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的传说故事。山药,是人类食用最早的植物之一。关于山药名字的由来还有很多有趣的传说呢。山药的传说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山药的传说故事
传说一
相传在古代汤阴农村,有一对夫妇,心地不善,这媳妇总盼着婆母早亡,每天给婆母吃的饭就是一碗稀粥,一段时间以后,婆母浑身无力,卧床不起。这个事儿让村里的一个老中医知道了,他将计就计地想出了一个主意,他把这一对夫妇叫来,给了他们一种药粉,说把这个药粉和在粥里边吃,保管她活不到百日。
这小两口回去以后就照这个方法做了,把这个药粉和在粥里边,天天给她婆母吃。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十天之后,老婆婆能够起床活动了,三个月以后老人身体养的白白胖胖。婆婆身体好了,在村里边逢人就夸这儿子媳妇对她好。这对夫妇此时方知老中医的良苦用心,想起以前所作所为,真是羞愧难当。老中医因势利导,并告诉他们,那个药粉就是山药磨成的粉。经过这番调教,这一对不孝夫妇变成了一对孝顺的夫妻。这一味“山药”救了一家三口,从此山药的故事成为一段佳话流传至今。
传说二
古时候,焦作一带有一个小国,叫野王国,野王国很小,常被一些大国欺负。 一年冬天,一个大国派军队入侵野王国,野王国的将士们虽然拼死奋战,但最终因军力不足战败了,打了败仗的军队在敌人的追赶下逃进了深山,恰巧下起了大雪,大国的军队觉得山中峰高沟深,易守难攻,便不再追赶,只是封锁了所有的出山道路,想将野王国的军困死在山中。
大雪纷飞,逃进深山的将士们饥寒交迫,许多人已经奄奄一息。绝望之际,一位士兵抱着几根树根样的东西跑来,说是在地里挖的,甜的,能吃。将士们一听说有东西可以吃,便立刻和那位士兵一起去挖那种植物的根茎。那种植物漫山遍野都是,士兵们刀剑并用,很快就挖了一大队堆。大家饱餐后,感觉体力大增,伤兵的伤也痊愈了,就连吃那种植物的藤蔓和叶枝的马也强壮无比。
此刻,将军一声令下,士兵们如猛虎一般冲出山林,夺回了失地,保住了国家。 后来,将士们为纪念这种植物,给它取名“山遇”,意思是绝望时在山中遇到的东西。随着更多人使用这种植物,人们发现它具有治病健身的效果,遂将“山遇”改名为“山药”。
以上就是关于山药名字的民间传说,想要了解更多的中医历史,请继续关注养生食疗栏目网中医养生频道。
可以多食用
本粥山药味甘性平,不温不凉不燥,功能补脾胃、润肺滋肾,其所含的粘液质在体内可水解为有滋养作用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而所含的淀粉酶有水解淀粉为葡萄糖的作用;另外,山药中还含有精氨酸,皂甙、胆碱等,临床可治疗慢支、哮喘、肺结核等病,对糖尿病亦有治疗与缓解作用。
本粥中的玉米,本为粮食、油料作物,营养丰富,内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及多种维生素,是理想的延年益寿保健品。其性平味甘,具有调中开胃、益肺宁心、利水消肿等功效,最适宜慢性虚弱性病人(不论男女老幼咸宜),健康人经常食用玉米粥,能保持大便通畅,少得胃肠疾病。(但熟玉米棒,不适宜消化不良的病人)。玉米中所含的玉米油,具有降血脂与胆固醇的作用,临床对动脉硬化、冠心病、心肌梗塞、高血压及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七娘山的迷人,除了因为峰峰相连,伟岸苍翠,也更因为她那众说纷呈的传说与故事。一说,七娘山,大鹏山也。昔传有七位仙女云游于此,如鹏中踞海,观其 美景,不愿重返天庭。玉帝闻知,急召雷神追击,她们却誓死不从,执意留在人间,天帝发怨,遂使其变成了七个山峰,得名七娘山。一说,七娘山,为出粮山,因 山上薯粮、木薯、芋头、山药等作物应有尽有,既大具丰。特别是大石岩(原旧大石理)一带,盛产山姜,以其辛辣,久负盛名。凡上山采撷粮食之人,定当满载而 归,故名出粮山。
