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传统典籍 >> 道艺欣赏 >> 寓言故事

《孟子寓言》

大道家园 2023-04-21 12:04:11

《孟子》的寓言

1五十步笑百步

原文:《孟子·梁惠王上》: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译文:梁惠王对孟子说:“我费心尽力治国,又爱护百姓,却不见百姓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说:“(既然梁惠王你喜爱打仗)让我拿打仗作个比喻吧!双方军队在战场上相遇,免不了要进行一场厮杀。厮杀结果,打败的一方免不了会弃盔丢甲,飞奔逃命。假如一个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却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贪生怕死’。” 孟子讲完故事,问梁惠王:“这对不对?”梁惠王立即说:“当然不对!他只不过没有跑到一百步,但同样是逃跑”孟子说:“你虽然爱百姓,可你喜欢打仗,百姓就要遭殃。这与五十步同样道理。”

这是孟子向梁惠王讲的,其目的是含蓄地告诉梁惠王和其它诸候一样都实行的暴政,即使有时施些小恩小惠也不会改变事物的本质。所以看事物应当看到事物的本质与全局。

2攘鸡者

原文:今有人,日攘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而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译文 :有一个人每天偷邻居家的鸡,有人对他说:“这不是君子的行为。”(他)说:“请不要生气,(我)每月偷一只鸡,等到明年,然后就不偷了。” 如果知道这样做不合乎礼义,这就要迅速停止,为什么要等到明年呢?

“攘”窃取、偷的意思。孟子用这则寓言直接批评苛重的赋税。他把贪婪的统治者比喻成偷鸡贼,明知错了,还要借故拖延,不肯改正。“攘鸡者”的形象很刁巧,他因不愿干脆及时地改正错误,而挖空心思地为自己的错误辩护。

3揠苗助长

原文: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译文:古宋国有个人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就一棵一棵的把禾苗给拔高了,一天下来十分疲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总算帮助让禾苗一下子就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然而苗都枯萎了。

天下不犯这种拔苗助长错误的人实在很少啊!以为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就像拔苗助长的人,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寓意:1、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

2、人们对于一切事物都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把事情做好。反之,单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做,即使有善良的愿望,美好的动机,结果也只能是适得其反。

4、庾公之斯

讲的是郑国派子濯孺子进攻卫国,卫国派庾公之斯反击。子濯孺子说:“今天我的疾病发作了,不能拉弓射箭了,我死定了!”接着,他问驾车的车夫:“追我的是谁?”车夫说:“庾公之斯。”子濯孺子道:“我死不了啦。”车夫说:“庾公之斯是卫国最好的射手,先生说死不了啦,这是为什么?”子濯孺子答道:“庾公之斯是跟着尹公之他学的射箭,尹公之他是跟着我学的射箭。尹公之他是正直的人,他的学生也一定是个正直的人。”庾公之斯追了上来,他问子濯孺子:“先生为什么不拉弓执箭呢?”子濯孺子回答:“今天我的疾病发作了,不能拉弓执箭了。”庾公之斯说:“学生跟着尹公之他学箭,尹公之他跟着先生学箭。我不忍心用先生教的技术来害先生。虽然,今天的事,是两国之间的事儿,所以我不敢违抗。”庾公之斯说着,抽出箭,在车轮上敲掉箭镞,射了四支箭便回去了。

这则寓言是告诫人们,交朋友要选择正直的人。

5墦间乞食

原文: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良人之所之也。”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间之祭者,乞其馀,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於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

译文:齐国有一个人,家里娶了一个大老婆和一个小老婆。那丈夫每次外出,一定吃饱肉、喝醉酒,然后才返回家。大老婆问跟他一道吃喝的是些什么人,他说全都是些有钱有势的显贵。大老婆便告诉小老婆说:“丈夫外出,总是饭饱酒醉才回来;问他同些什么人吃喝,他说全是些有钱有地位的人。但是,我从来没见过什么显贵人物到我们家来。我准备偷偷地看他究竟到了什么地方。”第二天清早起来,她便悄悄尾随在丈夫后面,走遍京城中,没见一个人站住同她丈夫说话的。那齐人最后走往东城外的墓地,又走向祭扫坟墓的人,讨些残菜剩饭;不够,又东张西望地跑到别处乞讨。这便是他吃饭喝醉的办法。大老婆回到家里,便把这情况告诉小老婆,她说:“丈夫,是我们仰望并终身依靠的人,现在他竟这样!”她便与小老婆一道怨恨咒骂丈夫,在庭院中相对哭泣。但她丈夫不知道,高高兴兴地从外面回来,向他的两个女人摆威风。在君子看来,有些人所用的追求升官发财办法,不让他们的大、小老婆认为羞耻并相对哭泣的,简直是太少了!

