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羲黄大学 >> 学术之声 >> 易学精研

春游宁波印象,院士之乡文化丰富,外滩、中山公园见证历史

大道家园 2023-04-21 12:04:11

春游宁波印象,院士之乡文化丰富,外滩、中山公园见证历史

作者:巴图

2021年4月4日,天气晴朗,在儿子陪同下,我们全天在宁波市区,先后游览了天一阁、博物馆、老外滩、美术馆、鼓楼、中山公园、南塘老街。行走在异乡他地,一家人其乐融融,享受着难得的幸福时光,是为记。

秋风堂主人宁波印象三题:

《天一生水》

文尚留永

天一待生水,东风破笛残。

散霾而渐淡,乍暖且还寒。

獭祭鱼江畔,狸哀蝠洞观。

甬楼起烟暮,落雨报平安。

《宁波城楼》

文尚留永

传说东海有一城,

吴越软语秀姿浓。

水乡撑槁歌一曲,

宁波城楼有回声。

《缸鸭狗》

文尚留永

大俗何必尽山乡?

千般美味弄堂藏。

倥偬白驹过一隙,

美景美味莫相忘。

202105071316

  4月3日晚,从溪口参观回到宁波,逛街。

宁波,简称“甬”,是浙江省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

宁波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公元前2000多年的夏代,宁波的名称为“鄞”,春秋时为越国境地,秦时属会稽郡的鄞、鄮、句章三县,唐时称明州。唐朝长庆元年(821年),明州州治迁到三江口,并筑内城,标志着宁波建城之始。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取“海定则波宁”之义,改称宁波,一直沿用至今,是中国著名的院士之乡。

游南国访宁波

文/乾宏

春风送我游南国,

辞别溪口访宁波。

历史名城港口市,

古今书库天一阁。

博物馆藏文明魂,

谯楼鼓激冲浪波。

苍茫久远铜钟韵,

声伴今朝奋进歌。

2021.5.7.

4月4日,宁波市区,自由行。早市随拍。

  余秋雨:天一阁月湖

  七绝.宁波

了了

海静风柔出碧波,

池清景翠越人和。

江南园舍独家秀,

旧瓦青砖赋短歌。

  第一站:参观天一阁。

天一阁,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1561年—1566年),由当时退隐的明朝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天一阁藏书楼坐北朝南,为两层砖木结构的硬山顶重楼式建筑,通高8.5米,斜坡屋顶,青瓦覆上。一层面阔、进深各六间,二层除楼梯间外为一大通间,以书橱间隔。阁前凿“天一池”通月湖,园林以“福、禄、寿”作总体造型,用山石堆成“九狮一象”等景点。天一阁及其周围园林具有江南庭院式园林特色。天一阁的藏书和建筑为研究书法、地方史、石刻、石构建筑和浙东民居建筑提供了实物资料。

 七绝.天一阁

卢秀珍

明朝嘉靖筑清阁,

时已藏书七万多。

竹木池亭滋秀气,

引来士子栋梁歌。

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1561年—1566年),明兵部右侍郎范钦开始于宅东建造藏书楼,并命名为“天一阁”。时藏书七万余卷。

  明永历十九年(1665年),范钦曾孙范光文在天一池增构池亭,环植竹木,堆“九狮一象”假山。

  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黄宗羲登上天一阁,这是外姓人首次登楼。自此以后,天一阁逐渐结束对外封闭的状态,有选择地向一些大学者开放。黄宗羲为天一阁编制书目,并撰写《天一阁藏书记》。康熙十五年(1676年),范钦后人范光燮传抄天一阁百余种书籍供士子阅读。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因编修《四库全书》,天一阁献出珍本共638部,被《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采录473部,在全国藏书家中贡献最多。这次献书,造成了天一阁历史上藏书精品最大的一次集中流失。然而,通过此次献书事件,天一阁被推举为民间藏书楼的典范和样板,皇家藏书楼,即四库七阁均仿天一阁建造。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宁波府城鸦片战争爆发后陷落,天一阁《大明一统志》等舆地书数十种被英军掠夺。至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天一阁中仅存书籍2223部。