相传,明初,皇帝以为朝中大臣李万荣心贪、其心难测,即令追捕。李得知便逃至七娘山,积粮屯兵,驻山成盗,十步一楼,五步一岗,戒备森严。当地府军 闻知,下令追查,派重兵围攻七娘山,李抵挡不及,遂令手下把抢来的大笔金银埋藏起来,所藏金银数为:“行行十三塔,塔塔十三行,均在旗影下。”难解其数为 几,难译其地何在。现存石碑,今人读不出其字。传闻,能译其字,即可找到金银。
七娘山拥有如此丰富的自然与人文资源,市政府已决定将七娘山脉建设成为郊野公园,进行保护性开发,充分发挥郊野公园在城市生态环境中的积极作用。
白日飞升的传说故事
千百年前,湖南辰州发生瘟疫,“十室九空,新冢成林”。
州中人瞿公染病身亡,瞿母三日后追夫而去,其子瞿童(字柏庭)如苦藤坠瓜,乡人刘五见状,带瞿童上船,顺沅水而下,至武陵桃源山,入桃川宫学道从医。观主黄洞源收下瞿童,并带至药堂,让其拜药堂道人朱安为师。
朱安为人刁钻,见瞿童父母双亡,出身贫贱,令他每日晨钟之刻到药圃,挑水浇药,移苗摘果。午后去武陵山中采集人参、菌耳、山果之类,暮鼓之时回观,如无所获,罚其掌灯捣铡药草,不到鸡鸣时分,不得上床入睡。
冬去春来,瞿童收获圃药多季,采回山药无数,周身却被师傅朱安打得遍体鳞伤。
一日傍晚,瞿童攀缘上沅江江岸菜萝山悬崖,发现一枚异菌,透身翡翠,晶露欲滴,他刚伸手抓住菌柄,一粗若斗桶的毒蛇,张开血口向他袭来,瞿童不知所措,顺千仞石峭,骨碌下滚。
瞿童苏醒时,已躺在沅江边一叶渔舟之上,渔翁告诉他:“幸你手握灵芝,服下半枚才会如此。”渔翁将所剩半枚灵芝交给瞿童,此时观中暮鼓敲响,瞿童揣好灵芝,辞谢渔翁,速速回观。
舍船上岸,行至江溪交泾处,桃花溪桥头,躺一白发老者,气息奄奄,瞿童取出半枚灵芝,忽听耳畔隐约有渔翁之声:“瞿童,误时归观与空手而回,恐在劫难逃啊!”出家人慈悲为怀,普度众生,救人一性命,胜修三年行,瞿童心中立刻想起黄洞源的教诲,毅然将灵芝塞进了老者口中,顷刻,那老者睁开双眼,仰坐起来:“多谢道童相救!”顺手从头上拔下两根长长白发,又从腋下掏出骨针曰:“我替你缀补脱腮鞋帮吧!”
瞿童穿好老者缀补的鞋,顿觉两脚生风,来到观中,司鼓道人正在打响收捶暮鼓,进得药堂,师傅朱安正和观外俗医对弈,便让瞿童生火做饭。
第二天午后,瞿童出得观门采药,片刻便抵一里之半的'桃林,林穷得山,山有小口,瞿童进得洞内。见有石室、石床、石几,复前行数步。在豁然开朗的“艺圃”中,拾得一棋子,状若小龟,光润如玉。回观献之朱安,朱安却脸若冰霜,责骂瞿童:“观外瘟疫盛行,急需药物治病。祸该贪图戏物?”瞿童急忙认错,忙去制药房调制药草,雄鸡报晓之时,他仍汗流浃背。他想到瘟疫之中的父老乡亲,想到死亡的父母,要调制更多的药物,去拯救民众。
黎明时,他来到药堂房,忽听堂内有窃窃私语之声,顺壁缝望去,见师傅朱安正与昨日对弈俗医偷偷进行药物交易,朱安接下银子,揣到怀中,才替俗医将药袋搂上肩头。俗医走后,朱安又冲了碗人参与菌耳,狼吞虎咽之后,才进了卧室,瞿童见状,只好畏缩着返回了制药房。
道观晨钟响过,住持黄洞源来到制药房,瞿童张大惺忪之眼拜见,黄洞源问:“瞿童,何要通宵达旦?”瞿童答曰:“弟子十夜不寐,能救一人性命,便足矣。”黄洞源点点头,便让朱安起床,要库中存药,以济疫民。朱安吱唔一阵,道药圃人手不够,瞿童贪玩贪睡,故而库药无几。黄洞源脸色一沉,挥动拂尘,朱安衣兜之中的银子嗖嗖落地。朱安吓得面如土色,急忙磕头求饶,瞿童一并下跪,愿替师父赎罪。黄洞源见状,罚朱安为火工道人。
黄洞源召瞿童进后堂:“你师父朱安欺世贪婪,终不成正果,如今观外妖畜作孽,血雨腥风,你去救民于瘟疫,何如?”“弟子万死不辞。”“观中尚有粉药一斗,见武陵江河井渠塘池之水,均要撒药一勺,以净水毒。”“弟子遵命!”“不成”黄洞源又曰:“撒药前还得用上二味药引。”“弟子不知用何二物为引?”“童血与童尿”。“弟子本身可取,为了千万生灵,不惜肝脑涂地,况啬尿血乎?”
