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中医健康

中医里的“以毒攻毒”是什么原理

生活小常识 2023-07-13 23:20:13

中医里的“以毒攻毒”是什么原理?中医历来有“以毒攻毒”之说,那么中医里的“以毒攻毒”是什么原理?下面就具体来了解下吧。

中医里的“以毒攻毒”是什么原理

在我国传统医学中,素有“以毒攻毒”的经验法则,喜用蝎子、蜈蚣、蟾蜍等治疗癌症。我国医学历史上,很早就有“免疫”的思想,这就是“以毒攻毒”的治病方法。我国最古的医学着作《黄帝内经》中提到,治病要用“毒药”,药没有“毒”性就治不了病。然而,有趣的是,最早把这种免疫思想付诸于实践,并最早从事免疫学研究的先驱,竟是醉心于炼丹的道教徙葛洪。

近代医学科学证明,在人被狂犬咬伤后,狂犬病毒便通过伤口浸入了人体。由于它与神经组织有特殊的亲和力,所以导致狂犬病的发作。狂犬的脑髓和唾液中,均有大量的狂犬病毒存在。法国着名的生物学家巴斯德便是从狂犬的脑组织中分离出狂犬病毒,并把它加以培养,制成病毒疫苗,来预防和医治狂犬病毒的。很显然,巴斯德所用的原理同葛洪使用的方法基本相似,只不过比葛洪更科学些,但从时间上来看,巴斯德的发明晚于葛洪1000多年。

医学意义对“以毒攻毒”原理的认识和运用,最早是出现于医药行业的,是我国先民们的聪明智慧在祖国医药学上的体现。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已有应用这一方法的间接论述;最早的药物学专着《神农本草经》里,则更详细地阐释了用毒药疗疾的原理;诞生于公元10世纪的天花“痘接种法”,是这一方法运用上的里程碑,开创了人类预防接种、抗菌素研制和现代免疫学发展的先河。

唐代典籍中就有了运用以毒攻毒方法的实例:如柳宗元在《捕蛇者说》一文中就记有“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疬,去死肌,杀三虫”的事,是对永州毒蛇治疗多种疾病功能的记载。唐代另一位官吏张鷟,在他的《朝野佥载》中已记有用毒蛇治病的故事:“陕西商县有人患麻风病,被家人所逼,搬到山里筑茅屋而离群独居。有乌蛇坠酒罂中,病人不知,饮酒渐瘥,罂底见蛇骨,方知其由也。”

成名于18世纪的“抗毒素免疫疗法”的发明人贝林,之所以能够成功地从动物身上提取出抗毒素血清,正是在其通晓中国“以毒攻毒”理论的日本友人北里柴三郎的明确提示下才得以完成的。从1891年12月他在德国勃里格医院第一次以“以毒攻毒”的方法成功试用于人体开始,白喉的死亡率就出现了显着的下降,以至后来成为能使儿童产生自动免疫能力的有效制剂,使儿童终生不得此病。

如今,“以毒攻毒”疗法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医学界共同关注的方法,并且被广泛运用于一些毒病、大病、危病、急病、重病、难病、顽固性疾病的治疗中,显示出明显的疗效与可贵的价值。

以毒攻毒的意思

题库内容:
攻:治。中医用语,指用含有毒性的药物治疗毒疮等恶性病。 比喻 利用 不良事物本身的 矛盾 来反对不良事物,或利用恶人来对付恶人。

成语出处: 明·陶宗仪《辍耕录》卷二十九:“骨咄犀,蛇角也,其性至毒,而能解毒,盖 以毒攻毒 也。”

成语例句: 以毒攻毒 ,反而证明了反对白话者自己的不识字,不通文。

注音: ㄧˇ ㄉㄨˊ ㄍㄨㄙ ㄉㄨˊ

以毒攻毒的近义词: 针锋相对.针尖对针尖。比喻双方对等。《儿女英雄传》第九回:“这 十三妹 本是个玲珑剔透的人,他那聪明正合 张 以牙还牙用嘴咬对付嘴咬。比喻对方怎样来,就怎样反击以牙还牙地给他回击 以眼还眼用瞪眼回击瞪眼。比喻用对方使用的手段来回击对方。

以毒攻毒的反义词: 解衣推食脱下自己的衣服给别人穿,把自己的食物给别人吃,形容对别人极为关怀在艰苦环境里,大家解衣推食,互相照 以沫相濡原指鱼在泉水干涸后用唾沫互相湿润,后以比喻人们在困境中互相支持和帮助。语本《庄子·大宗师》:“泉涸,

成语语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英语翻译: cure a poisoned patient with poison

俄语翻译: применять яд в качестве противоядия

日语翻译: 毒(どく)をもって毒を制(せい)す

其他翻译: <法>poison contre poison <se servir du poison comme antidote>

成语谜语: **治疗疮

读音注意: 毒,不能读作“méi”。

写法注意: 攻,不能写作“功”。

歇后语: 七寸蛇配疥酒;蛇吞蝎子;蝎子战蜈蚣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以毒攻毒

运用有毒方药以攻除邪毒的治法。

泛指运用特制的金属针具,针刺并配合捻转、提插等手法刺激穴位,或以艾为原料,温灼穴位皮表,通过疏通经络,调理脏腑,或温通经脉,扶阳散寒等效应以防治疾病的一类疗法。

注: 前者称为针法,后者称为灸法,合称针灸疗法。

毫针疗法

以毫针为针刺工具,通过在人体经络或经外腧穴施以一定的手法,以和调营卫气血,调整经络、脏腑功能而治疗相应疾病的一种针灸疗法。

注: 针灸疗法中最常用、应用范围最广泛的治疗方法。

根据大脑皮层功能定位理论,将头皮划分出皮层功能相对应的刺激区,在有关刺激区进行持续、快速捻针等手法以治疗疾病的一种针灸疗法。

注: 常用于中风、偏瘫、失语、震颤、夜尿、癫痫、神经性疼痛等。

针刺面部特定穴位,以治疗相应疾病的一种针灸疗法。

注: 常用于各种胃肠疾患及缺乳、痹痛等。

?以毒攻毒什么意思?出处是哪里?

【出处】:明·陶宗仪《辍耕录》卷二十九:「骨咄犀,蛇角也,其性至毒,而能解毒,盖以毒攻毒也。」
【释义】:攻:治。中医用语,指用含有毒性的药物治疗毒疮等恶性病。比喻利用不良事物本身的矛盾来反对不良事物,或利用恶人来对付恶人。
【读音】:yǐ du gōng du
【近义词】:以牙还牙 以眼还眼 针锋相对
【反义词】:解衣推食 以沫相濡
【例句】:
1.检察官用高压战术,我也只能以毒攻毒了。
2.从以毒攻毒的配方到油炸食物,还有非常恶心的混合物,我们找到了世界上最好最赞的宿醉食物。
3.我们只能用爱情治愈爱情,以毒攻毒了。
4.相爱就好像以毒攻毒,明知中毒已深,却依然无悔,因为你就是我的解药。
5.虽然有争议但是有说服力,按照我的很多英国同事的说法,处理长传球的最有效方法是以毒攻毒,当你接到球后,用同样的方式把每个球都踢回给对方。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_11/8925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