  民国三年(1914年),天一阁书籍被盗运往上海,后被商务印书馆的张元济赎回一部分,藏于东方图书馆涵芬楼,但在抗日战争中由于东方图书馆被炸而焚毁,使得天一阁藏书损失千部。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九月,一场强台风对天一阁楼宇造成重大损害,成立了以冯孟颛为主要负责人的重修天一阁委员会,募捐、规划、修缮、迁建、扩充。天一阁私家藏书楼性质进入公私共管时期,为在新中国建国后由国有公管准备了良好的过渡。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为了保护天一阁藏书,天一阁经历了建成370年以来的首次大范围出阁。首批三箱书籍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8月17日离开天一阁。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1月5日,第二批明以前版本八箱也运离天一阁,运往乡间暂避。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2月16日,天一阁藏书运回阁中。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3月1日至3日,天一阁进行建成以来的首次公开展出。

  1981年,在天一阁后侧之西北角建天一阁新书库。

1982年—1986年,天一阁扩建东园,移建清末硬山式和歇山式木结构平屋各一幢。挖地成池,堆土成山。

1994年,秦氏支祠修复原貌,归属天一阁。

1994年—1995年,抱经楼和水北阁先后迁入天一阁南园。

天一阁是一个以藏书文化为核心,集藏书的研究、保护、管理、陈列、社会教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专题性博物馆。设有《天一阁发展史陈列》、《中国地方志珍藏馆》、《中国现存藏书楼陈列》、《明清法帖陈列》等陈列厅。

  天一阁分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陈列展览区。以宝书楼为中心的藏书文化区有东明草堂、范氏故居、尊经阁、明州碑林、千晋斋和新建藏书库;以东园为中心的园林休闲区有明池、假山、长廊、碑林、百鹅亭、凝晖堂等景点;以近代民居建筑秦氏支祠为中心的陈列展览区,包括芙蓉洲、闻氏宗祠和新建的书画馆;书画馆在秦祠西侧,有宅六栋:云在楼,博雅堂,昼锦堂,画帘堂,状元厅,南轩。

  天一阁及其周围园林具有江南庭院式园林特色。天一阁藏书楼在防火、通风、防潮方面也独具特色。楼上的通间大致上是用于存贮图书,布置书橱,用书橱将大通间有效地划开,使整个楼上分得井井有条,楼下为六间的布局。天一阁与范氏住宅中间还有一墙相隔,用以防火。

  天一阁收藏新老家谱的数量已接近五百五十部,内容涵盖百余个姓氏。收藏现代作家铁凝、黄亚洲、叶辛、高洪波、雷达、王宏甲、王剑冰、韩作荣、陈源斌、王旭烽、叶文玲、陈祖芬等12位作家的书稿,计14部23卷,是天一阁第一次成批量收藏当代通俗类文学作品。

  天一阁现各类古籍近30万卷,其中以地方志、登科录等史料性书籍居多,珍椠善本8万余卷。范钦的一部分藏书为官署的内部资料。

天一阁现存的古籍善本大都为明代的刻本或抄本,有的已成为海内孤本。藏品中最稀珍的是明代的地方志和科举录,分别有271种和370种。科举录分进士、会试和乡试三种,藏量占该类文献存世量的八成以上。它保存了明洪武四年(1371年)首科至万历十一年(1583年)第五十二科完整无缺的进士登科录,堪称镇楼之宝。

  范钦(1506年—1585年),字尧卿,号东明。浙江宁波府鄞县(今宁波鄞州区)人。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进士,后初任湖广随州知府,后任工部员外郎,又任江西袁州知府,广西参政,福建按察使,云南右布政使,陕西、河南等省地方官,后又巡抚南赣、汀、漳诸郡,在福建为官时曾统兵抗倭。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升任兵部右侍郎。一生喜好藏书,官迹所到之处悉心搜集公私刻本,对无法购置的书就雇人抄录,经史百家之书,兼收并蓄。他把各地搜集到的书籍,寄回原籍宁波月湖之滨的故宅。“东明草堂”为他的藏书处。嘉靖四十年(1561年)前后,范钦建造天一阁藏书楼。

