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这句流传久远的俗语是被人们广泛接受的养生观,但饭后怎么走才健康,可是大有讲究。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推拿科副主任医师王永学告诉记者,中医有“以动助脾”的养生观念,饭后散步有助于加强脾胃功能、促进消化。但“饭后”并非指吃完饭立刻就开始散步,而是要休息至少10分钟再进行,若吃得过饱则需适当延长休息时间,并且饭后半小时内不能做剧烈运动。
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其所著的《千金翼方》中记载:“平日点心饭后,出门庭行五六十步,中食后,行一二百步,缓缓行,勿令气急。”王永学提醒大家,这句话中需要注意的是“缓行,勿令气急”这几个字,也就是说餐后散步一定要慢走,不能着急。饭后散步宜缓步慢行,走一两百步后需要适当休息,走路的速度适合控制在每分钟30步左右。如果一个人长期在饱食后立即散步,或散步时步速过快,走的时间过长,极易造成消化不良、胃下垂等。
1.右手拇食二指按在左手臂内外侧正中腕横纹上二寸之内、外关穴位处,正反各旋揉36次。然后再以同样的方法旋揉右手臂。内关穴属手厥阴心包经,点揉此穴能宽胸理气,宁神和胃。治疗心悸失眠、胸胁痛、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胃肠官能症等。外关穴属手少阳三焦经,能治疗热 症感冒、偏头痛、胸胁痛、耳鸣、耳聋、上肢瘫痪、肩臂痛等症。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患者经常旋揉内外关,对改善自我症状、预防心绞痛发作有一定的效果。
2.用一只手的掌心贴附肚脐,另一只手叠在上面,顺时针方向以画陀螺的方式柔和地边按边摩擦,由肚脐逐渐均匀画圈至全腹,约80—100下,再倒回到肚脐,再 按摩80—100下。可双手交换,逆时针方向以同样的方式再按摩一遍。腹部按摩能改善肠胃功能,让肠胃受到负载压力,如果长期坚持,肠胃排泄也能有所改善。建议在晚上上床后按摩,按摩时,既不要空腹也不要胀肚。
3.饭后、睡前可以搓热双手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环摩64圈。完毕搓热双手按摩小腹。
5.从经络看,胃经是经过脚的第二趾和第三趾之间,一般胃肠功能良好者站立时脚趾抓地也很牢固。因此,经常活动脚趾可以起到健脾养胃的作用。尤其现在岁末将至,不少人应酬多、饮食无节制,易吃伤脾胃,常活动脚趾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帮脾胃减负。活动脚趾时可采取站立或坐位,双脚放平,紧贴地面,与肩同宽,脚趾连续做抓地——放松的动作60至90次,对脚部经络 形成松紧交替刺激。做此动作时可赤脚或穿柔软的平底鞋,每日可重复多次。每天洗脚时,还可在脚盆里放些大小适中的椭圆形鹅卵石等物体,泡脚同时练习用脚趾 反复钩抓这些物体。温水泡脚有利疏通经络,脚趾抓物可刺激局部胃经的穴位,持之以恒会逐渐增强胃肠功能。但糖尿病患者用此法时需注意所选物体表面要光滑, 以免划伤局部皮肤、诱发感染。
5.此外,坐、卧时还可从下到上按摩小腿,因为小腿上集中了不少消化系统的穴位,如脾、肝经的足三阴经在小腿内侧,胃经、 胆经的足三阳经在小腿外侧,能健脾的足三里在膝盖下三寸的外侧。常按摩这些穴位,也有助于健脾养胃。按摩时不苛求手法,力度以能承受、按后觉得舒服为度, 不要在过饱和过饿时按摩。需注意的是,儿童的穴位与成人不同,所以此按摩法不适合儿童。
中医认为,夏季人体消耗相对较大,需要加强脾胃的运作,才能够不断地从食物吸收营养。同时,夏天人们大量食冰冷饮料和瓜果,易损伤脾胃,有很多人容易“苦夏”,表现为不思饮食、乏力。而通过健脾益气则往往能达到开胃增食、振作精神的效果。
特别是岭南地区 ,笔者认为岭南人体质以脾胃虚弱为本,四季调养均应重脾胃。
岭南地区背靠五岭,前濒大海,在地理位置上形成自身封闭地理环境。在气候上,岭南地处北回归线两侧,接近赤道,属热带、亚热带气候,与北方气候特点有别。岭南属海洋性气候,空气相对潮湿,环境上形成 “外湿” 状态, 外湿内侵脾胃,影响脾气健运而导致脾胃虚弱。
加之岭南全年日照时间较长,平均气温较高,终年炎热而无严寒,热邪偏盛,其人习饮凉茶以降其火,而凉茶多是苦寒辛凉之品,久用克伐脾土,脾胃会更加虚弱。