孟子借这个寓言讽刺和嘲笑那些以不正当手段谋求富贵利益的官僚。把他们夸口、无耻、得意洋洋的嘴脸,描写的细腻逼真,令人过目不忘。

6校人烹鱼

原文: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悠然而逝。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故君子可欺之以方,难罔以非其道。  (选自《孟子·万章上》)

译文:从前有人向郑国著名的政治家子产赠送活鱼,子产命令管理池沼的小吏把鱼养在水池中,小吏把鱼做熟了,复命说:“刚开始那些鱼看起来很疲累的样子,过一会就活泼的了,然后迅速游到深处去了。”子产说:“算是找到了应该到的地方,找到了应该到的地方啊!” 小吏出来就说:“谁说子产智慧?我既然已经做熟了吃掉,他还说:‘找到了应该去的地方,找到了应该去的地方。’”所以对君子可以用恰当有道的方法来欺骗他,但却很难用不道的方法来迷惑他。

寓意:骗人的话往往有合乎情理的伪装。善良的人很容易被一些小人用正当的理由欺骗。

7学奕

原文: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文: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一心一意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在听,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飞过,拿弓箭去射它。虽然两个人在一起学习,成绩却不如第一个人。难道他的智力不如另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学习不可一心二用,必须专心致志。或做事要一心一意,专心致志,方可成功!若三心二意,将一事无成。

8王良与嬖奚

原文:昔者赵简子使王良与嬖奚乘,终日而不获一禽。嬖奚反命曰:“天下之贱工也。”

或以告王良。良曰:“请复之。”强而后可。一朝而获十禽。嬖奚反命曰:“天下之良工也。”简子曰:“我使掌与女乘。”

谓王良,良不可,曰:“吾为之范我驰驱,终日不获一;为之诡遇,一朝而获十。《诗》云:不失其驰,舍矢如破。我不贯与小人乘,请辞!”

译文: 从前,晋国大夫赵简子命王良驾车和他的宠臣嬖奚一起外出狩猎。不料劳累一天,一无所获嬖奚回来报告说:“王良是天下最低劣的车夫。”

有人将嬖奚的告诉了王良。王良说:“请再去打一次猎”嬖奚勉强同意了。结果马到功成,一个早上就猎获十只飞禽。嬖奚回来高兴地报告说:“王良真是天下最优秀的车夫。”

赵简子听了,对嬖奚说:“我让他为你驾驭车马吧。”

他对王良一讲,王良却执意不肯,说:“第一次虽然一无所获,但我是按御法驾驭!第二次 我只好违法迁就,一举猎获十只飞禽。《诗经》说:‘不违反驰驭的方法,射出的箭才能命 中目标。’我从来不给小人驾车,那就替我谢绝了吧。”

启示:孟子想说明一个道理:不应该放弃原则去迁就别人,即使迁就能从表面上得到一时的效果,也是不可取的。

9楚人学齐语

原文: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

译文:孟子对戴不胜说:“你是想要你的国王达到善的境地吗?让我明确地告诉你,在这里有一位楚国的大夫,希望他的儿子能说齐国话,那么是让齐国人来教他呢,还是让楚国人来教他?”戴不胜说:“让齐国人来教他。”孟子说:“一个齐国人教他,众多楚国人吵扰他,即使天天鞭打他,而要他学会齐国话,也不可能。若是带他到齐国的大街小巷住上几年,即使天天鞭打他,要他说楚国话也不可能。  你说薛居州是一个善士,让他居住在国王的身边,在王身边的人无论年纪大小,地位高低都是薛居州那样的善人。王和谁去做坏事呢?如果在国王身边的人无论年纪大小,地位高低都不是薛居州那样的善人,国王和谁一起去做好事呢?一个薛居州,能把宋王怎么样呢?”