  名称由来。据清代学者全祖望《天一阁碑目记》称,由于范钦在刚刚建设之初,曾建一水池于下,后来又搜集石碑刻,得到吴道士龙虎山天一池石刻。范钦认为与是建池不谋而合,于是便就以“天一”为此阁之名。

另一种说法是:既然是建藏书楼,书纸最怕的就是火,受汉代学者郑玄注解《易经》中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启发,于是把书楼题名为“天一阁”,是为“以水制火”的意思。

  文物价值:天一阁博物馆是以藏书文化为特色,融社会历史、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天一阁博物馆环境幽雅,园林精美、建筑古朴,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除了藏书丰富,天一阁在防火、通风、防潮方面也独具特色。

在天一阁的发展过程中,先后迁移数座有代表性的藏书楼,如尊经阁、抱经楼和水北阁等,从而由单体保护发展为群体保护,成为展示中国古代民间藏书文化最丰富的书城。还将石碑、石亭、石马、石虎和铁牛等点缀于园内,尤其是将秦氏支祠划归天一阁,扩大了天一阁的面积,延伸丰富了藏书文化的范围,为研究书法、地方史、石刻、石构建筑和浙东民居建筑提供了实物资料。

  文物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周恩来对天一阁保护专门下达了指示,解放宁波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派专人保护天一阁。1949年6月9日,宁波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天一阁,并使之成为事业单位。

1982年2月23日,天一阁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8年3月1日,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2018年10月29日,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月湖景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乘地铁

  第二站:参观宁波博物馆

宁波博物馆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首南中路1000号,展品囊括了从史前河姆渡文化至近代以来的珍贵靑铜器、瓷器、竹刻、玉器、书画、金银器、民俗等文物6万余件。

宁波博物馆是首位中国籍“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王澍“新乡土主义”风格的代表作,宁波市“十一五”重点文化工程。

宁波博物馆投资2.5亿元,占地60亩,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于2008年12月5日免费对外开放。

  场馆特色:宁波博物馆的建筑是著名建筑师王澍先生的作品,建筑本身就是一件“展品”,很多人甚至就是冲着看建筑来的。 博物馆外墙上使用了大量宁波老建筑上拆下来的旧砖瓦,有的墙面是倾斜的,仔细看还能发现砖瓦上当年烧制时留下的符号。

  博物馆的外观被塑造成一座山的片断,外立面采用浙东地区瓦爿墙和竹纹理混凝土,主体三层、局部五 层,主体二层以下集中布局,两层以上建筑开裂、微微倾斜,演变成抽象的山体,将宁波地域文化特征、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建筑形式和工艺融为一体。

从南面看,南立面是一个绝对二维平面,一个山谷断口中一座尺度超宽的阶梯通向原处的第二层“山”。人们从中部一个扁平的,跨度30m的穿洞进入博物馆。建筑的内外由竹条模板混凝土和用20种以上回收旧砖瓦混合砌筑的墙体包裹,外廓的方正限制了其他多余的含义,它的北段浸在人工开掘的水池中,在中段入口处溢过一道石坝,结束在大片鹅卵石滩中。在建筑开裂的上部,隐藏着一片开阔的平台,通过四个形状不同的裂口,远望着城市和远方的稻田与山脉。

内观整个结构,包括三道有大阶梯的山谷,两道在室内,一道在室外;四个洞,分布在入口、门厅和室外山谷的峭壁边侧;四个坑状院落,两个在中心,两个在幽深之处。展厅之内用一种山体类型学叠加在上面,公共空间永远是多路径的,它从地面开始,向上分叉,形成一种根茎状的迷宫结构。迷宫中包含步行登高路线和由电梯、自动扶梯组成的两类路线,能适应几乎所有待定的博物馆参观流线模式。

  宁波博物馆总建筑面积3万余平方米,主体建筑长144米,宽65米,高24米。主体三层、局部五层,采用主体二层以下集中布局、三层分散布局的独特方式。整个设计将宁波地域文化特征、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建筑形式和工艺融为一体。

宁波博物馆陈列由主题陈列、专题陈列和临时展览三部分组成。展厅总面积8000平方米,其中一楼设临时展厅,总面积2600平方米。二至三楼为常设展厅,总面积5400平方米,展览内容包括《东方“神舟”——宁波史迹陈列》、《“阿拉”老宁波——宁波民俗风物展》和《竹刻艺术——秦乗年捐赠明淸竹刻珍品展》。