黄洞源拿出石龟曰:“此乃世外仙人所遗棋子,你既得之,必有所用之处,带着下山吧!”
瞿童背负药袋,怀揣石龟,走出观外,见朱安追上,道师徒情谊,苦不能一同前往,当送黄符一道,谓急难时,拆开黄符,念起咒语喏喏,定能遂愿。瞿童谢之,头顶炎热酷暑,攀涉武陵山区,见诸水面,便割开静脉,憋开童壶,遵住持之嘱而行。
七七四十九日之后,瞿童到过武陵九千九百水井,九千九百塘池,九千九百溪渠,已是药袋空瘪,体重锐减,倒觉身轻如燕,精神抖擞。
这天傍晚,瞿童来到潇湘“渔村夕照”之地,但见“武陵渔舟招招”,不见渔人劳作,料定渔村瘟疫甚重,他抖去最后一勺粉药,流出最后一勺童血,憋出最后一泡童尿。顿时,江面波涛汹涌,村头乌云避日,瞿童双眼飞进砂粒,不辨滩头江面,便拆开黄符,念起咒语。
霎时,江面孽龙现形,张开血口,向他扑来:“凡尘小儿,你为老道帮凶,在我头上撒尿喷血,坏我好事,今日叫你碎尸万段!”瞿童才知中了朱安之计,急中生智,掏出怀中石龟,向孽龙掷出,只听一声惨叫,滩头一巨大鳖龟,斩断了孽龙,瞿童定神一看,断龙头乃呈现出朱安之像。
此时,天空霞光万道,瞿童静了沅江之水,便回观内向住持黄洞源复命。
瞿童来到桃川宫前,不闻钟鼓之声,不见香火之光,走进观中,但见全观道众染疫不起,全知妖孽临死所为,他转到火房,毅然砍断臂膀,剖开童壶,也要净下观中饮水之毒,他操起砍刀,一只白鹤飞来,变为一位白发老者,瞿童定神一看,正是桃花溪桥头拯救之人,老者笑曰:“不必如此,只烦你跳进水缸,洗尽全身,将净身之水遍洒观中,武陵便永无瘟疫了。”
瞿童问:“仙师此话当真?”老者曰:“我乃师祖东方庚星之坐骑,明朝白日时分,师祖度你成仙。”说着,又变为白鹤飞去。
瞿童跳进水缸,顿觉周身火辣难忍,他盘坐缸中,静心闭目,毫无声息,一时三刻之后,缸水一片殷红,他出得缸来,将水洒满观中柱梁壁窗,观中人果然痊愈。他将此事告知住持黄洞源,黄洞源微微笑道:“你修道三年已满,造福万民,当成正果,师祖明日在后山度你成仙。
第二天瞿童来到观后的古松下,正值白日升空。一朵紫云掠过桃川宫顶,师祖按下坐骑,在瞿童头上按挲三下,便与他同乘仙鹤而去。
送行的师兄师弟长呼短唤,瞿童实在不忍,脱下一只鞋子作为纪念扔了下来,正好打在松树顶上,松树成了秃头老人一般。如今大松树依然挺立山巅,记载着桃花源如此美丽的传说,也吸引了不少仕宦与墨客。
白日飞升的意思:道教谓人修炼得道后,白昼飞升天界成仙,不同于尸解和虹化,也比喻一朝显贵。
山药味甘、性平,入肺、脾、肾经。 功效 健脾胃,补肺气,益肾精,滋养强壮,久服耳聪目明、延缓衰老。主治:用于脾虚食少、大便溏泄,肺虚咳喘,遗精尿频,阴虚消渴。特别是山药中含有的皂贰可以调整血压, 降低血脂,抵抗肿瘤, 辅助治疗癌症。
禁忌人群 山药有收涩的作用,故大便燥结者不宜食用;另外有实邪者忌食山药。
适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适宜糖尿病患者、腹胀、病后虚弱者、慢性肾炎患者、长期腹泻者。
山药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上品,名为薯蓣,又名山芋,称其“味甘温,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山药既能作主食,又可当蔬菜,同时还是一味重要的补益中药。山药补而不滞,不热不燥,男女老少均宜。
