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词典大全 >> 成语

黄钟瓦釜

大道家园 2023-07-30 02:44:21

拼音 : 黄钟瓦釜 (huáng zhōng wǎ fǔ)

简拼 : hzwf

近义词 : 黄钟瓦缶

反义词 :

感情色彩 : 褒义词

成语结构 : 联合式

成语解释 : 瓦釜:泥土烧成的大锅,用作乐器,音调最为低。比喻高雅优秀的或庸俗低劣的;贤才和庸才。

出处 : 战国·楚·屈原《楚辞·卜居》:“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成语用法 :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贤才和庸才

例子 :

产生年代 : 古代

常用程度 : 常用

四字成语有钟

1. 【最后一个字是钟的四字成语一个钟上面有两条龙,一个老人扶着拐 一个钟上面有两条龙,一个老人扶着拐杖站在旁边,猜一个四字成语——老态龙钟.老态龙钟lǎo tài lóng zhōng【解释】龙钟:行动不灵便的样子.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灵便.【出处】唐·李端《赠谢戴》:“交结渐时辈,龙钟似老翁.”【结构】主谓式.【用法】多用于人;也可比喻物体或动物.一般作谓语、状语、定语.【正音】钟;不能读作“zōnɡ”.【辨形】钟;不能写作“肿”.【近义词】老气横秋【反义词】返老还童、老当益壮、生气勃勃【辨析】~与“老气横秋”有别:~用于老年人;指体态;是中性的;“老气横秋”不用于老年人;指神态;是贬义的.【例句】他今年才50多岁;就一副~的样子.【英译】be old and shaky。

2. 带有“钟”的四字成语是什么 1.钟鼎人家[ zhōng dǐng rén jia ]

释义:富贵宦达之家。同“钟鼎之家”。

出 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虽然算不得簪缨门第、钟鼎人家,却倒过得亲亲热热,安安静静。”

2.钟鼎山林 [ zhōng dǐng shān lín ]

释义:比喻富贵和隐逸。

出 处:《玉漏迟·咏杯》:“钟鼎山林,一事几时曾了。”

3.钟鼓之色[ zhōng gǔ zhī sè ]

释义:指欢欣喜乐的面色,像欣赏音乐时表现出的那样。

出 处:《管子·小问》:“夫欣然喜乐者,钟鼓之色也。”

4.钟灵毓秀[ zhōng líng yù xiù ]

释义:钟:凝聚,集中;毓:养育。 凝聚了天地间的灵气,孕育着优秀的人物。指山川秀美,人才辈出。

出 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六回:“真真有负天地钟灵毓秀之德了。”

5.钟漏并歇 [ zhōng lòu bìng xiē ]

释义:比喻年老衰残。

出 处:唐·沈既济《枕中记》:“今年逾八十,位极三事,钟漏并歇,筋骸俱耄。”

3. 钟字开头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钟鼎人家 富贵宦达之家。同“钟鼎之家”。

钟鼎山林 比喻富贵和隐逸。

钟鼎之家 富贵宦达之家。

钟鼓之色 指欢欣喜乐的面色,像欣赏音乐时表现出的那样。

钟鼓馔玉 指鸣钟鼓,食珍馐。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

钟灵毓秀 钟:凝聚,集中;毓:养育。凝聚了天地间的灵气,孕育着优秀的人物。指山川秀美,人才辈出。

钟漏并歇 比喻年老衰残。

钟鸣鼎列 指官高位重。同“钟鸣鼎重”。

钟鸣鼎食 钟:古代乐器;鼎:古代炊器。击钟列鼎而食。形容贵族的豪华排场。

钟鸣鼎重 谓官高位重。

钟鸣漏尽 漏:滴漏,古代计时器。晨钟已经敲呼,漏壶的水也将滴完。比喻年老力衰,已到晚年。也指深夜。

4. 钟字开头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钟鼎人家 富贵宦达之家。

同“钟鼎之家”。钟鼎山林 比喻富贵和隐逸。

钟鼎之家 富贵宦达之家。钟鼓之色 指欢欣喜乐的面色,像欣赏音乐时表现出的那样。

钟鼓馔玉 指鸣钟鼓,食珍馐。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

钟灵毓秀 钟:凝聚,集中;毓:养育。凝聚了天地间的灵气,孕育着优秀的人物。

指山川秀美,人才辈出。钟漏并歇 比喻年老衰残。

钟鸣鼎列 指官高位重。同“钟鸣鼎重”。

钟鸣鼎食 钟:古代乐器;鼎:古代炊器。击钟列鼎而食。

形容贵族的豪华排场。钟鸣鼎重 谓官高位重。

钟鸣漏尽 漏:滴漏,古代计时器。晨钟已经敲呼,漏壶的水也将滴完。

比喻年老力衰,已到晚年。也指深夜。

5. 关于钟钟的四字成语 钟的四字成语 :

