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正值冬季,家家户户都偏爱享受舒舒服服的暖气。据美国时代杂志官网22日报道,近日,科学家们却发现较低的室温更有助于人们保持苗条的体型,寒冷不仅能帮助人们强身健体,甚至对糖尿病的治疗也似乎大有裨益。
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医学中心研究人员做了一项实验,发现较低的温度会影响人体体重。参与实验的51名年轻男子在室温约62华氏度(约16.7摄氏度)的冷藏室中生活了10天,最终习惯了低温的环境,因寒冷而发抖的次数也显著减少,当工作人员将温度调低至60华氏度(约15.6摄氏度)后,情况也是如此。科学家们发现,这些身体的变化都要归功于人体内的棕色脂肪。
棕色脂肪主要分布在人体的肩胛骨间、颈背部、腋窝、纵隔及肾脏周围,因其线粒体颜色较深而得名。婴幼儿时期人体棕色脂肪所占比例较高,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棕色脂肪量逐渐减少。相对于负责储存能量的白色脂肪,棕色脂肪的作用是消耗能量,从而产生热量。
加拿大杜布鲁克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们发现,低温能激活人体的棕色脂肪,而被激活的棕色脂肪能够加快人体新陈代谢,促进白色脂肪消耗。另有研究发现,对于60岁以下的人来说,面对寒冷,棕色脂肪会消耗高达人体30%的能量来为身体供热,由此为减肥人群另辟蹊径。
以上种种都说明,我们在冬天使用的各项取暖设备可能都对我们保持身材毫无益处。整日呆在温暖的房间里,人体就很难适应周围气温的突然变化,反而会使全球人群倾向于患类似糖尿病这样的疾病。
可能到这里有人就会问,因纽特人整年生活在低温的环境里,不是应该身材“很瘦”么?这就不符合上述说法了。其实,因纽特人的体能特征受由其特殊的生活环境影响很深,他们生活的地方不适宜农业耕种,因此主食多为高脂肪高蛋白的肉类,而这样的食物所含脂肪多为堆积在皮下、易引发肥胖的白色脂肪。
科学家们正在积极地探寻方法,希望借由棕色脂肪的特殊功用来治疗糖尿病。同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常常控制自己,不需要一感到冷就急着将室内温度调高,也许温度只是低那么一点点,对我们保持身材却大有帮助。
1型糖尿病,目前为止,是没有完全治愈的方法的。1型糖尿病是指患者的体内完全没有胰岛素,必须靠外源性注射胰岛素来进行治疗。此病虽然目前有胰腺、胰岛以及干细胞移植等方式,但效果并不是很好。
1型糖尿病一经确诊需终生依赖外源性胰岛素替代治疗,在糖尿病计划饮食的基础上合理应用。由于患者胰岛残余β细胞的功能不同,要注意胰岛素治疗的个体化。同时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心理治疗及糖尿病教育与监测,需家长与患儿积极参与配合,以使糖尿病的综合治疗达到预期目的。
一、一般治疗
1、总热量:根据患者年龄及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做到计划饮食个体化。0~12岁每天总热卡供给为1000+年龄×(70~100);决定70~100系数与下列因素有关,如年龄小热量偏高;胖瘦程度,体重瘦小的患儿热量偏高,肥胖儿童给予较低热量;活动量大小,活动量大者应适当增加热量摄入;并应参考患儿平日的饮食习惯及食量大小。
2、热量分配:全天热量分为3餐3点心;一般三餐分配比例分别为1/5,2/5,2/5或1/3,1/3,1/3。每餐预留15~20g左右的食品,作为餐后点心。应用胰岛素治疗时需注意,定时定量进餐,进正餐和加餐的时间要与胰岛素注射时间及作用时间相配合。
3、营养素的供给与分配:碳水化合物占全天总热量的55%~60%,应选择血糖生成指数低的食品。脂肪占25%~30%,2岁以上儿童、青少年每日脂肪入量不能超过全日总热量的30%,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减少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每日胆固醇入量不超过300mg,蛋白质为10%~15%。注意选择、保证优质蛋白的摄入,如出现微量蛋白尿和肾病的患儿应减少蛋白质摄入量。
4、保证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的摄入:摄入热量少的食物,如黄瓜、西红柿、芹菜等所含热量很少,基本上可以不限制数量;应避免摄入盐过多,建议每日氯化钠摄入量以3~6g为宜。
5、不适宜糖尿病患儿食用的食品:第一类为高脂肪食品,如肥肉、油炸食品。第二类为高糖食品,如糖果、含糖的饮料、含糖高的水果。第三类是纯淀粉食品,如粉丝、粉条、凉粉等。这些食品最好不吃或少吃。正确对待“无糖食品”,“无糖食品”虽不含糖,但既是食品就有一定的热量,食用后也应减去相应主食。
二、药物治疗
胰岛素,其适应症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胰岛功能差、饮食控制及口服降糖药不能使代谢控制达标者;2型糖尿病患者遇严重应激时,如较大手术、较严重感染、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妊娠糖尿病或2型糖尿病伴妊娠和分娩时;2型糖尿病有严重心、眼、肾、神经等并发症;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高渗综合征;禁忌使用口服降糖药时,可改用胰岛素。而且制剂品种分为动物及人胰岛素均可,但人胰岛素的应用日益普及,妊娠糖尿病推荐使用人胰岛素。还需要知道最常见和严重的副作用为低血糖,治疗时务必进行血糖监测。
