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中医健康

脾虚按摩什么穴位(脾脏排毒的穴位有哪些)

生活小常识 2023-07-13 18:33:43

导读:脾虚有很多种表现,比如经常腹痛腹泻,有的人长期存在小腹坠胀、玩腹胀满,很多人都会或多或少存在过脾虚的情况。针对脾虚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按摩穴位来改善,那么,脾虚可以按摩什么穴位呢?

脾虚按摩什么穴位

1、三阴交穴

位置:脚部内踝尖向上3寸的地方,胚骨后缘处。

按摩手法:左手拇指按压右三阴交穴(内踝尖上3寸,胚骨后缘处),左右旋按20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三阴交穴,方法同上。

长期脾虚的人士按摩这个穴位,有助于健脾和胃、益气补血,并且还有助于安神助眠。另外,长期存在的月经不调、经期过少或者是白带比较多的女性也有很好的改善效果。

2、天枢穴

位置:肚脐旁边左右2寸的地方。

按摩手法:两手放于腹部两侧,中指按压天枢穴(脐旁开2寸处),按揉30次。

每天按摩天枢穴可以有效的改善脾虚、腹痛腹泻腹胀等问题,有助于增加食欲、帮助消化。另外,还有助于改善大肠、立即、便秘等问题。

3、太白穴

位置:大脚趾节的第一个跖骨关节,也就是我们的大脚趾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的地方。

按摩手法:用手按摩太白穴时要注意力道,以穴位处微微感到胀痛为度,不必用太大力气,每天坚持按揉3~5分钟

每天按摩太白穴有很好的温中止痛、健脾益肾、涩肠止泻的功效。按摩这个穴位对于长期存在的玩腹胀满、小腹坠胀、拉肚子、大便不畅等问题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4、足三里穴

位置:外膝盖下三寸的位置。

按摩手法:两手拇指按压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左右旋转按压30次。

足三里穴是调理脾胃的重要大穴,腹部出现的问题多数都可以通过足三里穴进行治疗。

5、内关穴

位置:将一只手手心向上伸出来,另一只手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并拢,将无名指放在伸出的那只手手腕横纹上,内关穴就在食指的下边。

按摩手法:按摩内关穴时,一只手紧握另一只手,大拇指按在穴位上,用指尖按压几分钟,直到产生酸胀的感觉。

内关穴对于治疗脾胃疾病具有非常有效的效果。

脾脏排毒的穴位有哪些

脾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我们日常需要做好脾脏的保养排毒工作。那么,脾脏排毒的穴位有哪些呢?下面跟着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脾脏排毒的穴位 足三里穴

两手拇指按压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左右旋转按压30次。

阴陵泉穴

双手扶于双膝,用拇指按压阴陵泉穴(胫骨内铡下缘)旋转揉20次。

天枢穴

两手放于腹部两侧,中指按压天枢穴(脐旁开2寸处),按揉30次。

三阴交穴

左手拇指按压三阴交穴(内踝尖上3寸,胚骨后缘处),左右旋按20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三阴交穴。

隐白穴

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足隐白穴(足大趾甲根部内侧),左右旋按20次;然后用右手拇指按压左足隐白穴。

脾脏不好的症状 1、脾虚生热:面色萎黄,神疲倦怠,目之上下眼胞肿胀,舌淡苔黄腻,脉细数无力,烦渴不能多饮,皮屑增多,言语无力,小便短赤,耳鸣遗精。

2、脾虚呕吐:饮食稍有不慎即易呕吐,时作时止,胃纳不佳,食入难化,脘腹痞闷,口淡不渴,面白少华,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濡弱。

3、脾虚泄泻: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完谷不化,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

4、脾虚出血:便血紫黯,甚则黑色,或尿血、吐血、衄血及紫斑,神疲乏力,气短声低,面白无华,头晕,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5、脾虚带下:带下绵绵,量多色淡黄或色白如涕唾,无臭,并且面色淡黄,精神疲倦,不思饮食,腰酸腹坠,或下肢浮肿、便溏等。

有助于脾脏排毒的食物 1、莲子

莲子是收敛强壮的药品,能补中安心止泻,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莲子能够厚肠胃,治白带。?莲子有收敛作用,常食可治疗脾虚泄泻;儿童肠胃消化不良,整日焦躁不宁,或是饮食日见减少,可用莲子。老年人失眠而多梦,神思烦乱,可用莲子,能安卧宁神助睡眠。

2、包心菜

包心菜能健脾养胃、缓急止痛、解毒消肿、清热利水,对内热引起的胸闷、口渴、咽痛、小便不通、睡眠不佳、关节不利有一定的疗效。此外,其所含的维生素C还能止痛,以及促进溃疡愈合。

3、西红柿

西红柿性微寒,可养阴生津、健脾养胃、平肝清热,适于热病伤阴引起的食欲不振、胃热口渴等症。《陆川本草》一书记载,西红柿具有健胃消食、治疗食欲不振的作用,这可能与含有的苹果酸、柠檬酸有关,这两种成分可刺激食欲,促进胃酸分泌。

4、南瓜

南瓜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可以健脾,预防胃炎,防治夜盲症,护肝,使皮肤变得细嫩,并有中和致癌物质的作用。南瓜富含两种维生素A和D;维生素A能保护胃肠黏膜,防止胃炎、胃溃疡等疾患发生;维生素D有促进钙、磷两种矿物元素吸收的作用。闲时多吃南瓜,是很不错的选择。

5、高粱

具有健脾益里,渗湿止痢之功。用于小儿消化不良,湿热吐泻下痢等。对于一些胃肠功能略差的人来说,可以尝试做一些高粱羹,比如在做银耳羹或者玉米羹的时候放上一点点高粱,可以让原本就很营养的羹汤增加一些丰润的口感。

5、大枣

脾虚湿重疏肝理气应该艾灸哪几个穴位

1、曲池穴

曲池穴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意为脉气自四肢末端至此,最为盛大,犹如水流合入大海。曲池穴具有祛除风湿,调理气血的功效、可改善手麻、胸中烦满,改善周边血液循环。

取穴:屈肘时肘横纹外侧端。

手法:用艾条灸每天1次,每次10分钟。

2、合谷穴

合谷穴是大肠经的总开关,有“颜面合谷收”的说法,当面部皮肤有红血丝时,可艾灸合谷穴,有很好的缓解效果。

合谷穴具有升清降浊、宣通气血的功能,但体质较差者不宜给予强刺激,孕妇更要禁忌。

取穴:一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

手法:艾灸距离穴位3-5厘米,灸至穴位暖和、微微发红即可,10次为一疗程。每次艾灸10-15分钟,每天一次。

3、解溪穴

本穴为胃经地部经水的外散之处,为胃经经水的输配枢纽,由本穴回流胃经的经水多少能最快地改变胃经的火热性状,故而本穴属火。

取穴:解溪穴位于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祛湿的穴位,对于解除下肢的水肿有较好的效果。

手法:每日对解溪穴艾灸15分钟,坚持一段时间,能够很好祛湿。

4、足三里

足三里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痢疾、阑尾炎、肠梗阻、肝炎、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心绞痛、风湿热、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肾炎、肾绞痛、膀胀炎、阳痿、遗精、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休克、失眠等。

取穴:足三里穴是位于外膝的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左右的位置。

手法:艾灸10-15分钟即可,需坚持一段时间,很快可以看到祛湿的效果。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_11/8903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