传说一个药农进山采药迷路,正当饥饿难忍,走投无路之时,一位老翁飘然而至,送给他两根山药解饥,从此,药农多日不饿。于是他把山药的奇功妙用以及在山中的奇遇传遍了中原大地。
中医认为,山药味甘、无毒、生者性凉,熟则化凉为温,入肺、脾、肾经。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麸炒山药补脾健胃。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
《本经》:“主伤中,补虚,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
《别录》:“主头面游风,风头(一作’头风’)眼眩,下气,止腰痛,治虚劳羸瘦,充五脏,除烦热,强钥。”
《药性论》:“补五劳七伤,去冷风,止腰痛,镇心神,补心气不足,患人体虚羸,加而用之。”
《食疗本草》:“治头疼,助阴力。”
《伤寒蕴要》:“补不足,清虚热。”
《本草纲目》:“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润皮毛。”
《日华子本草》:“助五脏,强筋骨,长志安神,主泄精健忘。”
(二)山药的作用
1、 健脾益胃、助消化作用
山药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质,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是一味平补脾胃的药食两用之品。不论脾阳亏或胃阴虚,皆可食用。临床上常用治脾胃虚弱、食少体倦、泄泻等病症。
2、 滋肾益精作用
山药含有多种营养素,有强健机体,滋肾益精的作用。大凡肾亏遗精,妇女白带多、小便频数等症,皆可服之。
3、 益肺止咳作用
山药含有皂甙、黏液质,有润滑,滋润的作用,故可益肺气,养肺阴,治疗肺虚痰嗽久咳之症。
4、 降低血糖作用
山药含有粘液蛋白,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糖尿病,是糖尿病人的食疗佳品。
延年益寿作用
山药含有大量的黏液蛋白、维生素及微量元素,能有效阻止血脂在血管壁的沉淀,预防心血疾病,取得益志安神、延年益寿的功效。
抗肝昏迷作用
近年研究发现山药具有镇静作用,可来抗肝昏迷。
预防前列腺增生作用
据美国《健康》杂志报道,这种特殊的黏性成分,对中老年男性易患的前列腺增生或前列腺增生(容易导致排尿不畅)能起到预防和治疗作用。而且山药中的黏性成分是由黏蛋白这种糖分和蛋白质的复合体构成的。黏蛋白具有激活雄性激素的作用,因此,山药是患有前列腺增生男士的美食佳选。
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山药中的有效成分对免疫功能有着促进的作用,科学研究表明,食用适量的山药可以增强免疫力。
促进胃肠蠕动作用
山药具有刺激小肠运动、促进肠道内容物排空作用。
清热解毒作用
《重庆堂随笔》中记载,山药清络中风火湿热,解温疫秽恶浊邪,息肝胆浮越风阳,治痉厥癫痫诸症。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山药有着清热解毒的作用。
其他作用
(1)山药能够调节机体对非特异刺激反应性作用。
(2)山药所含营养成分和粘液质、淀粉酶有关,有滋补作用,能助消化。止泻。祛痰。
(3)山药可以治外感发热咳嗽,肠炎,菌痢,麻疹,腮腺炎,败血症,疮疖肿毒,阑尾炎,外伤感染,小儿痱毒。