  《东方“神舟”——宁波史迹陈列》以宁波区域文化发展为基础,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线,通过“远古四明”、“拓地三江”、“州城确立”、“国际港城”、“海定波宁”、“东南都会”、“开埠通商”等七个篇章,图文并茂配以实物,向市民展示了宁波7000年文明史。

  岁月如歌”1949年以来,宁波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物证展

  “阿拉”老宁波——宁波民俗风物展:“阿拉”老宁波作为历史的片段与文化的符号,由“宁波老字号”、“甬上婚俗‘十里红妆’”、“宁波老墙门”、“宁波岁时节俗”、“宁波民间工艺美术”、“宁波戏曲与宁波方言”等六部分组成,展示着“无宁不成市”的旧时老宁波。

 每到一地旅游,我们喜欢去参观博物馆。现在去旅行的境界,都是去追求精神上的世界,充足并且有趣,旅行的意义在于视野的开拓,而视野的开拓离不开文化,读书可以决定我们的高度,而旅行却可以决定我们的宽度。

一个人的高度在于平时读书的积累,在于书中黄金屋的吸收,而宽度在于你旅行的征途,结交的朋友,以及你在旅行中的所听、所见、所闻,而博物馆就是最直接的一个地方,里面收藏着,每所城市的历史文物,记载着一所城市最原始的始端和现在。

  每一座城市的博物馆建筑风格都是不一样的,因为历史不同,发展不同,文化不同。想了解一所城市,想了解一个国家,一定要去它们的博物馆看一看,去观察,去学习,去思考,回来以后最好记录下来,记录的不仅是路程,而是这段路程的收获,点点滴滴汇成了大海。

这也是我喜欢整理图片、添加文字,编发游记的初衷。

  午餐

  第三站:宁波老外滩

  宁波老外滩,坐落于浙江省宁波市三江口(甬江、奉化江和余姚江的三江汇流之地)的北岸江北区,是进入宁波古城的门户。 在唐朝为中国四大港口之一,并成为鉴真东渡的起点;在南宋为中国三大港口之一,并设立市舶司专门负责管理对外贸易;当《南京条约》签订后,宁波便成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并于1844年正式开埠。

  宁波老外滩于1992年后作为商业旅游项目开发,宁波老外滩已经成为宁波的一个著名景观。

作为第二批国家级步行街改造升级试点单位,2020年11月5日至11月10日,在第三届进博会上,宁波老外滩步行街拥有了专属展区,在国家会展中心6号馆和7号馆之间的2楼通道上,得以“真实再现”,向全球展示它的独特魅力。

“宁波·老外滩” 坐落于宁波市核心区域——三江口北岸,东临甬江,西接人民路,南依甬江大桥,北接轮船码头,占地面积近49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80000平方米,是目前浙江省省唯一现存的能反映中国近代港口文化的外滩,是百年宁波的重要见证地,也是宁波精心打造的第五张城市名片(宁波帮、宁波港、宁波景、宁波装)。老外滩融东西方建筑文化之美,以新兴的BlockS商业街区概念集中打造一个集购物、美食、娱乐、旅游、居住为一体的特色区域,塑造宁波城市时尚地标。

  沿着江边,外国领事馆、天主教堂、银行、轮船码头等建筑一字排开,几乎记录了宁波开埠的整段历史。这些建筑,至少有100多年历史。目前保存下来的文物建筑有:英国领事馆、巡捕房、侵华日军水上司令部、浙海关、天主教堂、江北耶稣圣教堂、宁波邮政局、通商银行等,还有一些民房,如老字号商铺“宏昌源号”、中西合璧的商人私宅“严氏山庄”、“朱宅”等建筑,这些建筑具有浓郁的欧陆风格。与中国传统民居形成鲜明对比。经过近几年的培育和扶持,宁波老外滩逐步成为中心城区的高档休闲旅游娱乐区域。