三、其他治疗
运动疗法,其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对儿童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患者同样适用,对糖尿病的病情控制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运动能提高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血脂和血液黏稠度;增强体质,改善心、肺功能;有氧运动还能明显改变机体的组分,即减少脂肪数量和增加肌肉、骨骼等组织的数量;有利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预防和控制。运动还能给患儿带来自信心、增加生活乐趣。运动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服装和鞋袜,运动后注意清洁卫生。应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宜将胰岛素改为腹壁皮下注射,以免运动时吸收过快,而易发生低血糖。运动后易出现低血糖者可于运动前有计划加用少量食品,或适当减少胰岛素用量。
古代医家在长期与糖尿病做斗争的实践中,积累了十分丰富的临床经验,提出药物、饮食、运动、精神、针灸等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至今仍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1. 饮食疗法:
中国最早提出饮食疗法。公元650年唐代医家逊思邈明确指出糖尿病人要忌面、米及水果等。比过去误认为最先知道用饮食控制治疗糖尿病的John Rollo约早千余年。唐代孙思邈是世界糖尿病饮食疗法的鼻祖,《千金要方》指出:“安身之本,必须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全生”;“食既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气血……安疾之本,必资于食;救疾之速,必凭于药”。并认为医者应当懂得怎样使患者去调养饮食:“夫医者,当需先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强调指出糖尿病有三禁,消渴“疗之愈否,属在病者,若能如方节慎,旬月而瘳,不自爱惜,死不旋踵。方书医药,实多有效,其如不慎者何?其所慎有三:一饮酒;二房室;三咸食及面。能慎此者,虽不服药而自可无它,不知此者,纵有金丹,也不可救,深思慎之。
2. ”运动疗法:
中国最早提出运动疗法治疗糖尿病
。公元610年隋朝太医博士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一书中提出糖尿病人应参加适当的体育运动。指出消渴病人应该进行导引,导引后应“先行一百二十步,多者千步,然后食之”,这比过去误认为在世界上最先提出糖尿病体育疗法的John Brown要早千余年。如《外台秘要》云:“解衣赕卧,伸腰直少腹,五息止,引肾,去消渴
,利阴阳。解衣者,使无坚碍;赕卧者无外想,使气易行;伸腰者,使肾无逼蹙;……使气满少腹者,摄腹牵气,使无息即止之;引肾者引水来咽喉。润上部,去消渴枯搞病;利阴阳者,饶气力也”。王焘也指出糖尿病患者应运动锻炼:“养性之道,不欲饱食便卧,终日久坐,……人欲小劳,但莫久劳疲极也,也不可强所不能堪耳”;又说糖尿病患者“不得每夜食,食必即需行步,食稍畅而坐卧”。这些为我国古代运动疗法的理论
3.精神疗法:七情六欲过度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因素,调养情志在治疗中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故《景岳全书》说糖尿病患者:“初觉燥渴,便当清心寡欲,薄滋味,减思虑,不治可瘳;若一毫不谨,纵有名医良剂,则必不能有生矣”。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也记载:“不减滋味,不戒嗜欲,不节喜怒,则病愈而可复作;能从此三者,
消渴也不足忧矣”。
消渴病的教育概念及有关康复问题,在我国一千年前即被认识和提出。最早告诉人们消渴病人应注意体育运动的是隋代的巢元方,他在《诸病源候论》中说:消渴病人应“先行一百二十步,多者千步,然后食。”唐王焘亦云:消渴“人欲小劳,但莫久劳疲极”。
4.教育疗法:孙思邈强调了糖尿病患者的教育问题,其曰:“消渴病人,治之愈否,属在患,倘能如方节慎,旬日可瘳,不自爱惜,死不旋踵。”又云:“凡医治病……须使有病者知之为要”。 而且要让患者“家家自学,人人自晓”。这些思想和措施即使今天看来也是相当科学先进的。《景岳全书》也曰:凡消渴病人“初觉烦躁渴,便当清心寡欲,薄滋味,减思虑,则治可瘳,若有一毫不慎,纵有名医良剂,则必不能有生矣。”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feimeirong/6340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60min走路减肥计划
下一篇: 把减肥坚持到底的小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