故岭南人群以脾胃虚弱体质者恒多,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发现岭南人体型多消瘦,主因即为南方人脾不运化水谷精微,虽能食却消瘦居多,而稍食肥腻之品,则 超过脾胃运化负担,易为腹痛腹泻。
养生 重在养脾
从现代医学角度看来,脾胃功能与人体免疫功能关系极大。
脾虚时免疫系统会出现异常表现。免疫器官呈萎缩、功能细胞数减少等发育不良样改变, 以及以低下为主的免疫功能紊乱。抵抗力减弱,故易罹患诸病,且所患之病易发展、传变。
同时在“有关健脾补脾的疗法”在免疫调节方面作用的实验中发现,健脾疗法可明显提高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对免疫系统的保护是迅速而直接的。
所以在中医 养生 界中,有 “ 养生 重在补脾” 的说法。我们作为脾虚一族的岭南人,更需重在养脾了。
中医最古老的经典典籍《黄帝内经》有云: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一般来说,人体的阳气不足,可借助春夏的阳热之气来温养;春夏季节,借助自然界阳气生发之势,再给予适当的养阳之品,从而起到更强的补阳作用。 所以,岭南人的脾胃阳虚体质,正适合夏季补养。
广东民间有很多 健康 食疗的方法,适合脾虚人群在夏季的调养:
1、清补凉瘦肉汤
材料 :瘦肉250克、生熟薏米10克、莲子5克、百合5克、淮山10克、玉竹5克、茨实5克。
做法:
1.把瘦肉放落滚水中煮5分钟,取出洗净;
2.洗净全部 清补凉配料 ;
3.把适量的清水煲滚,放入全部材料,煲3小时,汤成,用盐、生抽适味即可。
按语
清补凉 为广东民间常用健脾中药材,只是一类 淡渗利湿、健脾益气的中药材总称,没有固定配方,大体有 黄芪、党参、白术、薏苡仁、茯苓、沙参、玉竹、淮山、莲子、芡实 等,药性平和,适合长期食用。
此汤清甜滋补,有 祛湿开胃、除痰健肺 等温和清凉功效,特别适宜 身体瘦弱虚不受补者 饮用,是夏秋季节的合时汤水。
2、山药苡仁粥
材料 :山药粉60克,薏苡仁30克。
做法 :先将薏苡仁洗净水煮,将熟时,调入山药粉,用文火继续煮至粥熟。早晚温服。
按语
淮山 健脾益气, 薏苡仁 渗湿止泻。适合广东人因脾气而生湿,出现纳呆食少,大便溏薄等情况。
3、参苓粥
材料 :人参(或党参)15克,白茯苓10克,生姜若干,粳米100克。
做法 :先将人参(或党参)、生姜切为薄片,把茯苓捣碎,浸泡半小时,煎取药汁,后再煎取汁,将一、二煎药汁合并,分早晚两次同粳米煮粥服食。
按语
人参益气补虚,茯苓健脾养胃。适用于 气虚体弱、脾胃不足、倦怠无力、面色苍白、饮食减少、食欲不振、反胃呕吐、大便稀薄 等症。
人参大补元气,补气力专效宏,提高人体免疫力效果尤佳。若以党参易之,则党参补气力平和缓,对人群的抗疲劳能力不突出。
4、猪脾粥
材料 :猪脾1具,党参15克,橘红6克,粳米100克,生姜、葱白、食盐适量。
做法 :党参切碎,生姜拍碎,与粳米同煮至米熟汤稠,此时加入事先已切成薄片的猪脾、葱白和橘红,至粥成后去橘红,加食盐调味,空腹服用或代早餐用。
按语
党参、梗米健脾开胃,猪脾具有健脾胃的作用,加上健脾诸药材, 适合因脾胃虚弱,消化功能低下,不能很好消化吸收饮食物,导致 稍食 则胃脘胀满,虽能食而消瘦明显,大便经常溏泄的人,这些人吃猪脾粥大有裨益。
叶振宇
主任中医师
简介
现在广州医科大学中医教研室、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任职,广州市医学会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药膳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中青年工作委员会常委。至2013年,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获省部级 科技 进步奖一项,广东省抗非三等功,广州市抗非先进分子荣誉。
擅长
专业擅长中西医结合内科常见病,擅长治疗呼吸系统疾病、肿瘤疾病,对慢性咳嗽,哮喘,支气管扩张,特发性肺纤维化以及肺部肿瘤疾病治疗尤有心得。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_11/8731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湿热型体质症状有哪些呢
下一篇: 体质寒湿怎么调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