  第四站:宁波美术馆。

宁波美术馆由普利兹克建筑奖首位中国籍得主王澍先生设计。于2005年10月11日正式开馆。

宁波美术馆由主楼、上台广场、咖啡馆、地下车库、码头等部分组成,占地15800平方米,建筑面积23100多平方米,其中美术馆主楼面积16200平方米,大小展厅面积达5300平方米,艺术品收藏库1500多平方米,可同时或分别举办不同类型、不同题材的展览。是集展览陈列、收藏保护、学术研究、艺术交流、艺术教育、文化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高品位的造型艺术博物馆,被誉为:"东方大港,艺术殿堂"。

  油画展

  新时代·新青年作品展览

125

  叶鹏飞书法展

  第五站:鼓楼

宁波鼓楼始建于唐长庆元年(821年),至今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它是宁波历史上正式置州治、立城市的标志。宁波鼓楼是宁波市仅存的古城楼遗址,是国家文物重点保护的古建筑之一。游人登楼,便可一览宁波城之全貌。在那里,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摊点,因此吸引了许多外地洋人游客前来参观这片名胜古迹。

“谯楼鼓角晓连营”,元代诗人陈孚的诗句,体现了鼓楼在我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古时鼓楼设有报时的刻漏和更鼓,日常击鼓报时;战时侦察瞭望,还负有保城池,抵外侮的使命。

当年明州刺史韩察将州治从小溪镇迁到宁波“三江口”,以中山广场到鼓楼这一带为中心,建起官置,又立木栅为城,后来又以大城砖石筑成城墙,历史上叫子城。子城的南城门就是现在的鼓楼。

宋朝,鼓楼又被称为“奉国军楼”。说起来,跟小康王赵构有关。当年,金兵入侵中原,赵构为了逃避金兵,从杭州一路落难,逃到宁波。相传,赵构被金兵穷追不舍,眼前是高耸入云的宁波鼓楼,他无路可逃,只能暂时躲进里面。忽然天象大变,云雾中出现唐时为抗击安禄山叛军,坚守抗敌而殉国的张巡、许远、南霁云、姚訚、雷万春五人。

他们挥舞着大旗,身穿戎装,腾云驾雾前来救赵构。这个时候,金兵追到了鼓楼,却见蛛网密布,一片荒芜,以为无人进入,便往其他地方找去。赵构这才幸免于难。之后,他成为宋高宗时,下诏追封鼓楼为“奉国军楼神祠”,并在祠中为这五位救命恩人塑像祭祀。明代万历年间,奉国军楼毁于大火。

  千百年过去了,昔日古城早已踪迹无存。唯一仅存的鼓楼,成为宁波历史上正式置州治、立城的标志。登上鼓楼的最顶层,可以看到宁波独一无二的自鸣钟。巨大的钟面,醒目的指针,走时很准。旧时,老百姓总用自鸣钟的时间对表。自鸣钟的下方,挂着一口硕大的铜钟。据说撞响铜钟,音色洪亮,苍茫悠远。可是如今,钟身却被尘土掩盖,用力擦拭几下,才能依稀辨认出上面镌刻的文字:宁波警察厅警钟,民国九年巧月,厅长林映青督造,商会长费绍冠重造,甬江顺记厂承造。

民国五六年间(1917年左右),宁波警察厅以其居城中区高可瞭远,就悬挂警钟。民国十九年(1930年),救火联合会呈请市政府拨租全部房屋为会所,就在这一年,鼓楼三层楼木结构建筑中间,建造了水泥钢骨正方形瞭望台及警钟台,并置标准钟一座,四面如一,既便于市民计时,又可以报火警。

甬江城楼

清 施烺 

浮桥横束大江隈,鱼市前头酒市开。

高立甬城楼上望,海船齐趁暮潮来。

登宁波城楼

清 李调元

雉堞凌云脚下堆,鲸波带日岛边回。

江中船出海中去,洋外帆从天外来。

地近东溟先见日,云垂南浦忽闻雷。

不知何处蓬莱是,遥看沧沧贝阙开。

  如今,鼓楼及附近的公园路一带已成为宁波主要文化活动的聚散地,整个地区的建筑充分体现出宁波江南水乡的特色。两旁是仿宁波传统建筑风格的商店,小青瓦双坡屋面,风火马头墙,还有各种精细的外墙木装饰,既具有宁波传统商业街的风貌,又具有强烈的历史文化质感。现修复了浙江督学行署、在东西两端入口处的两座古石牌坊,以及城墙遗址,子城历史变迁的石碑等。新修建的两组石牌坊是明清两代举人光宗耀祖的标志。代表着文化气息和历史内涵。鼓楼步行街熔文化商贸于一炉,集购物休闲于一体,已成为宁波市内的游乐胜地之一。