启示:1.人们要学会一种语言,掌握一门知识,认识一种事物,最好的办法就是生活于(即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之中,同那个事物接触。这也说明环境对于人的重要性。环境,特别是周围人对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学习语言是这样,学习其他知识是这样,在品德修养上也是这样。 2. 周围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学习语言是这样,培养品德也是这样。家长要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青少年自己也要注意从周围的环境中吸取好的精神养料,抵制消极的影响。

10陈仲子

原文:匡章曰:“陈仲子岂不诚廉士哉?居放陵,三日不食,耳无闻,目无见也。井上有李,螬食实者过半矣,匍匐往,将食之三咽,然后耳有闻,目有见。” 孟子曰:“于齐国之士,吾必以仲子为巨孽焉。虽然,仲子 恶能廉?充仲子之操,则蚓而后可者也。夫蚓,上食槁壤,下饮黄泉。仲子所居之室,伯夷之所筑与?抑亦盗跖之所筑与?所食之粟,伯夷之所树与?抑亦盗路之所树与?是未可知也。”曰:“是何伤哉?彼身织屡,妻辟垆,以易之也。” 曰:“仲子,齐之世家也,兄戴,盖禄万钟。以兄之禄为不义之禄而不食也,以兄之室为不义之室而不居也,辟兄离母,处于於陵。他日归,则有馈其兄生鹅者,己频顣:‘恶用是轻轻者为哉?’他日,其母杀是鹅也,与之食之。其兄自外至,曰: ‘是轻轻之肉也!’出而哇之。以母则不食,以妻则食之;以兄之室则弗居,以及陵则居之。是尚为能充其类也乎?若仲子者,蚓 而后充其操者也。”

译文: 匡章说:“陈仲子难道不是一个真正廉洁的人吗?住在於陵这个地方,三天没有吃东西,耳朵没有了听觉,眼睛没有了视觉。井上有个李子,金龟子的幼虫已经吃掉了一大半,他爬过去,拿过来吃,吞了三口,耳朵才恢复了听觉,眼睛才恢复了视觉。”   孟子说:“在齐国人中间,我一定把仲子看成大拇指。但是, 他怎能叫做廉洁?要推广仲子的操守,那只有把人变成蚯蚓之后能办到。蚯蚓,在地面上吃干土,在地面下喝泉水。可仲子所住的房屋,是像伯夷那样廉洁的人所建筑的呢?还是像盗跖那样的强盗所建筑的呢?他所吃的粮食,是像伯夷那样廉洁的人所种植的呢?还是像盗路那样的强盗所种植的呢?这个还是不知道 的。”   匡章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他亲自编草鞋,他妻子绩麻练麻,用这些去交换其它生活用品。”   孟子说:“仲子是齐国的宗族世家,他的哥哥陈戴在盖邑的俸禄便有几万石之多。可他却认为他哥哥的俸禄是不义之财而不去 吃,认为他哥哥的住房是不义之产而不去住,避开哥哥,离开母亲,住在於陵这个地方。有一天他回家里去,正好看到有人送给他哥哥一只鹅,他皱着眉头说:‘要这种呃呃叫的东西做什么呢?’ 过了几天,他母亲把那只鹅杀了给他吃,他的哥哥恰好从外面回来,看见后便说:‘你吃的正是那呃呃叫的东西的肉啊!’他连忙跑出门去,‘哇’地一声便呕吐了出来。母亲的食物不吃,却吃妻子的;哥哥的房屋不住,却住在於陵,这能够算是推广他的廉洁的操守吗?像他那样做,只有把人变成蚯蚓之后才能够办到。’”

11、逢蒙杀羿

【原文】逢蒙①学射于羿,尽羿②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己,于是杀异。孟子曰:“是亦羿有罪焉。”

公明仪曰:“宜若无罪焉。”

曰:“薄乎云尔,恶得无罪?郑人使子濯孺子侵卫,卫使庚公之斯追之。子濯孺子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吾死矣夫!’问其仆曰:‘追我者谁也?’其仆曰:‘质公之斯也。’曰;‘吾生矣。’ 其仆曰:‘庚公之斯,卫之善射者也;夫子曰吾生,何谓也?’曰:‘庚公之斯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我。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庚公之斯至,曰:‘夫子何为不执弓?’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曰:‘小人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夫子。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虽然,今日之事,君事也,我不敢废。’抽矢,扣轮,去其金,发乘矢③而后反。”

【注释】①逢(peng)蒙:羿的学生和家众,后来叛变,帮助寒浞杀了羿。 ②羿:又称后羿,传说是夏代有穷国的君主。③乘矢:四支箭。

【译文】逢蒙跟羿学射箭,学得了弄的技巧后,他便想,天下只有羿的箭术比自己强了,于是便杀死了羿。孟子说:“这事也有羿自己的罪过。”

