七月吃瓜,八月断壶”,意思就是说,七月份是吃瓜的好时候,八月是摘葫芦的好时候。

俗话说“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可见自古葫芦就是装药的好容器,“悬壶济世”的“壶”,实际上悬的就是葫芦。

葫芦用来装水、装酒等等,都跟一般的壶有相同的作用,古人把它们相通也不难理解,而且葫芦也更美观和方便。

那些传说中的大侠,神仙高人,腰间挂个葫芦则更显潇洒的风范,要是随身挂个平常意义上的壶,就显得不那么利索了。

而“悬壶济世”这个词跟医生扯上关系,都是跟一个叫“壶公”的神仙有关。

在《后汉书》和《神仙传》中,都记载了关于壶公的故事。

话说在汉朝时期,有个叫费长房的人,职业是市场管理人员,有一天他见市场上新来了一个卖药的老头,以前从来没见过。

这个卖药老头支了个摊子,摊上一个药葫芦算是招牌,自称包治百病,葫芦里一颗药丸药到病除,谢绝讲价。

有人好奇,买来药丸服用试验,果然如老头所说,药到病除,一时间人们争相购买,老头一日间赚了好几万块。

因为不知道老头叫什么,人们见其用一个葫芦作招牌,就称其为“壶公”

而壶公赚了钱,又全都施舍给穷人、乞丐等需要帮助的人,可谓乐善好施,医德高尚,因此被群众称赞其为“悬壶济世”。

等到了晚上罢市的时候,壶公转身就消失不见,谁都不知道壶公哪去了,兴许是老头上厕所了。

但这一切都被费长房看在眼里,原来壶公跳进了葫芦里,要是现代人肯定大叫一声见了鬼了,但费长房知道,自己是见了神仙了。

见了神仙之后,费长房顿时觉得当公务员也没什么意思,于是买了很多好酒好菜,去拜访壶公。

壶公觉得费长房这个年轻人很懂礼貌,人还不错,就邀请他到葫芦里做客,费长房随壶公进了 葫芦,只见里边竟然是栋小别墅,装修精美家具齐全,果然是仙家宝贝。

壶公知道费长房的心思,问他是否愿意跟自己学道,费长房大喜,遂拜壶公为师,最后继承了壶公的医术和悬壶济世的精神,流芳百世。

从此以后,“悬壶济世”这四个字,也就成了医生的专属名词,作为医生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赞美。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_11/8927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