声如洪钟、

钟鸣鼎食、

老态龙钟、

一见钟情、

钟灵毓秀、

情有独钟、

山林钟鼎、

五鼎万钟、

盗钟掩耳、

击钟鼎食、

钟漏并歇、

山崩钟应、

胡肥钟瘦、

毁钟为铎、

以莛撞钟、

钟室之祸、

钟鼎之家、

黄钟瓦缶、

二缶钟惑、

晨钟暮鼓、

警钟长鸣、

现钟不打、

钟鸣漏尽、

年老龙钟、

龙钟潦倒、

黄钟瓦釜、

黄钟毁弃、

钟鼓馔玉、

黄钟大吕、

尧舜千钟

6. 钟字成语有哪些 一见钟情、

钟灵毓秀、

情有独钟、

钟鸣鼎食、

晨钟暮鼓、

老态龙钟、

黄钟大吕、

掩耳盗钟、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黄钟毁弃、

钟鼓馔玉、

声如洪钟、

钟鼎之家、

钟鼎山林、

二缶钟惑、

五鼎万钟、

黄钟瓦釜、

以莛撞钟、

钟鸣漏尽、

钟鸣鼎列、

朝钟暮鼓、

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

老迈龙钟、

钟鼎人家、

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

击钟陈鼎、

钟漏并歇

钟馗的成语钟馗的成语是什么

钟馗的成语有:窃钟掩耳,黄钟瓦釜,晨钟暮鼓。
钟馗的成语有:黄钟大吕,老态龙钟,黄钟瓦釜。2:注音是、ㄓㄨㄥㄎㄨㄟ_。3:拼音是、zhōngkuí。4:结构是、钟(左右结构)馗(左下包围结构)。
钟馗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钟馗ZhōngKuí。(1)中国民间传说中能打鬼驱除邪祟的神。旧时民间常挂钟馗的像。
二、引证解释
⒈传说人物。后世图其形以除邪驱祟。见宋沉括《梦溪补笔谈·杂志》。一说乃“终葵”之讹,附会为人。见清顾炎武《日知录·终葵》。引唐人题吴道子画锺馗像,略云:明皇梦二鬼,一大一小。小者窃太真紫香囊及明皇玉笛,绕殿而奔;大者捉其小者,擘而啖之。上问何人,对曰:“臣钟馗,即武举不捷之士也。誓与陛下除天下之妖孽。”⒉菌名。引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服器·锺馗》:“《尔雅》云:‘钟馗,菌名也。’《考工记》注云:‘终葵,椎名也。’菌以椎形,椎以菌形,故得同称。俗画神执一椎击鬼,故亦名钟馗。好事者因作钟馗传,言是未第进士,能啖鬼。遂成故事,不知其讹矣。”
三、网络解释
钟馗(中国民间传说中的神)钟馗,字正南,中国民间传说中能打鬼驱除邪祟的神。旧时中国民间常挂钟馗的像辟邪除灾。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唐·赐福镇宅圣君”。古书记载他系唐初长安终南人,(据古籍记载及专家学者考证,钟馗为今陕西省西安秦岭中段终南山下周至县终南镇终南村人,现存终南钟馗故里庙),生铁面虬鬓,相貌奇异;然而却是个才华横溢、满腹经纶、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人物,平素正气浩然,刚直不阿,待人正直。春节时钟馗是门神(道教中最出名的神仙之一),端午时钟馗是斩五毒的天师,钟馗是中国传统道教诸神中唯一的万应之神,要福得福,要财得财,有求必应。
关于钟馗的诗词
《题钟馗图》《满江红·钟馗听鬼吹箫图》《水调歌头·醉钟馗,和夏闰枝》
关于钟馗的诗句
门帖画钟馗钟馗七老八大钟馗_小鬼
关于钟馗的词语
年迈龙钟气杀钟馗龙钟老态钟鼓馔玉老态龙钟晨钟暮鼓钟馗捉鬼窃钟掩耳撞钟吹螺钟仪楚奏
关于钟馗的造句
1、与反腐作品、反腐新闻过不去的,或者是掩过意识的作祟,或者是对反腐的“条件反射”,其实都是“心中有鬼怕钟馗”的表现。
2、有一个人向我打听你。我见他手提利剑,凶神恶煞,就没敢告诉他。你快躲起来吧,白天千万别出门。对了,那个人说他叫钟馗。祝你万圣节快乐!
3、恶钟馗目露不屑之色,啧啧声不绝于口。
4、在他笔下,鸟无鸟气,猫没猫相,马无蹄,鸡无爪,鱼在空气里游,兔子扮着怪相,猫头鹰有钟馗相,石拙,树古,藤亦缠绵。
5、“钟馗”的跳加官令人眼前一亮,游人被中国传统端午民俗深深吸引。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钟馗的详细信息

形容人庸俗的成语

【鄙吝冰消】:鄙吝:庸俗浅薄;冰消:像冰一样消融。庸俗之念如冰雪一样消融。
【鄙吝复萌】:鄙吝:庸俗;萌:发生。庸俗的念头又发生了。
【辞鄙意拙】:鄙:粗俗、低劣;义:意思;拙:拙劣。文词庸俗,立意拙劣。
【粗俗之辈】:指庄稼人或佃农,现指缺乏文化教养、行为、意识粗野庸俗的人。
【达士拔俗】:达士:心胸豁达的人;拔俗:超脱凡俗,不庸俗。通达事理的人总是不同凡俗,超人一等。
【凡桃俗李】:平凡、普通的桃花和李花。比喻庸俗的人或平常的事物。
【黄钟瓦釜】:瓦釜:泥土烧成的大锅,用作乐器,音调最为低。比喻高雅优秀的或庸俗低劣的;贤才和庸才。
【浇风薄俗】:指社会风气轻浮庸俗。
【飘然远翥】:翥:向上飞。指轻快地飞向高空。比喻乐于抛弃官禄而远离庸俗的官场。
【世俗之见】:世人的庸俗见解。
【市井小人】:指城市中庸俗鄙陋之人。
【俗不堪耐】:俗:庸俗;耐:忍受得住。庸俗得使人受不了。
【俗不可耐】:俗:庸俗;耐:忍受得住。庸俗得使人受不了。
【俗耳针砭】:俗:庸俗;砭:古代治病用的针砭;针砭:古人砭石为针的治病术。旧时指医治庸俗的听觉而使之高雅。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engyu/99569.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成语

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