公明仪说:“羿不该有什么罪过罢。”

孟子说:“罪过不大罢了,怎么能说没有呢?从前郑国派子濯孺子侵入卫国,卫国派庚公之斯追击他。子濯孺子说:‘今天我的病发作了,不能够拿弓,我死定了!’ 又问给他驾车的人说:‘追我的人是谁呀?’驾车的人答道:‘是庚公之斯。’子濯孺子便说:‘那我不会死了。’给他驾车的人说:‘庚公之斯是卫国著名的射手,先生反而说不会死了,这是为什么呢?’子濯孺子说:‘庚公之斯是向尹公之他学的射箭,尹公之他是向我学的射箭。那尹公之他是个正直的人,他所选择的朋友也一定正直。’庚公之斯追上来了,问:‘先生为什么不拿弓呢?’子濯孺子说:‘今天我疾病发作,不能够拿引’庆公之斯说:‘我跟尹公之他学射箭,尹公之他又跟您学射箭。我不忍心用您的箭术反过来害您。不过,今天这事是国家的公事,我不敢不做。于是抽出箭,在车轮上敲打了几下,把箭头敲掉,发了四箭然后就回去了。”

【读解】孟子没有把后面的话说完,那意思却是非常明确的了:子濯孺子善于选择和教育学生,注重学生的人品正直,相信学生尹公之他也会像他一样选择和教育学生,所以知道庚公之斯不会杀他。可羿却不善于选择和教育学生,对于逢蒙的人品失察失教,结果招致杀身之祸,所以,并对于自己的被害也负有一定责任。

逢蒙艺成害师,历来为人所不齿,这本已是大家的共识,孟子却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认为共有自取其祸的责任在内。乍一听来,我们会和他的学生公明仪一样认为没有什么道理,但仔细想想,也就觉得并非没有道理了。比如说我们今天有些人“引狼入室”,引小偷进家门,往往是由于房主人自己平时不谨慎,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带进屋,使之见财起意,产生歹心,结果发生失窃甚至谋财害命的惨案。这能说房主人自己一点责任也没有吗?这还只包含了交往中要注意识人察人的一方面,没有包含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方面的问题。如果并不只是教逢蒙箭术,而且也教他做人的道理,简言之,既传艺,也传德,那也许就不会发生已遭害的悲剧了吧。所以,从逢蒙杀并这件事上,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两个方面的教训:一方面,不仅选拔干部,交往朋友需要考察、认识人,就是收学徒,招学生也同样需要慎重选择。另一方面,无论是教学徒,教学生还是培养其他什么人,都一定要从德与才两个方面着眼进行教育与培养,使之全面发展,成为德才兼备的人。只有做到了这两个方面,才不会酿成祸端,使自己反遭其殃,后悔莫及。当然,无论从我们今天的教育方针还是从我们的干部制度来看,都是非常注意这两个方面的。只不过,实际操作中做得如何,还有待调查研究。那就把孟子这段话,把逢蒙杀并这件事作为提及我们注意的一份材料,一个经验教训吧。

12、冯妇

原文:《孟子·尽心下》:“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

译文:东瓯的人把“火”叫作“虎”,他们发“火”和“虎”的字音没有区别。他们的国家没有砖瓦,而盖屋顶子全用茅草,所以多火灾,国人都吃过它的苦头。靠海边的地方,有一个商人到了晋国,听说晋国有个叫冯妇的人善于同虎搏斗,冯妇所到的地方就没有老虎。商人回来把这件事告诉了东瓯国君。东瓯国君听了高兴,用马四十匹、白玉两双、文锦十匹作礼物,命令商人做使者,到晋国聘请冯妇。冯妇应邀到来,东瓯君命驾车,虚左(以左为贵),亲自在国门外迎接他,又一起乘车进入宾馆,把他当做国中的上宾款待。第二天,市中起火,国人奔告冯妇,冯妇捋袖伸臂跟随国人跑出来,找老虎搏斗,却没有找到。这时大火迫向宫殿店铺,国人簇拥着冯妇就奔向大火,冯妇被烧灼而死。于是那个商人因为说假话获罪,但冯妇却至死也没搞清是怎么回事。

启示:由于言语不通,火虎不分,一字之差酿成房毁人亡的悲剧,令人啼笑皆非。因此,办事应严肃认真,一丝不苟;马虎从事,似是而非,必然闹出笑话,甚至酿成大祸。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djy_79/73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