(一)山药粥
方法一 (10~12个月婴儿适用)
材料
山药30克,胡萝卜20克,米30克,菠菜泥少许,水2杯
做法
(1)山药、胡萝卜削皮,切小块(约1厘米见方)。
(2)米加2杯水煮滚,加入山药及胡萝卜一起煮开,转小火再煮约15分钟,再加入菠菜泥即成。
方法二 (适合大部分人)
材料
山药3两,红枣4个,海苔1张,葱半条,白粥半碗,高汤1碗,盐1茶匙
做法
(1)山药去皮洗净后,切成条状放入滚水中川烫取出备用;葱切成葱花备用。
(2)取一汤锅,放入高汤、红枣、山药以中火煮5分钟后,加入白粥和调味料拌匀即可熄火。
(3)起锅盛入容器时,再撒入葱花,即可。
(二)山药排骨汤
材料
排骨500g,山药半根,枸杞适量,胡萝卜一根,,生姜适量,料酒1茶匙,白醋几滴,八角一个,盐适量
做法
(1)山药洗净,削去外皮,切成滚刀块备用;胡萝卜同样切成滚刀块。
(2)放半锅清水,放入洗净的排骨,用大火烧开,此时汤面会出现一层泡沫,这就是被煮出来的血水,关火,把排骨捞出洗净。
(3)砂锅放适量水烧开(一次放够,中途不再加水),把排骨和姜、料酒、八角一起放入,用大火烧开后转小火。
(4)这时加入几滴白醋,不仅可以让排骨中的钙溶入汤汁中,还能使汤味更加鲜美。醋不要加多了,否则排骨就该变味了。
(5)小火煮一小时后,再放入山药、胡萝卜,小火再煮1小时,放枸杞和盐调味即可。
拔丝山药
(三)拔丝山药
材料
山药200克,鸡蛋1个,面粉10克,淀粉50克,食用油500克,白糖5大匙
做法
(1)山药去皮切块,用水泡洗,沥干水分,拍上少许干淀粉;把鸡蛋打入碗内,加入面粉、干淀粉、少许清水、少许油调成糊,把山药一一放入挂糊;
(2)锅内倒入油,烧热,放入山药,炸至金黄脆硬时捞起沥油;
(3)将锅洗净,加入清水、白糖,用小火炒至两面金黄起小泡时,放入炸好的山药炒匀,盛入抹好油的盘内,配上一碗凉水即可。
备注:炒糖浆时用小火慢慢炒,才能拔出丝。
治湿热虚泄:山药、苍术等分,饭丸,米饮服。
治噤口痢:干山药一半炒黄色,半生用,研为细末,米饮调下。
治心腹虚膨,手足厥冷,或饮过苦涩凉剂,晨朝未食先呕,或闻食即吐,不思饮食,此乃脾胃虚弱:山药一味,锉如小豆大,一半炒热,一半生用,为末,米饮调下。
补下焦虚冷,小便频敷,瘦损无力:薯蓣于沙盆内研细,入铫中,以酒一大匙,熬令香,旋添酒一盏,搅令匀,空心饮之,每旦一服。
治诸风眩运,益精髓,壮脾胃:薯蓣粉,同曲米酿酒;或同山茱萸、五味子、人参诸药浸酒煮饮。
治小便多,滑数不禁:白茯苓(去黑皮),干山药(去皮,白矾水内湛过,慢火焙干用之)。上二味,各等分,为细末,稀米饮调服。
治痰气喘急:山药捣烂半碗,入甘蔗汁半碗,和匀,顿热饮之。
治肿毒:山药,蓖麻子,糯米为一处,水浸研为泥,敷肿处。
治项后结核,或赤肿硬痛:生山药一挺(去皮),蓖麻子二个。同研贴之。
治乳癖结块及诸痛日久,坚硬不溃:鲜山药和芎藭、白糖霜共捣烂涂患处。涂上后奇痒不可忍,忍之良久渐止。
治冻疮:山药少许,于新瓦上磨为泥,涂疮口上。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_11/8924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中药三七名字的由来
下一篇: “赤脚医生”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