  第六站:中山公园

  中山公园位于宁波市海曙区解放北路,现为中山广场的一部分。最早为宁波衙署所在地,1927年春,在孙中山先生逝世二周年之际,有人提议,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建造一座中山公园,立即得到了甬城社会各界人士的赞同。

公园地址选定在旧道署、后乐园、府后山一带,占地约60亩,并于当年夏天动工。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努力,耗资11万余元,于1929年秋公园落成。共建造各式房屋21座、亭台4个、牌坊2座、廊3条、桥5座。其中的独秀山为明代遗物,尊经阁为宁波府学迁建。

  辛亥革命后,后乐园已衰败破落,一时却成了革命者集合活动的场所。在当时的方池西侧有一片密茂的竹林,竹林深处有一个约长15米、宽5米的船形茅亭,用带树皮的刺杉搭建。1919年“五四”运动时,宁波许多爱国青年就常在这个船亭里开会;1924年6月15日,以中共党员为核心的宁波国民党党员大会在后乐园举行;1925年“五四”前后,中小学生的进步组织也在后乐园成立;1926年3月8日,宁波最早的妇女团体“宁波各界妇女联合会”在后乐园成立……那时的后乐园,成了革命者的“后乐园”。

  就公园的景区布局来看,门厅高大雄伟,“中山公园”四个大字高悬在门额上,两侧是门楼。进园后主轴线上,首立孙中山总理遗嘱亭,内勒石碑一块,一面是总理遗嘱,一面是中山公园碑记,都是沙孟海青年时期手迹。“文革”初,遗嘱亭遭拆毁,幸石碑尚在,现移至中轴线北端。过一小桥,有“景行”碑楼,始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石柱楹联张元炜题:“远瞩林园胜妙殊绝,越诸尘累身心了然”。向前行,进入八角铁亭,称“闲乐亭”,后也被拆移至北首。西侧濒水有书楼,为纪念薛福成,也称“薛楼”,系移建附近府学孔庙(原在老市体育场内)尊经阁原物,后曾作宁波市图书馆,楼的西面是一个很大的方池。

第七站:南塘老街,美食一条街。

  宁波南塘老街由宁波城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开发建设,位于浙江省宁波古城南门外,曾经是旧宁波商贸文化聚集地的“南门三市”,位列宁波八大历史街区之一,同时也是宁波市“紫线规划”保护区域。呈南北走向,以祖关山路为界,分为南、北两街。街区保留了300多米的传统街巷,拥有文保单位1处,文保点6个。宋代著名学者袁燮的后裔世居于此,区域内现存的袁氏家族居宅建筑群规模最大,类型包括居住院落、祠堂、学校等,其他还包括甬水桥、永善亭和关圣殿等文保建筑。北街以传统文化为基调,以商业为内容,以城市旅游为发展方向。南街主打“城市休闲”概念,突显休闲生活。

  七绝.宁波

卢秀珍

甬城面世两千年,

海定波宁逞泰然。

人杰也须灵宝地,

语侬气静米粱川。

器材:Apple iPhone XS Max

光圈:f/1.8 快门:1/121 焦距:4mm ISO:25

  缸鸭狗是宁波有名的百年老店,以小吃闻名。那里的汤团颗颗饱满,芝麻馅甜而不腻,入口爽滑,口感甚好。尤其是洒在面上的那层桂花,清香扑鼻,混合着糯米的香味,刺激着人的感官,绝对会令你胃口大开。

宁波的姆妈,几乎没有不会包汤圆的。江定法的母亲应氏,就做得一手好点心,尤其汤圆。

20世纪初,因为家境贫寒,年纪尚小的江定法就跟着大人出海做帮工了。为了好养活,父母给他取了个小名叫“阿狗”,于是船上的大人都“阿狗”“阿狗”地叫着,渐渐“江阿狗”这个名字反而比江定法更加响亮。在海上的日子很难熬,又苦又饿,阿狗常常做一个美梦,姆妈在梦里喊他“阿狗,来吃汤圆了”……

