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窑白瓷在煅烧的时候釉面气泡很多,形成了垂挂流淌状态,看上去就像泪痕一样,且器具外壁上有很多密密麻麻的划痕,而其它瓷器很少会出现流痕现象,即使有很刷痕也没有定窑白瓷那么密集。
器具上的泪痕是流釉现象,这也是定窑白瓷的主要特点之一,由于在煅烧的时候釉面气泡太多,而形成了垂挂流淌状态,方向是自口到底或者自底到口,而其它瓷器很少出现这些流釉现象。
大部分定窑白瓷的器具外壁经常可以看到很多密密麻麻的划痕,这些划痕是在初步成型后旋转坯料所致,这也是其它器具不可具备的特点,即使有也不如定窑白瓷那么多,既美观又典雅。
定窑白瓷的底足类型主要分为平底和圈足两种,而圈足器具上经常可以见到细密的刷痕,但圈足是没有这种现象的,用手摸的话会明显感觉到凹凸不平,而其它的瓷器底面比较平滑。
定窑白瓷工艺水准很高,胎料加工极细,经过良好的筛选,因此,制成的器物胎质坚致洁白细腻。由于釉料中的氧化钛含量较高,加之用氧化焰烧窑,釉色白中泛黄,呈现出象牙白的质感,柔和悦目。
定窑在唐代始烧臼釉、黄釉器物。臼釉有玉壁底碗、注壶、瓶类;黄釉器有碗、注壶等。
唐代早期常见制作粗糙的平底浅腹碗,胎体厚重,外施黄釉,里施白釉。唐代晚期多白釉碗,碗壁倾斜45°,浅腹,宽圈足,胎较早期的薄,里外施釉。五代时的器物白釉莲花托,口作六瓣莲花状,直深腹,圈足,里外施釉,釉面有细密的开片。
除此之外,五代常见唇口白碗。宋代定窑已自成体系,产品以白釉为主,其次有黑釉、酱釉、绿釉、白地褐花等品种。白釉器胎质洁白,质地坚硬,胎壁较薄,釉色白中泛牙黄色,釉面有泪痕,因覆烧而形成无釉的芒口。“覆烧”是定窑系瓷器特有瓷器装烧方法之一,相对正烧而言,是把碗、盘一类的器物反扣在窑具上的支烧方法,在宋代由定窑首先使用。由于覆烧法的使用,垫圈组合代替了匣钵,使器物的平均占用空间缩小,大大提高了产量,因此得到了普遍推广。但也因为覆烧,使瓷器的口沿部位产生了无釉的芒口,
于是用金、银或铜把漏釉部位包镶起来,既掩盖了缺陷,又抬高了身份,称“金装定器”。
定窑瓷器常以竹丝小刷修理未干的瓷胎,因釉薄而出现“竹丝刷纹”,这是定窑产品的标志之一。
定窑的黑釉器、酱釉器就是通常所说的“黑定”、“紫定”,黑定、紫定与白瓷一样,
都是白胎,黑定釉色漆黑光亮,紫定釉色酱黑。定窑还有金彩描花器,宋代周密《志雅堂杂钞》记载:“金花定碗用大蒜汁调金描画,然后再入窑烧永不复脱。”但就传世的几件定窑金花碗来看,金彩大都用胶来粘结,而且多数已脱落,可见记载并不详实。绿釉标本发现最少,只有碗。定窑烧制的器型有碗、盘、盏、盒、壶、瓶、枕、熏等类器物。白釉三系提梁壶,属于北宋定窑系的产品,浅灰色胎,釉色洁白,梨式腹,三条系状把手,系的介面处饰有贴花。还有葫芦式执壶。北宋定窑系的白釉莲口弦纹六管瓶,胎质致密,通体白釉,釉面有冰裂纹,口呈莲花状,长颈饰有弦纹,肩上有六管,长圆腹。
除此而外,还有仿金银器的净水瓶等。宋代定窑系的孩儿枕,其釉色白中微闪黄,塑成一童子俯卧于床榻上,造型生动。枕类还有方形枕和锭形枕等。
定窑白瓷的装饰手法主要有刻花、划花、印花三种。北宋早期,刻花盛行,有莲瓣纹、缠枝菊纹,另有两者共用或刻花与篦划纹结合的,还有花果、莲鸭、云龙等纹饰与细线相结合的。
印花装饰始于北宋中期,成熟于后期,布局层次分明,线条清晰,密而不乱。题材以花卉为多,其中,牡丹、莲花最多,其次是菊花,有缠枝、折枝等方法,讲求对称。
感谢您对大道家园的认可,以上就是本次小编整理的“定窑白瓷的鉴定方法”,希望能帮到各位小伙伴。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wan-1/2152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如何开壶紫砂壶
下一篇: 紫砂壶怎么看好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