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炊琼爇桂 (chuī qióng tú guì)
简拼 : cqtg
近义词 : 米珠薪桂
反义词 :
感情色彩 : 褒义词
成语结构 : 联合式
成语解释 : 煮玉烧桂。比喻物价高昂。
出处 : 唐·林宽《献同年孔郎中》诗:“炊琼爇桂帝关居,卖尽寒衣典尽书。”
成语用法 :
例子 :
产生年代 : 古代
常用程度 : 生僻
跋涉山川形容远道奔波之苦。参见“跋山涉水”。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必使而君弃而封守,跋涉山川,蒙犯霜露,以逞君心。”
饱经风霜饱:充分;经:经历;风霜:比喻艰难困苦。形容经历过长期的艰难困苦的生活和斗争。
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十一出:“鸡皮瘦损,看饱经雪霜,丝鬓如银。”
饱经风雨指经历过许多艰难困苦。同“饱经风霜”。
出处:孙犁《秀露集·文学和生活的路》:“我们的道路总算走得很长了吧,是坎坷不平的,也是饱经风雨的,终于走到现在。”
饱经霜雪饱:充分;经:经历;霜雪:比喻艰难困苦。形容经历过长期的艰难困苦的生活和斗争。
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十一出:“鸡皮瘦损,看饱经霜雪,丝鬓如银。”
悲天悯人悲天:哀叹时世;悯人:怜惜众人。指哀叹时世的艰难,怜惜人们的痛苦。
出处:唐·韩愈《争臣论》:“彼二圣一贤者,岂不知自安佚之为乐哉?诚畏天命而悲人穷也。”
备尝艰苦备:全、尽;尝:经历。受尽了艰难困苦。
出处:《左传·僖公二十八年》:“险阻艰难,备尝之矣。”唐·韩愈《顺宗实录》卷一:上常亲执弓矢,率军后先导卫,备尝辛苦。”
备尝辛苦备:尽、全。尝:经历。受尽了艰难困苦。
出处:《左传·僖公二十八年》:“险阻艰难,备尝之矣。”唐·韩愈《顺宗实录》卷一:上常亲执弓矢,率军后先导卫,备尝辛苦。”
筚路褴褛形容开创新事业的艰难。同“筚路蓝缕”。
出处:应修人《上海通信图书馆与读书自由》:“我们筚路褴褛,孤军苦战,非为金钱,非为名誉,不厌不倦,但求心之所安。”
不避艰险不畏惧艰难险阻。
出处:《三国志·蜀志·关羽传》:“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不食周粟粟:小米,泛指粮食。本指伯夷、叔齐于商亡后不吃周粟而死。比喻忠诚坚定,不因生计艰难而为敌方工作。
出处:《史记·伯夷列传》:“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餐风露宿风里吃饭,露天睡觉。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
出处:宋·苏轼《将至筠先寄迟适远三犹子》诗:“露宿风餐六百里,明朝饮马南江水。”
餐风咽露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出处:清·宣鼎《夜雨秋灯录·青天白日》:“餐风咽露,跋涉奔波。”
创业维艰开创事业是艰难的。
炊琼爇桂煮玉烧桂。比喻物价高昂。
出处:唐·林宽《献同年孔郎中》诗:“炊琼爇桂帝关居,卖尽寒衣典尽书。”
爨桂炊玉爨:炊。柴禾难得如桂木,米价贵得如珠玉。形容物价昂贵,生活艰难。
出处:宋·司马光《答刘蒙书》:“月俸不及数万,爨桂炊玉,晦朔不相续。”
寸步难行连一步都难以进行。形容走路困难。也比喻处境艰难。
出处:唐·杜甫《九日寄岑参》:“出门复入门,雨脚但如旧。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寸步曲江头,难为一相就。”
寸步难移连一步都难移动。形容走路困难。也比喻处境艰难。
出处:元·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想当年在小舟中,寸步难移。”
戴霜履冰形容不怕严寒,奔波于外。
出处:晋·葛洪《抱朴子·勖学》:“于是莫不蒙尘触雨,戴霜履冰,怀黄握白,提清絜肥,以赴邪径之近易,规朝种而暮获矣!”