几年下来,江阿狗的汤圆摊在城隍庙小有名气,他用攒下的辛苦钱在开明街的泰和桥边租了间店面。有店就要招牌,连店名都没一个,这该如何是好?没读过书的江阿狗犯了愁。

有不少熟客帮着出主意,但无非是一些寻常小吃店的名字,最后阿狗还是决定用自己的名字“江阿狗”,叫得响亮。他自己不会写几个字,就请来了当时宁波越剧团小有名气的舞美王云标先生,在招牌上画了一只缸,一只麻鸭和一只黄狗,中间嵌着“汤圆”两个小字。

“缸鸭狗”这个招牌,说起来还是因为江阿狗好心,被一位客人的欠债抵来的。一天,有个老秀才在店里吃了好几碗汤圆,最后却没钱付账,江阿狗也不计较。秀才说,看你这个店名是个画,大家不好传播,我给你写个店名吧。两人一商量,就用“缸鸭狗”作招牌,取“江阿狗”在宁波话里的谐音,“缸”同“江”,“鸭”同“阿”,通俗易懂,也和原来的画都对应上了。

“三更四更半夜头,要吃汤团‘缸鸭狗’。一碗落肚勿肯走,两碗三碗上瘾头。一摸铜钿还勿够,脱落布衫当押头”。这段不少老宁波人耳熟能详的俗语,说的就是这家百年老字号的历史。从城隍庙街口一家无名的露天小摊,一步一步发展到众人争相品尝的老字号品牌。

宁波十六格馄饨,百年老店,老一辈人都知道。它最早起源于东钱湖韩岭村一个韩姓人家。

韩师傅做馄饨,讲究新鲜。那时没冰箱,夏天保鲜难,他怕馄饨原料放久,影响口感,便琢磨着做了一副木格架,用来盛放生馄饨。

一副木架共16格,韩师傅上下午各包16格馄饨,卖完即刻收工。时日一长,这小小馄饨摊,被顾客戏称“十六格馄饨”。

十六格馄饨的馄饨皮用面粉加鸭蛋做成,皮子薄、韧、滑,煮多久也不破不散;汤底用大骨熬制,很多人好这口,十六格馄饨的名气日益大了起来。

随着韩师傅年纪越来越大,十六格馄饨慢慢淡出人们视线。沉寂一段时间后,东钱湖叶女士,算起来是韩师傅的第三代后人,重新拿起十六格馄饨配方手艺,随后到宁波市区闯荡。

2012年,南塘老街十六格馄饨新开张。之后几年,天一颐高美食城、轻纺城也开了分店,十六格馄饨不再是一个小馄饨摊,开始兼卖小笼包、煎饺、面食等。

十六格馄饨隶属于宁波十六格馄饨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已经成为宁波、杭州、上海等地知名的馄饨品牌了,品牌馄饨店的知名度很高。

牛吃草,牛肉面。以面鲜、汤鲜、味鲜为特色,讲究营养、汤鲜、味美,吸取四川面食文化之精髓,再结合南北口味,浓淡相宜,口味纯正,是色、香、味俱全的上等面食,让美食的诱惑时刻征服每一位品尝者。

  宁波菜博物馆

1.南塘老街,小吃一条街,比如百年老店缸鸭狗吃宁波汤团,酒酿圆子,十六格馄饨吃生煎馄饨,贴阁碧,石浦闹海记,梅龙镇等餐厅吃宁波菜。

2.鼓楼、天一广场,城隍庙,鼓楼商业步行街,天一广场闹市区,比较热闹,吃住行游购娱。

3.老外滩,小酒吧一条街,历史悠久的老外滩,1844年开埠,适合拍照,逛街,宁波夜景最美的地方,灯光璀璨 。

4.宁波本帮菜口味好的餐厅:梅龙镇,甬上名灶,宁海食府,阿拉名灶,状元楼,石浦,桂堂。

欢迎您到宁波来!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djy_103/252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