耆那教哲学
耆那教是产生和流传于南亚次大陆的宗教之一。耆那原意为"胜利者"。在汉译佛典中称为"尼乾外道"、"无系外道"、"裸形外道"或"宿作因论"等。该教自称是印度最古老的宗教,相传有24祖师。第24祖是略早于释迦牟尼的筏驮摩那(约前540~前468)。他对耆那教进行了改革,使教义系统化,耆那教徒尊称他为大雄。筏驮摩那生于古印度吠舍离一个王族的家族,30岁出家,苦修12年成道,出游讲道30年,72岁死于白婆。在他生活的年代,印度出现了许多哲学流派或沙门思潮,反对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占统治地位的婆罗门正统思想。耆那教是这些沙门思潮之一,它反对婆罗门正统思想主张的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婆罗门至上。
耆那教基本教义为业报轮回、灵魂解脱、非暴力及苦行主义等。主张宇宙构成的要素为灵魂(jiva)与非灵魂(ajiva),后者有运动条件(dharma)、静止条件(adharma)、虚空、物质四类,与灵魂合为五种实在体。物质由原子所构成,具有下降性,而灵魂具有上升性,二者皆是一切知,但物质藉着业力而附着于业的周围,形成业身,此即苦的轮回原因;若欲脱离轮回,须严守不杀生、不妄语、不偷盗、不邪淫、不持有等苦行生活(五戒中,尤重不杀生,故信徒多为从事商业者)。由是,即能制御(samv ara)善、恶业,并尽除旧业,发现灵魂本性而到达止灭,获得解脱,此即所谓的涅盘。此外,本教所提倡的相对主义(sya^dva^da,或称不确定主义),亦颇受注目;该学说的基本观点在于认为一切事物有多面性。
耆那教提出七谛说,即:命、非命、漏入、系缚、制御、寂静和解脱;认为宇宙万物是由灵魂即命和非灵魂即非命所组成,灵魂包括能动的和不动的两大类。能动的灵魂根据感觉器官的多少分为六种,不动的灵魂存在于地,水、风、火四大原素中,因此一切动植物和非生物体内均有灵魂存在,不能任意杀害。非灵魂也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定形的物质,由原子和原子复合体组成;另一类是不定形的物质,由时间、空间、法(运动的条件)和非法(静止的条件)组成。耆那教的哲学在谈到物质世界时还详细阐述了原子论,认为原子是不可分的、无始无终、无限、永恒,具有味、香、色和两种触(粗与细,冷与热)的属性;原子的结合常常是由两个不同性质或对立的原子组成,又由更多的乃至无数的不同原子构成大的复合体;原子复合体除具有原子属性外,还有物理属性,如排斥和吸引、大小、形状等;原子因空间、法和非法而产生运动,物理世界的变化导源于原子在运动过程中的分解和聚合。耆那教的原子论虽然裹以宗教唯心论的外衣,但在构成现实世界的范围内实质上是一种朴素的唯物论。耆那教认为人的行为即业也是一种特殊的、细微不可见的物质,它附着于灵魂,形成一种障碍,称为"漏人",使本来清净、圆满的灵魂受到"系缚",要想解脱就必须"制御"。制御的方法为修"五戒",即不杀生、不欺诳、不偷盗、不奸淫、不蓄私财;持"三宝",即正智、正信、正行,以及实行苦行。只有这样才能排除旧业,使新业不生,达到"寂静",使灵魂呈现出原有的光辉,从而摆脱轮回,获得解脱。耆那教在与外教的辩论中曾发展了印度的逻辑学,提出"七支论法",也称为"或然论"。
耆那教在公元1世纪前后分裂为天衣派和白衣派,4~13世纪曾在印度广泛传播,在20世纪又进行了改革。耆那教的经典在公元4世纪末编集成书,共有7部 45种,即支(11支经)、 付支(12付支经)、杂记、裁断经(6种)、难提经、阿努伽陀罗经、根半经(4种)。耆那教的主要哲学著作是白衣派论师优摩娑衣的《入谛义经》。
根据耆那教文献《圣行经》记载,大雄逝世时已有教徒五十二万余人。至西元前三世纪,耆那教与佛教均受孔雀王朝阿育王的支持与保护。西元前后,由于新兴城市与贸易中心的出现,耆那教徒也随之迁移分散。又由于教徒对教祖的遗训解释不同(主要分歧在于礼仪教规),而逐渐分裂为白衣派(Sveta^mbara)、空衣派(Digambara,或称天衣派、裸体派)。白衣派穿着象征廉洁的白衣,主张男女平等,宗教仪式限定在耆那教寺庙举行;空衣派主张以虚空为衣,平素裸体修行,教规甚为严格。佛典称之为‘裸形外道’。
四至十三世纪间,该教广泛流行于南亚次大陆。十三世纪以后,由于伊斯兰教传入印度,耆那教势力渐衰。十七世纪以后,受启蒙运动的影响,耆那教又揭起改革的旗帜,改革者主张以人道主义、博爱等观点解释耆那教的古老教义。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耆那教信徒约有三百万人,多为商人、手工业、金融业、自由业者等,先后建立数十个组织,并修建庙宇、道院、文化研究机构及学校,出版宣传教义的书刊等。又,耆那教徒每年每月都有例行的斋期及繁多的节日活动,如大雄诞生节、赎罪节等。汉译《中阿含》卷五十五〈持斋经〉记有其尼犍斋的作法。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djy_92/103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摩尼教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