登山涉水爬山过水。比喻历尽艰难。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二回:“[宋江兄弟]两个商量了,径望沧州路上来。途中免不得登山涉水,过府冲州。”
砥柱中流就象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
出处:《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
颠沛流离颠沛:跌倒,比喻穷困,受挫折;流离:浪落。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离散。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出处:《诗经·大雅·荡》:“人亦有言,颠沛之揭。”《汉书·薛广德传》:“窃见关东困极,人民流离。”
颠仆流离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离散。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同“颠沛流离”。
出处: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己酉冬,金自江西犯饶信,所在居民皆空城去,颠仆流离道上。”
东奔西跑到处奔波。多指为生活所迫或为某一目的四处奔走活动。
出处:元·魏初《沁园春·留别张周卿韵》:“甚年来行役,交情契阔,东奔西走,水送山迎。”
东奔西走到处奔波。多指为生活所迫或为某一目的四处奔走活动。
出处:元·魏初《沁园春·留别张周卿韵》:“甚年来行役,交情契阔,东奔西走,水送山迎。”
东飘西泊指四处漂泊,行踪无定。
出处:《荡寇志》第一一二回:“车夫道:‘只有一人想该斗得他过。’徐槐听了,忙问是何人?车夫道:‘这人姓颜,名叫树德……向来东飘西泊,不知住处。”
东踅西倒形容行走艰难。
出处:明·冯惟敏《新水令·庚午春试笔》套曲:“看俺这曲脊是腰,手颤头摇,言语刁骚,衣履鏖糟,行动处东踅西倒,一步低一步高。”
东扬西荡指飘泊无定。
出处:《野叟曝言》第四一回:“姐姐若不见怜,怎样着落妹子死后魂灵,不至东扬西荡。”
断梗浮萍比喻漂泊不定。
出处:宋·秦观《别贾耘老》诗:“人生百龄同臂伸,断梗浮萍暂相亲。”
断梗飘萍比喻漂泊不定。同“断梗浮萍”。
出处:明·梅鼎祚《玉合记·祝发》:“想归海楼船未有期,梦与飘风会,似断梗飘萍谁可系。”
泛萍浮梗浮动在水面的萍草和树根。比喻踪迹漂泊不定。
出处:唐·徐夤《别》诗:“酒尽欲终问后期,泛萍浮梗不胜悲。”
风餐露宿风里吃饭,露天睡觉。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
出处:宋·苏轼《将至筠先寄迟适远三犹子》诗:“露宿风餐六百里,明朝饮马南江水。”
风尘仆仆风尘:指行旅,含有辛苦之意;仆仆:行路劳累的样子。形容旅途奔波,忙碌劳累。
出处:元·尚仲贤《柳毅传书》:“你索是远路风尘的故人。”
风鬟雨鬓形容妇女在外奔波劳碌,头发散乱。
出处:唐·李朝威《柳毅传》:“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风鬟雨鬓,所不忍视。”
风霜雨雪比喻经历了种种艰难困苦。
出处:元·马致远《黄梁梦》第四折:“一梦中十八年,见了酒色财气,人我是非,贪嗔痴爱,风霜雨雪。”
风栉雨沐栉:梳子、篦子等梳头发的用具;沐:沐浴、洗。风梳头,雨洗发,形容奔波劳碌,风雨不停。
出处:《元史·礼乐志》:“相我祖宗,风栉雨沐。”
凤泊鸾飘比喻有才之人不得志,飘泊无定。
出处:清·全祖望《(莺脰山房诗集)序》:“然而凤泊鸾飘,漫漶怀中之刺。”
浮踪浪迹浮:飘浮;浪:流浪。飘浮不定的踪影,到处流浪的足迹。比喻四处飘泊,不安定的人或生活。
出处:元·王子一《误入桃园》第三折:“似恁般妄作胡为,敢欺侮咱浮踪浪迹。”
甘之如饴甘:甜;饴:麦芽糖浆。感到象糖那样甜。指为了从事某种工作,甘愿承受艰难、痛苦。
出处:《诗经·大雅·绵》:“堇茶如饴。”郑玄笺:“其所生菜,虽有性苦者,甘如饴也。”
感戴二天形容那些把人从危险、艰难、疾病当中挽救出来的人。
梗迹蓬飘比喻漂泊流离。梗,断梗;蓬,飞蓬。
出处:明·范受益《寻亲记·相逢》:“梗迹蓬飘,跋踄山川岂惮劳。”
孤臣孽子孤臣:封建朝廷中孤立无援的远臣;孽子:妾所生的庶子。比喻遭遇艰难困苦的人。
出处:《孟子·尽心上》:“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
孤魂野鬼比喻没有依靠,处境艰难的人。
出处:钱钟书《围城》:“人家哪里有工夫梦见我们这种孤魂野鬼。”
关山阻隔关隘山岭阻挡隔绝。形容路途艰难,往来不易。
出处:元·郑德辉《 梅香》第一折:“不争他回家去呵,路途艰难,关山阴隔,这亲事几时得就。”
国步艰难国步:国家的命运。国家处于危难之中。
出处:《诗经·大雅·桑柔》:“於乎有哀,国步斯频。”
炊沙作饭 煮沙子作饭。比喻徒劳无功,白费力气
炊金馔玉 炊:浇火做饭;馔:饮食,吃。形容丰盛的菜肴。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即使是聪明能干的妇女,没米也做不出饭来。比喻做事缺少必要条件,很难做成。
数米而炊 炊:烧火做饭。数着米粒做饭。比喻计较小利。也形容生活困难。
食玉炊桂 食品贵如油,燃料贵如桂。比喻物价昂贵。
无米之炊 炊:做饭。比喻缺少必要条件无法办成的事。
馔玉炊金 形容丰盛的菜肴。
晨炊星饭 清晨烧早饭,入夜才吃晚饭。形容早出晚归,整日辛勤劳苦。
炊粱跨卫 用高粱做饭,骑驴子代步。形容简朴的生活。卫,驴的别名。
炊琼爇桂 煮玉烧桂。比喻物价高昂。
炊沙成饭 煮沙子做饭。比喻费力而无用。
炊沙镂冰 炊沙不能成饭,刻冰不能作器。比喻徒劳无功。
炊砂作饭 见“炊沙作饭”。
炊沙作糜 同“炊沙作饭”。
炊鲜漉清 煮鱼滤酒。
爨桂炊玉 爨:炊。柴禾难得如桂木,米价贵得如珠玉。形容物价昂贵,生活艰难。
轹釜待炊 刮锅有声,等待烧火做饭。形容生活艰难。
镂冰炊砾 语本宋黄庭坚《送王郎》诗:“炊沙作糜终不饱,镂冰文字费工巧。”比喻徒劳无益。
米已成炊 比喻事已做出,无可挽回
析骨而炊 同“析骸以爨”。指被围日久,粮尽柴绝的困境。亦以形容战乱或灾荒时期百姓的悲惨生活。
馔玉炊珠 见“馔玉炊金”。
炊臼之戚 比喻丧妻。
炊臼之痛 比喻丧妻。同“炊臼之戚”。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engyu/98704.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炊金馔玉
下一篇: 炊沙镂冰